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東京風雲
作者:柯不貳      更新:2021-01-11 23:29      字數:2175
  饑餓之下,煮熟的麥子盛在碗裏,光是聞上一口就非常的香。稠濃的麥粥,把所有人的胃口都吊了起來。

  李賢在打飯。

  中心一灘大火堆的照耀下,能看到黑風寨留下的兩百個饑腸轆轆的人兒,洗碗手後,在武征羅飛等人的監督下,排成了一條長隊。路過碗筷出,自覺地拿碗和筷子,一到廚屋門口,便伸長了脖子往鍋灶裏張望。

  沒有人敢插隊,廚屋外台階上罰站的幾個插隊者,不但被挨了兩鞭子,還讓之最後才能吃。

  “真香!”

  “前段時間被騙來,每日隻能喝稀粥,現在終於能吃到稠飯了,還是小麥飯!我沒了家人,隻要能活下去,加入馬賊,隻要一天又兩頓飯就滿足了!”

  “誒!聽說以後還要蛋肉呢,你們再看看,俺們新來的大當家不像以前那個凶巴巴的惡人,還給俺們打飯。還有那飯錢要洗手,不能喝生水,又是什麽道理?”

  “管他那麽多做什麽?隻要有飯吃,大當家讓怎麽做,咱們老老實實做就成了。難道你想像大黑子那群搗亂貨一樣,在台階上餓肚子?”

  “呀,你們快,大當家和我們一樣,在吃麥飯,拿的也是黑瓷碗。”

  ……

  廚屋外的場地上,擺放著二十多跟粗滾滾的原木,原木上端被削平,方便放置碗筷。當下黑風寨的環境可以說是一窮二白,李賢便讓人將之收拾起來,當做了臨時餐廳。

  按照飯錢定下來的規矩,每個人吃完飯後,要到旁邊的水渠處,將各自的碗筷清洗幹淨,放在自己的位置上,不得錯亂。

  給兩百餘名少男少女打完飯,李賢才有時間給自己和留下了的武征等八個人打飯。

  從中午吃過菜豆腐,一直到現在,除了喝過兩口水外,都沒進食過。因為不斷忙碌著,到沒覺得怎麽餓,但一旦閑下來,那饑餓的感覺頓時充滿全身。

  聽到前麵露天“食堂”裏,少年們的議論聲,李賢吃飯的雙手卻沒停下來,嘴中不斷咀嚼著粗大的麥粒。

  病從口入,飯前洗手和單獨使用碗筷,都是為了防止傳染病。來到黑風寨,解決少年們的吃飯問題的同時,也要培養他們良好的習慣。

  吃完了一碗麥飯,再一看空蕩蕩的鍋底,李賢無奈放下了碗筷。今日曹琮運來了足足五袋糧食,一頓飯的功夫就被消耗殆盡,差不多花了三貫。何況也不能吃麥飯……有空要想辦法改善改善夥食。

  是夜,李賢讓武征帶著元氏兄弟在黑風寨駐地駐守,他趁夜回了一趟趙家商行。

  將近醜時,曹琮和表兄趙路都沒睡,李賢分別去了兩人房間打過招呼後,回到了自己的房內,鋪開信紙,準備寫信。

  要寫信的對象有很多,包括向皇帝的奏書,向父母兄嫂的問候,向寇準和趙元儼,及國子監眾同窗的私信。

  這一番信件寫下來,花了兩個時辰,都能聽到外麵的雞鳴。李賢揉了揉混脹的額頭,將最後一封包裝後。放於桌上,這才有時間小憩一會。

  他昨夜給一同回來的羅飛說過了,天一亮就叫醒他,白日還有很多事去黑風寨處理。

  大宋東京城,皇宮內。

  今日適逢常朝,趙恒起的也就早一些。

  實際上,也是他昨夜誰的有些晚,亦有些輕微的失眠。失眠的原因不是因為煩惱,而是興奮!

  渤海之岸的蘆台場,為他貢獻了自家內庫中的第一桶金,還是能連綿不斷攫取的金庫!

  景德三年即將過去,馬上就是景德四年。

  他自景德三年的澶淵之盟後,在王欽若的建議下,就有想法進行泰山封禪,可一直受到朝內許多人的阻止。加上今歲的水患,他自身對此也隱隱有些動搖。可鹽場帶來的巨大利益,讓他看到了可能性。

  國庫不足,他的內庫如何不能添一些,到時朝內的重臣還有什麽好反對的?

  至於辦鹽場的初衷,在強大的虛榮心之下,趙恒已經不打算將之作為第一考量了。他更希望把自己的名字刻錄在曆史上。

  古來真正完成泰山封禪的皇帝有幾位?秦皇漢武……,此後還要加上他趙恒!

  這些事交給別人做,趙恒覺得並不保險,他打算等倡議者王欽若出訪回來後,再行決定。

  “官家,這是太醫局給您新配的營養早餐,還請您使用再行上朝!”

  這段時間鐵冶重新回到了趙恒身邊當朝,每日雷打不動的勸解趙恒吃早飯。

  看向盤子裏防止的雞蛋牛奶之物,趙恒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李賢。

  太醫局的胡成正是按照李賢的建議,給他搭配起了營養早飯,包括午膳、晚膳,都有專門的調配,飯後還要運動走走等等。

  鐵冶成了天然的監督員。

  還別說,這麽下來後,趙恒感覺近段時間身體比以前要好一些,就算晚上偶爾睡得遲一些,第二天也不會昏昏欲睡。

  拿起碗裏的牛乳,趙恒喝了一口,想起曹琮那邊這段時間有沒有傳來消息?李賢跟著他,也不知道曹琮能不能看得住。這賊小子,可是個搗亂鬼,有他在的地方,經常會出問題!

  不過小賊福氣也不小,鬼點子頗多,每次都能逢凶化吉!連朕都有些羨慕小賊的運氣!”

  知道皇帝在說笑,鐵冶忙躬身道:“官家洪福齊天,李氏子能有這麽好的運氣,也是官家分給他的,是他的福氣。

  隻是有一個月了,曹將軍那邊還沒消息傳來,李氏子也沒有。路上又曹將軍,依奴婢看,應該不會出大問題吧!”

  趙恒站了起來,笑道:“但願如此,他不是當著別人的麵說,不想做官嗎?朕不光給他封了個官,等他回來,朕還要升他的官!”

  鐵冶的眼皮垂了垂,看來李家李賢即使不在京中,但憑他以前做的許多有利國朝社稷之事,加上無所求的性子,也是深得帝心。

  就是不知三司副使林特和李賢父親李自明的這出公案,官家會如何處理了?

  一人為官家私事,一人國朝公事。

  今日的常朝,可有的熱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