第四十二章 旌功(四)
作者:朱顏1999      更新:2021-01-29 13:44      字數:5429
  永琪笑起來,道:你不能喝酒。蘊端也忙擺手。依博爾笑道:我喝茶,看你二人喝酒!蘊端看她笑靨如花,不覺衝口說道:“莫問金姻與玉緣,聚如春夢散如煙”。依博爾興奮地問道:你也在看《紅樓夢》?你之前念的那些好像也是《紅樓夢》裏的詩句。蘊端話一出口便深悔自己忍不住,還在惋惜自己和依博爾,立刻掩飾道:對,那是林妹妹和賈寶玉的題大觀園詩。永琪不以為意地笑笑。

  依博爾歡喜道:那書可好看了,我們在看怡親王府原鈔本,就是你舅爺府裏傳出來的,我和納蘭夫人說了,她也在看,還說等她隨扈盛京回來,要請曹雪芹曹先生和我們坐坐呢!到時候,我們問問他,你舅爺說過些什麽?蘊端道:舅爺早年從宗人府回家後,便潛心學問,不再見人,阿瑪也很少能見到他,聽說曹先生曾為右翼宗學的教習,英親王家的敦敏敦誠兩兄弟因此和曹先生有交往,可惜我與那兩兄弟不認識。

  永琪和依博爾對望一眼,心裏都知道第一代英親王阿濟格在順治年間因同母弟多爾袞獲罪賜死,全家被抄,子孫被廢為庶人,直到雍正元年,先帝以阿濟格有功,命阿濟格曾孫普照由輔國公起複世襲。皇帝登基後,才恢複了多爾袞的睿親王封號並“追諡曰忠,補入玉牒”,下令為他修複墳塋。曹家祖上乃聖祖的寵臣,顯赫了幾代的江寧織造,被先帝查抄,以致門庭凋敝,曹公與曾獲大罪的英親王家走的近,在情理之中。

  三人在南苑住了好幾日,出遊暢談,兩個少年還早起狩獵。蘊端回京城時和永琪說好再約。

  接著永琪夫婦去了高雲的莊院。高雲聽依博爾說她之前真的常在倒立,忍不住大笑起來,永琪也笑,依博爾臉紅了。高雲止了笑,說道:看樣子是真的有用,你不就懷上了!依博爾心裏得意起來,看著永琪,永琪於是握住她的手。高雲看他二人恩愛的模樣,想起遠在科爾沁的巴勒珠爾,他給自己寫的那麽多情真意切的家信,油然而起思念之情,在席間彈唱了《草原情歌》。

  二人還告訴高雲和蘊端結識的經過,自然沒說全部,隻從依博爾扮作小廝遇險,被他所救開始說起,而且略過了蘊端鍾情依博爾,隻說他在皇帝麵前從容地替父就死。高雲便感歎道:沒想到這父子兩個完全不像!永琪微笑道:皇阿瑪雖然沒明說,但我瞧他的意思,過幾年,等事情完全過去了,他會考慮恢複桑王的爵位,我覺得他是為了蘊端。依博爾驚喜萬分,道:真的?!那太好了!永琪道:蘊端真是一個灑脫之人,桑王被削爵,他就不能襲爵,但他一點兒沒放在心上。高雲點點頭,道:他確實是一個值得交往的朋友。

  依博爾笑道:納蘭夫人之前便說要給他說親,定能給他找個好的!永琪笑道:他定然不會讓納蘭夫人告訴那姑娘。他絕不願那姑娘是為了權勢爵位名利財富嫁他。依博爾笑起來,道:你竟是他的知音。然後把當日他告訴瓔珞的話都說了。高雲道:嫁給他的姑娘真是有福氣的。永琪於是笑看著依博爾,依博爾隻作不見。

  後來依博爾問永琪,皇帝若恢複爵位真的是為了桑公子嗎,永琪笑道:姨丈說皇阿瑪是為了漠北大局,成袞紮布以自己乃是兩朝功臣又已得了七妹為兒媳,指使各種人上折子,要皇阿瑪處決桑王,他不了解皇阿瑪,皇阿瑪最恨為人所逼,若不是他如此強勢,就算桑王早已自首,這次恐怕也難保性命。但容母妃和姨媽都說,皇阿瑪為了我,就不會動桑家父子,姨媽還說他喜歡桑公子。可在舅母麵前,我們不能說這些。依博爾鄭重地點點頭。

