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自有天意
作者:襪子配皮鞋      更新:2021-04-18 15:40      字數:4440
  思慮片刻,謝予遲走到那崖壁前,視線順著一連塊有凸出碎岩的崖石滑過,最後落在鬱燁身前,道“京雍多雨,若是杜相國將記號畫在崖上,經過幾日雨水衝刷,這記號也會慢慢消失,若是刻在岩壁上,我們定然已經發現,但杜相國給晚晚留的字條卻不可能做假。”

  “或許他用了其它法子?”鬱懷瑾問。

  鬱燁拿出那紙條,再三讀過上頭的內容,卻未發現他留下的線索。

  “可是給我留的這紙條上,再無其它信息。”鬱燁微蹙眉間,又搖搖頭。

  “景寧公主,可否借我看一看那留紙?”廖雲淮上前說道。

  沒有猶豫,鬱燁直接遞給了他。

  那紙條上也隻有寥寥幾字:“崇明崖底,息作引,留葉送雲”,信紙最末尾,則是一個甲骨文的息字。

  迅速瀏覽完畢,廖雲淮也是一頭霧水。

  “孤也隻是憑字麵意思猜測,幼時,杜相國曾給孤講解京雍周遭的地誌之時,說過崇明山多岩穴,溫瞿又正好在此居住,所以孤便認為他將陳端崔誌平貪汙的糧響藏在此處,息作引,意思就是用息的甲骨文形作記號。”

  說著,鬱燁越發不確定:“最後一句孤未解出來,所以……難道孤全錯了?”

  於是鬱懷瑾同謝予遲都相繼接過那紙條查看,但也無另外的解詞之法。

  “雲,葉……”這都是極為普遍的景象,有什麽特殊的?

  “留葉送雲?”謝予遲忽然笑了,隻是這笑意並不愉悅,“難道諸位沒有發現,這被留與送隔開的兩字,都取自廖大人與晚晚的名字?”

  經謝予遲這麽一提醒,眾人還真才意識到這點。

  “送雲?杜相國準備的東西,這不還沒送給他嗎?”鬱燁勾唇,露出諷刺一笑。

  正在這時,廖雲淮忽的恍然大悟,隨即開口:“我最後幾次探望相國之時,有一回,相國在我回府之時,曾送於我一副畫,那畫上……似乎隻有墨跡點染的幾朵浮雲,以及雲下寥寥幾枝……勉強算作樹葉的東西。”

  剛開始廖雲淮在接過那副畫後,根本就看不出那兩坨是什麽東西,他曾有幸見過杜大相國親手作畫的場麵,那時杜相國完成畫作之後,還興致勃勃地問自己畫的可好。

  他當時是怎麽回答來著?

  “先生這人物畫的十分傳神,弟子猜……這是北街街尾經常給先生送肉的王屠夫吧。”

  那屠夫是一個聲如洪鍾,留著虯髯的高壯漢子。

  而杜相國則是麵露難色,細聲詢問廖雲淮:“難道你未看出……我畫的是你師娘?”

  自那以後,廖雲淮得到杜靖倫的畫作之後,隻顧好好收著,再也沒有猜測他畫的是什麽的心思。

  也正是因為這樣,他才沒有立馬聯想到杜靖倫後來給他的畫,居然畫的就是雲與葉。

  “廖大人,你好生回憶,那畫上除了雲與葉的圖案,還有其它嗎?例如題字題詩?”鬱懷瑾緊張詢問。

  言以至此,廖雲淮開始仔細回憶起來,那畫他也僅僅看過幾眼,並未細細觀察,但是他有印象,畫上頭,確實還有其它東西。

  “流光疏影後,暗物亥月開。”半響,廖雲淮才一字一句的將那畫上的題字說了出來。

  “這……啥意思。”書歌摸不著頭腦,看向一旁的書墨。

  書墨搖頭,輕聲道:“我隻知此詩與藏物的洞口所在之處休戚相關,但我才疏學淺,並不能看出其中真意。”

  謝予遲聽罷,轉而看向鬱燁。“這詩中應藏有線索,晚晚有何高見?”

  鬱燁沒有立刻答話,而是朝後邊的林木走了兩步,接著抬頭看向天空。

  “今晚,我們應當可以看見月亮吧?”

  “若天色未變,今日是七月十日,應當可以。”謝予遲道。

  “亥月開……”鬱懷瑾抬眸,視線在鬱燁同謝予遲之間流轉,“意思是說那記號會在亥時出現?”

