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舊事重提
作者:襪子配皮鞋      更新:2020-12-28 15:38      字數:1285
  一國之相突發疾病而亡,在京雍城中自然掀起了軒然大波,杜靖倫一生清廉正直,為國為民,所以當他病逝的消息傳來,城中百姓無不扼腕歎息,有些人還自發地往相府送祭品,或在家門口燃一盞長明燈,燒幾紮紙錢,作為悼念,以寄哀思。

  乾安帝也因此憂悲過度,幾日歇了朝,但依舊下旨,按照朝臣最高禮遇置辦葬儀,追封杜靖倫諡號忠毅,可說,乾安帝對杜靖倫的喪禮是極為上心的,其陣式可堪皇室待遇。

  就在京雍還處在悼哀相國的氛圍之中時,一個令整個朝堂都震驚萬分,坊間也議論紛紛的消息不脛而走,雖大多人隻認為這是個傳聞,可若是讓有些年長的朝官細細想來,卻是又免不了猜測。

  因為這消息牽扯到朝堂一位身居高位,權位甚重的掌司,所以一經傳開,便引起了乾安帝等人的注意。

  乾安帝剛即位時,曾有位自他還是太子之時,就一直追隨的忠心輔佐者——任仲禹,相比剛逝的杜靖倫,這任仲禹可是與乾安帝更為親近,杜靖倫是太上皇留下的舊臣,同與乾安帝一同升遷上去的君臣關係,自然不可一概而論。

  任仲禹在乾安帝即位後,便任了刑部掌司,作為心腹,任仲禹肯定不會令乾安帝失望,在他任位刑部掌司期間,刑罰分明,嚴中有度,而且還明著暗著替乾安帝除去了許多隱患,因此任仲禹同杜靖倫一般,極得聖心。

  就算是後來乾安帝日漸荒廢政務,任仲禹也依舊是朝堂的中流砥柱,那時,坊間曾有這樣一段佳話,言曰:“雍有杜任二臣,太平升,國將盛,河清海晏,無外敵之憂矣。”

  而且,在後來的十幾年間,杜靖倫同任仲禹也成了至交,雖政見時有不合,可兩人總能找到中和之法,任仲禹不如杜靖倫做事雷厲風行,可他自有一套辦事方法,雖做事彎繞,最終都能將事情處理的盡善盡美。

  所以說,相比杜靖倫,鬱燁之行事風格,同任仲禹更為相像,早些年杜靖倫責罵鬱燁之時,還恨恨道:“公主不應拜在臣的門下!任仲禹那老頭,更加適合你!明日臣便將公主扛送過去!”

  但還沒等到杜靖倫真的將鬱燁扛過去,任仲禹便意外身亡,歲不至古稀。

  時間過去了十多年,如今杜靖倫也已經過世,為何往事還要被提及?

  原因不疑有它,隻為這消息說,任仲禹之死並非意外,乃是其門生劉章和暗中策劃所為。

  這傳聞雖被鬱廣冀同劉章和的勢力暫時壓製,可這事就如同釀酒一般,時間越久,施力愈深,若一旦掀開爆發,其影響便同酒香一般,蔓延開去,便是十裏開外,縈繞不絕。

  俗話說,形勢乍變,有人歡喜有人愁,這關於兩任刑部掌司的傳聞一經散播開,倒是令鬱明啟驚奮異常,先不論事情真假,隻要他“善”加利用這個消息,便可成為殺人於無形的利刃。

  於是他借著為母妃置送應季瓜果的由頭,連夜入了宮,同戚貴妃商議此事。

  戚貴妃在宮外的耳目眾多,自然也知曉了京雍城中傳的沸沸揚揚的消息,隻是她處事極為謹慎,還要等她的手下探查一番,了解事實真偽後,才會有所動作。

  “母後……”鬱明啟端端正正的坐在戚貴妃對麵,將身前裝著顆顆飽滿紫紅提子的盤子推了過去,開口道:“近日這坊間傳聞您也聽過了,兒臣也派過手下人去查探,似乎確有其事。”

  戚貴妃垂目,用染了深紅色丹蔻的手指撚起一顆提子,緩緩啟唇道:“不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