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雷州形勢
作者:柯不貳      更新:2021-02-11 21:24      字數:2163
  海風習習,當真正到達徐聞這個大宋的海貿前沿之地時,無論是沿途能看到出海的海船,亦或是大道上光著膀子、背著行囊的行商,都給人一種非常真實的生機感。

  而在徐聞縣城之內,林立的各處商號,甚至還有漢話不流暢的外國異人,都告訴李賢。

  徐聞——這個沿海城市的巨大潛力。

  對於張業,選擇瓊山和徐聞這兩地,著重建立健全海貿港口,李賢是非常支持的。

  但對於張業事先唯有過詳細的調查,就急功近利的行動,反而在最後給本地的海貿利益集團做了嫁衣,李賢是反對的。

  隻要是宋人,想要融入到大宋的中央或地方的小圈子內,最好的方式理應是了解。

  越是看似甜美的蘑菇,出現毒性的可能性就越大,這需要醫者去實踐。同理,當海貿成為大宋皇帝認同的國家戰略,並由內府直接參與進來後,就意味著更大的利益和發展機遇。

  求同存異,無論是商場,還是朝堂之上,都不失為處理問題的最優方式之一。

  張業顯然沒有這麽做,他因為自己皇家的身份,過度地高估了很多東西,也過分地低估了很多東西。

  這無關張業的忠誠於否,更多是觀念和視野格局問題。就如同曆史上的一些帝王一樣,自認為天下人都是他的子民,他擁有天然的決定對方生死的權力一樣。

  張業的權力同樣來源於皇權,普通人對皇權會產生敬畏,而之在到來雷州之前的一段時間裏,正是執掌在於皇權敬畏的圈子裏,卻忘了不是所有人都會對皇權產生敬畏,比如利益至上的私人海上集團。

  踏入徐聞的那一刻,李賢便明白自己接下來要做什麽……所做著,無非是把張業的拓展方向改變重來。

  而呂夷簡在進入徐聞境內後,就不斷地打探著本地的民情,如各種物價,收入、治安等狀況,並以此推斷瓊州的狀況。同行的李賢擁有瓊州本地的兵權,他若想於之更好的合作,就要抓住瓊州的政務。

  想要抓好瓊州的政務,就必須做出讓瓊州百姓滿意的政績。

  同樣處於沿海,在呂夷簡的策略裏,想要覆滅本地的海商集團,必須團結好本地的基層民眾,這正是他未來一段時間工作的重點方向。

  直到馬車抵達徐聞縣寺旁的舶司使府衙,呂夷簡才放下他手中記錄的筆,而在之那本厚厚的筆記本上,已經記錄了超越半數的紙張。裏麵除了民情以外,還有他對於瓊州接下來的施政的方針辦法,內中的很多策略,因之於李賢商議,多多少少增添的有李賢的影子。

  這同樣是呂夷簡對李賢信重的表現。

  舶司使府衙門口,看向從馬車上走下的李賢和呂夷簡,張業那張皺了十幾天的長臉,終於是換上了笑容,這是發自內心的笑容。

  見到老熟人,李賢內心也是高興的。

  卻說如果不是張業把事情辦砸了,他也不可能為皇帝任命,後從東京順利離開。

  據羅飛從東京傳來的消息說,王旦罷相後,朝中各個部門的官吏也開始了一大波的更替。

  皇帝逐漸沉迷在丹道之上,連常朝都上的不是那麽勤了。好在禦史言官的作用在此發揮,趙恒也不得不在朝會上露麵。但事關官職更替之時,趙恒反倒是慢慢放下了手中的權力,交由朝中重臣做完決定,再由他宣旨即可,既而導致朝堂上的鬥爭日漸白熱化。

  寇準和王欽若幾乎成為大宋朝堂上,強硬鷹派和投降主和派的兩個領袖,反而是丁謂自成溫和一派,凡是跟著皇帝走,在皇帝不過多地幹涉朝中官職爭奪戰時,丁謂理所應當的隱退在後。

  這些事情都是在抵達梧州前,看過羅飛送來的信件,李賢獲知並猜測的。

  呂夷簡對朝中的形式應該也有判斷,但張業不同,他無心朝中的爭鬥,隻擔心皇帝交給他的任務。

  所以,一將李賢和呂夷簡迎入,奉上兩杯熱茶後,張業就連綿不絕地先講起了雷州的本地形式。

  雷州和瓊州本一體,李賢盡管隻擔任了瓊州的軍事長官之職,可在他海運使這個實際行政職權上,不僅僅掌控著雷瓊兩地的海貿交易,還負責著全大宋的海上商貿。

  故而,了解雷州的情形是必須。

  即使張業的情形描述中,有不少少年們早早打探、甚至比張業所知還要詳細的描述,但李賢還是非常認真的傾聽者,擔心忽略了任何一個關鍵的點。

  細節決定成敗。

  “所以說,本地海商的大本營是在瓊山?張都知你這個原本的舶司使,都被人家從瓊山給趕到徐聞來了,不止如此,在徐聞之內,你連督建的幾座大船都還未能外出?”

  呂夷簡說話時,很不客氣,甚至沒有顧忌李賢就在身邊。

  隻是幾句話的功夫,就把張業這個宦官說的麵紅耳赤。偏偏呂夷簡的責問,全都是事實,張業又無半點可以解釋的空間。

  李賢的表情還算正常,尤其得知花費大量內庫物資,進行先期投入時修建的海船隻三三兩兩為海商“借走”,餘者處在船廠之內。恰恰是這些大船,將成為李賢打擊本地海商和開辟新的海外貿易渠道的重要依仗。

  離開東京,皇帝沒有給他任何的錢財供應,一切都要自己去爭去取。這些龐大且現成的海船,終於使他的起本家底厚實一些。

  “呂兄稍安勿躁。張都知如此行徑,多是受到了本地鄉紳的脅迫。這也直接證明我們接下來敵人的狡猾和強大……

  對了,還有一事,我想問下張都知,那些船現在可都還在徐聞的船廠裏,內中製造的匠工呢?”

  張業的臉色稍微緩和下來,麵對李賢,不像是麵對呂夷簡那般讓人喘不過氣,他略作思考道:“尚有八隻大船在徐聞船廠,瓊山船廠還有兩隻。隻是匠工除了幾個年老者,願意繼續接受舶司使府衙的工作,領著微薄的收入,以做船隻修養之事,其他相對年輕的匠工,都被其他海商重金邀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