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亡者(五)
作者:朱顏1999      更新:2020-12-31 07:38      字數:6209
  但忽然一日,忻嬪覺得沒了胎動,幾日之內,她的情況便急轉直下,太醫院竭盡全力,無奈腹中血塊始終無法排出,人陷入高熱昏迷,再未醒來,連吉安所都未及送。整個後宮震驚又悲傷,魏湄竟日流淚,容妃也十分難過,忻嬪是她選入宮的,一邊陪著安慰皇帝,一邊為她祈禱齋戒數日,求真主的憐憫。

  那蘇圖的夫人連女兒最有一麵都未及見到,在家一病不起。才因女兒懷了皇嗣鮮花著錦客來不絕的京中戴家老宅,霎時淒涼起來。戴家老宅的仆婢們都在私下裏議論,這年春天,前院兒開了幾百枝噴火蒸霞的杏花,卻在一個晴朗的月夜裏倏忽盡謝,就是預讖。

  皇帝輟朝五日,追封她為忻妃,她得以按妃的規格喪葬,並宣布今年不去圓明園。初祭那天,按照慣例是由皇帝指定禮部尚書歸宣光主持,不過皇帝還是親臨致祭,為其奠酒。還下詔絹冊和絹寶應添寫貴妃字樣。禮部同時昭告天下,貴妃薨逝的國喪期間,所有人家不得作樂、嫁娶,官停百日,軍民一月。百日內票本用藍筆,公文用藍印,禁屠宰四十九日。她的族兄寧夏將軍齊布琛上了“奏以欣貴妃回家謝恩折”。穎嬪隻慶幸自己從未遇喜,再不服藥,托婭雖然不知道,見她想開了,心裏為她高興。

  瓔珞知道後,駭異之餘,覺得此事不簡單。傅恒道:忻嬪的醫案都已查驗過,太醫院的結論認為她有胎毒症,所以從一開始便不好。我也是擔心去年婉嬪下毒重演,教內務府詳細調查了她懷孕後的起居等,並未發現什麽疑點。皇後應該不會針對她,針對她不如針對令妃。太後嚴旨在那裏,皇嗣是頭等大事,宮中現在控製很嚴,其他人更不容易下手了。瓔珞點點頭,道:少爺辦事我放心。本來我還覺得忻嬪會生男孩……真是沒想到……後來她便給皇帝寫了一封慰問信。

  忻妃突然香消玉殞,讓兩位阿哥的妻妾觸目驚心,年紀小的銘繡,依博爾還好,但茜茜和月如心裏驚懼到極點,因為她們都已滿十七周歲了,已停了避子藥。胡嘉佳還有幾個月才到時間。赫朱同樣已滿十七,自病後,慶妃便一直來看望開導她,她心緒好了很多,因身體好轉,上個月也停了避子藥,是以陶嬤嬤十分憂心。永琪和她關係親近了些,雖然還是不在她屋裏歇宿,但作為阿哥的福晉,她遲早要完成自己的責任。赫朱知道她的憂慮,常寬慰她,說自己怎能有子,嬤嬤多慮了。

  陶嬤嬤道:生子對女人來說,都是往鬼門關走一趟,奴才說句不該說的話,忻妃主子之前身體無恙,結果懷子喪命,樂極生悲。福晉寧可就這樣一個人,就是沒有子嗣,也不會影響您的福晉之位。赫朱點點頭,道:話是這樣說,但我是西林家的女兒,如果有了皇孫,西林家才算報了皇家之恩,對皇家有所貢獻,之前我進宮時,額娘就是這麽說的。但阿哥不來,我沒有去強他的道理,嬤嬤何須擔憂。陶嬤嬤隻能默然。

  禍不單行,這個時候,五格格的情況也愈發不好起來。太醫一直說不出格格究竟有什麽病,但從過了正月,她便經常傷風感冒發燒,一病就不能吃飯。伺候格格的人已經倍加小心,但她一直沒有什麽起色。那拉氏心裏明白,但看著女兒十分可憐,自然遷怒伺候的人。伺候五格格的人換了幾輪,太後和皇帝都沒說什麽,承乾宮裏人人自危,伊貴人住在承乾宮後殿,幾乎日日陪著皇後。