  小夫婦二人在高宅又住了幾日,依博爾特別喜歡一隻薩珊國製作的女神金瓶,這是科爾沁拿來的蒙古帝國遺物。瓶上銀飾一尊女神玲瓏突起,高鼻深目,體態豐腴,長辮及臀,頭戴華冠,身無衣衫,僅配戴項鏈和腳環,飄帶飛舞,舞姿頗具異域風情。高雲告訴兩人,女神名為“安娜希塔”,對於安娜希塔的崇拜與傳播拜火教有密切且根深蒂固的淵源,她承載了信眾對於萬水之源的“天水”的崇拜,神性伴隨愛|欲、治愈和智慧等含義,對於她的崇拜長期存在於跨地域、多種文明和宗教信仰的神係中。

  配以鎏金瓶地,仿佛女神起舞的身後是金碧輝煌的宮殿。國王奢靡的金色宮殿,葡萄美酒和金銀酒具,那是薩珊王朝宮廷夜宴的繁盛……

  二人還一起逗弄小恩小魯,都憧憬能得一對這樣可愛的兒女。永琪告訴高雲,皇帝去盛京,按路線會途徑科爾沁,到時候舅舅定有東西叫容母妃帶回。高雲點點頭,說容妃之前送信告訴自己了,自己也有信和東西煩請容妃帶去給巴勒珠爾。

  依博爾為高雲這樣迫不得已和愛人的兩地分居感到難過,高雲隻是笑說自己很幸福,雖然比不上她和五阿哥幸福。依博爾也笑笑,她覺得像這樣,一個人住在外麵挺自在。而自己,不僅王府裏那麽多人,還是整個皇家自上到下的期盼,還包括了索家。蘊端離開南苑的時候,看自己的眼神,也是為自己擔憂。但每每看著永琪,又覺得心裏有無比堅定的信心,她要和他一起攜手人生,麵對人生,對容母妃和高雲舅母她就很佩服。

  這個時候,錢複禮一家正坐著大船沿運河南下回轉嘉興,錢懋的病乃慢性病,在哪裏將養是一樣的,回家更方便。葉天士後來還和普達娃一起討論,普達娃說在藏邊他也見過一二例,但藏醫也沒有什麽辦法,於是葉天氏開了針灸方和藥方,回去後錢家找當地的郎中照做便是,夫婦二人都明白葉天士的言外之意,不過是捱日子,萬念俱灰,暗地裏抱頭痛哭了好幾回,但日子還是要過,錢複禮必須回嘉興去照管錢家的生意。

  這次上京,讓人安慰的是見到了秦老爺,穩固了錢家和秦家的關係。玉京園請宴那日,因他夫人要照顧病兒,還是他一人出席,先聽戲後飲宴,好不熱鬧。在席間,秦老爺還十分關心錢懋的病。錢複禮告訴他說二弟複禹也隻生一子一女,錢家又再無親戚,連過繼都不可能,自己有好幾房姬妾,但無奈子嗣艱難,說到傷心處潸然淚下,見秦老爺竟也掉下淚來,詫異之餘又忙告罪。

  那戲是《荊釵記》的大結局《團圓》,竟然唱的海鹽腔,知道是納蘭夫人的盛情,十分感謝。納蘭夫人隻問那小旦沁官兒唱得可還滿意,他說和嘉興本地唱的並無區別,而且舞台妝彩還規整精致的多。秦老爺也十分欣賞,一直笑說納蘭夫人府裏的戲班子直可追南府水平。錢複禮見他和傅恒夫婦十分熟撚,手中的折扇看著更非凡品,便愈加篤定秦家是皇商無疑,覺得那年多半也是隨皇帝南巡才去的嘉興,心裏歡喜,請秦老爺一定再屈尊南下去錢家,錢家將奉為上賓。秦老爺答應得十分爽快。

  沁官兒上來見麵時,他立刻賞了一張一百兩的銀票,隻見席間其他三人都愣住了,秦老爺停了搖折扇,沁官兒也一愣,他忙道:這是應該的,這位姑娘今兒這一場,其實是代我們錢家做東。又對沁官兒溫言道:姑娘不必介懷,拿去再分給其他人吧,算是錢家的一點兒心意。還是納蘭夫人笑道:沁官兒,還不多謝錢老爺!

