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一頓火鍋(全書完)
作者:柯不貳      更新:2021-05-08 19:14      字數:2376
  皇帝選秀,和李家沒有多大關係。

  如李誌的長女許配了人家,而李賢的女兒李錦,雖是才學卓越,但在東京創立了一支“娘子軍”,專打潑皮無賴,於坊間的傳聞裏,端的是“凶善”小娘子,尤其一個“凶”字,就怎樣也不會被選為秀女。

  何況,深受皇帝趙禎信任,又於政務府穩坐的政務參事李賢,就算跑路也不會把自家最心疼的女兒,往後宮那座火坑裏推。

  再說說政務府這兩年的發展,經過最初的磨合,政務府已成為除東府政事堂和西府樞密院外,最為重要的政事協商處理機構。

  尤其自德祐二年,政務參事李賢上書的“票擬”方案,成為兩府主吏在有交流決定“障礙”後的主要決策方式,而最終決定權還是在皇帝和兩宮太後太妃。

  其過程便是,天下之重要奏章,東西兩府無法達成統一意見,便可送至政務府,在政務府由兩府的官吏,各自在小票上寫好建議和方法,然後宮內進行審批。

  而擁有票擬權者,無外乎兩府宰執,三司計相,外有政務相,此六人。

  此中六人,也相當於組成了一個小小的“內閣”。

  票擬的出現,極大的減少了皇帝的辦公事項,也讓權力集中起來。

  且說大宋版的“內閣”會發展到何種程度,就留給時間去判斷了。

  ……

  五月開始,大宋各地的選秀就如火如荼的開始了。

  李賢今日繼續去皇宮之側,修建了兩年,但還是難掩新意的政務府辦公。

  政務府處於東華門西邊,和資善堂相距不遠,在之後方,亦與宮門有個小小的過道。

  皇帝趙禎,有空沒空,也會來這裏轉轉。

  而在過去的兩年多的時間裏,趙禎不僅長高了許多,學習和處政能力更是極快。

  尤其在常來政務府的幾位宰執的教導下,已然能自己批閱好普通的奏書。可能是前幾年常出宮觀看民生的原因,趙禎在國內太平的情況下,將自身的絕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了農業貿易教育社會福利,此四者方麵上。

  且在李賢於今歲處,提出的醫療製度和養老愛幼製度上,趙禎盡以全力支持。

  丁謂去歲因人舉報和宮內宦官雷允恭有秘密聯係,企圖暗通宮中,被貶後,新上任的三司使杜良因為皇帝趙禎想把這些年花到此類民生建設上,且在當年開始實施,即表示很難做。

  原來是在收回燕雲及靈州之地後,因為布防築城,外有對邊疆進行開田移民的原因,大量的錢財,如流水般嘩嘩的往外流。

  這次,皇帝趙禎又“突發奇想”的想要建立什麽社會福利保障製度,且在以開封府,河南府,應天府,京兆府為主的四府先行實施,後逐漸推向全國,誰知道要花多少錢?

  趙禎倒也是個幹脆的,不複幼時的軟弱,這杜良不聽話,沒過一兩月的時間,就找了個緣由,在崇政殿的朝會上,無視旁邊皇太後劉娥的勸告,直接將之革職,換上了個聽話的三司使。

  “官家,萬不可急功近利,大宋之基本保障,可設定,十年,乃至二十年,半甲子的規劃。且一切都是在探索的階段,步步為營才是坦途。”

  那日朝會後,趙禎又來政務府溜達,社會保障體係的提出者,也是此間的幕後引路人李賢,隻好苦苦勸解。

  別把皇帝趙禎沒教成聖明君主,也沒教成曆史上那大名鼎鼎的仁宗,反而讓之成為了剛愎自用、不顧實際的君主,那可就是大錯了!

  好在趙禎冷靜後,也明白了輕重,亦在李賢“實踐是檢驗事務的唯一標準”的理念下,開始改變處事之法。

  而自當日之事件開始,李賢也逐漸明白有一群“噴子”,能時時刻刻驚醒皇帝的重要性。

  於是,從三月半開始,李賢便想著在離任前能發掘幾個優秀的諫臣。可歎當下,大名鼎鼎的蔡襄年少,現在怕還不到十歲,而包拯,李賢到是打聽到了,隻是現在的少年包拯,還在苦苦的準備著科舉。

  無奈,李賢隻好從幾個恪守禮法,比較莽,不怕死的官吏中挑選了幾個,再和現當下的參知政事王曾商議了下,給諫院增加幾個諫官。

  所謂,新諫官上任三把火。

  好家夥,進入五月後,這幾個新上任的諫官,便火力全開。把朝上的宰執,兩宮皇太後皇太妃,大宋皇帝趙禎,就連李賢也給罵了個頭。

  那反正叫一個爽!

  一些臉皮薄的紛紛辭官歸隱,臉皮厚的,實在背不住了,也會去改改。

  而之帶來的成效也是可見的,且說皇帝趙禎,現在做事也不是那般有些小固執了,真正學會了“三思而後行”。在之年長,並於朝中的話語權增長,展露親征的雛形之時,亦有了一絲仁君,夾雜一絲雄主的風範。

  馬車行至政務府,讓仆從把背包放到他休息的房舍,又使之抬下來了一個古怪的烹飪器具,等這一起安排好,李賢方大步往公舍內去。

  今日,恰是休沐前一日,本該忙碌的政務府顯得有些安靜,隻聽得咚咚的腳步聲,還有紙張翻閱的聲音。

  看見李賢走進來了,迎麵而來的一個小吏停下了腳步,不需幾個呼吸,所有人都停下了手中的動作。

  在這安靜的氛圍內,李賢似乎早有所料,他麵朝眾人笑了笑:“你們都知道了?是的,李某於月初提交的辭呈,經過七次駁回後,已於昨日下午,通過了。

  若無意外,這是我們的最後一次共事。

  李某再多嘴一句,如今大宋繁榮富強,百姓安居樂業,離不開地方官吏,亦離不開諸位的努力。

  但願在李某去職後,諸位能攜手新的主吏,為官家,為大宋,為百姓們,做更多的實事。”

  見其他人還要勸解,李賢擺手止住:“此事勿要多說,先安心做事,待公事處理完畢,我請諸位吃個好東西,保證諸位從沒有吃過的!”

  “朕自幼聞李相少時精通廚藝,卻不知朕這個不速之客,可以一起嚐嚐嗎?”

  不知何時,少年皇帝趙禎於新晉的太監總管鐵冶的陪同下,來到了政務府內。

  李賢向後屈身一禮,臉上帶著真誠的笑意:“官家有興趣,微臣歡迎之至。且可以給官家提前透露一下,此食物名曰火鍋,裏麵含有辣椒土豆等諸多宋地未有之物,也是前日,自遠洋的船隊歸來,運至東京,微臣方收到的。

  隻是微臣嘴饞,除了留了一大部分的種子,餘者想先打打嘴癮,尤其在嚐過一口後,即非常讓人留戀……

  屆時,微臣正好給官家講講內中食物的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