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郵件
作者:言之木      更新:2020-12-30 21:09      字數:2214
  韓哲回家之後,樓上的房間還是暗的,林薔應該還睡著。

  她今天晚上的夢裏會出現什麽呢?

  會回憶起她小時候的事情嗎?

  今天晚上還會夢遊嗎?

  在韓哲心中,林薔一直還是一個小女孩,這個小女孩是剛出生就握著韓哲的手指頭的小可愛,是牽著韓哲的手去上學的小跟班,是放學的時候左等右等非要跟著韓哲一起回家的小無賴。

  但是這個小女孩兒被迫從溫室裏出來,迎麵接受這個社會的風霜雨打,她長大了,獨立了,還會需要自己嗎?

  這一次,韓哲回來了,既要張開翅膀為她遮風擋雨,又要手持長劍替她掃除清障。

  韓哲回到房間,打開了電腦,同時在抽屜裏拿出了一些資料。

  一個人不可能消失地無影無蹤,總會留下一些蛛絲馬跡。

  神父沈森出獄之後殺了林薔的父母,又把韓哲綁架起來,把邪惡的思想灌輸到一個孩子腦海中,他想要得到的是崇拜,是臣服,是順從,隻有這種行為才能增加他的快感,他一定不會舍棄這樣的行為,他隻會沉迷在這種快樂之中,變本加厲。

  那麽他到底在哪裏,用什麽身份繼續沉浸在這種快感之中呢?

  ·

  鸝港大學逸夫報告廳,晚上七點。

  “非常榮幸受邀來到鸝港大學跟同學們一起分享我最新的論文,我叫韓哲,是江東大學的心理學客座教授,致力於群體心理研究,”站在逸夫報告廳主席台上的韓哲穿著一身剪裁合身的西裝,帶著無框眼鏡,眼鏡後麵的一雙笑眼微微彎起來,顯得溫文爾雅,“今天我給大家帶來的論文觀點是《解析“群體性犯罪”的大眾心理學成因》,論文之中有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韓哲站在報告廳巨大的投影儀的前麵,侃侃而談:“我們先看一段視頻來了解一下什麽是‘群體性犯罪’。”

  視頻中是一個電影片段,法國大革命時期,雅各賓派領袖羅伯斯庇爾領導反君主製運動,攻占了國王的住宅杜伊勒裏宮,拘禁了國王、王後,打倒波旁王朝,推翻立憲派的統治。

  “在視頻中大家可以看到,在大革命精神的感召下,成千上萬的市民在幾天之內虐殺了關在監獄裏的僧侶貴族,連十二三歲的孩子也沒有放過,這些人平時是店員夥計、家庭主婦,他們在參與屠殺的時候都相信自己的正義行為是在消滅‘共和國的敵人’……”

  “法國大革命後,資產階級學者將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看作是理性的勝利。然而,這一看法並不能理性地解釋,人們趕走了國王,為什麽還出現了雅各賓派專政的恐怖。所以我們今天在這裏討論的就是參與社會事件中的群眾行為,也就是建立在勒龐的《烏合之眾》理論基礎上的大眾心理研究。”

  “也許有人會有疑問,如今在和平年代,探討這樣的群體性犯罪還有必要嗎?難道我們國家還會出現群體性犯罪嗎?當然,我舉個簡單的例子,可能有的人看過電影《搜索》,沒看過也沒關係,我簡單地說明一下。”

  “電影講述的是一個女孩在公交車上沒有給老人讓座,然後被網民人肉搜索到個人**並公之於眾,持續受到網暴,最後自殺的故事。”

  “在這個故事中,網暴她的群體跟她之間並沒有我們刑事案件中所涉及到的‘情殺’‘仇殺’‘財殺’等等明確的恩怨情仇,這群人在一種無意識的狀態下作惡犯罪,這是一股極為瘋狂可怕的力量,昆德拉把這種行為稱之為‘謀殺無動機’。”

  台下有人舉起手來,是一個女孩,助手將話筒遞給這個女孩,她拿起話筒問道:“韓教授,我想問一下,您今天給我們普及這個理論,是把我們當成群體性犯罪中的群眾還是群體性犯罪中針對的對象?”

  韓教授回答:“一方麵,我針對心理學專業的同學,從生活中的例子出發,跟你們探討大眾心理學研究,另一方麵,針對沒有心理學專業基礎的同學,想通過這個理論,讓你們認清生活中謊言和偽裝,保持自己的理性和自由。”

  韓哲繼續說道:“就像《烏合之眾》中的理論,並不僅僅隻是針對法國大革命期間煽動平民建立新政權的大眾心理研究,在我們現實生活中,電商鼓動群體參加購物狂歡、媒體誘導民眾對熱點事件口誅筆伐,這些都參考了大眾心理學研究,有時甚至包裝成了新型騙術,比如傳銷和邪教,我們在這裏探討這個理論,是希望大家保持理性,不要成為群體性犯罪的參與者。”

  “那是不是所有聚集在一起的人都會變成烏合之眾呢?烏合之眾是怎麽產生的呢?”女孩繼續問道。

  “不是,參加傳統節日的聚會,或者參加學術講座等等群體性活動,並不會成為群體性犯罪的成員。烏合之眾產生的原因簡單來講主要有三個。”

  韓哲的語氣平靜而堅定:“首先是,心理趨同。當周圍的人開始搶購食鹽的時候,你也想搶購食鹽,雖然你並不了解為什麽要搶購食鹽;當一場校園暴力發生的時候,你站在一旁,其實你很同情那個被暴力的同學,但是你不敢站出來,因為你站出來就是站在了大眾對立麵,你會脫離大眾。”

  “其次是,虛假自信。個體缺乏安全感,但是我們追求安全感,隻有在群體中我們才能獲得安全感,所以我們加入了一個群體,慢慢的我們在群體中變得盲目自信,群體中的每個人認為自己所做的全是正義之事的時候,事情就會朝著失控和可怕的方向發展,大眾手持審判之劍,認為自己是正義化身,殊不知自己的行為已經失去理性。”

  “最後是,情緒引爆。群體行動需要靠情緒來催化,在情緒化的裹挾之下,真相是什麽,已經不重要了,或者說已經看不到了,每個人的情緒變得誇張,行為變得暴力,具有毀滅一切的力量。”

  “所以,我希望我們在座的每個人,一定要保持理性,不要成為烏合之眾。”

  當韓哲說完的時候,坐在逸夫報告廳最後一排座位上的一個男人,手指交叉,在黑暗中彎起了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