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亡者(六)
作者:朱顏1999      更新:2020-12-31 07:38      字數:6317
  第二日巳時,傅恒和普達娃一起進了刑部天牢。當兩人進了貢噶寧波的牢房,這位昔日的黃教法王穿著囚衣,正盤腿坐在榻上,低眉垂目,似入定一般。知道有人進來,也不睜開眼睛。普達娃道:師兄,我們又見麵了。貢噶寧波聽了這話,大吃一驚,睜開眼睛來,看著對麵這個穿著黑鬥篷戴著黑帽子的人。

  看了一會兒,然後他狂笑起來,道:原來是你!是你!我早就該想到!皇帝哪裏來的那等高手,還能破了藏邊的金花長蛇陣,原來是你!堂堂白教奉神法王,一向潔身自好,不想偷偷成了皇帝的鷹爪!普達娃隻冷冷地道:是我。貢噶寧波道:你來幹什麽?看我嗎?哦,我知道了,你是為了師父來看我的笑話,他曾說,我會死無葬身之地,果然!說著又狂笑起來。普達娃不說話。貢噶寧波停了笑,接著道:你的蓮華嘉波練到第九層了吧?不然堯西和梅托米怎會失手?普達瓦道:沒有。

  貢噶寧波不再理他,對著傅恒道:你是誰?刑部尚書?傅恒道:傅清之弟。貢噶寧波又吃一驚,道:你就是大清皇帝的第一寵臣,朝野第一權臣傅恒?傅恒嘴角扯起一抹笑意,道:不敢。貢噶寧波於是好好上下打量傅恒,見他身穿石青色四團龍補服,頭戴朱帷三珠紅寶石頂三眼花翎官帽,胸前掛著朝珠,腳上蹬著皂靴,走動時可以隱隱看見內裏的猩紅色褲子。

  傅恒看起來,就和大清的那些官兒一樣,但又和他們完全不一樣。他和普達娃一樣高,但和一身黑遮住頭臉的普達娃也不一樣,他溫文而和煦,顯赫而耀眼,其實他和普達娃差不多年紀,卻像站在陽光下的一個純淨少年,讓人一覽無遺,又淵停嶽峙,華貴風流,氣度不凡,眼睛清澈的光裏有一種說不出的莫測。貢噶寧波忽然明白了,為什麽皇帝喜歡傅恒。

  貢噶寧波道: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平定金川的時候,你才二十多歲?堯西和梅托米是被你設計抓了?這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為皇帝設計的,對嗎?傅恒微微一笑,道:正是在下。貢噶寧波道:你是為了傅清報仇?我也早該想到。傅恒道:朱爾墨特那木紮爾勾結準噶爾意圖謀反,死有餘辜!你父親羅卜藏劄什助紂為虐,害死我二哥和拉公,你勾結青袞雜卜,意圖分裂喀爾喀,刺殺皇上,別說朝廷,我傅恒,我們富察家和你也不共代天!

  貢噶寧波笑起來,雙目炯炯,看著傅恒,道:那年,阿帕教那木紮爾一早截斷了驛道,傅清和拉布敦深陷無處不在的監視中,一舉一動都已在他們的眼裏,隨時隕命。盡管皇帝已經布置軍機大臣班第領兵來救,還讓四川總督策愣做好了進藏準備,可惜一時半會兒是到不了的!那日,傅清和拉布敦這兩個不怕死的,大概覺得橫豎都是死,置之死地而後生,便說皇帝有重要旨意給那木紮爾,將那木紮爾誘騙到衝賽康傅清臥室,然後抽掉了下樓的梯|子,好狠哪!上屋抽梯,你們富察家的人真是一個路數。

  傅恒聽得熱血沸騰,眼裏閃爍著精光。

  貢噶寧波繼續在說:傅清一刀砍在那木紮爾脖子上,衙役和衛兵立刻將其亂棍打死。當時阿帕被留在樓下,若不是機警撬窗逃走,也會被剁成肉醬。阿帕立刻找來那木紮爾的女婿第巴喇布坦和人眾,槍炮競發,將小樓圍住,但是牆高無法入內。於是阿帕叫眾人積薪樓下燒樓,烈焰四起,樓榻了,才可攀援而登。傅清拿著刀殺了幾個人,可是受了重傷,力竭,於是自刎,拉布敦也重傷而死。雖然我阿帕後來被策楞殺了,可傅清死於我阿帕之前,早就死了!不怕死也是要死的!

