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不是那種人
作者:柯不貳      更新:2020-12-29 20:08      字數:2277
  看到丁謂這個名字,李賢的眼神頓了頓。

  這個人,他也熟。

  有人說他是北宋名相,也有人說他是一名不折不扣的佞臣。綜合來看的話,世人對他的唾棄多過對他的稱讚。

  但有一點頗受世人的認可,那就是其之才能!

  無論是作為一名文學家,還是作為一名政治家,丁謂都是一位才高八鬥的人。

  讓他想不到的是,現當下寇準和丁謂的關係好像很不一般。但在宋真宗後期,寇準重回中樞為執宰,最後就是丁謂誣陷寇準的。

  世事難料,誰又能想到多年後反目成仇的兩人,此時是如此相熟,寇準又對丁謂如此信任!

  李賢打定主意,為了老父親,這次就算去拜訪丁謂,也隻是單純請教他關於水利方麵的建議,以後要少打交道些,他與王欽若等人可是後世惡名累累的“五鬼”。

  免得後人在史書上給他留下罵名,如:李賢者,五鬼之黨羽也。

  “你認識謂之?”寇準察覺到李賢在看到中間收件人時,忽然沉默起來,故而疑惑問道。

  謂之是丁謂的小名,非親密者會如此稱呼。

  李賢一個激靈,將信件揣入懷中,點了點頭:“如先生所言,學生確實認識丁公,於華州時,就多聽旁人說丁公的才學,書過目輒不忘。

  但,丁公不認識學生。”

  寇準不疑有他,至少當下,朝中對於丁謂的褒還是大於貶的。

  不算其之才學,單是淳華年間,安撫峽路一帶的邊民,以及景德元年巧渡黃河,這兩件事就能看到丁謂在政務上的手腕和能力。

  這也是為何數年前丁謂主動交好寇準時,寇準亦是對丁謂多加讚賞,且向大宋官家推薦的原因。

  “謂之的才學確實在我之上,待人向來寬厚,你之詩賦問題,今次也可以請教與他。”寇準回道。

  李賢稱了聲是,暗道那是丁謂對你這個前大宋相公,巴結拍馬屁是必然的。

  他隻是個無名小卒,這次拿著寇準的書信,能不能見到丁謂都不一定。

  收拾好書包,離開國子監前,李賢免不了向同窗說下自己有事要請假離開一段時間,讓他們不要想念他雲雲。

  而在回了李園後,李賢便坐上早就收拾好的馬車,招呼著臘月和南溫他們準備上路。

  走過洛陽的街道,路過呂府的時候,李賢想起了前一段時間老爹在信中提過,再過一個多月,就是呂蒙正的壽辰,讓他攜帶禮物去拜訪一下。

  信中沒說什麽禮物,這次返回開封,正好和家人再商量一下。

  且說老爹和呂府中間定是發生了什麽事,很可能和當年老爹背著包包蛋蛋入京考試有關。

  能肯定的是知情人不多,李賢這段時間在國子監忙碌著課業,也沒時間去打聽。

  下次的呂蒙正壽辰,正是一個機會。

  “爹到底藏著什麽秘密?”

  李賢百思不得其解,又想到了尚在呂家家學求學的小富弼,索性靠著搖搖晃晃的馬車上,緩緩入睡。

  夜幕降臨,一行人隨路邊找了個房舍,將就了一晚。

  次日清早再次上路。

  他走的這條大道,不遠處就是洶湧的黃河。靠近開封一些,被農人門劃分成一小塊塊。

  去年開始,在水泥和風轉水車的作用下,當地農監已是按照朝廷的要求,修建了不少蓄水的水庫,再由水車帶水灌溉。

  農田裏種的也不是別的,正是今春開始大麵積推廣的占城稻。

  占城稻相對於傳統稻穀,早熟,高產,耐旱。唐末五代由占城(臨邑國)傳入福建,距今已有百年曆史。

  據悉今歲為了推廣,從福建路取種過四萬斛。

  夏日的陽光已經有些刺眼,照應在田野之上,能看到綠油油一片。

  可在李賢看來,即便是大宋最好的水稻種子,也顯得有些幹癟,產量自然和後世無法相比。要是未來能打通美洲大陸的航道,將土豆玉米的種子運送過來,那該多好!

  由於開封府本地的環境差別,占城稻的種植麵積並不廣,多種於靠近黃河之地。李賢於馬車上坐了一個時辰,就能看到其他的農田為常見的粟、麥占據。

  “今夏要是黃河又發了大水,不知道又會有多少農田被淹。希望老爹關於治理開封水患的奏書,能產生些實際作用吧!”

  自身尚且弱小,李賢顧不得憂國憂民,他一會開封,見了親人。

  得知柳永數天前已經離開,同之回京的父親柳宜租了一處院落,而柳宜這次回來,好像是就任太常博士,短時間不會離開開封。

  回到熟悉的家,耳邊少了個嘮叨之人,李賢難免有些悵然若失之感,他的好朋友怎麽說走就走了!

  陪著母親嫂嫂嘮叨了一下午,晚上一大家子團團圓圓吃了個飯。

  吃飯之後,家中的三個男子漢,一同聚在了書房,李賢把他和寇準談論的水患治理之事全盤脫出。

  又說了寇準給了他一封拜見丁謂的信件,關於水患治理,若是老爹還有什麽疑問需要解答,正好說出來,他這個傳話筒正好去問問。

  寇準真正成了國子監的直講,李自明和李誌早在李賢的心中確認了,更別說朝野也早就傳開。但直到現在,許多人也不免唏噓。

  當李賢說的丁謂之事時,老爹李自明卻對丁謂極力推崇。

  “爹,你不會對丁公建議官家泰山封禪和大興土木以建造玉清昭應宮,也是認可吧?”

  李賢眨了眨眼,把老爹上下打量了一番,難道說他離開開封的這段時間,老爹沒有經得住誘惑,由一個正直之士,即將轉換成丁謂那般未來的佞臣?

  不行,趁著老爹還沒有徹底“黑化”,他必須把爹的思想給板正起來。

  李自明聽得幼子寥寥數語,臉頓時黑了。

  這小子,把他李自明想成了什麽人!

  “你爹我是那種人?我也隻是欣賞丁謂的才情。實不相瞞,前次獲知丁謂蠱惑官家勞民傷財之舉,為父早就向官家上了本奏書,還是你兄長親自幫我研墨的。”

  這麽一說,李賢的心情也沒有變得多麽好。

  你說爹你摻和什麽,封禪和建造玉清昭應宮,那是大宋官家堅定的想法。

  這麽一操作下來,左右也落不到好。

  想了想,李賢歎了口氣,他當兒子的,隻能努力補窟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