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父母之命
作者:柯不貳      更新:2020-12-29 20:08      字數:2271
  待到李賢回到家中,馬上向母上吐起苦水:“娘,事情我都知道了。您就不能谘詢下兒子我的意見嗎?”

  “兒啊,娘還不是為了你好,就依那性子,你爹和我在身邊還好,有人能管教你。要是爹娘不再身邊,你還不把家給弄得翻天了?

  別強嘴,這事就這麽定了!

  為娘反正看那崔家娘子挺好的,她家中父母也同意了!”

  看著幼子李賢委屈巴巴,李母難得狠下心來。

  為了幼子的婚事,李母這段時間在開封可沒少花錢請媒婆說道,她看媳婦的第一要求是,性格決不能軟,必須能鎮得住她這個兒子。

  誰讓李賢從小到大都被家中人給歸結到了“叛逆”一類,以後成家立業了,沒有個強勢的女人管理後院,隻怕一折騰,家裏天天都會雞飛狗跳。

  尤其李家的當家人——李母和李父是這麽覺得的。

  事實就是如此,在偷偷給李賢選妻這事上,不算李賢這個直接利害者,其餘的四位家庭成員,李誌極其妻子蘇玥投了棄權票,李父李母投的正是讚成票。

  今天是上班打卡的最後一天,午後李自明也從上班的地方回來了,看到幼子又來和他做思想工作,李自明的做法很簡單,那就便是如同個石頭一般,大大方方地坐著看著手裏的聖賢書。這態度無疑很明顯了,想讓你爹改變主意,沒門!

  就等著兩家長輩商量好娶親日子,老老實實地成親吧!

  心情鬱悶無助之時,李賢的晚飯多吃了一碗,以來發泄內心的不快,連第二日去丁謂府上拜訪的心情都淡了些。

  “當真是老婆從天降!”李賢一人在後院的石堆上望月歎息。

  他回家後,之所以反應的那麽激烈,隻是想看看還有沒有回旋的餘地,現在看來爹娘對他的小動作都產生免疫力了,且完全不吃這一套。

  婚事是大事,決不能這麽唐突,先不說性格,到現在為止,他和那崔家娘子還都沒見過麵……

  瞅見父兄兩人入了書房,怕是又去商量奏書之時,母上和嫂嫂也帶著小翠去前院忙碌什麽了,李賢忙把孫二狗叫了過來。

  首先便是狠狠地批評了一頓,接著問詢了崔家的住址。

  為了自己的終生幸福,也為了崔家小娘子的終生幸福,有些冒險是必須的!

  他打算趁著這兩日的時間,親眼去看看那崔家娘子是否名副其實,態度又是如何?

  強扭的瓜不甜,如果雙方都對各自不滿意的話,那不正好可以一起商量取消婚事!

  反正像成婚這種大事,斷不可能一天兩天就做成的,尤其大門大戶,禮儀準備更為繁瑣。

  確定了接下來的計劃,李賢睡得都安穩不少。

  崔府。

  同李賢一樣,崔家小娘子崔鶯鶯對這場突如其來的婚事也是很抗拒。

  上次她娘和她嬸嬸帶著她去李家做客的時候,崔鶯鶯就覺得有些奇怪,她家什麽時候在開封認識了這一戶人家?

  尤其那家人看她的眼神,崔鶯鶯就更覺得古怪了。

  這模樣,有些像表舅娶親時,她隨母親看那未過門的舅娘時的眼神。

  回了崔家,崔母把實情給她一說,崔鶯鶯知道了,爹娘給她找了個夫家。

  崔鶯鶯今年已經十五歲,放在平常人家裏,可能早就出嫁了。

  但因之自小在外祖父家長大,小時候便隨著幾個舅舅愛舞槍弄棒,脾氣上也有點小小的自主倔強,所以平常人一聽她的性情,多會絕了嫁娶的心。

  難得有人主動上門提親,崔母和崔父一商量,就打算上門去看看。尤其得知要與女兒成親的崔家小郎在國子監讀書,家中亦是書香門第後,崔家人就更滿意了。

  和李母的思想有異曲同工之妙,崔母和崔父也是希望把女兒嫁到一個書香世家,好磨一磨女兒的性格。

  崔鶯鶯可不幹了!

  “誰想嫁給一個書呆子!那種人即是成長了,左右不過一個腐儒!天天談詩論文,那日子多無趣啊!”

  崔鶯鶯小時候就在外祖父家長大,其之二祖父就是儒生入仕,平時待他們這些小輩,都是一眼一板。其父崔顥亦如此,這樣的環境下,崔鶯鶯自是不希望自己未來的丈夫也是如此。

  崔鶯鶯使著小性子,每日都要在崔家鬧騰,弄得崔父崔母甚是無奈。

  這日崔顥從辦公地回來,勞累的不行。他現為秘閣校理,與直秘閣通掌閣事,也就是平常人說的圖書館管理員。

  每日要麽就是在秘閣內整理書籍,要麽就是皇帝有命令了,給皇帝跑腿送書,或是回答皇帝的一些常識性提問。

  想到今天白天在宮裏,皇帝讓他送書冊時,當麵說的一些話,崔顥頭腦中一直覺得有些不可思議的同時,充滿了困惑。

  “李賢!官家那語氣,看起來對此人很是讚賞!會是同一個人嗎?”

  當時和官家相談者,崔顥認識,那是當朝執宰王旦之地王旭,現在好像正是國子監的監事。

  前些日子他在秘閣中也聽說了,王旭正上書言之改革國子監。

  兩人說話時,多是關於官學,他於一旁回答提問。

  崔顥聽得清楚,大宋官家和王旭這位大儒所聊之事,全都和國子監學子李賢有關。

  此人大不簡單啊!

  隻是雙方所說的李賢,崔顥尚不是很確定,就是上次老妻給他說道的迎娶他女兒之人,也是在國子監讀書的李賢。

  據悉那李氏子,今年才不過十六。

  為了確定兩者是不是同一個人,沒顧得上身體的疲憊,崔顥將老妻叫了過來,又一次完整且認真地問詢了李家的情況。

  “錯不了,李家有二子,大子為李誌,參加了今年的科舉,二子便在國子監就學。官家當時還順道誇讚了,言之李家出了兩個麒麟兒,那長子的殿試名次似乎也不差!”

  這兩日裏,女兒一直鬧騰,崔顥也一直沒有下定決心一定要把女兒嫁到李家去。

  但今日的一些事,讓崔顥漸漸改變了主意。

  那李賢能入國子監就學,又能得官家稱讚,定是人傑無疑,且出自書香世家,性格自是不會差。正巧對方上門提親,女兒真的嫁過去了,一定不會吃虧的!

  這麽好的一個女婿,怎就落到了他崔顥的手裏!

  “得盡快把婚事給決定下來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