  這黃教的法王,全稱叫做「本續儀軌喜金剛」法王,年近五旬,自是一個修為很高的喇嘛,一派大宗師,不僅是密宗和武功方麵的修為,更博覽群書,涉獵經史子集,知識淵博,口舌如簧,出口成章,似乎身臨其境一般,說得十分生動。普達娃自是知道此事,卻是第一次聽聞來龍去脈和當時的細節,饒是他武功高強,經曆過惡戰,也不覺驚心動魄,心想:富察家果然個個英雄。傅恒聽得眼中含淚,憤然道:逆賊!原來你父親才是元凶!

  貢噶寧波道:逆賊?不臣服你們大清的都是逆賊?!然後又狂笑起來,盯著傅恒,道:這滿洲皇帝對你是好得很哪!他還娶了你的姐姐做皇後,聽說你的姐姐是他最心愛的女人。所以你兄弟二人才為他拚命,對吧?!可他對我們有什麽好處?!我們為什麽要甘心被他奴役?!笑話!你們女真人,以前不過和我們一樣,還不如我們。你看看,自你們入關,多少人反抗?多少人不怕死,不惜命。你之前抓的霍集占,你還沒忘吧!聽說你的妻子幫助抓了他,嘖嘖,真是一門忠烈,巾幗不讓須眉,皇帝不愛你們愛誰?!若是我一早知道,那日在正覺寺,我們就該要了她的命!後來我們才知道,那時她腹中已有了你的骨肉,若我一早知道,她絕不能活到現在!你的兒子也不會出世!你們殺了我們的親人,血債血償,何錯之有?!

  傅恒聞言大怒,道:亂臣賊子,活該千刀萬剮!你還敢提正覺寺的事?對,我是為了我二哥,但我也為了我的妻子!普達娃是第一次聽說正覺寺的事,但他現在就住在正覺寺邊上,大體明白了是怎麽回事。貢噶寧波笑起來,道:你的妻子?她和你效忠的那位好皇帝密會……傅恒一拳打在他臉上,他立刻噴出一口血來。

  貢噶寧波繼續笑道:你打死我,卻難封天下人的悠悠之口!你也沒吃虧啊,皇帝的回妃……話還未完,普達娃已經出手如電,點了貢噶寧波的啞穴,貢噶寧波一直看著傅恒,猝不及防,竟未抵擋,驚怒莫名,瞪著普達娃。普達娃對傅恒道:傅恒大人,他故意激怒你,你不要理他,你先回去忙吧,我和他師出同門,有些事要說清楚。

  傅恒點點頭,也覺得自己今天有點兒氣躁,原來皇帝和瓔珞的流言,自已和容妃流言,真正的源頭都是這黃教法王,怪不得自己一直不明白,其他都說得通,但鄂貴人家是如何得知皇帝和瓔珞會麵的事的,看來是黃教法王知道鄂黨被問罪打壓,於是利用了他家,同時因劫持容妃未成,便散布自己和容妃的流言,目地全是為了離間自己和皇帝,隻要朝廷動蕩,對他謀事便十分有利。他想知道的事已經知道了,還知道了他原來沒有想到的事,於是平心靜氣,轉身出了牢房。

  傅恒走後,貢噶寧波看著普達娃,普達娃解開了他的啞穴,他立刻道:你想幹什麽?普達娃微微一笑,道:為師父清理門戶。貢噶寧波雙目圓睜,怒道:你敢?!普達娃笑道:你覺得我不敢?!你別對我用攝心術了,那對傅恒大人或許有效,但我和你,我最了解你了。貢噶寧波的眼睛瞬間黯淡下去,道:本來我是師父最得意的弟子,可你來了,他卻把所有心思轉移到你身上!普達娃,你敢說,你不是師父的私生子?!

