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草原(二)
作者:朱顏1999      更新:2020-12-31 07:38      字數:5406
  元代張昱的扈從詩便濃墨重彩地記述了元宮上演的《白翎雀》,其詩名曰《白翎雀歌》:

  烏桓城下白翎雀,雄鳴雌隨求飲啄。

  有時決起天上飛,告訴生來毛羽弱。

  西河伶人火兒赤,能以絲聲代禽臆。

  象牙指撥十三弦,宛轉繁音哀且急。

  女真處子舞進觴,團衫鞶帶分兩旁。

  玉纖羅袖柘枝體,要與雀聲可頡頑。

  朝彈暮彈《白翎雀》,貴人聽之以為樂。

  變化春光指顧間,萬芯千花動弦索。

  此詩文之細膩,生動,讓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

  元廷退出中原後,《白翎雀》已漸漸失傳。此曲譜由巴勒珠爾多方收集再精心複原,在今年初進獻,再次邀請皇帝上科爾沁狩獵。和聲署那時便開始根據文獻和《白翎雀歌》及元代其他描寫樂舞的詩歌編舞,此舞羅袖翻飛,與《白翎雀》曲悠揚的樂聲抗衡比美,仿唐宋著名舞蹈《柘枝舞》,剛中有柔,並注重眉目傳情,眼睛富於表情。由容妃領舞,六十餘人伴舞。容妃是南巡回來後才加入排練,到草原後,她上午看福康安騎射,下午與和聲署隨扈班底一起彩排,陸文洪是編曲編舞者之一,自也隨侍。

  這舞才是這次皇帝草原之行和聲署的巨獻,場麵之盛大,再現了元代席卷歐亞大陸的華彩雄風,別說現世的草原王公沒見過,京中的王公也沒見過,序曲由鼓點揭開,光樂隊就有近百人,並由二十人組成的口技隊模仿白翎雀的鳴叫之聲。其舞姿變化豐富,有時剛健明快,有時婀娜柔美;舞袖時而低垂,時而揚起,快速複雜的舞步,舞者佩戴的金鈴發出清脆的響聲,所有人如履仙境,感到心魂震顫,仿佛沐浴在昔日大蒙古帝國的榮光裏。待喧華的歌舞在草地上嘎然而止,容妃下腰,幾乎頭點地,全場都站了起來,掌聲此起彼伏,久不消逝。

  皇帝滿意驕傲,喜形於色,皇後和巴勒珠爾隻是微笑,舒妃和令嬪在心裏由衷歎服。去年去察哈爾的科爾沁貴族畢竟是少數,草原上大量的人包括京中好多官員及女眷都是第一次看容妃跳舞,全部傾倒在她水汪汪的眼睛和曼妙的裙裾裏,不禁心想:難怪皇帝寵愛這位回族豔妃!瓔珞道:沉壁真是風華絕代!繡坊這件舞衣做的也好漂亮,聽沉壁說前後曆時半年,改過好幾次,皇上才點頭。這也是傅恒第一次真正看容妃跳舞,因金川的時候他早已沒有印象。聽了瓔珞的話,他微微一笑,容妃這件白色繡黃斑又墜黑色和金色亮片的仿白翎雀舞衣,華麗之極,且濃妝重彩畫一雙妙目,頭上戴著束發金環,讓他心生感慨。福康安興奮地直拍手,對傅恒道:阿瑪,皇額娘跳得真好看!太好看了!

  第三程序便是套馬。傅恒摘下帽子,帶著親隨,離座準備入場,福康安便道:阿瑪加油!傅恒對他一笑。珍珠擔心地道:主子,大人和蔡將軍真地能贏嗎?聽說蒙古馬性子烈得很,蒙古的爺們又凶殘粗魯。瓔珞滿不在乎地道:春和園裏的那兩匹蒙古馬傅恒都駕輕就熟,來之前,他又脫鞍練習了一陣,你不也看見了,絕對沒問題!蔡將軍是阿哥的騎射師傅,馬術也是第一流的,你放心罷!

  珍珠點點頭,道:我還是擔心,有馬,還有人,那麽多衝撞,大人不要有閃失才好。瓔珞隻一笑,心道:這種近身閃避搏擊,和劍術同源,對傅恒也不在話下。隻聽福康安道:珍珠姑姑,阿瑪一定能贏!珍珠忙微笑道:是,借小主子吉言!

