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立足之地
作者:柯不貳      更新:2021-04-01 00:07      字數:2170
  幾乎不給寧姓男子太多的反應時間,一陣嘩啦啦的聲響便從後方的樹叢內響起。

  一行三十個,身著軟甲,拿著長刀的青年走了出來,站在亭子的四周,很好的將椅子石周邊籠罩在內。

  刀劍之上,還低著鮮血,配合著頭頂上方的刺眼陽光的照射,顯得多少有些妖異。

  寧氏夫婦過了小半天才反應過來,相互攙扶,連戰都戰不穩。

  “果然!”

  數日前,近三百隻船隻停靠邦加碼頭,後有行商上岸,行商會借此打聽到,此番同行的海船之內,有瓊海海師的一千士兵。

  載有千名大宋將士?還處在船隻之上?

  行商會內部不怎麽相信,原因很簡單,漢人來南洋這麽久,還從未見到有軍隊至此。瓊海海師聽說是聽說過,根據來回商賈的匯報,那所謂的海師似乎是去年才開始建立,確實吳哥國扥國度有過幾道稀疏的聲音,說大宋海師出現在該地,這種傳言說的好像是真的一樣,偏偏沒有多少人相信……

  出於謹慎,行商會原有的內部團夥瞞著楊唯當日留下來的檢查之中,偷偷開始了觀察。

  隨後,到是行商會的探子在港口停留的這幾日,觀察到每日有數百人上下商船,聯係這幾百艘商船,也就沒有太當一回事。且對方的衣著也算普通,根本沒有往大宋軍隊那方麵去想。

  但現在,看著眼前的孔武有力、滿是煞氣的幾十人,寧氏夫婦相信了,傳言是真的!

  宋朝真的帶著一隻軍隊來到了!

  記憶中的宋國不是連連和遼國打敗仗嗎?

  中年男人寧蒗的定力多少要強一些,最終勉強顫微著身子,向李賢一拜,麵如死灰:“寧某知錯了!還請上官大人有大量,勿要計較小人的心思,就按照和之前楊兄弟商議的那般,我行商會定會完滿完成一應的工期和要求,但有上官和大宋朝廷差遣,寧某保證行商會上下全盤接受安排,絕不忤逆!”

  打不過就低頭,認慫,這是在南洋,乃至整個大海生活的基本準則,並不會覺得可恥。

  寧氏夫婦顯然也明白這個道理,隻可惜有些太過於耍一些小聰明,還是同一個勢力——代表大宋意誌的執行部門,更可怕的是遇到了李賢這麽一個有著鐵血手段的人。

  在確定了於三佛齊國將籌建海師基地,並於三佛齊王國內部的各個部落彰顯勢力存在後,李賢便通過先行一步的海運府官吏給已經到達邦加的楊唯去了消息,重點在於興建工程所需的工頭。

  行商會是目標,而李賢需要的能聽話的建設工頭,原本以為在前期楊唯的手段下,對方會識相,而這次的相見,對方表現的並不算多麽識相,甚至有毀約的行為。

  這樣的合作夥伴委實難以安心。

  那麽在南洋,就按照南洋的規矩來辦,誰的拳頭大,誰的話語權就大。

  他不在乎行商會的苟且,需要的是行商會在邦加各部落的關係。

  即便邦加的行商會的管事都死光了,其實也可以扶持新的管事。

  這次選擇約見行商會的頭領,其實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按照他前麵說的那樣,真誠的商談下。當然,商談的自不會行商會以後再怎麽坑自己人,恰是行商會以後的紀律問題。

  可行商會的主事人表現的實在太差,李賢內心已經堅定了對行商會來一次更大規模的替換的想法。

  親自撞上來的寧蒗,當是第一個被替換的對象,也理所應當成為被拿來的立威對象。

  至於說會不會擔心行商會產生更大規模的抗拒,處於邦加,這個圈三佛齊最為混亂又最為富裕的地區,三佛齊部落軍隊於此的影響力有限,而有上千海師將士作為後盾的李賢,隻想對行商會的人,說一聲:打架,我們是專業的!

  所以,李賢直接無視了寧蒗的認錯態度,後方緊隨的曾波一揮手,在左右侍衛的行動下,寧氏夫婦很快被抓了起來。

  “將他們的首級送到行商會!”

  李賢一做吩咐,便掩鼻直往前去。

  在南洋之地作惡多端的行商會管事寧氏夫婦,可能怎麽也沒想到自己會有今天,一瞬間給嚇尿了……

  本古井無波的老人在這一刹那,臉上出現了動容。而旁側站立的青年看向被帶走的寧氏夫婦,臉上充滿了複雜。

  老人站起來,卻難以掩飾那佝僂的身軀和臉上的匹配,堪堪向李賢行了一禮:“老夫李惑,現為唐鄉會的會長,見過宋使!”

  不用於寧氏夫婦巴結般喊叫的“上官”,而是選擇用“宋使”來稱呼,以此表示,他於中原王朝的不認可。隻是前方宋吏手中掌握的實力,讓他有了談合作的想法。在這之前,即使那位楊姓青年麵對他說的天花玉墜,理智之下,李惑也絲毫沒有被所畫的大餅給迷惑。

  然則,眼前明晃晃的刀劍,似乎真有實現李氏於南洋百年,一直想著,卻未曾實現的夢想。

  唐鄉會會長行事間的這點細節,李賢沒太過在意,他曉得麵前老者的過去,亦尊敬其為漢人在南洋的生存所做的努力。

  不像麵對寧氏夫婦那般百無顧忌,而是麵朝李惑恭敬的行了一禮,笑道:“李某對李大當家的事跡早有知曉,李某敬佩李當家的為人,也敬佩唐鄉會為漢人在南洋發展所做的努力。這次雞鳴寺的會麵,李某主要也是為李當家來的。卻不知現在,李當家能否於李某麵前,給出準確答案了嗎?”

  李惑認真地看著這位同他孫子大小般的宋人官吏,似乎想看看這位有著鐵血手腕的宋吏,話語中包含著幾分真意,幾分假意。

  但很抱歉,他從年輕宋吏的臉上,看到的隻有真誠。

  李惑放棄了,掃視了身後倔強地揚著頭的孫子,最終還是開口問詢道:“宋使曾派人告知於老朽,問老朽的唐鄉會,有沒有能力組織出足夠的漢人,在宋朝的幫扶下,於這南洋,為漢人開辟出可供生存的立足之地。

  老朽也想再確定一下,宋使準備以宋之軍隊加以協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