  普達娃冷冷地道:不是。我的父母住在林芝山裏,我是師父找來接替白教法王的。本來他屬意的是你,你是他的大弟子,他對你寄予厚望,可你出身白教,卻不專心修煉,暗中勾結黃教,打擊白教。他對你失望之極,才收了十歲的我入門。你不僅得師父真傳,更由他撫養成人,為什麽忘恩負義,背叛師門?!貢噶寧波笑起來,道:為什麽?為什麽?我也想知道為什麽?你知道我是誰?普達娃冷冷地道:你到底是誰?貢噶寧波道:你不知道麽?貢噶寧波這個名字,是薩迦派第一始祖的名字。

  普達娃吃了一驚,道:你是薩迦家的人?怪不得你父子唯恐天下不亂!師父對你感情甚深,一直不忍心當麵揭穿你,望你悔改,是你下藥,再將師父打成重傷,秘密反出白教,用貢噶寧波這個名字,搖身成了黃教法王。師父知道你的用心,想以此讓黃白兩教火拚,為了不殃及其他無辜的僧侶和信眾,師父還是沒有揭穿你的身份,沒有動你。數年之後,他舊傷複發而圓寂,臨終之前,將遺言交代於我,教我務必在合適的時機將你除去。沒想到,你的恩將仇報欺師滅祖,全是你們父子一早的陰謀,《那洛六法》黃教從白教一脈傳承,想來黃教的武功,你一直在偷偷修煉,隻是用著白教的內力。

  貢噶寧波笑道:對!貢噶寧波是我的本名,我當然可以用它。阿爸將三歲的我當作棄兒給了索南堅讚,又暗中交好黃教,之後我便做了黃教的法王,就是為了讓你們自相殘殺,這樣薩迦派才有出頭之日。這西藏本是我家的天下,可你們噶舉派,然後格魯派,鳩占鵲巢,我不和你們作對,和誰作對?!可笑的索南堅讚,他以為我會遵守清規戒律?作白教法王?!白教算什麽東西?笑話!黃白兩教本就水火不容,他不拆穿我,又能救了多少性命?沒有我,黃白兩教就不鬥了?

  普達娃大怒道:你枉為一派宗師,又自小被師父養育成人,竟敢直呼師父的名字,侮辱師門和師父?!曾經神聖尊貴的薩迦家,被你父子這樣的卑鄙小人玷汙了世代英名,你的列祖列宗在地下也死不瞑目。你父親早已受到天譴,你以為,神靈會放過你嗎?!

  貢噶寧波哼了一聲,道:我本來就沒把他當作師父。他要我保持童男之身,修煉蓮華嘉波。是,蓮華嘉波是無比上乘的絕妙武功,你還未練成,便可擊敗我黃教排名一二的威利長老的聯手攻擊。可是,我為什麽要修煉?你以為,光靠自身的修煉就能做什麽?練到第九層又如何?!你瞧瞧這位大清皇帝,他可絕不是什麽武功高手,可他統治著這天下,他靠的是武功修煉嗎?你們實在是太蠢了!他靠的是軍隊,是鐵騎,是槍炮,你懂嗎?索南堅讚那個蠢貨,他懂嗎?血肉之軀能抵擋槍炮嗎?皇帝興藏密尊回教是為了什麽?他真地信奉菩薩信奉因果報應?而像你這樣的高手,像剛才那位傅恒,足智多謀百年難遇的少年英雄,多少能人死士,都在甘心為他驅使!甘心為他賣命,為他做嫁衣!