  說話間,進入決賽的十幾位選手和傅恒蔡言霖騎馬進入了草地上用圍欄圈起的馬場。先是各部落選手介紹和行禮。賽官介紹到傅恒和蔡言霖的時候,全場掌聲熱烈,表示迎接尊貴的客人。蔡言霖腰裏也圍著同式黃熏皮行裳,穿著石青色馬褂,一黃一藍,在一眾身穿蒙古騎射服的選手中頗為顯眼。珍珠心裏怦怦直跳,更加擔心起來。接著馬場放入了約五十匹烈馬,令官一聲令下,套馬開始。

  從平台上看去,隻見眾選手,手執套竿,隨馬群奔行,有人已下馬開套,但均無所中,傅恒隨人眾縱馬奔行了一陣,突然跨下駿馬,衝入馬群,靈活地避讓人和馬,倏忽間一伸套竿,便套中了一匹。觀眾裏爆發出熱烈的掌聲。皇帝兩眼放光,興奮地讚道:好!皇後高興地看著皇帝,容妃已卸濃妝,換回妃子大裝,坐在皇帝身邊,心中驚喜讚歎,臉上笑意盈盈。蒙古王公貴婦紛紛議論,隻巴勒珠爾神情專注,眼色深沉。福康安大聲叫好,珍珠放下心來,瓔珞十分得意。

  傅恒套上馬後,立刻飛身上馬,以套竿頂端的軟繩為韁。那馬身作棗紅色,性子甚烈,被套住了脖子,不停地踢騰嘶吼,忽左忽右,欲將傅恒掀下馬去。福康安和珍珠都大吃一驚,雙雙站起身來,瓔珞笑道:沒事,放心!那邊皇帝皇後等眾人也都緊張起來,容妃手心裏都是汗,舒妃忍不住尖叫一聲。隻見傅恒雙手緊握套杆,雙腿夾緊馬腹,恰如“仰身接飛猱,俯身散馬蹄”,雖在與烈馬搏鬥,卻穩健而瀟灑,又舉重若輕,似乎並未著力。高台上的人看得炫目緊張,都屏住了呼吸。

  那棗紅馬終被馴服,長嘶一聲,載著傅恒奔行。傅恒一手執竿,在明媚的陽光裏微笑,其神玉為骨,豐度無兩,怎麽看都是一濁世翩翩佳公子,實在讓人難以相信,他是大清朝皇帝身邊入讚軍機的重臣,而馬術竟也這等的讓人歎服。高台上響起雷鳴般的掌聲,瓔珞福康安二人大聲叫好,珍珠拿手絹擦了擦汗。皇帝眼裏閃著幽光,微微點頭,滿臉興奮,皇後抿嘴微笑,舒妃,其木格和魏湄欣喜地對望一眼,容妃懸著的心終於放了回去,也眼神幽幽。傅恒縱馬到圍欄的門邊,翻身下馬,將馬和套竿交給馬侍,再不下場,而是和馬侍們坐在圍欄內的凳子上觀看賽事。

  這段時間裏,其他選手也套中了馬,而蔡言霖已套了兩匹馬,但他卻不馴馬,而是一套便棄,接著下馬繼續套馬,漸漸吸引了高台上的人,隻見他在馬群裏奔行迅速,忽上忽下,騰挪閃避,遊刃有餘,人群又爆發出熱烈的掌聲。福康安一直緊緊地盯著場中的蔡言霖,在心裏為諳達加油。那邊的容妃看過來,見他專注的神情,心生喜慰。

  決賽計時結束後,傅恒以最先套中者獲第一,蔡言霖以套中六匹最眾者獲第二,巴勒珠爾的科爾沁左翼中旗的察合台以套中五匹獲第三。朝廷大獲全勝,皇帝心裏得意之極。巴勒珠爾大聲說道:傅恒大人眼明手快,須臾即歸,神勇至極,是一等一的英雄,科爾沁草原上下佩服之至!蔡言霖將軍矯捷勇猛,以一當十,也讓我們大開眼界,本王要好好嘉獎!

