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8章 逼走
作者:白馬嘯秋風      更新:2022-02-27 11:33      字數:2061
  夏國相臉上湧現出一些笑意,雖然吳三桂沒有走上他期待的那條路,但吳三桂也沒有完全拒絕。

  看起來,吳三桂隻是認為時機未到,將來大勢有變,事情仍舊會有轉機。

  而且聽吳三桂話語中的意思,他會繼續出兵。無論是攻打曹變蛟,還是進攻闖軍,他都會竭力維持關寧鐵騎的戰力。

  吳三桂淡淡笑道:“唉!本在說吉木,怎麽會突然扯這麽遠?國相,對於他,我們該如何處理?”

  夏國相略微沉思了片刻,說道:“派人與之聯係,勸說他歸降我軍。若其歸降,收納其軍,授他一個虛職。觀其後效,將來再看是否要用他。若其不降,派重兵圍剿,至少要將其趕出黎州。”

  吳三桂愣道:“這是否過分了點?降了不用他,不降就要剿滅他。”

  夏國相道:“父王,吉木可並非普通的賊寇,而是周顯手下的大將。即使他選擇歸降您,若不能確定他是真心歸降,您真敢用他?而且他知兵事,會練兵,若讓他占據一地,必定後患無窮。黎州可離成都沒多遠,又是過南通北的要地,留這樣一個隱患在,我們還能睡的安穩嗎?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微臣所說的方法都是最妥當的。”

  吳三桂沉默了片刻,最終點了點頭,“好吧!那就按照你所說的辦。”

  夏國相道:“那微臣就暫行告辭了。”

  吳三桂擺手道:“莫急,你先看看這封信。”說著,他從案幾上取出一封信遞給夏國相。

  夏國相接過來看了一下,“多爾袞讓您出川進攻闖軍?”

  吳三桂點了點頭道:“在河南,多鐸大勝,把李自成的老婆圍在了開封。李瞎子急了,讓劉鐵匠提兵攻打南陽。多爾袞是想讓我進軍荊州,以牽製闖軍,方便多鐸攻下開封。”

  夏國相道:“父王,您打算怎麽辦?”

  吳三桂道:“我想以曹變蛟率部還在建昌,我軍抽調不出來兵力為由直接回絕他。”

  夏國相沉思片刻,搖頭道:“父王,這恐怕不行。畢竟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未完全和滿清撕破臉,您也還是大清的蜀王。我看還是派一部人馬前去夷陵,和不和闖軍開戰另說,但至少要有這個姿態在。而且,現在闖軍勢頹,說不得什麽時候就會在明軍和清軍的攻擊下完全崩潰。若把握時機,一舉奪下荊州也未必完全不可能。您也知道,僅一個川地,可支撐不起王霸之業。”

  吳三桂想了想道:“嗯,那就讓王屏藩帶一萬士卒去吧!”

  夏國相點了點頭道:“屏藩膽大心細,胸有韜略,正可擔當此任。父王,還有一事,曹變蛟仍在建昌,我們該考慮再次出兵了。將他趕出四川,甚至直接攻入雲南。以西南為根基,以待形勢變化。”

  半個月後,吳三桂令手下大將高得捷率數千精兵攻入黎州。因為吉木手中多為新招募之兵,不能抵抗,率部退入山中。

  高得捷性格暴虐,四處燒殺搶掠,拘囚吉木軍士卒的家屬,逼迫吉木下山與之決戰。

  吉木不願連累其他人,率部離開黎州,向西進入丹巴。這裏是兩條大河的交匯處,分別為大金川和小金川。

  後來,清乾隆皇帝先後投入六十萬兵力,耗費七千萬銀子,死傷近萬人的大小金川之戰就發生在這裏。

  當地多為藏民,人煙稀少,環境更為惡劣,到處都是窮山惡水。

  高得捷看吉木逃進了那裏,也不再追擊。但他在黎州殺戮太重,得罪了不少人,黎州不斷發生叛亂。

  到最後,吳軍也隻能控製瀘定、黎州、雅州等幾座城池,對那些邊緣之地根本控製不了。

  但吳三桂對這個也沒太在意,也無暇顧及。因為半個月後,他便從四川各地征調兵力,出兵進攻曹變蛟。

  吉木雖然逃過了高得捷的追擊,但日子也並不好過。大金川土司,小金川土司相互之間矛盾不斷,但又普遍敵視他這個外來戶。

  分化拉攏,日日激戰,吉木最終好不容易才在丹巴立了足。但他始終和黎州那邊保持著聯係,暗自積攢實力。

  遼南,蓋州。

  周顯麵前的桌子上擺放著一張地圖,他手中拿著一支筆,在上麵描描畫畫。

  夏完淳進來,身後跟著趙旭升、張旗。

  周顯讓他們先坐,讓傅以漸給他們上茶。

  過了一會,李定國、謝遷、餘文、於七、於九也先後來到。

  周顯拿出剛描好的一張圖,遞給他們道:“第一批遷來的百姓六千餘人已在旅順登岸,接下來便是如何安置他們。休之,按照之前定下的,我就把他們交給你了,把他們安置在岫岩城周邊。”

  趙旭升點了點頭,“督帥放心。之前我便令人建了一些房屋,從清軍那裏也接受了不少土地,足夠安置他們了。”

  周顯笑道:“安置他們肯定是沒問題了。但在蓬萊,還有數萬之民呢!以後還會有更多。他們來了,又該如何安置,安置在什麽地方?如何調和他們和當地人的矛盾,使之徹底融於遼東,這些都是問題。”

  趙旭升皺了皺眉頭,沒再言語。

  周顯道:“你們看看我剛才畫的,畫紅圈的那些地方都有成片的平原,適宜耕種。把遷來的百姓都安置在這些地方,第一年開荒,第二年就能耕種。讓他們盡量集中居於一處,也能方便管理和保護。”

  張旗看了一會道:“督帥,那畫黑圈的地方呢!”

  周顯道:“那裏是成片的森林,屬於不能耕之地。你們也知道,遼東林木資源豐富,很多樹都是長了幾百年,上千年的。以前遼東人煙稀少,沒人動它們。但隨著遷入之民增多,遼東又是苦寒之地,難免砍伐它們來取暖。林木再多也有用盡的地方,況且林子裏麵有山參,有菌內,還有各種獵物。一旦林子沒了,這些東西也會隨之消失。我便想到了一個辦法,叫作可持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