  那沁官兒才謝過收了銀票。之後納蘭夫人又說沁官兒就是嘉興人,隻是自小離家,父母已不知流落何方,錢複禮便道:若她可以提供線索,我在嘉興為她尋訪便是。聽了這話,秦老爺又停了搖折扇,納蘭夫人似乎看了秦老爺一眼,笑道:好,回頭我問問她。

  更意外的是開席前先拜見了傅恒大人,發現他竟然是當日馬夫人的小廝福全!回想當年的事,不覺莞爾,自己竟是全想錯了!卻原來他倆個是夫婦,哪裏能想到竟是一對華美的小夫妻模樣。又告罪,說自己兄弟二人真是有眼不識泰山,再次感謝夫婦二人對錢家的大恩大德。傅恒隻看著瓔珞笑道:你們是要好好感謝她!錢複禮心想:真看不出,傅恒大人這樣的大人物竟也懼內,居然不顧身份給夫人充當仆役。不免覺得好笑。回去後還和夫人談笑了一番。

  他夫人聽說了沁官兒的事,說秦老爺應該是看上了沁官兒,錢家一定要好好為她尋找家人。他不覺一怔,說道:可秦老爺並沒有賞她。我賞她,他還一愣,覺得賞多了,倒是什麽都沒說。他夫人也覺奇怪,說不出所以然來。

  錢複禮不知,秦老爺拿在手裏的那把鎏金折扇是原戶部尚書近遷武英殿大學士的蔣溥之父,原文華殿大學士蔣廷錫繪的水墨《幽蘭圖》,款署“臣蔣廷錫恭繪”。蔣廷錫以博學廣識、精於典章,於康熙四十二年被賜為進士,從此備受皇室重用,四處出遊巡視,後領戶部尚書一職,在雍正朝軍需處與怡親王永祥和張廷玉一同籌辦準噶爾之戰,成為先帝的心腹,軍機元老,直到雍正十年去世。他善畫花鳥,曾畫過《塞外花卉》七十種,因其紀實價值被視為珍寶收藏於宮廷。

  扇子另一麵即為聖祖禦筆詩《詠幽蘭》:

  婀娜花姿碧葉長

  風來難隱穀中香

  不因紉取堪為佩

  縱使無人亦自芳

  鈐“康熙宸翰”白方。此扇乃皇帝的大愛。魏湄在臨摹的《幽蘭圖》亦是蔣廷錫所作,是此幅的姐妹畫軸。

  葉天士本要隨皇帝東巡,吳地突然爆發時疫,郡裏設置醫局救濟窮人,給他們免費看病,當地的名醫每天要去那裏看一次病人。因葉家祖上世居姑蘇吳縣,葉天世立刻請纓去吳地的醫局。

  葉天士少承家學,祖父葉紫帆,醫德高尚,又是有名的孝子。父親葉陽生,醫術更精,讀書也多,且喜歡飲酒賦詩和收藏古董,但不到五十歲就去世了,當時葉天士才十四歲。他十二歲時隨父親學醫,父親去世後,家貧難為生計,就開始走江湖行醫應診,同時拜父親的門人朱某為師,繼續學習。他聰穎過人,聞言即解、一點就通,加上勤奮好學、虛心求教,見解往往超過教他的朱先生。

  從十二歲到十八歲,葉天士先後拜過師的名醫就有十七人,他求知如渴、廣采眾長,且能融會貫通,在醫術上突飛猛進,不到三十歲就醫名遠播,即錢複禮口中的“南陽先生”。後奉母親定居溫和宜人風景秀麗的嘉興,自己還是在江南一帶四處遊走行醫,早年因傅恒介紹,被皇帝召入宮中為先皇後醫治寒疾,才結識了瓔珞,經曆了後麵這麽多年的事。

  所以吳縣出了這等大事,皇帝自是準了,隻是叫他考慮是不是要親自去,可能染上瘟疫,而且他要考慮家裏現在的情況,傅恒夫婦也勸他,但他和夫人商量後,說救人如救火,兒子和弟子可以照顧家裏,還是下了江南,並乘快船,早錢複禮數日便啟程了。西行回來後,葉天士收了幾個弟子,本來都是醫生,慕名拜師,所以長春|藥房亦不愁無人看診。

  盛京乃大清朝的陪都,其地位並未因滿人入關而受影響。皇帝在乾隆八年,便按照聖祖爺東巡時的路線去盛京祭祀過先祖,經中關、博羅河屯至張三營進入蒙古地區,蒙古四十八旗諸王公對其夾道歡迎,皇帝賜宴嘉獎眾人,並在此地區行圍狩獵,停留較久。之後從蒙古地區專至吉林,再到盛京。之後再從山海關返回北京。