  接著便是行賞,傅恒得了蒙古鐵甲騎帽一頂,錦旗一麵,黃金五百兩。蔡言霖得了錦旗一麵,黃金三百兩。察合台得了錦旗一麵,黃金一百兩。行賞結束後,皇帝講話,說承蒙草原英雄承讓,這騎射傳統和套馬絕技,馴而習之於驅策之中,意至深遠,朝廷必須發揚光大,將列入秋圍節目之一。然後又賜蔡言霖和察合台黑扣黃馬褂各一件,二人跪地謝恩。

  傅恒和兩名親隨回到平台上,珍珠給他解行裳,邊問他有沒有被馬背蹭傷,又仔細周身地瞧,他笑著搖了搖頭。福康安興奮地道:阿瑪,你太厲害了!瓔珞隻笑嘻嘻地看著他。

  第四程序是蒙古民間歌舞表演,場下圍欄被拆除。除了容妃去年見過的蒙古最古老的安代踏步舞,還有頂碗舞和筷子舞。頂碗舞由兩名少女頭頂茶杯,碗裏盛滿奶酒;雙手各拿兩個酒盅或一束竹筷在歌聲和樂聲中翩翩起舞,無論如何騰挪閃移,奶酒不能灑出。

  筷子舞由一隊男子,每人兩手各握一把筷子,手持筷子的細頭,擊打筷子的粗頭。一時,雙手胸前交叉擊打筷子;一時,雙手腹前交叉擊打筷子;一時,雙手胸前擊打筷子,接一手打肩一手交叉打腿;一時,一手打肩一手轉圈打擊地麵蹲轉;一時,雙手胸前打筷子接一手順著打腿,再雙手胸前打筷子接一手交叉打肩……節奏明快,變化多端,難得的是,這一隊人做的整齊劃一。

  這些舞蹈都獲得了全場熱烈的掌聲,特別是從京城來的人,看得目不轉睛。瓔珞歡喜之極,使勁地鼓掌,珍珠笑道:主子,您仔細手疼!傅恒經常會回頭笑看她,她也對傅恒笑。

  再一個舞是角鬥舞,這是蒙古摔跤之鄉著稱的錫林郭勒草原的一種模仿舞蹈。由一個人表演兩個人摔跤的生龍活虎般的拚搏動態。隻見一個男子穿著特製的衣服,衣服上有身著蒙古袍的兩個小假人擺好摔跤抱腰姿式縫在一起,使兩袍子成筒狀套在身上,紮好腰帶上身向前弓腰成水平,兩個貼在一起的假頭正好頂在腰背上,然後用套上馬靴的雙手當作其中一人的雙腳,在鼓點中做摔跤的各種抱、踢、蹁、鉤等動作,十分生動、靈巧、幽默、滑稽。福康安看得咯咯直笑,傅恒看著他,也滿麵笑意,那邊的容妃經常側目瞧著這邊,十分歡喜。

  角鬥舞結束後,上了最後一個節目。場下置了一個兩層的台子,第一層很大,為方形,第二層是方台子正中的一個小圓台,高度和座位上的平台高度相當,上麵放置著鋪滿台子的五彩大花布墊子,一個蒙古女子穿著白袍,手裏拿著一把彈撥琴走了上來。她站在方台子上,對著平台四周都行了一禮,然後沿台階,走上小圓台,坐在花布墊上。那把彈撥琴作鬆木色,琴體方形,連著一個細長的柄,柄上隻有兩根弦。

  巴勒珠爾向皇帝介紹,這琴叫作托普修爾,又對容妃道:皇姐一定知道。容妃點點頭,對皇帝道:漠西原有四大部:準噶爾、和碩特、杜爾伯特和土爾扈特,回疆就住著其中三大部落的族群,他們用的琴就是和這一樣的托普修爾,所以臣妾知道。皇帝饒有興趣地聽著,忽然想起容妃常彈撥的回族豎琴來,她還提到了土爾扈特……

  那女子開始彈撥,琴聲音暗啞,很有神秘幽沉的古意,接著她唱起歌來,歌聲明亮,壓過了琴音。原來她在清唱,琴音並非歌調,不過是背景,沒想到她個子嬌小,中氣卻足。譯官說這歌叫做《草原情歌》,並按照一早收到的歌詞翻譯給皇帝和眾人聽:

  真情像草原廣闊

  層層風雨不能阻隔

  總有雲開日出時候

  萬丈陽光照耀你我

  真情像梅花開過

  冷冷冰雪不能淹沒

  就在最冷枝頭綻放

  看見春天走向你我

  雪花飄飄北風蕭蕭

  天地一片蒼茫

  一剪寒梅傲立雪中

  隻為伊人飄香

  愛我所愛無怨無悔

  此情長留心間

  她悠揚的歌聲似乎真地穿過遼闊的草原,又帶有萬種柔情,撥動人的心弦。一首終了,全場掌聲雷動。皇帝對巴勒珠爾道:真是好歌!唱得更好!後妃們也都紛紛點頭。巴勒珠爾低頭行禮謝過。容妃看著巴勒珠爾,眼裏閃光,這歌說的可不是他和烏日娜麽?又想起霍集占來,他和霍集占真是像的。

