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並不聰明的古代人
作者:柯不貳      更新:2021-04-01 00:07      字數:2193
  等到工不為與同來且於側廳坐著的李朝使臣離開,李賢即把曾波叫來。

  “此中乃是李朝人打探到的占城國情報,你馬上想辦法讓人拓印一份,萬不可留下痕跡。

  杜羅安那邊,交往的如何了?”

  曾波雙手接過李賢送給他的圖紙,然後小心的揣進懷裏,點頭回道:“占城國太傅杜羅安此人果真如之傳聞般貪得無厭,趙衷讓人送去了兩大箱的琉璃品,才堪堪說通,即使之在占城國國王麵前,為我等美言幾句。”

  李賢搖了搖頭:“製造琉璃的技術尚未流傳開,更於占城國內為達官顯貴示若珍寶,但於我大宋境內,也就值那麽點錢。幸好今次下南洋帶的多,送了就送了,要真憑著這些東西,來達成我們與占城的初步協議也是大賺了!一切就等明日了,我們於占城國內亦不能太過久留,希望盡快會有結果吧!”

  後麵兩句話,李賢說的有些惆悵。

  如他早些就思索過的一樣,隨著大宋於海洋上的實力越來越強,當更多的國度臣服於大宋的海師之下,那就不需要他主動想著製定規則。到時,這群人會想著辦法將熱臉貼在冷屁股上。

  事實證明,占城國的太傅杜羅安還是很守信譽的,拿到酬勞的第二日,也是李賢停留佛逝的第三日,佛逝城中心的王宮裏,就傳來消息。

  占城國國王將於王宮之內,正式宴請宋國使臣,與宴者還包括占城國內現今還在都城的其他重臣,甚至連李朝使臣,也處於其中。

  次日清晨,占城國的官吏們,早早來到了驛舍,以帶領兩國使臣入宮。

  這次前來引領的多是生麵孔,李賢沒顯得多麽擔憂,隻給曾波吩咐了二三事,接著在占城國官吏的引導,及同行的上百大宋將士的護送下,抵達了占城王宮。

  李朝使臣相比於李賢率領的龐大隊伍,就顯得有些弱小、寒酸。隻有寥寥數十人,以工不為為首,步行至王宮門外。至於說當日隨工不為前來的李朝侍從們,多者都被占城國官吏安排在城外之地,且未占城軍隊嚴加看管。

  待等到工不為等人到了,兩國使臣一同入宮,各帶的有六人。

  身處占城王宮,放眼望去,此地的宮殿,和中原區別很大,有著特屬於南洋的風情。

  而今次宴請和召見之地,都被占城國的官吏們安排在了正殿之中。當李賢等人抵達時,能看到占城國國王早已落座,於之兩側,站立的是占城國朝堂之上的文武百臣。

  其中,多瑙站在最上首,也最為靠近占城國王。另一人,和多瑙相比,更為年邁一些,那雙小小的眼睛,望向旁人,總給人一種斜視的感覺。

  “此人當是這占城國的太傅了!”

  李賢留了個心眼,不留痕跡地把殿內的所有人打探一遍,然後依照禮儀,先行拜見了占城國的中年國王。

  工不為代表李朝使臣,緊隨其後。

  各方依照翻譯,又客套了幾句,接著便是宴會。

  宴會之上,氣氛就要活躍很多。

  而宴桌上的菜品,也多是占城國的本地特色菜。

  酒宴進行到一半,李賢拿著酒杯先向占城國國王敬酒後,待國王離開後,他又和多瑙客套了兩句,最後來到了杜羅安的麵前,自來熟的舉起了酒杯。

  一路跟隨的趙衷緊隨其後,完全充當著一路翻譯的角色。

  杜羅安對趙衷早先就熟悉,對李賢,今日才是所見的第一麵。但看李賢熱情的模樣,杜羅安自然也變得熱情許多。

  隨後,李賢即透露了他想拉著杜羅安與之一起做生意的想法。

  “佛逝之地,地理位置優越,太傅難道以為靠著賦稅和田地就能賺到很多錢,此事卻是大錯特錯。不知太傅可曾聽說過大宋的工坊和錢莊?

  其實,在占城之地,亦可仿照之。

  屆時太傅若能掌握好這些渠道,那就是源源不斷地財富,主動的流到您的府上。

  您說這件事的風險?

  做任何事哪有不冒風險的?但太傅若願意如此做,李某願意以私人的身份和你共同承擔風險,到時李某負責出技術,太傅即負責於佛逝讓人生產管理,以及收錢就好了!

  當然,太傅若是還對此有疑惑,不妨問問那些去過大宋的占城商賈們,可曾聽過富貴錢行!趙氏商行?

  是啊,內中李某其實都幫忙策劃過,難道太傅還不相信嗎?”

  李賢笑嗬嗬地同杜羅安輕聲介紹道,完全無視了殿內其他如多瑙等人傳來的異樣目光。

  “他倆怎麽聊上了?對了,杜羅安昨日中午進宮,夜間國王陛下就下達了命令……難道說,這杜羅安於國家大義麵前,也該如此妄為?

  哼,若非杜羅安於軍中勢力頗大,又豈容他如此囂張?”

  多瑙臉色陰沉地望著同李賢交談的杜羅安,然後,重重地歎了口氣。

  卻是工不為看到李賢於占城國王宮的酒宴內如魚得水,目中異彩連連。

  心道:“這占城國太傅乃是貪婪之人,且看之模樣,似乎真為宋國使臣說動了。即使不知宋國使臣與之說了什麽,但就是這般對事物的把握度,能將被動變為主動,就非我所能及也!看來,我朝使臣與佛逝的轉機,還真應該投在這宋使的身上!”

  這場本預計隻有一個多使臣的宴會,硬生生地延續到了兩個時辰。

  更準確地將,憑借對占城國部分官吏的提前了解,李賢借勢,將之成為了屬於他和占城國官吏的交際會。一些協議也在不知不覺地達成。

  工坊也好,或是最終的讓利,也是為了能聯係更多的占城國官吏,讓之在潛移默化中,站到大宋的這一麵。

  不戰而屈人之兵。

  來自貿易的戰爭,是為無形,但在不知不覺間,李賢已經開始布局大宋今後和南洋諸國的貿易戰,並試著通過各國的家族財閥,來影響如占城國的經濟。

  由事實來看,他這一步走的非常隱蔽,且不留證據。等人意識到時,才會發掘遲了!

  畢竟講到金融或是貿易,相對“笨拙”的古代人,又怎會有後世人那般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