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科舉應援天團
作者:柯不貳      更新:2020-12-29 20:08      字數:2250
  半響後,蘇穩覺得有些不對勁,周圍太安靜了。

  難道都是被自己的“詩性大發”給鎮住了?

  “嘶~”

  居然還有人傳出吸氣的聲音。

  一群大驚小怪的,可能沒見到過像自己這樣“即興”而坐的大作。

  蘇穩誌得意滿的落下了最後一筆,準備接受眾人的崇拜。

  但當他再仰頭時,頓如遭雷擊般一動不動。

  茶肆內的所有人都伸長了脖子望著他趴著的桌子不假,視線集中之地卻不是他。

  是那個人。

  蘇穩,穩了穩心神,也擠著空隙靠近望了去,他臉上的表情略顯凝重。

  這後生的字,比自己寫的更好看些,更為主要的是,這人還在寫,其之手下,已經落了不止五首。

  兩相對比,每一首都是上乘!

  他還在寫……

  “要是其之帖經、墨義能過關,再憑詩賦,是妥妥的解元苗子!”

  蘇穩自知實力懸殊,老臉一紅,果斷認慫。相比於一時的名聲,還是得罪未來的解元,甚至可能會是金科狀元。

  他肯定會選擇前者。

  況且,輸了隻需要請客喝茶,不會讓之太過為難,這後生算是個會做人的。

  最後,李誌也沒緊追不舍,這件事也就這麽過去了,但他連寫的六首不俗石頭詩,一時間在長安激起了大風浪。

  有人甚至為之取了個外號,石頭書生。今次前來京兆府參加的各地士子,更是將李誌視為了頭號“對手”。

  熟不知,這個莫須有的對手,壓根就不在長安參加解試。

  這件事和李賢的關係不大,出名的是他兄長,破費的是蘇姓文士,就連趙大金主也成了背景板。

  唯一的收獲是,他通過孫二狗獲得了茶商背後茶園的具體信息,隻待有時間給武征去一封信,講講其中道理。

  走的時候,李賢還非常幽怨地看了眼那賴著每走的蘇文士。

  唉,這次喝茶,他本想做東,破費請一頓金主,但現實不允許啊!

  日後再說。

  因為李賢他們次日就要離開長安回老家,幾乎是半個地主的趙元儼,於當夜非常熱心的邀請李氏兄弟去了長安最大的酒樓。

  能蹭吃蹭喝,對李賢來說,非常滿意。

  李誌當然也沒啥子問題。季弟說得對,大考之前,不能太過壓迫自己,要多看看,保持好心情,才能超常發揮。

  就比如白日他在長安走了一圈,在茶肆內就靈感爆棚,最後連寫了數首不同的詠物詩一樣。

  “季弟,趙兄午後說與我們,不能同去華州,他是不是遇到什麽事了?”

  去宴會的路上,李誌問起了早上那位知己趙兄的談話。這是他一直想不通的地方,記得上次那位趙兄還是與他們信誓旦旦說了,會同去華州,見識下華州的大好風光的。

  後來呢?他反悔了。

  這還是好知己,好兄弟嗎?

  他李誌自小就是父母眼中的乖乖子,師長眼中的天之驕子。

  孤獨、寂寞,同窗見了他多是自行慚愧,連帶著幾個好友都沒有。

  李賢不曉得兄長心中那蛋蛋的憂傷,他本背著兩隻手,一臉稀奇的看著長安城的夜市。

  想著回家了,要不要給幾個晚輩帶點長安特產什麽的。今次走的太急,還把這事給忘了。

  耳畔兄長發話,他不得不回應一聲。

  “趙兄可能來長安有什麽急事吧,依小弟看,這次能與我們相聚,都已經很不錯了。

  還有兄長,趙大兄不是說了過大半月後,待你成親之時,會親自登門道喜嗎?

  到時我們好好招待就是了!”

  作為遙領京兆府的郡王,又是解試到來之際,自忙的難以脫身。

  當然,關於趙大金主今次不能按照約定同行的真實原因,在對之身份有了確定後,李賢早就猜到,但他覺得沒必要給兄長說透。

  “蘇小妹,為兄有兩年沒見過了!想不到……”

  一聽季弟說到成親之事,李誌的臉微微泛紅,語氣有些吞吐,顯然對父母之命的親事並不排斥,甚至很願意。

  好在夜幕已黑,加上燈光不算多麽明亮,同行者包括李賢二狗臘月他們都未注意到。

  是夜,夜飲。

  趙大金主興致所及,拿出了幾十首詩,讓李賢評價過,誌得意滿。又與李氏兄弟聊了聊開封城裏的趣事,相約一月之後,華州華陰再相聚。

  當夜回去的盡管有些晚,但李賢帶著兄長回鄉考試的步伐沒有亂。

  過驪山,總共花了一個半日,終於是抵達華州境內的赤水鎮,距離華州州治所在,也是今次解試的主戰場——鄭縣,不足一日路程。

  李家長子李誌今秋參加秋斌,於李趙兩家都是大事,大家都有種榮辱與共之感。

  既而,李氏兄弟尚未抵達鄭縣,無論是老舅家,還是李誌的幾個姑姑家,都忙著在鄭縣張羅起來。

  且居於華州,可以說這裏是華陰趙氏的大本營,趙如趙意這對兄弟還專門在靠近考場的地方買下了個大院落。

  李趙兩家,前來為李誌打氣的親戚們一股腦全都住了進來。

  於是,李氏兩兄弟風塵仆仆地抵達鄭縣,為仆從接到這處院落時,能看到一大家子,近三十多口人都聚在門口,還不算那些遠方親戚。

  啪啪啪!

  甚至於幾個輩分低的後生還為之放起了爆竹。

  “這動靜也太大了吧!”李賢有些無語地看著一家親戚鼓搗的這些。

  不知道的還以為他李家有人中了金科狀元,雖說兄長李誌確實是抱著中狀元的目標去的。

  當然,重點在於,兄長於如此嘈雜的環境裏,能否安心學習是個問題。

  不妥!

  大大的不妥!

  這些親戚的本意是好了,李賢索性建議之,於兄長幾日後的科舉入場時,大家一起拉著橫幅,去加油助威就行了!

  這個提議,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認同。

  谘詢了兄長的意見,又給舅舅和姑姑們說了下,李賢當夜就讓人重租了小院,讓兄長安心備考。

  他自己於後幾日,沒事會到大院裏轉轉,順道問問幾個後輩的學習情況,還真的像個長輩樣。

  漸漸地,解試到了。

  而為李家長子送入考場的七大姑八大姨們,著實驚豔了一把華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