  然後貢噶寧波一笑,看著普達娃,道:你為什麽沒有練到第九層?來,我猜猜,也是為了女人,對不對?!全藏都知道白教法王乃得道律己的高僧,卻不知全是沽名釣譽!普達娃隻是冷冷地看著他,道:你的法子對我不管用。你不要逞口舌之快了,你已是階下囚。你看似道貌岸然,高德勝行,接受著多少信眾的香火朝拜,其實欺師滅祖貪嗔癡妄念暗地裏壞事做盡,殺戒淫戒早就破了,早入了十八層地獄,你根本不配做佛門弟子。在西藏諸教中,黃教更對淫|戒嚴格之極,你如何還能做黃教法王?我已請示過皇帝,今天我就是來為師父清理門戶的。

  貢噶寧波狂笑起來,道:黃教,我呸!第六世達d賴l,他有過多少女人?犯淫戒酒戒,桀驁不馴之極!我道貌岸然?嘿!黃教又是什麽東西!我不配做佛門弟子?!你配嗎?你們白教那五個喇嘛不是你和皇帝傅恒殺的嗎?然後栽贓給我們黃教!你才是假仁假義,實則名利薰心,做了白教法王揚名西藏還不夠,為了給皇帝賣命,連你們的聖母都逼死了!聽說,她入白教前是金川土司的女兒,她的父兄能放過你嗎?!你可別忘了,金川土司多麽難對付,狗皇帝還和他們打了一仗,若沒有傅恒,他就輸了!還有,噶瑪巴能放過你嗎?白教信徒也是多如牛毛,高手如雲,防不勝防,隻要噶瑪巴一點頭,你躲在這裏又如何?你雖然內功深湛,無人能敵,可你畢竟還是肉身凡胎,又隻有一個人,狗皇帝的人還能時時刻刻保護著你?師父可真是收了你這位好弟子啊!你為師父清理門戶?!可笑之極!哈哈!太可笑了!

  普達娃冷冷地道:那五個喇嘛根本就沒有死。貢噶寧波大吃一驚,道:什麽?!普達娃道:他們雖然什麽都不知道,但和你的那位更巴一樣,在京城某個喇嘛廟裏繼續修行著。我不和你廢話了。說著抬起右手來,五指箕抓,向他頭頂罩下。貢噶寧波一笑,也抬起右手去格擋,卻突然發現勁力無法聚攏,可今早自己運過功,並無異常。大叫一聲:等等!鐵普的手停在空中,看著他。

  貢噶寧波道:你對我做了什麽??普達娃嘴角微微一扯,道:無相無影。無相無影乃是白教的一種渡氣的法門,密宗高手將此渡入對方體內,可以暫時抑製對方發功。如果身體不接觸,無相無影可以通過口舌進入對方體內,隻要對方張口說話就行,但若要對方不發覺,需要比較長的一段時間。

  貢噶寧波突然明白了一切,道:你從一開始就……你故意引我說這麽多話,就是為了將無相無影送入我體內!普達娃道:你果然是聰明人,聽說你已練成了黃教的枬(nan2)檀密功,真是可惜了。說著,右手壓下,罩在他頭上,貢噶寧波被他的手指緊箍著,無法動彈,欲要再開口說話,卻無法張嘴,隻覺得內功經由頭頂的百匯穴汩汩地上升……屋內白氣蒸騰,差不多兩盞茶的功夫,貢噶寧波軟倒在草墊上,一生功力盡數廢去。鐵普收了右手,對著他雙手合十,道:我完成師父的遺願了。說著,再不看他,轉身向門邊走去。

  ※※※※※※※※※※※※※※※※※※※※

  -

  藏傳佛教曆史與薩迦派

  -

  藏傳佛教始於鬆贊幹布時期,佛教由毗俱底公主自尼泊爾和唐朝文成公主自漢地傳入藏區。在赤鬆德贊時期古印度佛教僧侶寂護將印度佛教傳入西藏,及隨瑜伽行自續派,蓮花生來到藏區,製服本地原始苯教的同時,也接受西藏苯教等本土宗教的部分內容,逐漸建立了密教的基礎,此一時期稱為前弘期。此後西藏佛教經過朗達瑪時期滅佛運動的破壞後,約百年之久,到了宋朝初年,才又漸漸複興起來,並逐漸形成了寧瑪、噶舉、薩迦、格魯四大教派的傳承,此一時期稱為後弘期。

