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武英殿議事
作者:白馬嘯秋風      更新:2020-12-29 19:02      字數:2184
  周顯返回京師已近一月,崇禎帝除了讓太子朱慈烺接見了他一次外,便再沒有任何消息。半個多月的三司會審,讓周顯成功應付了過去。除了知道談震彩和尚易二人背叛自己外,心情略顯失落外,其他的方麵基本上沒受任何影響。

  這一日,崇禎帝突然下詔,讓周顯入宮覲見。

  走進紫禁城,在一個小太監的引領下,順著大道快步而行,一直行到皇極殿。

  崇禎帝在早朝當著文武百官的麵大讚了周顯,不僅在實物上賞賜了大量金銀,還授其為宣武將軍一職。

  這是一個並無實權的武散階,屬於將軍序列中的從四品武將。顯然,在這個時候,崇禎帝已經更願意將周顯這個曾經科舉高中的探花郎當成武將來用了。

  宣武將軍的品階不算高,但自從永樂皇帝朱棣之後,明朝皇帝已經很少分封武散階,這樣的榮譽顯然引起了無數大臣的羨慕。

  但不知為何,崇禎帝未給予周顯任何實職,也沒有對他的將來做任何的安排。要知道他之前的登萊巡撫一職已經被曾化龍所暫代,他目前除了這一個宣武將軍的虛職外,已經沒有任何其他官職。

  散朝之後,周顯被下令留下,然後被一個太監帶到了武英殿。

  周顯進去之後,發現裏麵不止崇禎帝一人,還有其他的一些大臣。

  首輔周廷儒,監軍太監高起潛,右禮部侍郎魏藻德,左都禦史李邦華。還有其他三個他不曾見過的大臣。

  一個年約五十,身穿蟒袍,應該屬於朝廷貴戚或者是被封王侯。

  一個四十餘歲,身穿二品朝服,圓臉大眼,神態恭謹,給人一種溫和之感。

  還有另一個,穿的同樣是二品朝服,大約有五十歲左右。長臉細眉,身型清瘦,看似更像一個文士,而非官員。

  周顯很快知道,他們分別是恭順侯吳惟英,兵部尚書張國維,以及戶部尚書倪元璐。

  崇禎帝看周顯進來,讓他坐在末尾位置,聽取其他人匯報朝廷的大小事務。

  從各地的戰況到最近朝內的大小動態,一人做出匯報,然後群臣討論,等崇禎帝做出最終的決定。

  通過這些,周顯對國內當前的整體情況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

  當談到遼東將來的戰事部署時,兵部尚書張國維提議將留守在遼東的士卒分成兩部,一部由李輔明率領,防守塔山。另一部由吳三桂率領,駐守寧遠。

  崇禎帝對此有所疑惑,轉頭向周顯道:“周顯,你熟知軍事,而且了解塔山當地的地形。這樣的部署,可行?”

  看所有人都看著自己,周顯緩緩站起來道:“陛下,依臣所見,在失去錦州和鬆山,又抽調大量兵力返回中原之後,我軍暫時已經喪失了在遼東大舉進攻滿虜的可能。塔山本來是進攻錦州的前沿陣地,但在不準備立即收複錦州的時候,堅守它已經沒有半點意義。畢竟它孤懸在外,堅守住它要付出的代價要遠大於在將來重新攻取它付出的。微臣提議放棄塔山,全軍退守寧遠,依托城池,重點防守高橋一線。”

  崇禎帝臉色一怔,沒有說話

  但剛聽完周顯話語,魏藻德便第一個跳出來道:“陛下,周宣威此言萬不可采用。盧督師統領大明數萬將士,付出無數死傷才攻下塔山。現今他剛剛殉國,陛下如若在這時就讓滿虜兵不血刃拿下塔山,怎麽對得起那些死傷的將士?怎麽向天下百姓交待?”

  魏藻德和周顯為同榜進士,他是狀元,而周顯是探花。他擅長辭令,有辯才,而且特別了解崇禎帝所在意的。

  周顯升為登萊巡撫,靠的是戰功。而魏藻德靠的是自己深知崇禎帝的性格,他的升職速度甚至比周顯更快,目前已經是兵部右侍郎,而且是崇禎帝最信任的新一代寵臣之一。最令人吃驚的是,在崇禎十七年,他甚至還成為內閣首輔,而那時距他開始從官也不過三年時間。

  高起潛冷笑不已,對周顯的提議不屑一顧。

  而其他大臣也議論紛紛,但支持魏藻德者居多,怎麽可以主動放棄國土?

  周顯看崇禎帝臉色陰晴不定,心中輕輕的歎了一口氣。

  魏藻德和周顯二人,一個追名,一個務實。依照崇禎帝的性格,他顯然會支持魏藻德。在後者剛說完話,周顯便大致判斷出了崇禎帝的選擇。

  果然,崇禎帝稍微沉思了片刻,最終沉聲道:“國土不可輕棄。張兵部,就依你所言,吳三桂和楊輔明分駐兩地,至於各地出兵多少,你們兵部和遼東方麵雙方再議。”

  崇禎帝的一句話給這件事定了一個調,此事無須再議。但幾個月後,它便引起了一個嚴重的後果。

  四個月後,清軍重兵壓境,攻破塔山,李輔明戰死,遼東軍權全部落於吳三桂手中。而這個在後來對大明產生了無比深遠的影響。

  議事完畢,大部分人離開。除了崇禎帝,殿內隻剩下李邦華、高起潛和吳惟英和周顯五人。

  崇禎帝掃視了一下眾人,緩緩道:“讓你們幾個留下,主要想議議發放新錢的事情,朕決定趁此機會徹底清查一下京營的人數。本來此事已經決定由吳愛卿負責,但他不幸染病,恐怕不能直接負責此事。因而朕決定,除他這個京營提督後,暫時再設一個副督,專門負責此事。”

  說完,崇禎帝轉頭向周顯道:“周愛卿,高起潛向朕推薦了你。朕也覺得你可堪此任,希望你不負朕所望。”

  周顯神色有點疑惑,他看了看吳惟英。從進入殿內,他便一直輕咳。但怎麽看,他也不像病的不能理事的樣子。

  而再看看站在他對麵的高起潛,一直對自己冷臉相對的老宦官在此時卻帶著一股若有若無的笑,一種奸計得逞的笑。

  一個不想擔責,將屬於自己的責任推了出去。而另一個本來與自己有矛盾的人卻推薦自己去做這件事。

  看周顯沉默不語,崇禎帝問道:“怎麽了,你不願意?”

  周顯上前一步,躬身長楫道:“臣願意,隻是不知道陛下想做到什麽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