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河西之戰(二)
作者:柯不貳      更新:2021-02-01 20:35      字數:2219
  野律崢卻並不怎麽喜歡日出,因為根據這兩日的觀察,每到日出天亮時,那群如同泥鰍般潤滑的安西軍,就會消失不見。

  尤其在經曆了昨日的一次大勝之後,野律崢很是果斷的認可自己的想法,那所謂的安西軍,和以前安川穀的馬賊一般無二。

  但就算敵人再多陰謀,處於黨項大軍的絕對勢力之下,都是土包,一踢就裂。

  “阿拉斯,把鳥全都給我派出去,尋找那群馬賊的蹤影。軍司馬隻是讓我部不能深入馬賊的穀底內部,擔心埋伏,但卻沒有說不能於外部於之阻擊。而在這河西之地,原本就是我們黨項人的天下,那群馬賊再怎麽溜,也難逃我們的追擊!”

  野律崢騎在馬上,手裏拿著部下遞給他的半生不熟的羊腿,狠狠地撕咬一口,又取下背上的酒囊,往嘴裏猛灌一口,接著便是暢快淋漓的大笑,且頗具挑釁地看了眼坐在馬上,望向天邊出神的楚元。

  鳥是野律崢對手下斥候的別稱。

  他人手下現在有五千人,其中含有三千的騎兵,也是他於這一年收攏的部下。再說到斥候,其下斥候也有百人,還都是從精銳之士中挑選。

  能於當下率領這麽一部大軍,隻能說野律崢的運氣好,尤其在西涼府戰事上,野律崢是徹頭徹尾的走了狗屎運。以之魯莽的性格,竟奇襲成功,斬首了當時六穀部的大部人馬。

  張浦作為軍司馬,亦為李德明信任的部將,於軍事之上一向是賞罰分明。野律崢正是憑借當時在涼州的卓越戰績,才在戰後,包括現在能擁有這麽多的人馬。

  可能是河西忽然降溫,又或是西北風突然增大的原因,楚元那雙鷹眼略有些紅腫,嘴角更是起了不少膿皰。

  他的聲音不像以前那般流暢和沉穩,有些斷斷續續:“野律崢,軍司馬在我們離開之前,可是囑托過,你要聽從我的建議?不可魯莽行事?

  你動自己的腦子想想,軍司馬為何讓我們主動放棄甘州戰事,前來防禦安西軍?

  還有,昨日我部所謂的大勝,把前來偷襲的安西軍人馬打的七零八落,四散而逃,真的是安西軍弱嗎?

  回到之前的問題,這可是連軍司馬都忌憚,並不惜讓我們前來攔截的敵人。

  我懷疑,這是個圈套!

  我以前是宋人,對宋人也就更為了解!”

  回過頭,楚元遺憾的發現野律崢原來在聽了他念叨兩句之後,便縱馬向前了。

  “蠢材!”

  楚元低聲罵道,最後還是夾緊馬匹,拎鞭跟了上去。

  距離野律崢部五十裏開外的一處高坡之上,青翠欲滴的牧草早早冒出了頭。

  賈麟等斥候正是埋伏於此,一直注意觀察著敵人的蹤跡,並負責將之引到預定的目的地。準確的形容,便是讓野律崢部,這隻攔路虎疲於奔波。

  “種校尉和小郎現在應該率軍抵達肅州城下,與曹將軍他們會合了吧?隻要在攻下肅州之前,我們把這群人給牽製住就行了,而在涼州方向,但願宋軍不會像以前那樣窩囊。

  褚哥兒,說實話,有時候我非常羨慕武教官那般,能在戰場上麵對麵殺敵的漢子。

  嘿,不過我們也不差……”

  賈麟仰頭看天,嘿嘿笑道,耳朵卻是非常集中傾聽著來自遠方的馬蹄聲。

  他的副手,那個叫褚憨的少年,正拿著望遠鏡一動不動地盯著風沙飄起的地方,計算著雙方的距離。

  或是連續的兩次“大勝”,已經讓這群黨項人忘乎所以,在最開始的時候,尚能在前路使斥候嚴格的排查,但到了現在,連斥候也隻是大致的掃上一眼,再回去稟報,跟著安西軍部跑動。

  吧唧了下嘴,褚憨放下手中的望遠鏡,將之交換給賈麟,又將飄進嘴裏的沙土狠狠地吐了出去:“其他事暫且不論,我們既然幹了這個活,小郎又收留我們了,就一心一些坐下去,這才能對得起小郎於我們的收留之恩。

  其他的,包括我對宋軍收複河西並沒有太大的感觸,我們這些祖祖輩輩活在這裏的人,可能早就被遺忘了!

  還有呐,賈哥兒你說肅州,楊哥兒早些不是奉命打聽了嗎?

  肅州守軍有萬餘人,這萬人之中,有過大半都是黨項人召集河西本地人,如漢人吐蕃人組成的守城軍隊,剩餘的也是黨項的精銳騎兵。其實自那次歸義軍之亂後,黨項人就已經開始防範肅州之失了。即便甘州戰事緊,那位黨項人的河西戰事指揮官依然沒有動用駐守肅州的兵卒,這便是和前任黨項指揮官的最大不同之處。

  能打探到這些,可都是我們斥候部的功勞!

  不過,無論再怎麽狡猾,既然碰到了小郎,碰到了我們,碰到了安西軍,也隻有吃虧的份。

  你看,就像眼下一樣,那群被牽引的狼,已經在不斷的靠攏陷阱,卻不自知。

  我想,用不了兩日,就該我們正式登場了,一定要給他們一個大大的驚喜!”

  褚憨,人長得有些憨厚,話卻很多。

  一個能說會道的褚憨,多少也給賈麟的小隊帶來了活力,讓每個人在枯燥的斥候生涯中,士氣不至於太過低沉。

  賈麟單手撐著坐起,黨項人太過“囂張”,此時已經不用借助望遠鏡,就能看到那漂浮的沙霧,嘴角掛著一絲殘酷的笑:“依照這速度,應該不用兩日,今晚就可以做到。

  我常聽人說,薑太公釣魚願者上鉤。原來這真的不是一句假話!”

  ……

  前一日。

  二月初九。

  由東西南三個方向,向兩處目標進軍的三支大軍幾乎是先後展開了行動。

  遠攻肅州,是李賢和曹琮曹宗炎早就商量好的方案,而大宋向河西的主動出擊,令曹宗炎的不少顧慮都煙消雲散,何況樞密使寇準還向他這個剛剛就任不久的歸義軍節度使送去了親筆信。

  花費不過一日一夜的時間,安西軍的三千精銳騎兵就到了肅州城外八十裏處。

  曹宗炎親率的八千歸義軍抵達回合地其實更早一些。

  兩軍回合,打算用既定方案,盡快的拿下肅州!

  而在此之前,需要直接麵對的是迎麵攻來的六千黨項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