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今日之大宋
作者:柯不貳      更新:2021-05-08 19:14      字數:2180
  大宋乃禮儀之邦,東京人的熱情好客更是遠近聞名。

  但這裏的“客”自是指朋友,絕非敵人。

  不可否認的是,作為知禮的東京百姓們,即使麵對敵人,也很是克製。

  自遼使入城以來,於街道兩旁,能看到百姓們隻是沉默注視,偶爾夾雜著幾聲竊竊私語,卻無扔臭雞蛋,倒髒水,這般擾亂東京城內衛生環境的行為。

  沉默有時候也代表著一種態度,這種態度即是憤怒。

  憤怒遼國對中原之土的侵略,憤怒遼從前迫使大宋簽署的不平等條約……

  緩慢的行駛在大宋的街道之上,即使身經百戰,但當麵對這麽多沉默且憤怒的百姓時,蕭屈烈的心中也莫名的升起了一種膽怯。

  這不是來源於戰場的懼怕,而是來自南方的大宋千萬人的意誌。

  “大遼敗的不冤!錯了,都錯了!”

  蕭屈烈心中歎道。

  料想尚在中京之時,大遼臣子於之的諸多囑托,但當踏入宋地,親眼見識了大宋的兵強馬壯,及百姓之富裕後,蕭屈烈自把那些囑咐忘在了腦後。

  無他,真正的麵對了強大的大宋,任何陰謀詭計都用不上了。這裏麵不說經濟上的碾壓,但論那威力無窮的大宋火藥軍,還有可暢行大遼海域的宋之海師,就是一個又一個威力巨大的霹靂彈。

  眼前的情況,大遼已處生死存亡之際,隻有和宋國商談妥當,才有可能把危機一個個的解除。

  蕭屈烈是個務實派的人,由宛平至東京這一路,他如當日之西夏李元昊一般,已經考慮了很多。

  所以,在得到東京,得見大宋招待官吏的第一日,他便想著忽略前麵的步驟,直接求見宋皇,說明條件。

  但大宋的官吏隻讓他等候,這讓蕭屈烈的內心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一般,可於臉上,還要表現出冷靜,以免被宋人看去了端倪。

  不說沒能見得著宋皇,一連三日的時間,遼國使團一直停留在驛舍之中。除了中間有幾個低級的尚書省的小吏來過外,幾乎沒有任何一個主事談判前來相商。

  坐了足足三日的冷板凳,到了第四日,遼國人,包括蕭屈烈都等不及了,打算搏一把,出走驛舍,奔走大宋的東華門。

  即使見不到宋皇,能見得著說的上話的宋吏也好聊一聊議和之事。

  正當他準備和負責他們吃住的宋人官吏進行最後的交涉時,一個陌生的宋人官吏走了進來。

  這是個年僅三十的青年人,青年人先是向遼使有禮貌的行了一禮,然後柔和的笑著邀請道:“在下乃是太子舍人晏殊,閣下便是蕭將軍吧!我朝太子殿下有請,想要先和使者聊一聊。”

  見蕭屈烈有些猶豫,晏殊補充道:“實不相瞞,皇太子殿下今次便是代表我朝皇帝,麵見使者。在兩國使臣未見麵之前,由皇太子殿下先行見之,本有些與禮不合,但無奈這兩日林公和薛公都有緊要軍事安排,這才怠慢了使者。

  皇太子殿下深知遼使遠來不易,便想著先行接見使者。”

  蕭屈烈的眉頭漸漸舒展開來,但轉眼又皺了起來:“卻不知是何事情,竟勞得貴國兩位重臣要去忙碌國事。”

  晏殊做為難狀,然後長歎一口氣:“罷了,此事過兩日,使臣也會知曉的。黨項人來勢凶猛,貴國軍隊未能阻擋的住,而之已經不斷的逼近了大同府。

  我國西北之地的戰備狀態緊急升級,而林公和薛公,之前,正是於朝中負責著西北防務。此時此刻,正在與兩府的相公們,商討著,等局勢進一步惡化後,當如何防止黨項人進攻我國西北重地!”

  蕭屈烈感覺自己的頭有點暈,當年大遼朝中商議著,將黨項人的大軍扶持壯大,恐怕連先帝在世,也未能想象得到,正是西夏黨項人,不僅參與組織了刺殺遼皇,還狠狠的在大遼之地上啃肉。

  若是大定府再被黨項人占去,那遼國於之大宋,還有多少談判的籌碼?

  蕭屈烈顫抖著聲音,無法忍住內心的不安道:“貴國殿下可是於現在接見我等?但請太子舍人放心,我們這次是真的帶著誠意而來的。”

  晏殊內心一歎,遼國的不敗精神已然被大宋擊倒了,他隻是按照和李賢商議的,來講西北戰事說出來,這位曾在十多年前,宋遼戰爭中功名累累的遼將,就慌了神。

  至於林特和薛奎自不是主持西北事務了,而是被皇太子趙禎勸住,打定主意多晾上幾天遼使。

  反正現在最著急的,絕非大宋,而是遼國。

  正是如此,才能擊垮遼人的意誌,為大宋最終的談判,贏下更多的回旋餘地。

  “正是,我國皇太子殿下正於旁側的惠文館等待會見使者。”

  晏殊點頭道。

  惠文館,是近些年來,建立的半官方半民間討論時政之所。也是皇太子趙禎可以和朝臣,光明正大商量國事之所在。

  這次得見大宋皇太子趙禎,也是未來的大宋皇帝,即使早就耳聞這位皇太子年少,蕭屈烈卻從未將之當做真正的少年來看待。

  遇大事,在經過最初的緊張後,蕭屈烈很快冷靜下來,將來東京途中所做的功課,於前往惠文館的路上,再次過了一遍。

  為了執行好這次和宋國皇太子麵對麵,也是宋遼官方的第一次正式和談,蕭屈烈共帶上五人。

  此中五人,正式遼國南北兩院的精英,也是最為熟悉宋國事務的人。

  兩刻鍾後,馬車停在惠文館之前。

  惠文館建在大宋最為繁華之地,人來人往。

  因為皇太子今日親自駕臨,周邊之地的的戒備強了許多。

  但在前院的大廳之內,乃是大宋士子和普通人常聊天飲茶之所。

  由於走的是前院,而後才能入最裏麵的包廂,所以蕭屈烈必須路過此地。

  可就是這麽不長的過道,左右兩邊宋人關於宋遼之戰的談資,還有對時辰的熱議與展現出來的抱負,讓蕭屈烈想到了中京的遼人青年們的醉生夢死和暮色之態。

  讓之忍不住腹議道:“這就是今日之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