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春日裏的一聲驚雷
作者:柯不貳      更新:2021-05-08 19:14      字數:2242
  清晨。

  朝陽初升,空氣清新。

  李賢推開書房的一扇窗,麵前是已然發芽的桃樹,地上的青草亦是在爭相冒頭,天空中則有鳥雀嘰嘰喳喳的飛舞鳴叫……

  “今歲的春天,要比去歲暖和很多啊!”

  往下這處宅院的春景,李賢感歎了一聲。

  此處院落,正是他於去歲末新購的一處宅院。隨著李家人口的增多,原李家於東京的住處顯得狹窄不少,往來出行也有些不方麵,便想著再弄個住處。以後來了親朋好友,也好有個大住處居住。

  緩解了下眼中的疲勞,李賢收回了目光,正想在這個休沐日曆處理完東宮府內送來的其他卷文,但聽書房傳來一個如黃鸝般悅耳的聲音。

  “爹,門子說晏翰林來召您了,正於客廳看茶。”

  轉眼間,一個少女也就出現在門口,可不正是李錦。

  今歲已是天禧四年。

  李錦也已年長到了九歲,其人完全繼承了老李家的智慧,在學館每學期的考試,都是上上。

  這不剛過了清明,學館的學子尚處於休假狀態,昨日陪著母親和一歲的弟弟,還有伯父的家的家眷出了趟城,以踏青春遊。眼看著上學日近,今日隻好在家補作業。

  看見門子來後院通風報信,李錦忙攬下了這個夥計,蹦蹦跳跳的告知父親李賢這個消息。

  李賢對這個特別活潑,且鬼點子奇多的長女也有些無奈,雖說美貌隨他母親,但這個性格……隨他,也隨得太多了吧!

  隻能拿出做父親的威嚴,板著臉道:“為父知道了!你的課業可完成了?別再貪玩了,小心為父打你的手背。”

  李錦吐了吐舌頭,一溜煙就跑走了,邊走邊道:“爹,我可不是小孩子了,您嚇不到我,娘會護著我的,祖父祖母也會。更別說我每旬的考試,都是第一,連學館的講授都誇我,是真正為您和娘爭光了,我還沒問您要些什麽獎賞呢!”

  李賢揉了揉頭,懶得和女兒鬥嘴,因為每次和長女鬥嘴,他都處於絕對的下風。

  整理了下衣衫,他便往客廳的方向而去。

  昨日才和晏殊碰麵,商量了官家說的讓皇太子參政之事,即至今日,晏殊就找上門了。

  定然是有事發生。

  腳步聲剛剛傳到客廳,正心不在焉飲茶的晏殊,馬上放下茶杯,站起。

  而進屋的李賢已然看向他,麵色平和,半開玩笑道:“能勞得同叔你在這休沐之日,找上門來,看來是發生大事了。”

  晏殊點頭道:“鵬舉,可不正是如此,確實出大事了。”

  李賢伸手邀請晏殊坐下,他亦坐在主位,朗聲道:“是邊關除了事嗎?”

  自元日來,宋與西夏的邊關,便不是有消息傳出,言之黨項騎兵大規模的動作,不斷往宋遼邊境靠近。大宋西軍和河西軍嚴加防範,朝中很多對戰爭中立的臣子,也一度認為是黨項人準備再次侵犯。

  但一連數月,黨項人也未曾發動攻擊。晏殊於昨日還和他相聊黨項人的目的,李賢借此趁機問起。

  晏殊搖頭道:“非也!我就不打謎語了,今晨我收到了軍部的消息,本月初三,遼皇帝耶律隆緒於上京的行宮內遇刺,按照遼國內部傳回來的消息。這次耶律隆緒傷勢極中,恐怕挺不過這個春天。

  而遼皇,於遼國親征的這些年,讓遼國內部更為團結,於大宋的威脅也就越大……”

  喝了口茶水,潤了潤喉嚨,晏殊繼續道:“遼皇一死,這種格局就會發生改變。

  而按照我大宋在遼國內的探子匯報,遼國內部,已呈現分裂之勢。

  上京留守耶律資忠,欲聯合蕭耨斤,扶持梁王耶律宗真為新帝。

  北院大王和南院大王,亦是各有想法。

  探子連發了五道密奏,因皇太子參政,我隻能從王相那裏,得到大致的情況。

  真實的遼國情況,我隻能說,許會比想象中的還要複雜。”

  晏殊的語氣一頓:“鵬舉,你說黨項人之異動,會不會和此事有關……”

  晏殊說道著,那雙明亮的眼睛,卻不斷的看向李賢,好似要從他的表情中得到一些什麽事一樣。

  可惜的是,多年的官吏生活,李賢早早就練到了處變不驚。和曾經的小萌新相比,在政事態度上,他已然變成了老油條。

  無論晏殊怎麽說道,他都是默默聽著。而之內心,卻早就掀起了狂風巨浪!

  黨項人和高麗人的聯合行動成功了!

  他們訓練了最好的刺客,找好了最好的時機,把正值壯年的遼聖宗逼到了絕路之上。

  大宋在遼國的斥候探子,深入了遼國的官吏體係內部,這是早在澶淵之盟後,勢頭強勁的寇準主動安排的一步棋。

  而關於打亂遼國的內部平衡,以爭取各方利益的行為。早在去歲,宋和黨項就達成了基礎的共識,大宋所要做的便是,在合適的時機,牽製住遼國與南部的主要兵力。

  後高麗也派了以王子為首的使團,進行了又一次暗中的聯盟。

  從各方的目的來看,大宋希望收複燕雲十六州,高麗想要除掉北麵這個龐然大物,西夏在獲取河西和大宋關中之地無望後,野心勃勃的欲要占據遼闊的西伯利亞。

  於是,一場讓人“意外”的事件發生了。

  大宋朝堂之上,能聯係遼國內況,得知真相者,也就那麽寥寥幾個。這些事尚處於保密階段,作為參與的談判者,李賢斷然不會路出馬腳。

  他歎道:“世事難料,遼國的突發情況,若無意外,明日之時,官家即會讓我們參與討論。但無論怎樣,我們都要保證對遼和西夏的高度警惕。

  而如果黨項人真的想要借此謀取遼國之土,也就這兩日定會傳來消息。

  當然,如果黨項人真的計劃好的話,斷然也不會在此時出手,說不定還會等遼國內亂一段時間。

  遼國一亂,是機會,也是時機。”

  晏殊沒有從李賢口中套出非常有用的消息,但他還是滿意的走了。

  正如李賢說的那樣,遼國生亂,於大宋而言,都是一件好事。

  這個北方的強敵,不管內外的分裂,都將使大宋處於無可撼動的地位。

  大宋唯一需要做的,那便是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