  忻妃大喪剛結束,太醫院便回了皇帝,說這一次五格格的傷風已經近一個月,反複發燒咳嗽,太醫院也已無能為力。皇帝心裏悲傷到極點,說自己知道了,叫他們不要告訴太後和皇後,其時葉天士從嘉興搬家回轉,便教他來看診,葉天士跪在地上,對他搖了搖頭,黯然道:皇後娘娘懷孕時,微臣就說過。李玉將此事告訴給容妃,容妃心裏也十分難過,不知皇帝還能否承受接連的打擊,但裝作不知,隻在皇帝和自己和福康安晚飯時,叫福康安常常給皇帝逗樂子。

  但這一日終於還是來了。過了六月中的一天下午,養心殿接承乾宮急報,說讓皇帝再去見五格格最後一麵。

  皇帝帶著李玉,匆匆到了承乾宮,院子裏太監宮女又跪了一地,他進去後,隻見五格格躺在那拉氏的床上,瘦骨伶仃,蓋著小被子,已經閉上了眼睛。那拉氏坐在床前的凳子上,眼淚早已流幹,靠在站著的伊貴人身上,連皇帝進來都懵然不覺。珍兒跪在下麵,淚流滿麵,見皇帝進來,立刻起身,走到床前,將孩子的手放在皇帝手中,哽咽地道:格格,你皇阿瑪來看你了,你睜開眼睛來瞧瞧。

  昭陽還不到兩歲,因身體不好,會說的話也不多,但忽然睜開了眼睛,叫道:皇阿瑪。皇帝的眼淚奪眶而出,緊緊握住她的手,道:昭陽,皇阿瑪在這裏。昭陽似乎微笑了一下,再次閉上了眼睛,就此離世。皇帝痛叫了一聲:昭陽!所有人都啜泣起來。那拉氏眼睛一閉,暈了過去,伊貴人緊緊地摟著她,淚如雨下。

  待李玉扶著皇帝回了養心殿,是下午酉時光景。皇帝說不回西堂,怔怔地坐在書案之後。他立刻又要去叫容妃來,皇帝阻止了他,說自己想一個人待著。李玉不敢出聲,退出殿去,叫德勝看著皇帝。自己還是去了後殿找容妃。但容妃不在,李玉這才省起,容妃應該是去清真寺做昏禮了。

  他心急如焚,立刻去了壽康宮太後那裏。恰好魏湄在那裏,兩人不知為何,笑容滿麵。李玉也顧不得許多,便哭著把此事回了,說既然令妃娘娘也在,請令妃娘娘去瞧瞧皇帝。太後長歎了口氣,立刻叫魏湄去。魏湄也淚流滿麵,叫太後一定放心。便帶著細君,和李玉匆匆出了門。

  魏湄到養心殿時,叫細君等在外麵,進去後,隻見皇帝真地在批折子,便看看隨行的李玉,李玉搖了搖頭,道:娘娘盡管上去,皇上心裏很難過的。魏湄於是忙擦了自己的眼淚,向皇帝走去,皇帝沒看見她,直到她到了近前,才猛然發覺,吃了一驚,放了筆。

  魏湄忙跪下道:臣妾驚嚇了皇上,臣妾有罪。皇帝歎了口氣,道:你起來吧。魏湄於是起身,然後走到皇帝椅子邊上,伸出手去,將皇帝抱在懷裏。李玉看著她,悄悄豎起了拇指,意思是她做的好。魏湄對他點點頭。

  皇帝由魏湄抱著,自己卻不動,也不伸手去抱她,而是閉上了眼睛,流下淚來。李玉見狀,心裏一酸,又流下淚來。魏湄用溫和的聲音說道:皇上,您抱著臣妾好不好?皇帝才伸出手去,抱著她的腰,他的頭原本就貼在她的小腹那裏,繼續閉著眼睛流淚。魏湄輕輕地撫摸著他的頭,道:皇上,您知道臣妾為什麽要讓您抱著臣妾嗎?皇帝不說話,顧自流淚。隻聽魏湄說道:您抱著的是您的又一個女兒。

