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天禧談判
作者:柯不貳      更新:2021-05-08 19:14      字數:2206
  一個國家的未來,不應該看中年人和老年人,而應該看青年人。

  若問大遼近些年來,可有什麽讓人稱讚的青壯派人物,還真沒有幾個。過往的名臣猛將們,隨著時間的流失,逝去或年邁,那麽在未來,誰來守護大遼?

  反觀大宋,人才濟濟。

  蕭屈烈就隨口能說出十幾個名字,比如近幾年來,於西北戰事中,軍功累累的曹琮種世衡,再比如突襲中京的將領楊懷業……而於宋廷之上,李迪,王曾,李賢……一個個醒目的名字,刺痛著遼人的眼睛。

  “使者,前方便是我國殿下召見之所,還請使者將身上攜帶的尖銳器械留下。”

  行至內部的一處單獨小院,蕭屈烈耳邊傳來了晏殊的聲音。

  他回了回神,點頭將身上攜帶的小匕首放入旁側的盤子裏,其他幾位遼人依次效仿。

  到了室內,以蕭屈烈為首的遼人們,卑謙的低下了他們的腦袋。

  “遼人蕭屈烈,見過大宋皇太子殿下!”

  “免禮!遼使遠道而來,請坐!”上方傳來一道青澀的聲音。

  趁著轉身坐下的瞬間,蕭屈烈打量了番這位大宋皇太子。

  少年人天庭飽滿,雙眼大而有神,臉上卻無少年人的膽怯,見了他竟也在打量,麵色更顯平靜。

  這種平靜,代表的是一種胸有成竹。

  而在大宋皇太子左邊,也是正對遼人的一側,坐著五個人,有老有少,且以青年人居多。

  這大抵就是宋國以輔佐儲君的臣子,也是遼人以後將要麵對的宋國高層敵人。

  蕭屈烈一掃而過,將之麵孔,深深的印刻在腦中。

  尤其為首的青年人,給蕭屈烈一種不一樣的感覺。

  最上首的趙禎,兩手交叉,保持著最好的禮儀,待遼使坐下,便語氣沉穩道:“使者自遼地,而入我大宋宛平,後過我大宋多地,至東京。卻不知使者覺得,我大宋今日如何?”

  蕭屈烈忙彎腰道:“回殿下,大宋兵強馬壯,國富民強。”

  “那使者以為,我大宋若和貴國繼續作戰,最終誰會是勝利者?”趙禎繼續發問。

  蕭屈烈這次的回答堅定無比:“若兩國繼續交戰,隻會兩敗俱傷。如貴國人常說的一句話: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趙禎搖了搖頭:“不,大宋不會輸,大宋會是最後的勝利者,使者需要清晰的認識到這件事,也必須知道這種結果的嚴重性。避免形勢誤判,避免貴國陷入更大的動亂之中,否則,使者會成為貴國永遠的罪人。

  還有諸位,也是一樣!”

  見蕭屈烈等人在沉思,趙禎補充道:“使者可知大定府的軍情?若是大定府再為西夏攻破,那使者以為,貴國於南側還剩下什麽?”

  蕭屈烈長出一口氣道:“太子殿下明鑒,大遼願意用宛平以南之地,換取和宋國的和平,此後我兩國亦為兄弟之國。”

  趙禎站了起來,行至蕭屈烈的麵前,沉著臉道:“使者想要和平,我大宋亦是想要,不希望看到兩國百姓處於戰火之內。但現當下,使者所說之條件,是在開玩笑嗎?

  宛平以南之地,本是我大宋之土,隻是被貴國竊取,今次不過是再次拿回了而已!”

  蕭屈烈臉色數度變換,於旁側準備起身說道的遼人搖了搖頭,麵向站在前方灼灼逼人的大宋皇太子,咬牙道:“大遼願意奉還南京道於宋國,以此換取遼宋兩國的永遠和平。”

  趙禎轉身,站在大宋臣子的這一麵,北望遠方的天空:“遼使可知何為燕雲十六州?我這次就明說了,今次,遼國唯有奉還全部的燕雲之地,才具備繼續和談的條件。反之,我大宋前線的寇相,將率三十萬大軍,親手把大宋的土地給拿回來,到時候,奪過來的可能就不僅僅是燕雲之地了。

  請使者不要忽略大宋百姓的意誌,大宋非十五年前的大宋。

  這個時代已經變了!”

  不給遼人繼續說道的機會,趙禎便以身體不適為由,離開了惠文館。

  不過,在離開之時,送別的晏殊,透露的另一個重要信息,又一次擊垮了遼人的信念。

  “但請使者不要輕易離開驛舍,也不用費勁心思遊說我國官吏。遼使可能還不知道,於來東京的路上,曾有不下十次的刺殺,是針對使者。但最終都被我國化解。

  東京雖為我大宋京都,但混進來幾個刺客,也不是什麽問題。

  使者身負重任,當以安危為重。”

  刺客!

  “是西夏人?”蕭屈烈喃喃道,心中五味俱全。

  思緒僅是轉了轉,他就明白,這是西夏黨項人想通過刺殺之舉,打亂遼宋兩國的議和,使兩國繼續交戰,西夏則可以謀取更大的利益。

  可宋國顯然早早發現了這些,蕭屈烈甚至懷疑,於西夏的高層,都埋伏的有宋國的探子,那遼國之內呢?

  後兩日內,負責談判的宋國臣子雖未接見他,但蕭屈烈等人還是老老實實的待在驛舍之內。

  但遼國於大宋近些年來布置的探子的活動仍在繼續,事關遼宋邊境,大同府周邊,乃至於西夏的動向,也不斷的匯集了蕭屈烈的案頭。

  蕭屈烈知道,那位太子舍人沒有說謊。

  “西夏西平府的兵力大減,數月之內,動用了幾十萬的人馬,包括婦孺老小,踏足了上京道,將夾在宋國內部的西平府完全暴露在宋軍之下。”

  而內中的這道消息,讓蕭屈烈明白,西夏這次是堵上了國運,鐵了心來瓜分占領遼國的西北之地,那裏有遼闊的草原,無數的牛羊,也是遼國的大後方。

  同時,大遼的中京朝堂在之走後的數日內,傳出的幾道緊要消息,也順利送到了蕭屈烈的手中。

  原來連對宋強硬的北院眾臣子,也把談判的條件放寬,期待能盡早的解決遼宋之戰。

  蕭屈烈心中有了數,當日開始,即和同行的遼人,再度商議起談判事宜。

  在遼使抵達東京的第六日。

  雙方皇帝欽定的主要負責談判代表,開始了正式的第一次會麵。

  這一次的宋遼商議,因在天禧年間,又被人們稱作“天禧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