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東京城內的喧囂
作者:柯不貳      更新:2021-01-19 21:06      字數:2220
  “哈哈,朕記得有些年了,小娥你都沒這麽客氣過!說吧,隻要朕能做到的,一定滿足你!”

  趙恒興之所極,無視周圍站著的宮人,將劉娥攬於腿上坐著,笑問道。

  劉娥垂了垂漂亮的眸子,她年過三十,依舊風情不減。

  她麵色不像趙恒那樣高興,而是頗為嚴肅,掙脫了趙恒的懷抱,行大禮道:“臣妾請將周懷政驅逐出宮!”

  於旁站著的像個木頭人一樣的周懷政,聽到皇後的這句話,臉色頓時發白,嚇得跪倒於地,手腳顫抖不止。

  “皇後饒命!”

  周懷政沒有自我爭辯,就算他是皇帝為韓王時就進入韓王府,為皇帝辦事的太監,表麵上看起來他資曆老,得皇帝信任。但周懷政內心清楚的很,他的地位無法和皇後劉娥在皇帝心中的地位相比較,那簡直是一天一地。

  就算劉娥現在讓皇帝殺了他,皇帝可能會猶豫片刻,但絕對不會阻擋。左右不過是個閹人,後宮之內,不知道有多少太監想要趕來服侍皇帝。

  趙恒起身,將跪倒在地的劉娥扶了起來,笑道:“小娥怎還如此見外?你做事一向有條理,周懷政定是做了錯事,朕不多問。趕出去就趕出去,明日再調龐林來就是了!”

  這一句話,就把周懷政給判了死刑,完成了由太監總管到普通太監的“華麗”轉變。

  周懷政現在還不知道是怎麽得罪了皇後,昨日皇後還柔和地讓他給皇帝送飯來著,可能保住命就已經不錯,離開皇宮同樣是個不錯的結果。總比在得罪皇後後,擔驚受怕地待在宮裏好些。

  “奴婢謝官家,謝皇後!”

  周懷政連滾帶爬地想要跑出去,還沒退出幾步,就被劉娥給喊住了。

  劉娥有點生氣地看著趙恒:“官家,臣妾不讓周公公在宮裏當值,其實和官家你還有關呢!”

  正在此時,方才去禦膳房準備飯菜的內侍回來了,看到視線中一切,趙恒隱隱明白了劉娥為何生氣……

  崇政殿發生的事情,宮外之人自是不知曉。

  東京城內,醞釀著另一起風暴。

  風暴的中心漩渦,便是安川穀馬賊的招安事宜。

  毫不令人意外,李賢的上奏之事被流傳了出來。

  朝堂上的不少官吏,都加入了大討論之中。

  一些人並不同意這麽做,擔心大宋官方承認了安川穀部眾的存在後,會導致西北局勢的進一步緊張。

  讚成不管不顧的這群人,都認為河湟之地眼下的局勢,有利於大宋。讓黨項人,吐蕃人,回鶻人,歸義軍幾方廝殺,大宋於後得利就好。

  產生的原因,其中之一在於數年前與黨項人的大敗,還讓這些人耿耿於懷,心中膽怯依舊,其二在於近兩年來,黨項人所占之地與大宋的邊境之地,小衝突時有,大戰事卻沒有,所以議和派很容易產生和黨項人的邊境之地,會一直和平下去的錯覺。

  這種情況,李賢早早考慮,他書寫的那些信件,也在事件發酵後,開始發揮起巨大作用。

  告於國家大義之下,以曹氏為首的武將的關係網,以寇準為首的朝中文官的官員體係網,還有以李賢自身為主的親朋好友網,在朝中部分人向宮裏遞出反對的奏書後,這一大群人也陸續發出自己的聲音。

  短短數日的時間內,遞往崇政殿的奏書,比之前半個月的加起來還要多。

  而在召開常朝的幾次會議上,朝臣們亦是爭論不休。

  令人奇怪的是,原本愛在朝會上參與討論、思想總能跟著皇帝走的計相丁謂,連續幾天都保持著沉默的狀態。

  這是不是說明皇帝在河西局勢上,也沒拿出主意?

  於是乎,朝會討論的更為劇烈了,有的人漸漸聊到了宋遼的澶淵之盟,言之大宋人所受的窩囊氣,幾個禦史台內的剛正不阿的禦史,翻起舊賬來,連皇帝都罵的好不快活!

  更有一些人,想要說服皇帝,讓大宋軍隊直接參戰,以報當年之仇……

  今日同樣吵了半上午,也沒討論出所以然。

  朝會散過,趙恒麵色不好看的往後殿走去。不一會兒,劉娥就親自帶人端著飯食來了,為了皇帝的身體健康,自那日後,即使有了皇帝的應承,可隻要後宮沒有大事,她都會過來照看。

  今日的午餐,一共有九盤菜,看著鮮豔可口,但連續經曆了幾次朝會後,趙恒就算再能沉住氣,他的心情也不可能一直保持下去,胃口自然差了不少。

  手裏拿著的碗筷放下,歎了口氣。

  “朝堂都快變成菜市場了,他們眼裏可還有朕真個皇帝?”

  這麽多年來,劉娥一直服侍在趙恒身邊,對這個丈夫知之甚多,知道皇帝又陷入“選擇困難症”中。

  劉娥給皇帝的碗裏夾了一根竹筍,道:“官家愛民如子,不興戰事本身沒錯。

  但臣妾前日聽官家說了,那李氏子,給官家的建議是,承認那夥馬賊,並在名義上支持他們回歸歸義軍,給予一些報廢的兵器,然後使歸義軍和黨項人兩方鬥爭,待黨項人弱勢之時,大宋再行出兵,解決這個禍患。

  恕臣妾愚昧,這樣豈不正好,大宋不需要太大的付出,就能得到極大的好處,尤其眼前遼國內部動蕩的時候,正是解決黨項人的敵患的好時候。”

  劉娥雙眸盯著趙恒的臉,又道:“當然,臣妾隻是個婦道人家,官家思考的更多些,不如先讓朝堂上商討著,大前日出使黨項人的王公和梁公不是傳回消息了嗎?說他們不日回京,到時,看看王公和梁公他們於黨項內部的見聞,綜合決定,也能堵住朝臣們的嘴。”

  劉娥的開導,讓趙恒心情舒暢起來,他拿起碗筷又往嘴裏扒了兩口,笑道:“小娥是第二次為李家父子說好話了,上次是為李自明的水利建設,這次是為河西局勢。

  若非朕知道你和李家父子沒什麽交往,朕都懷疑李家人是不是給小娥你送重禮了!

  哈,朕是說笑的,小娥你別當真。

  按照小娥說的,就等王欽若他們回來了,朕再做決定,反正聽著這群人吵了這麽多年了,用李家小賊的話說,朕對這群人已經形成了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