  皇帝和李玉聽了此話,都大吃一驚,皇帝立刻睜開眼睛來,分開二人,李玉也瞪大了眼睛。魏湄臉上還有眼淚,但微笑道:臣妾又懷孕了,但現在隻有太後知道。皇帝不置信地看著她,眼裏滿是詢問之色。

  魏湄道:皇上,從搬回宮起,臣妾就沒喝藥了,因為那時候聽說五格格不好了,臣妾便怕您傷心,於是……後來臣妾將此事回明了太後,她也支持臣妾。但四月……這個月,臣妾應該是有了。臣妾的月事已經過了七日沒來,但因為五格格病重,所以臣妾沒讓太醫來看,剛才,李總管去壽康宮的時候,臣妾才告訴了太後,她也說緩緩再叫太醫……

  李玉這才想起,自己剛才去壽康宮的時候,太後和魏湄都很高興的樣子……忙跪下,欣喜地道:恭喜萬歲爺,恭喜令妃娘娘!皇帝這才完全相信了,也破涕為笑,站起身來,拉著魏湄的手,上下打量她,最後看著她的腰,道:你怎麽知道是女兒?

  魏湄笑道:上兩次,魏湄覺得的都對,這次,魏湄覺得是女兒,應該也錯不了。皇帝一把將她抱進懷裏,閉上了眼睛。魏湄的下巴頂在皇帝頭上,也閉上了眼睛,露出笑容,但又淌下淚來。李玉在下麵亦看得淚流滿麵,又咧著嘴笑,心想:這才是最好的安慰,令妃娘娘對皇上真是太好了!

  晚些時候,容妃回來後,李玉便把下午的兩件事都告訴給她。容妃淌下淚來,又神秘地一笑。李玉看著她,突然明白過來,令妃停藥的事,她也一早知道,於是看著她。容妃低聲道:其實我早就和令妃說了,那時候忻嬪害喜很厲害,太醫說她的孩子多半保不住,皇上雖然嘴上不說,但心裏很難過,我便叫她再為皇上生一個。她擔心說忻嬪那麽難受,她本有了阿哥和格格,又懷孕,別人會怎麽想她,所以沒肯。回宮以後,她自己和我說,因為五格格的事,她真地想再立刻為皇上懷一個孩子,我叫她停藥,但去請示好皇額娘,因為給藥是皇額娘的意思,不好違背了她老人家,而且太醫院也隻聽太後和皇上的……真沒想到忻妃竟然……總算及時!

  李玉這才明白過來,搬回宮令妃和皇帝的那一夜後,他和容妃提起那事,容妃為何笑得那樣神秘。於是笑道:還是娘娘聰明,這後宮啊,就您和令妃娘娘兩個人全是真心對皇上好!容妃笑道:別胡說!突聽有人咳嗽了一聲,二人才看見皇帝進來了,李玉忙抿嘴退出房去。容妃立刻上去挽住皇帝,道:皇上,李玉說您方才又帶著德勝去看皇後娘娘了,她現在怎麽樣了?皇帝道:睡了,明兒早上,朕再去,朕要輟朝三日。容妃點點頭,神色黯然。

  兩人在坐榻上坐了,皇帝便一直看著容妃。容妃問道:皇上?皇帝道:你真地讓魏湄那麽做?容妃笑起來,道:皇上!皇帝道:來,來朕這裏。容妃於是走過去,略有遲疑,才坐在皇帝腿上,然後摟著皇帝的脖子,道:五格格才……這樣不好。皇帝長歎了口氣,道:朕知道,朕隻想抱抱你。容妃立刻將皇帝抱住,將頭貼在他胸前,然後道:這樣好些嗎?皇帝緊緊地抱著她,道:嗯,沉璧,謝謝!

