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河西之戰(四)
作者:柯不貳      更新:2021-02-01 20:35      字數:2269
  涼州,隋唐之時,即為全國三大經濟中心之一。

  本地處於漢羌交界之地,民風自是剽悍。而涼州的精騎,更是聞名天下。

  到了宋太宗至道二年,吐蕃六穀部俯首稱臣,涼州從行政意義上,再次回到了中原王朝的懷抱之中。彼時,涼州的西涼府下轄姑臧、神鳥、番禾、昌鬆和嘉麟五縣地,治在姑臧。

  去歲,也是大宋的景德四年,黨項人於內外夾擊之下,占據涼州的六穀部先後失五地,徹底失去了西涼府。

  這也讓大宋和西夏的邊境矛盾衝突加大。

  守衛邊疆的鎮戎軍將領曹瑋,自景德元年上奏朝廷,言之黨項危害,大宋西北之困境,欲使皇帝發兵伐夏後。至涼州破,連上三道奏疏,言及西北邊陲之危機……

  可惜的是,皇帝趙恒當時隻忙著泰山封禪,唯一可取的做法就是改變了對臨近甘州的安西軍的態度,放低了門檻,給予之援助……

  好消息在於,河西的“神跡”浮現,讓皇帝認識到大宋的國運和河西掛鉤,而之若不能依照天書之說,依上天的啟示,拿回河西,恐將遭遇反噬。

  國運受損,或是違背天書遭受天罰,這對一向篤信上帝的皇帝趙恒而言,是不可接受的。

  何況,河西祥瑞的廣泛寓意,讓趙恒自認為,上天是站在他這邊的。

  當大宋的最上層達成妥協之後,一切都顯得自然而然。

  何以為戰?

  大軍征伐講究名正言順。

  自李德明部眾於西北的攻占,使民不聊生,包括近些時候,占領涼州的黨項人對邊境漢人的襲擊,還有河西諸多大族的請求……讓大宋有了足夠的出兵理由。

  既而,河西戰起。

  也就有了現在這種愈加複雜的河西局勢。

  二月十九日,天陰,弱風。

  此時,

  昌鬆縣,殘破的城郭內外。

  氣氛壓抑,宋軍和招募的羌人戰士,沉默地搬運著城內城外的屍體,於城外的專門區域加以埋葬。

  於城內簡單收拾的空闊區域,一位位傷員正哀嚎地接受著治療,再往過看去,便是西軍搭建起來的夥房之所,火頭部的火頭軍們,神色略顯麻木地蒸煮的飯食……

  距離火頭軍的營帳不遠,便是昌鬆縣衙。

  縣衙之內,已親臨前線的寇準,正和他一同上任的秦鳳路都部署司事曹瑋等一行人商討眼下的戰局。

  曹瑋於西北多年,可以說是現當下的西軍將領中,最為熟悉西北情況的幾人之一。

  甘州之破,讓黨項人有了全部的精力和實踐來迎戰奔襲涼州的宋軍。

  眾人商議的重點在於,西軍接下來是攻是守。

  攻的話,即要在放棄修整,趁著黨項人的所有部尚未趕至姑臧前,拚盡一切犧牲,拿下姑臧城。完成對西涼府的實際控製。但若這樣做了,那宋軍就不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而是殺敵一千自損兩千!

  當下的西軍雖有禁軍之名,可還無法和幾十年後,範仲淹於西軍整治之後,亦使西軍在不斷磨練後的強軍相比。

  單是半月的攻伐,數次都是憑借人數的優勢,取得慘勝。大軍雖無潰敗之象,但軍心已有了動搖。

  真要拚著全軍覆沒拿下姑臧之地,即便拿下,可於西軍來說,人數的傷亡,會使之變成滅頂之災。甚至是打的下,守不住。

  守的話,也很難,即是鞏固現有的成果,以現今占下的三地,於姑臧之地,徐徐圖之。

  但這樣的話,也就給了李德明調兵遣將,使之全麵準備下,於西涼府和宋軍展開對戰的機會。對戰之時,兩者相比的主要還是騎兵!

  曹瑋雖說有收複河西之誌,但人卻很沉穩。

  主張的便是穩紮穩打的策略,他人生的英武,聲音略顯渾厚:

  “寇相,我部已拿下神鳥,昌鬆,嘉麟三地,於姑臧成包圍之勢態。然,甘州之破,黨項人必定會集結全力,來再攻這三地,曹某認為,當已守衛為主,黨項人騎兵凶猛,前番若非有羌人掩護,我西軍很難在與來襲的黨項人對戰中取得慘勝。

  誠然,方才蘇將軍言之隻要拿下姑臧,再加以構建防禦工事,有大概率抵擋住黨項人的進攻。

  可另一方麵,毋庸置疑的是,今次若再冒險直進,傷亡毫無疑問會更加恐怖,這是我西軍不能承受的結果。

  我軍騎兵和黨項人的差距一直很大,能勝之,主要在於一個‘奇’字。

  末將認為,在鞏固現有的戰果之下,當以奇兵攻略。且若在這個過程中,肅州為歸義軍和安西軍攻下的話,能極大分散黨項人的注意力。屆時在這河西之地,黨項人首尾不能相顧,時機自然來了!”

  曹瑋指著眾人麵前平鋪的地圖,將之戰略構想盡數托出。

  寇準集中注意力,傾聽著下首將領們的建言,在眾將尚未發表完意見之前,一直不會表露自身的想法。

  朝堂人言之,寇準多獨膽,少能聽人之言,進而導致前次遭受排擠而被罷相。

  可在寇準主持西軍軍務後,不論那些聽到傳言的人,單說熟悉之中,如隨軍的薛奎,都發現寇相變了!

  此外,敢隨軍出征,以樞密使的身份,登臨交戰前沿,就不是朝堂上任何一個相公能比較的!

  於不熟悉的人,自然是腦補了一番朝堂鬥爭,亦為這個知人善任的寇相道不平。

  曹瑋道完自己的看法,寇準才抬起了頭。

  和一年前相比,寇準的麵容沒有發生太大變化,隻是皮膚變黑了些,頭上的白發增多了不少。

  “老夫讚成寶臣的看法,之所以選擇固守,還有一點,寶臣尚未提及。西軍的騎兵在戰力上可能比不過黨項騎兵,可我們在守衛和補給上,優勢非常明顯。

  何況,安西軍去歲半年的時間,從三司那裏得到了幾十萬貫的物資援助,斷然不會做無用之功……”

  寇準語氣一頓,點了點安川城的位置:“從過去半年的戰報來看,我們可能都低估了安西軍的能力。老夫認為,他們恰恰可能成為寶臣所說的騎兵!”

  安西軍過去半年那些已知的戰績,不都是偷襲所獲嗎?

  若他們上,他們也行!

  廳內的許多將領對視一眼,都有些奇怪為何寇相會三番兩次的提起安西軍?他們真的低估了安西軍的能力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