  -

  9世紀中葉,朗達瑪滅佛,曾有一段時間(842-978年)佛教沉寂。後來由西康地區再度傳入,藏傳佛教又得復甦。在朗達瑪滅佛後,因經典散失,開始有人發掘編輯舊有保留的佛經,稱為伏藏,根據前弘期舊譯經典及伏藏所建立的教派稱為寧瑪派(紅教),又稱舊派(舊譯派)。

  -

  1260年宋元之際,中統元年元世祖忽必烈封薩迦派(花教)法王八思巴為國師,授與玉印,統領吐蕃。於是,薩迦派在當時成為吐蕃的政治與宗教領袖,稱為薩迦巴。元末明初,帕木竹巴取代了薩迦巴的勢力,帕竹噶舉派及其支派也在帕竹統治時期興盛起來。“薩迦”一詞的藏語意思是灰白色,因為此派主寺薩迦寺建立之處土色灰白,故名。因主寺圍牆上塗有象征密宗三大怙主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和金剛手菩薩之智慧、慈悲和力量的紅、白、黑三色條紋,故常被稱為花教。他們的宗教領袖被稱為薩迦法王。主張顯密兼修,先顯後密。分有出家(師徒)與在家(世襲)不同的係統。所以薩迦派興盛於白教和黃教之前。

  -

  隨著噶舉派(白教)勢力逐漸抬頭,1407年(明永樂五年)明成祖冊封噶瑪噶舉派第五世法王得銀協巴(哈立麻)為「大寶法王」,而「大寶法王」這個封號,至今也一直被「噶瑪噶舉派」歷代法王所專用。藏傳佛教傳播的另一高潮相當於明神宗時代。蒙古土默特部俺答汗與索南嘉措在青海仰華寺會麵,俺答汗上「達d賴l喇嘛」的尊號,成為藏傳佛教再次傳入蒙古的契機。

  -

  到十七世紀中期,大漠南北的大部分蒙古人已信仰藏傳佛教。此時新起的格魯派聲勢也發展迅速,並不斷擴展。至1652年順治九年,清世祖冊封格魯派領袖五世達賴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領天下釋教普通瓦赤拉呾喇達賴喇嘛」。在宗喀巴創格魯派,成為藏傳佛教的主流後,藏密大盛,在西藏出現了政教合一,由兩位固定的轉世法王統治西藏,就是達d賴l與班b禪c。

  -

  顯宗和密宗是大乘佛教的兩大法門,也叫顯教和密教。其目的一致,但兩者之間有諸多差別。佛陀釋迦牟尼給弟子傳授佛法時,其實講了兩種方式的佛學修行方法,一類是給所有弟子傳授的便是所謂的顯宗,另一類是給其中幾個弟子單獨傳授的便是所謂的密宗。修行方式有差別。顯宗有菩薩戒根本十九條等,相對零散;而密宗戒律規定十分嚴格,凡是修煉密法者必須恪守三昧耶(以眾生原本有智慧德相為戒法),清淨身、語、意,遠離不善。

  -

  大乘佛教由於傳播地域的不同,形成眾多派別,如在我國分為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兩大派別(在我國還有南傳佛教一派,南傳佛教也叫上部佛教,屬於小乘佛教)。漢傳佛教主要有八大宗派,其中密宗是作為一個單獨的教派獨立存在,漢傳佛教密宗現已基本失傳。而在藏傳佛教,密宗並不以單獨的宗派形式存在,而是和顯宗並存於各大教派之中,學僧都是按照先顯後密的順序修煉。

  -

  小說杜撰黃教法王和羅卜藏紮什乃父子,且是薩迦一脈,貢噶寧波本是薩迦第一祖,薩迦五祖之首的名字。

  -

  本節的其餘兩個背景說明,傅恒的四團龍補服倉央嘉措與衝賽康囿於篇幅,將在下一章的作者旁白裏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