  “恐怕是這般。”謝予遲也看向天際,接著估量著前方山林中最高那棵樹的高度,以及樹所在位置與崖壁的距離。

  “前一句目的在於提醒你我應當注意樹影,亥月,則是亥時那空中明月散下來的月光。”

  微微點頭,鬱燁補充道:“至於暗物,就應該指的是那批私藏的糧餉。”

  “我見這崖壁也不過百十尺之長,所以我們定要掐準時刻,在亥時到來之時,一字排開,每個人查看這崖上映出的樹蔭影子,若發現哪處出現從空隙透出的光線在石壁上呈甲骨文的息字,那地方可能就是被掩藏的洞穴入口。”謝予遲接著開口。

  “但孤對一事存疑。”

  鬱燁出聲,對謝予遲問道:“按照我們的猜測,這月光會透過樹葉縫隙形成息字形狀,可樹葉在風與雨的影響下,日日都會變換位置,而且每晚的月亮也是會移動的,他如何保持息字的狀態每晚都不改變。”

  聞罷,謝予遲再朝著那樹林巡望一邊,緊接著對鬱燁柔和笑道:“並非一定要利用葉子形成光影,大有其它法子可以固定其形狀。”

  “你說的沒錯,用木板刻一個息字的鏤空形狀,再拴在上頭也未嚐不可。”

  謝予遲笑意不減。接著對著眾人說道:“雖然我也無法肯定此詩所含線索如我們推測一般,但眼下也隻好先行嚐試,如若不通,再細細研究罷了。”

  “那我們要在這裏一直等到亥時啊?”書歌有些為難地開口。

  “我們等得,你等不得?”書墨盯著說話的書歌,沒好氣道。

  “我倒是無所謂!”書歌不滿,反而質問書墨:“你忘了公主還要吃藥嗎?”

  經書歌這一提醒,書墨立刻皺起了眉,接著來到鬱燁身前行禮。

  “屬下先行下山回城一趟,替公主將藥帶來。”

  “那可是草藥,還必須是熱的,你是想……在這山上替孤熬藥?”鬱燁有些不可思議的看著書墨。

  “是。”

  “算了吧。”鬱燁擺手,“孤還未到一頓不吃就要去見閻王爺的程度。”

  說出這話後,鬱燁便敏感地察覺到了三道目光落在了自己身上。

  “也不需要你們這般看著孤。”鬱燁嘖了一聲,別過頭:“孤這病鬼身體好著呢。”

  “公主不如先行回府,我幾人留下查探即可。”廖雲淮提議道。

  “不了。”鬱燁徑直拒絕。

  廖雲淮勸聲開口:“這夜間女子在外,總歸是不好的。”

  說這話的時候,廖雲淮明顯忽略了另一個“女子”的存在。

  “孤也想這般。”鬱燁抬眼,眼定定地看向那岩壁,忽然唇角勾起一絲弧度:“可是那老狐狸偏生要孤給他收屍。”

  聽到這話,廖雲淮頓時打消了勸鬱燁回去的心思。

  提及此事,鬱燁記憶深處那一點回憶便湧現在腦海。

  十幾年前,那是一次中秋宮宴,鬱燁年幼,不喜周圍酒氣,也不願好好坐在位置上,便由當時身為鬱燁首傳太傅的杜靖倫帶出去玩耍。

  於是他們來到了禦花園的涼亭處賞月,抓住這個機會,杜靖倫準備在給鬱燁教授幾首品月的詩句,但是鬱燁卻一心隻想著怎麽抓住草叢間吱喳亂叫的蟋蟀。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裏鬥嬋娟,景寧公主,你可知這詩句的含義?”杜靖倫負手,仰頭遙望散著瑩瑩華光的清冷明月,忽而開口對身後的鬱燁發問。

  正把一顆從路邊撿的石子丟進有蟋蟀鳴叫的草從中,鬱燁趴在亭中的倚欄上,百無聊賴地支起下巴看向天上的月亮。

  “這詩的意思是說,霜神青女和嫦娥不怕冷,皆在那裏臭美,還要比上一比誰更好看。”

  意思倒是那麽個意思,可杜靖倫總覺得有點不大那麽滿意。

  杜靖倫回過頭,開口叮囑:“就是解釋詩句,也要講究信、達、雅,公主,你重新再譯一般,盡量用詞生動些。”

  鬱燁不合作地扭過頭,嚷嚷開口:“這裏不是學堂,我不想回答。”

  聽到這話,杜靖倫立刻想要說教一番,但又念及自己今早剛剛教導弟子要因時而學,不可揠苗助長,注意授講方法,於是他咽回即將脫口的說辭,轉而問道:“那公主如何才肯好好解釋詩文?”