  容妃在他懷裏搖了搖頭,道:皇上,您不要難過,臣妾每日都為五格格在真主麵前祈禱,真主會聽見的。皇帝問:你祈禱些什麽?容妃道:祈禱她少些痛苦,她自從出生,一直不舒泰。皇帝嗯了一聲,流下淚來。容妃輕輕地拍著皇帝,道:臣妾知道,您很難過,因為她一直生病,太後和太醫院都不讓您靠近她。可您是她的阿瑪。皇帝道:今天,她走的時候,還叫了朕一聲皇阿瑪。說著開始失聲痛哭。

  容妃自己也淚流滿麵,但站起來將皇帝抱在懷裏,輕輕地拍他,心裏卻感安慰,她還記得,十三阿哥走的時候,皇帝就不曾痛哭流淚,那時她就勸過他……他這次的傷痛還因為此前遽然驟逝的忻妃。這樣,才對了。良久,皇帝才收了淚。容妃分開兩人,看著皇帝,隻見他雙目通紅,眼裏全是悲傷的神情,一邊給他擦淚,一邊自己又流下淚來,道:皇額娘也一直不讓我靠近五格格,她怕……所以臣妾也沒能替皇上盡到心。魏湄的事,還是過一陣再告訴大家吧。皇帝點點頭。

  容妃又道:今晚上您早點睡,臣妾送您過去。皇帝道:我想你去陪著朕,你如果覺得不好,就去外麵榻上睡。容妃溫然一笑,道:您應該讓魏湄來陪您,不過還是臣妾去吧,她如今需要好好休息,來了傷心不好。皇帝心裏感動到極點,道:你為什麽對朕這麽好?容妃笑道:您怎麽又來了?!皇帝也勉強笑起來,道:走吧!說著牽著容妃的手向外走去。

  出了門,見李玉候在一旁,淚光閃閃,應該聽見了剛才裏麵的二人對話,便故作生氣地道:李玉,你老哭哭啼啼,教朕更難過。李玉忙道:是是是,是奴才不好!說著便擦眼淚。皇帝心裏一慟,淚水又衝進了眼眶。

  因皇帝取消了晚麵,所以玉京園也立刻知道了五格格的事,珍珠進來回的時候,傅恒正抱著女兒薑薑,聽了這話,隻覺得感同身受,眼淚竟奪眶而出。珍珠吃了一驚,心裏也傷感起來,瓔珞忙上來叫珍珠去了,然後看著傅恒,歎了口氣,道:這難道真是因果報應?可為什麽要報應在孩子身上?傅恒不說話。瓔珞道:我知道,你是為了皇上難過。這時薑薑咯咯地笑起來,傅恒立刻親了親她的臉蛋兒,道:薑薑,你愛不愛阿瑪?薑薑又笑起來,傅恒道:阿瑪知道,你很愛阿瑪,對吧?薑薑又笑。

  正說著,珍珠帶著福隆安進來了,瓔珞立刻將兒子抱過。福隆安奶聲奶氣地叫:額娘!額娘!瓔珞笑道:哎,隆兒真乖。說著親在他臉上。一個月前,福隆安終於會叫額娘了,瓔珞欣喜萬分,老要他叫。所以這孩子一看見她就叫。

  傅恒笑起來,對福隆安道:那我呢?福隆安道:阿瑪,薑薑。傅恒摸摸他的頭,道:隆兒真乖!瓔珞道:明天你真地要去天牢?讓法王自己去不就行了?傅恒道:也許他知道些二哥的事。瓔珞點點頭,道:二嫂……傅恒黯然道:到時候我再看看,要不要告訴她。

  ※※※※※※※※※※※※※※※※※※※※

  -

  曆史原型忻妃家世已在小說中說明,父親那蘇圖是雍正朝和乾隆朝兩朝重臣。乾隆十八年(1753年)七月二十日,詔封戴佳氏為嬪,居鍾粹宮。乾隆十九年(1754年)閏四月,行忻嬪冊封禮。乾隆二十年(1755年)七月十七日,生皇六女(四歲早薨)。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正月,忻妃隨駕南巡。同年十二月初七日,生皇八女(十歲早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八月二十六日,皇六女早夭。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八月二十八日,與豫嬪一同被詔封為妃,稱為忻妃。相關部門擬定於乾隆二十九年七月初四日舉行豫妃和忻妃的冊封禮。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遇喜,在生活待遇上增加了份額。她多次懷孕,看起來乾隆挺喜歡她。

