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挾蒙出兵
作者:白馬嘯秋風      更新:2020-12-29 19:01      字數:2136
  周顯出宮之時,天色已黑。崇禎帝賞了他一個玉帶、五千兩銀子以及兩匹禦馬,以作為他殺死張獻忠的獎勵。他找到一直在宮門外等候的李開,讓他先行歸家,而自己則前往賢良祠去找尋盧象升。

  賢良祠為明代專門設置的接待外地來京官員的地方,規模不是很大,但也不小,共有近百間式樣完全相同的房間。但因為這裏的吃住條件很是簡陋,一般的官員寧願選擇去同鄉會所或者客棧就住,也不願選擇住在這裏。

  盧象升屬於官員中的另類,從來不去那些所謂的同鄉會所。為了方便別人前來找尋,他也從不選擇客棧。所以,周顯根本不用多想,出宮門之後便向賢良祠方向奔去。

  稟告了姓名和來意之後,在一個門子的引領下,周顯很輕鬆便找到了盧象升。

  盧象升看到周顯,有點疑惑道:“忘筌,你怎麽來了?”

  周顯笑道:“找九公討兵來了。陛下已任命我擔任萊州知府,他同意我從原有的親兵營中挑出一些我熟悉的士卒隨我一起前往萊州,到時候還望九公給以援手。”

  “萊陽知府……”盧象升聽後臉色微變,停了一會,大笑道:“忘筌,以剛過十六歲之齡擔任一地知府,這在我大明也算是前無古人了。”

  周顯謙恭回道:“這是陛下的厚恩,周顯愧領。”

  盧象升擺了擺手,道:“你昔日轟殺薩哈廉迎阿布奈母子返回,獻策圍殲羅汝才,不久又襲殺了張獻忠。這些都是大功勞,單論功績而言,你擔任朝廷四品官吏是綽綽有餘了。說吧!你需要多少士卒,準備調哪些將員?隻要說出來,我全部給你提來。”

  盧象升的大方倒讓周顯有點不好意思了,他想了想,道:“九公,五百士卒足矣!您什麽時候去襄陽,我讓李開陪您一起前去,到時候由他隨意挑出五百士卒即可。至於將員,除了一個把總吉木外,其他的我一概不需要。”

  盧象升點了點頭,道:“要求不算高,我答應了。隻不過我要告訴你的是,自從吳橋兵變之後,登萊的局勢就一直不好。你到了之後,一定要小心在意。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三思而後行。”

  周顯拱手道:“多謝九公提醒。現在那邊到底怎麽樣,督師可以給我講講嗎?”

  盧象升搖頭道:“具體情況我也不知道。但聽一個同僚講,現在整個登萊是賊比民多,匪比兵多,民政、軍政都糜爛到了極點。”

  看周顯臉色難看,盧象升笑了笑道:“話雖是如此,但凡事都要解決之法。等你到達萊州之後,多了解一下當地的情況,然後盡力去做,也不一定就毫無辦法。況且,朝廷昔日在登萊做了多方麵的布局,現在即使如此,也總還有點基礎在。你如若能善加利用,或許真能撐起一片大好局麵。”

  周顯想了想,感覺盧象升說的確有幾分道理。去做一件事,總有一些可以助自己做成的有利因素,也有一些妨礙自己做成的不利因素。隻要能充分利用那些有利的,並盡力避開那些不利的,做成一件事的幾率自可大大增加。況且,自己還未去過萊陽,那裏到底是什麽情況,誰也說不準。或許,事情並不如外傳的那麽嚴峻呢!

  想到這裏,周顯拱手道:“多謝九公提醒。”

  盧象升拜了擺手,道:“再告訴你一個消息,是今早剛從塞外傳來的。前蒙古可汗林丹的長子額哲在今年二月份因病去世,而且最重要的是他沒留下子嗣。”

  周顯臉色微變,轉瞬大喜道:“九公,這對於我大明顯然是好消息。昔日,額哲歸降皇太極之後。皇太極為了拉攏蒙古察哈爾部,先是封額哲為察哈爾親王,接著又把自己的次女嫁給了他。現在額哲離世,那麽在我大明境內的阿布奈就是林丹可汗的唯一正統繼承人了,整個察哈爾部的財富、牧民都將歸他所有。皇太極即使再立林丹可汗的旁係為親王,恐怕也無法達到完全拉攏察哈爾部蒙古部眾的作用。”

  盧象升笑著點了點頭,道:“你想法倒轉的挺快。陛下已經準備派出多股哨騎深入蒙古,以大明崇禎皇帝和蒙古大汗阿布奈的名義昭告所有蒙古百姓。說阿布奈是蒙古林丹可汗的唯一繼承人,是所有蒙古人的真正可汗和察哈爾部所有財富的擁有者。”

  周顯笑道:“如此甚好。如若能借機挑起察哈爾部和滿虜兩者之間的矛盾,哪怕隻是一點點,對於我大明也是極其有利的。”

  盧象升笑吟吟的望向周顯道:“你還記得那個圖爾海嗎?”

  周顯點頭道:“怎麽會不記得?他是蒙古台吉粆圖的兒子,圖爾山的弟弟。昔日,我和牛勇,還有圖爾山從薩哈廉手裏去搶阿布奈,而他護送那個千兩金佛返回明境。隻不過我回到大明之後就沒有再見過他,聽說他是又回塞外了。”

  盧象升點了點頭道:“他是回青海了,並且以他蒙古台吉的身份招攬支持阿布奈為可汗的蒙古部眾。這幾年他做的很不錯,身邊已有近萬戶蒙古百姓。這次額哲去世的消息就是由他帶來的,他請求陛下放阿布奈及囊囊太後返回蒙古以主持大局。”

  “那陛下同意了?”

  盧象升搖了搖頭,道:“陛下他還在考慮,大部分朝臣的建議是繼續將阿布奈母子囚禁在京師。但也有人提議,將阿布奈母子養在京師也非長久之計。可以借此機會,以同意阿布奈母子返回塞外為挾,讓圖爾海率騎兵前往遼東助洪亨九援救錦州。”

  “這第二個方法倒是可以,隻不過聽起來似乎稍顯有點不道義。”

  盧象升笑道:“國與國之間,重大義,而莫講小義。無論何時,大明利益都是我們首先考慮的,其他的都是次一位的。況且,當時要不是我大明,恐怕阿布奈早已是滿虜的俘虜。於理於情,圖爾海都應該率部前往。”

  周顯沉默了片刻,拱手道:“周顯受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