  “太傅會滿足我的要求?”鬱燁看向杜靖倫,眼神放光。

  預告不妙,杜靖倫硬著頭皮點頭:“公主且說來聽聽。”

  “蟋蟀,太傅幫我抓住一隻蟋蟀!”

  “公主不可玩物喪誌。”杜靖倫板著臉,嚴詞拒絕。

  鬱燁頓時泄了氣,蔫蔫道:“那鬱燁不會了。”

  見鬱燁這幅不願合作的模樣,杜靖倫十分頭疼,他猶豫許久,才退讓一步。

  “臣自會幫公主抓住一隻蟋蟀,那麽作為條件,公主需得認知解釋這句詩詞。”

  “太傅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鬱燁瞬間精神起來,拉住杜靖倫穿過低矮的草叢間走去。

  鬱燁聽見蟋蟀叫喚的地方,是在一排剛長至人腿腳處的紅花檵木樹間。

  頗為艱難的彎下腰,杜靖倫拔開細密的枝葉,又小心翼翼尋找那蟋蟀所藏之處,鬱燁蹲在一旁,似乎支棱著耳朵聽蟋蟀是在哪兒發出叫聲的。

  杜靖倫正在這處專心致誌的抓蟋蟀,卻沒注意到他們上方的亭角處突然走來兩人。

  直到有談話聲傳來,鬱燁便慢慢地將注意力從蟋蟀轉移到在了亭中的說話聲上。

  “明日便是禮部尚書周大人嫡子的周歲宴,請帖一早便送來了,可我這賀禮都未備好。”說話的正是剛剛上任的朝官,許是月俸不甚豐盈,所以在備禮一事上頗為頭疼。

  “這周大人是老來得子,可寶貝著,賀禮不能怠慢,你還是認真準備一二才是。”他的同伴接著開口。

  隻聽率先開口那人無奈一笑,“原來如此,老來得子自是不易,隻是苦了你我這錢袋空空如也之人啊。”

  這時,連蟋蟀一隻腿都沒有看見的杜靖倫忽然想起來,自己似乎也在那尚書宴請的範圍內。

  “不過……”亭上,說話的其中一個官員接著出聲。

  “同樣是這般年歲,我怎見戶部尚書陳大人,刑部掌司劉大人,還有咋們位高權重的相國一等,皆無所出?”

  “這……”另一人不知怎麽回答才好,支支吾吾半響,才遲疑道:“我雖先於你幾年入朝,但在這些事上也隻是道聽途說。”

  接著,那人又神秘兮兮地說:“我聽早已致仕的前輩私下提及過此事,當初那幾位老臣在輔佐尚且為太子的陛下之時,為了表明忠心,避免舊臣世襲擴大勢力威脅皇權,就曾許諾在陛下確立太子之前,他們不可綿延子嗣。”

  “難怪如此。”

  聽得認真之人恍然大悟,思索一番,又不解詢問:“那杜相國為何至今還無子嗣?將來他若亡逝,誰來扶柩理棺?”

  “這我也不知道了。”

  將兩人的話盡收耳中,鬱燁若有所思的看向杜靖倫的背影,心裏不自覺的同情這平日裏素來喜歡為難她的討厭老頭來。

  一陣腳步聲由遠及近地傳來,透過樹叢看去,鬱燁發現那兩人似乎覺得亭中無趣,便相攜離開了。

  此時正好杜靖倫也抓住了一支蟋蟀,於是小心地用手指拈住它的幾隻細腿,遞給鬱燁。

  突然對蟋蟀失了興趣的鬱燁還是接過在杜靖倫手裏撲騰的小蟲子,她掏出細紗手帕將蟋蟀包住,然後拎在手裏。

  隨後,她緩緩開口,用軟糯的聲音說道:“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畏寒冷,願在寒月冷霜中爭豔鬥俏,互相比較自己冰清如玉般的姿容。”

  杜靖倫聽後,確認鬱燁用詞恰當,這才滿意地點頭。

  隨後,杜靖倫看了看天色,遂道:“公主既然不願再回到宴席上,臣便送公主回宮吧。”

  “好。”鬱燁回答。

  在前往永慈宮的宮道上,杜靖倫與鬱燁一前一後走著路。

  心裏還思考著今年如何勸說乾安帝減免一些賦稅的杜靖倫,不知不覺地變換成了上朝的步伐,所以一不留神走快就將鬱燁甩得老遠,最後記起來了,才慌忙又往回走,趕到鬱燁身側。

  “公主慢著走吧,小心摔跤。”提醒一句,杜靖倫又沉溺在自己的思慮當中。

  隻是今日有些不同,他才走沒兩步,便察覺到自己的衣袖被人拉住,緊接著就是一道脆生生的童音。

  “放心吧太傅,孤以後會給你收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