  接著,又上來了一隊男子,圍坐在圓台下麵,他們手裏都拿著各式樂器。接著,由那女子領奏,樂隊一起演奏了一支曲子,另一隊姑娘上方台來隨曲子起舞。看舞者模擬的是剪羊毛、趕氈、擠奶的蒙古日常生活。京城裏的觀眾都感到十分新鮮。一曲終了,場內掌聲又如潮水一般。

  這一隊女子下去了,立刻又上來一隊男子。琴聲又響了起來,曲風完全變了,男子們模仿飛禽走獸,作出鷹展翅、山羊跑跳、走馬、駱駝步的動作。這曲子結束後,場內又是掌聲熱烈。第三支曲子是終曲,又換了女隊上來,模擬的是自然景象,有水波、水浪、草浪等。結束後,那領奏的女子走下圓台,和樂隊並舞者一起謝場,全場觀眾又都站起來,掌聲持久不歇。

  皇帝十分興奮,也站起來鼓掌,嘖嘖稱讚,道:好!好!太精妙了!朕十分喜歡。又對皇後和容妃道:若京城裏也能時常上演這等別具風格的歌舞就好了!皇後點頭微笑,說道:皇上說的是,確實精彩!那拉氏不是第一次來科爾沁,二十一年祭祖時曾來過,隻是上次是路過,行色匆匆,也是第一次看托普修爾樂舞。

  容妃笑吟吟地道:皇上若喜歡,弟弟定當割愛!沉壁也好喜歡,我們便要了這彈唱姑娘回去。說著便看那邊的巴勒珠爾。他們說的都是漢語,巴勒珠爾不明白他們在說什麽,於是譯官用蒙語翻譯了一遍。

  巴勒珠爾聽完十分為難,不言語,他的妻子卻十分歡喜,用蒙語說了些什麽,譯官於是道:達爾漢王妃說,這女子名叫烏日娜,若皇帝陛下喜歡,達爾漢王定當獻給陛下!皇帝高興起來,看著巴勒珠爾,巴勒珠爾不悅地看了自己的妻子一眼,然後對皇帝道:本來陛下和皇姐喜愛,巴勒珠爾自無二話,但烏日娜,她是從小伺候本王的。皇帝笑起來,道:原來如此,那朕絕不奪人所愛。說著,坐了回去。容妃也一笑作罷。

  ※※※※※※※※※※※※※※※※※※※※

  -

  柘枝舞從西域傳入中原的舞蹈,是唐代健舞的一種(《公孫大娘舞劍器行》也是健舞的一種)。唐代盧肇的湖南觀雙柘枝舞賦中有“古也郅支之伎,今也柘枝之名”之句,郅支為西漢古城。《新唐書》作邏斯城,在今中亞江布爾一帶。《柘枝》原為女子獨舞,舞時身著民族服裝,足穿錦靴。伴奏以鼓為主,舞者在鼓聲中出場。舞姿變化豐富,剛柔並濟,舞步快速複雜,使舞者佩戴金鈴。舞蹈即將結束時有深深的下腰動作。

  -

  唐朝詩人描寫《柘枝》舞的詩很多,例如章孝標的詩句:“柘枝初出鼓聲招”是描寫開場時的鼓聲;劉禹錫的詩句:“翹袖中繁鼓”、“長袖入華”,以及“鼓催殘拍腰身軟,透羅衣雨點花”是描寫各種舞袖動作和結束時下腰的舞姿。同時也說明唐代柘枝舞的興盛。《柘枝》在廣泛流傳中,出現了專門表演此舞的柘枝伎,而且由獨舞發展成雙人舞,即《雙柘枝》。宋代宮廷隊舞小兒隊中還有柘枝隊舞。

  -

  托普修爾居住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的巴拉特蒙古四大部落:準格爾、土爾扈特、杜爾別特、和碩特,每一個部落都有極其豐富的民間舞蹈,他們具有一種古老的兩根弦的彈撥樂器名叫托普修爾,按巴拉特蒙古的習俗,托普修爾一響必隨之貝·貝伊勒,貝·貝伊勒必在托普修爾的樂聲中進行。蒙古語中跳民間舞稱為貝·貝伊勒,漢語意為身體的律動。故此,巴拉特蒙古民間舞蹈又稱(托)普修爾樂舞。托普修爾樂舞類型如文中所示。

  -

  草原情歌經典老歌《一剪梅》的歌詞。原歌費玉清演唱,曲好詞好,聲音實在太好。

  -

  套馬是當時精妙的馬術之一,秋圍保留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