  此次在盛京,皇帝先拜謁了永陵,之後是福陵和昭陵,各陵都分兩日舉行了“展謁禮”和“大饗禮”。又在清寧宮作薩滿祭,祭神祭天,在太廟祭祖,還將盛京宮殿的日華樓、霞綺樓、迪光殿、崇謨閣進行了擴建,使盛京宮殿的規模更加雄偉。瓔珞奉懿旨隨侍太後,她和容妃都是第一次到盛京,覺得舊宮建築的宏偉度精細度和紫禁城相比,可說簡陋,但照太後的說法,這是祖宗發跡得天下的基業。

  清寧宮外立著高高的木杆,木杆下端鑲在漢白玉夾杆石中,上端有一個碗狀的錫鬥,這在滿語裏叫索倫杆,意為神杆,是祭天用的。這杆頗有來曆。傳說滿洲始祖布庫裏雍順的後人惡待部民、施以苛政,部民因此叛變。愛新覺羅家族幾乎被害殆盡,隻有一個名叫凡察的男孩逃脫了出來。叛眾追殺凡察,眼看就追上了,凡察情急之下便藏在一棵枯樹之下。這時,從遠處飛來一大群烏鴉。追兵趕到隻看到一片黑壓壓的烏鴉,凡察因此死裏逃生,愛新覺羅家族才得以繁衍生息。

  愛新覺羅後世子孫為了紀念烏鴉的救命之恩,在屋前豎杆祭祀,殺豬後將豬下水等切碎拌以碎米,放在院中索倫杆上的錫鬥內,以飼“神鴉”。此舉成為皇家和尋常滿人家重要的祭禮活動。清寧宮本是太|宗皇太極和他的正宮大福晉即孝端文皇後哲哲的居所。為五開間設前後廊,在東次間開門,入內為大灶,東梢間為帝後寢宮,西邊三間為神堂,是薩滿教祭祀之所。

  寢宮和宗教祭祀連在一起,西屋內三麵火坑和火地,窗從外關,寬大的支摘窗式樣樸素,煙筒設在後麵,這是滿族的特色。因滿族春節祭祖、供神,祖宗牌位或張掛的祖先名諱必須供奉在西屋的西牆下,西屋的“小炕”,即連接南北炕的窄炕,亦通煙火,又稱萬字炕,上麵除放祭案或供桌外,不能放置雜物。祭祀期間,小炕上不能坐臥休息,尤忌女人。

  ※※※※※※※※※※※※※※※※※※※※

  -

  薩珊金器也稱波斯第二帝國,是最後一個前伊|斯|蘭|時期的波斯帝國,國祚始自公元224年,亡於651年。被認為是伊朗或波斯最具重要性和影響力的曆史時期之一,它是在伊|斯|蘭對波斯的征服及伊|斯|蘭教流行之前最後一個伊朗大帝國。薩珊王朝統治時期見證了古波斯文化發展至巔峰狀態,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羅馬文化。中亞工匠以精於製作金銀器聞名於世,薩珊王朝的藝術品中則以各類銀質容器最為著名。薩珊王朝時在中國處於晉朝和北魏統治時期,薩珊王朝皇帝多次派遣最有才幹的波斯音樂家及舞者到洛陽的宮廷。

  -

  到隋朝和唐朝統治時期,薩珊王朝皇帝也有派遣他們到長安的宮廷。雙方都能透過絲綢之路的貿易得益,保護絲綢之路貿易路線是雙方的共同利益,雙方都進駐中亞,一起拱衛絲綢之路,並在邊界地區建立哨站保護商隊安全。唐朝的長安城作為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大都市,國際商貿高度發達,波斯商團往來頻密,而因慕戀華風選擇留居長安的外族亦不在少數,其中以薩珊王朝後裔最為顯貴。在長安城的西市中,胡商的店鋪、宅邸林立,可想而知亦當有為數眾多的西域婦女生活其中。寓居外族在華化的同時,也將多種多樣的生活方式與異域風情的藝術品介紹至中國。蒙古人,即元朝與伊|斯|蘭文化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因為大蒙古帝國囊括了許多伊|斯|蘭國家。

  -

  小說裏的皇帝東巡節目是基於曆史上乾隆帝在乾隆十九年的東巡聖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