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中京風雲
作者:柯不貳      更新:2021-05-08 19:14      字數:2319
  不算過往那些出使遼國的使臣,在李賢那快要淡忘的部分記憶中,於另一個時空,也是在北宋之時,亦有不少人負責出使了遼國。

  如包拯、歐陽修、沈括……

  此中者,無不在史書上留下了厚厚的筆墨。

  他此番使遼,後人會怎麽說?

  可會言之,天禧四年秋,資政殿大學生李賢封皇帝趙恒之命,於大宋收複燕雲之際,出使遼國……

  這些他都管不了。

  一踏入遼國中京大定府的範圍,李賢便被這裏肥沃的土地給吸引了。

  人常言,大遼之美,首在五京。

  再回首,這五京者,無不是秦漢故土。

  可惜啊!

  可歎啊!

  經過這麽多年的耕耘,還有另外三京如同遊子般,等待著中原母親王朝的召喚。

  而在踏入中京城牆門之後,李賢因為內心的不快,就顯得有些沉默。

  隨行的宋吏,還以為是來接待的遼臣對大宋使團的冷漠,而導致大宋主使有些心情不悅。正待和遼國人進行交涉,李賢卻將之勸住了。

  “眼下遼人可以說是焦頭爛額,我等這次隻是給遼皇送上禮物,便可離開,能不生事,就不生事。若是對方真‘打’過來了,接招就是!”

  所以在等著受到遼太後和遼皇召見的幾日內,李賢便非常安分的待在大同驛內。

  大同驛,專門接待北宋來使。另外,針對到訪的國家不同,遼國中京內,還設有來賓館和朝天館,接待西夏和高麗等來使。

  隻是隨著多國的戰鬥,此三所,都在數月前,為那些遼國憤青給燒毀了。

  包括李賢獻居住的驛舍,隨有大同驛之名,實際上,不過是個大些的院落而已。

  但這個院落也確實不錯,內部有仿宋的樓閣園林。

  站在樓閣之上,還能看到中京城內兩邊對稱的街道。

  這等在中京安閑的日子沒有持續多久,還未等到遼國主人的接見,一群中京國子監的學子便找上了門,紛紛站在門外,夾雜著漢話和契丹語進行大罵。

  待在院落久了,李賢屬實有些無聊,同時他也想近距離感受下遼國的文化人,便給駐守此地,護衛他們安全的遼國將領去了話,讓遼國的國子監師生,派出幾個代表,和他理論理論,還要是能說漢話的,時間就定在隔日午時。

  當著所有人的麵,大家來聊聊天。

  說好的“不生事”呢?大宋使團成員無不腹誹,但主使做了決定,他們也不得更改。這位可是官家麵前的紅人,太子更是對之敬重有加。

  而大同驛的消息傳出,中京嘩然。

  許多人,對宋遼之戰中,遼國大敗還要把土地歸還給宋國,非常不滿意,這時見宋國使臣竟要公然理論,紛紛表示,我行,我能上!

  眼瞅著局麵混亂不已,中京的守衛最後不得已出麵維持秩序。

  而中京的遼太後及朝臣得知此消息,果斷給出了建議。

  “明日我國皇太後和皇帝,亦將接見宋使,若是宋使願意,不若將理論地點放在大遼皇宮之外,並將時間推遲兩個時辰。屆時,滿中京的百姓,還有遼國的文武群臣都將見證此事。”

  收到遼國皇宮裏的消息,李賢便明白,遼國這是打算以明謀來挫挫他的氣勢,也是挫挫大宋的氣勢。

  既然為宋使,代表的是大宋,若是直接拒絕,反而會落了下風。若是同意,誰也不知道明日的遼人會有何等的刁鑽問題。

  正當同行的宋吏為難時,李賢決定同意此舉,並給遼國更為明確的回複,雙方可各派出三人,以作次日的辯論,主題便是宋遼關係和兩國的國計民生政策。

  這是給遼國遞刀子,也是雙方挑刺的時候。

  是夜,大宋這邊經過商議,決定以李賢為主,還有另兩個熟悉遼使的人,參與第二日的辯論。

  “大學士認為,我等明日,當如何展開討論?”

  那兩個被李賢任命的人,趕在夜幕,單獨求見李賢,想要商議下第二日的對策。

  但李賢卻顯得有些雲淡風輕:“二位不要太憂心,今晚吃好睡好,明日先入宮見過遼國之皇太後和皇帝,然後於之殿外辯論之時,實話實話就對了!”

  實話實話,就是李賢的應對戰略。

  無論內政外交,當下遼國的實際,完全比不過大宋。說實話,又有什麽說不過?

  一夜過去,秋風吹遍了中京城,也把當日要發生的事情,吹到了中京的每個人耳中。

  既而,在離開府邸的那一刹那,能看到街道兩旁,圍滿了看熱鬧的人。

  若非有遼國皇宮的禁軍開道,想要去往遼國皇宮,於午時前抵達都有些困難。

  而行至皇宮處,能看到有遼國內侍早早等候,待行至遼太後召見的大殿時,內中早就占滿了遼國的文武大臣。

  在這麽多視線的注視下,李賢不卑不亢的遞上了大宋皇帝趙恒的國書,算是正式以兄長之國,來恭賀遼國新帝的繼位,而遼國新帝的繼位,亦正式得到了大宋的承認。

  “宋使這不是第一次來我大遼吧?”

  當前的一位遼國官吏,看起來對大宋的怨恨頗深,並不等李賢走完禮儀,便開始了唇槍舌戰,朗聲問道。

  李賢先是向上方的遼後一禮,然後態度平和的看向前方的那個年邁遼國臣子,道:“當然不是,李某曾於數月之前,來貴國過一次,那次隻是旅遊,可歎貴國竟未能有一人將李某留下。”

  他這麽一說,頓時激起了更多的遼國臣子的憤怒。原來當日襲擊中京的罪魁禍首,就站在麵前,且現當下,還要被大遼奉為座上賓。

  李賢臉上表情沉穩,好像沒感覺到四周那憤怒的目光,能將自己燒成灰,而是反問道:“閣下可曾去過我大宋?亦可見過真正的大海?”

  那人冷哼一聲,有些咬牙切齒道:“貴國我當然去過,當年,還是我等和聖後一起去的。可惜當時,汝可能毛都沒長齊。而貴國之皇帝,當日亦是被嚇得屁滾尿流,亦不得不把土地雙手贈予我大遼。”

  李賢溫和一笑,絲毫不生氣道:“但現在,我大宋勝利了!”

  那人有些嘴硬,繼續道:“勝利隻是一時而已,我大遼總有一天會重新拿回丟失的一切。”

  李賢搖頭,繼續道:“但依然改變不了結果,我大宋是勝利者,必將一直勝利,遼國隻是手下敗將的結果。

  閣下,你還沒回答我的問題,你可曾見過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