  -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二月初,先後派出二位守月姥姥守候在旁,未料忻妃戴佳氏在四月二十八日突然去世。戴佳氏初祭那天,按照慣例是由皇帝指定的官員主持參加。不過乾隆帝還是親臨致祭,為其奠酒,並輟朝五日。忻妃死於端午前夕,所以乾隆帝在當年的端午節特地寫詩悼念這位不幸的妃子,出自《禦製詩集》卷八十八。“《漫題三首》其一:午日承歡寧可缺,西宮新戚祇宜忘。(注:時有忻貴妃仙逝甫過輟朝五日之期)無悰未免猶些子,懶看椒塗進艾囊。”

  -

  根據清宮檔案記載,忻妃懷皇八女時,是乾隆二十二年十月初四日派的姥姥大夫,十二月初七日生的;孝儀純皇後懷嘉慶皇帝時,是乾隆二十五年七月二十六日派姥姥大夫,十月初八日生的,說明清廷後妃一般是懷孕七、八個月時派姥姥大夫。而清宮檔案乾隆二十九年有記載,二月,給忻妃添炭、派姥姥大夫,兩個月後忻妃就病故了。故推測,忻妃的去世是因為生育得病。至於是流產、是孩子胎死腹中、或是忻妃自己得病導致母子雙亡,目前未知。

  -

  戴佳氏生前被已詔封為妃,但遺下的朝冠卻是她尚為嬪位時的朝冠。根據檔案記載,忻貴妃熏貂皮朝冠一頂,隨東珠十一顆,重二錢八分;重一錢?子一塊。最上麵的頂珠為?子一塊,僅為嬪位的標準,而妃位的標準應為貓睛石。盡管她生前甚至來不及行忻妃冊封禮,但她到了乾隆二十九年四月去世時,卻沒有符合妃位的朝冠。戴佳氏奉旨晉封為忻妃的金冊金寶俱已敬謹造成,惟尚未接受,理應於金棺前陳設直至大上墳禮致祭日,將金冊和金寶照例交廣儲司熔化。絹冊和絹寶亦於是日同楮錠焚化。此外,金冊和金寶已鐫字,毋庸更改,絹冊和絹寶應添寫貴妃字樣。此例成為後世與之情況類似的妃嬪喪儀的前例。因她真正的喪儀是按照貴妃禮製,所以後來被稱為忻貴妃。

  -

  忻貴妃薨逝後,寧夏將軍曾上了一道滿文奏折“奏以欣貴妃回家謝恩折”,欣貴妃“回去”的日期和玉牒裏忻貴妃戴佳氏薨逝的時間是同一天。由此推論,“回家”即為隱晦的“去世”意思。

  -

  小說裏關於忻妃的情節,參考了以上內容

  -

  吉安所位於東城區景山東街。乾隆九年十一月,開始營建吉安所,建有牌樓門、宮門、前殿五間、抱廈三間、後殿五間、照殿五間、東西順山殿六間、垂花門一座、以及配殿、圍房、穿堂、茶膳房、井亭、淨房遊廊、值房等。共有建築四十八座,有房一百七十多間。建吉安所時拆用了北海五龍亭北麵建築群的部分材料。清朝,宮眷薨逝,用衾被從宮中裹出,在吉安所殯殮。妃嬪以上喪儀由內務府請旨施行,貴人以下由吉安所沉喪。有些妃嬪因病得很急,來不及轉移就在了宮中去世,但遺體也要先送到吉安所停放,在那裏大殮且盛入棺槨。幾天後才能再轉移到正式殯宮。如果還沒斷氣的後妃就轉移到吉安所,繼續治療。若治不好而去世,就直接在吉安所小殮、大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