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亮劍(四)
作者:柯不貳      更新:2021-02-25 22:16      字數:2171
  馮晨另一層未做點透的意思是:急需大量錢財,來加快宮觀修建達成的皇帝,會不會因此嚐到甜頭,到最後抄家抄上癮了?

  範圍若是進一步擴大,發展到最後,很可能從瓊州,延續到大宋全國。

  這等事情,不是大多數官吏希望的!

  就如在經濟之事上,除了極少數廉政君子外,大宋朝堂之上,誰的手上沒有一點油水?

  尤其是在宋遼澶淵之盟後,大宋的國家經濟加快發展的這幾年,不單單囊括了海貿,還有各邊關的互市。

  遠的不說,就說今歲的河西之戰後,路上絲綢之路再次被打通,一些於朝中有關係的商賈,早早拿到了通行的文書,踏上了往西域之地商貿的步伐,這一來一去都是巨大的利益驅動。

  “斷然不可如此!且看明日常朝,此外,卑職認為,於海運使李賢,舶司使張業,瓊州通報呂夷簡的彈劾之事,其實可等明日事畢,再做決定不遲!”

  就在王欽若府邸的商議進行到末尾之事,一個叫達簇的年長官吏向王欽若建議道。

  局麵到了這一步,若真能熄滅瓊州的影響,來穩定朝局,其實也不是不可以不接受。

  威脅切身安危之事,與瓊州一地之事相比,誠然後者是可以咽下的啞巴虧。

  雖說海貿利益驚人,但現在依然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無論是官吏,或是海商,亦或是大宋官府,都是從中嚐到了一丁丁點的甜頭,僅僅是這些甜頭,還不至於把人的心神全都給陷進去。

  由此導致,達簇的想法,得到了王欽若等大多數人的讚成。

  同一時間內,已經聚集在寇準一邊的官吏,也在寇府緊鑼密鼓地商議著瓊州之事。

  瓊州不單單有王欽若的親密盟友參與其內,和寇準關係親密者同樣大有人在。

  當大火燒到自身身上時,寇準一派的少部分海貿得利者,都是有些懵的!

  這算不算是大水衝了龍王廟?

  那李賢不是寇相之弟子嗎?自為寇黨,怎不和他們這群人率先通知一下?也好早做準備,處理一些可能為人抓住把柄的守衛也好啊!

  因為心中怨氣,還有對於自身的擔憂,很多寇準名下本就不堅定的支持官吏們,很是實際的產生了隔閡和分裂。

  吵吵鬧鬧的寇府大廳,即是內中見證所在。

  “都安靜,吵吵鬧鬧的成何體統?”

  耳邊如同蚊子般的嗡嗡叫嚷聲,呼來喚去,弄得寇準額頭的青筋都爆了出來。

  一望下首,重重的一拍手邊的桌子,來自當朝樞密使的震怒,還是很有效果的。

  廳內於一瞬間變得鴉雀無聲,所有人都望向了震怒的寇準。

  而寇準眯眼看著前方反光的大理石地麵,他想到了李賢早早於兩日前,即從瓊州為他、幾乎和送到宮裏的奏書同一時間遞到他手裏的解釋書信。

  麵上看起來不怎麽好看,內心卻是安靜的嚇人,腦中亦是早有計較。

  “李賢言之和我政見相同者,看似於朝中可以搖旗呐喊,但實則在關心到自身利益時,同樣會選擇退縮。這還僅僅是瓊州一地之事,便有這麽多人跳了出來,要是其他之事呢?會不會有更多的人跳出來?

  唉,可惜老夫等不了了,若讓老夫回到二十年前,或可以早做準備,但時至今日,也隻能借助手下這些人,鏟除朝中奸逆之人!”

  寇準心中一歎,最後還是選擇了妥協,言之寇黨不會借瓊州之事,於王欽若一派發難。

  王欽若等人能想到的一些李賢,同樣作為大宋金字塔頂端的一群人,寇準及同派官吏又如何想不到?

  在雙方各有思襯的情況下,休沐日後的首次朝會正式開始了。

  李賢離開東京的大半年的時候,皇帝趙恒又清瘦了不少。

  不過那微微挑起的眉頭,證明趙大官家的精神還可以,甚至在開朝之處,聽得大殿內的官吏匯報了相關民生之事後,與近一年想比,還非常罕見的於朝會之上,當庭指示了一二。

  “著戶部,占城稻的推廣需繼續,所需花費皆由三司加以統計報備。民以食為天,朕希望在有生之年,能看到朕的子民都有飯食可吃,不用餓肚子!”

  一些瑣事稟告完畢,崇政殿非常少見的再次安靜下來,站立於朝堂之上,經常性發起爭論彈劾的王寇兩派官吏,竟“和諧相處”下來。

  高高在上的皇帝趙恒發生了一陣無聲的冷笑,他人雖常在宮內,於朝堂上的精力亦大不如前,但實際上,東京城內很多官吏的行蹤,隻要他想獲知,還是很容易確定的。

  大宋雖無錦衣衛,但不乏類似錦衣衛的皇家偵探組織,這也成為了老趙家監視大臣的一種手段,此中手段,並不局限於封疆大吏之內,也於事關國朝命脈的部門之內,也有所安插。

  如今看來,兩派人馬既然都想把瓊州之事輕飄飄的按下去,但越是這樣,皇帝趙恒心裏越是憋著一口氣。

  “你們想這麽做,朕偏偏不會讓你們如意!朕於宮觀修建之時,還要緊巴巴過日子,緣何你們隻需要張張嘴,就可以過得那麽舒坦?

  嗬,按照李家小賊送來的三家抄家所得,僅僅是這三家的財物,就超過了朕內庫四成的一年收入,都是朕的好臣子!”

  那閃動的目光從前方的幾個臣子的臉上一掃而過,沒有人提及瓊州之事,但並不代表不會有人去做。

  注意到皇帝目光的注視,昨日還牽著王欽若的手,與之稱兄道弟的丁謂即第一時間站了出來,作為皇帝的“肱骨之臣”,丁謂很明白皇帝所想。

  寇準和王欽若或於朝中爭得你死我活,但他丁謂的目標方針政策一直未便——緊跟皇帝趙恒的步伐就是。

  近一年來,他人雖在計相的位子上沒有變化,但得到皇帝趙恒的賞賜卻是不少。按照眼前的發展繼續下去,等新任的參知政事王欽若下去,就該他丁謂坐在那個位置上的。

  所以,理所應當的該為皇帝分憂。

  “稟官家,微臣丁謂有事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