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陰差陽錯
作者:柯不貳      更新:2021-01-19 21:06      字數:2160
  皇帝或是天底下最為尊貴的人,一言可定人生死,一言可行戰事……

  但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按照皇帝的思想去做。

  趙恒想將一些事情拖下來,但很多於黨項人的威脅深感憂慮的人卻不願等待。

  短短數日內,由西京國子監和東京國子監的學子們,組成的龐大請願隊伍,便占據了東華門外的廣闊區域。

  每日高喊著“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不滅黨項大軍大宋邊境永無安寧”,“宋人不怯戰,有骨氣”等等口號。守衛東華門的禁軍,對來自國子監的學子們也不敢動粗手,畢竟內中的不少的長輩親人,就在東華門內辦公。

  這也就無限拔高了國子監學子的氣勢,一起大聲喊起時,連宮內的皇帝都能聽到。

  連續兩日,一些吃瓜群眾也跑到東華門外助威呐喊,趙恒坐不住了。

  朝堂、國子監、東京百姓的三方壓力,讓他知曉不能這麽沉默。

  次日的常朝之上,同王旦,曹璨,丁謂等人商議後,即決定支持李賢和曹琮的上書,招安安川穀的馬賊。

  內裏,大宋暗地裏可以給予安川穀曹宗炎部以淘汰的兵器支持,但承認曹宗炎為歸義軍領導人的正統性,必須等曹宗炎憑借自身的能力,完全接管過歸義軍後,才能賜予歸義軍節度使等稱號。

  經過朝議,為了給曹宗炎部一些甜頭,對於安川穀內的部眾封賞不少,如封曹宗炎為戍西將軍,官六品……

  同時,給予曹琮旨意,使之出使西州回鶻回來,不用返京,以之為主將,參與曹宗炎部的軍務大事,實則為大宋朝廷代表。

  李賢的官職也有小小的提升,不單單是繼續擔任承奉郎,還獲得了正七品的致果校尉,雖說還是個武散官,但皇帝給他的旨意之內,特許之以募兵權,也就是說在河西之地,李賢可以在這處多不管的地方,由大宋朝廷背書,招募戍卒。

  隻是戍卒的糧餉等等,都要李賢自己去解決。當然,大宋朝堂也不可能這麽放任之自由。由執宰王旦建議,召大儒種放之侄種世衡入安川穀,與李賢一道處置募兵事宜。

  選擇種世衡參與此事,趙恒自是沒有異議,種家的忠義氣節,他很是明白。

  旨意下達的第二日,王欽若與梁灝終於是回到了開封。

  一到東京城內,二人連家都沒回,就被皇帝趙恒召進了宮裏。

  看著風塵仆仆的兩位臣子,趙恒先是關心了下二人途中的安全問題,後問道:“此番出使黨項人,那李德明於我大宋的態度如何?”

  王欽若率先道:“回稟官家,我和太素一入西涼府,即得到了李德明的親自迎接。

  李德明言之,不願與我大宋為敵,願永生永世為臣子,絕不會生出忤逆之心。這次歸來,李德明又親自率軍,將我和太素一行人送到了大宋邊境,態度是恭敬的無比。

  卻是對於太素之前出使吐蕃諸部,黨項人內部,有不少人不滿,可都被李德明給嗬斥了!

  官家,依臣看,這次去的值,李德明是真的想要好和大宋和好。為表忠心,還願將之妹妹送於官家,以永結宋與黨項人之好!”

  太素正是梁灝的字。

  趙恒聽之,心越來越沉,王欽若早幾日回來多好,現在旨意都下發了,要是讓黨項人知道大宋於之背後使的手段,邊境之地,會不會再起戰事?

  旁側沉默的梁灝,待王欽若說完後,望了眼皺眉的皇帝,道:“官家,臣不認同樞密院事的話,那李德明顯然是想以此麻痹大宋,好收拾河湟之地的吐蕃和回鶻,待之勢力壯大後,便會直指大宋。

  且此行中,臣觀黨項人兵馬強壯,內亦改革軍製,不像以前以部落為主的鬆散模式,便知黨項人的奸計。

  要是這群人養成之後,來犯我大宋,那真的會是我大宋的大麻煩,無異於當日遼事。

  所以,臣不認為朝廷應該放鬆警惕,俗話說,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應真正的幫扶吐蕃、回鶻,還有歸義軍,以抗擊黨項人。待之勢弱之時,全麵吞噬,收歸自秦漢傳承而來的所有故土。”

  出使途中,梁灝和王欽若的觀點有很多不同點,爭吵過多次。於西北局勢方麵,梁灝是完全的主戰派,王欽若則是怯戰的議和派。

  趙恒聽這意見相左的兩位臣子說完後,便把朝堂上昨日的決定給說。關於安川穀的事情上,王欽若和梁灝返回開封的途中都有耳聞,但忙著趕路,加上朝堂上這次處於保密的原因,準確消息尚未送到二人耳中。

  趙恒將事情講一遍後,王欽若便大呼著把信使召回,萬不能破壞宋與黨項人間的和諧局麵雲雲,梁灝則是大為讚成。

  旨意已發,還用的是八百裏加急,現在可能都快到長安了,召回是不能召回了,此事暫且作罷。

  要是王欽若提前一日回來,向趙恒“解釋”一下,李賢和曹琮上書之事,或許不會在這麽短的時間內通過。

  但陰差陽錯之下,王欽若這個主和派幹將偏偏遲回來了一事,事情即向著李賢期望的方向開始發展。

  下過雪後,東京的氣溫依然有些低。

  可在溫暖的陽光之下,街麵上又恢複了人來人往的繁榮景象。

  種世衡得知自己要被派往甘州之地,是在今日一早。由那來宣布任命的官吏說完之後,種世衡才知曉,這次的募兵有些特殊,不是以朝廷的名義募兵,而是以自立的家將形式。

  西北的局勢太過複雜,尤其甘州一代,大大小小有十幾個勢力。若是大宋朝廷這個龐然大物,默然於此中心堂而皇之的募兵,很可能成為眾矢之的。以私軍的模式,再由大宋朝廷控製,確實能解決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種世衡對這個做法很是讚同。

  當聽說是輔助一個叫做李賢的致果校尉進行人員招募後,種世衡隱隱覺得有些熟悉,回家的路上,他忽然想起崔家小妹下嫁之人,好像就是叫“李賢”。

  兩人會不會是同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