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釜底抽薪(上)
作者:老八一杠      更新:2020-12-27 20:14      字數:2890
  劉一燝聞言心中一歎,他在朱由校手底下已經幹了一段時間的次輔,已經很清晰地認識到麵前這位小皇帝,無論是言談舉止,還是對江山社稷的認知,都不同於其他的皇帝!

  那些史冊中的帝王,一般都對自己的家天下和皇位,有著無比執著的獨占性,不管是秦皇漢武還是唐宗宋祖,也不管其他被認為英明的皇帝,隻要一涉及到自己的皇位和社稷,基本上智商就會歸零!

  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這三位都是建立赫赫武功之後,最後栽在了為保自己長居皇位,而求長生這條路上,宋太祖更是怕自己的手下也被黃袍加身,在天下還未徹底平定的時候就來了個杯酒釋兵權,結果他千防萬防,沒防住自己那個野心勃勃的弟弟!

  可是在劉一燝眼中,朱由校就是一個另類,作為大明朝的皇帝,他已經不止一次地對大明朝的未來發表了悲觀的言論,而這位小皇帝登基以來所做的事情,總結下來就四個字——安民建武!

  安民是為了百姓有條活路,不至於國家內部生出禍患建武則是為了亂世到來做準備,從宏觀角度來看,這兩件事是任何一個英明的皇帝都會去做的事情,但從實際利益的角度來看,目前這兩件事對文官體係都有著巨大的殺傷力!

  因為不管是安民還是建武,最根本的就是一個錢字!

  可這錢從什麽地方來?

  當然是取用於天下,如果小皇帝隻安民不建武,那麽輕徭薄役也就是了,反之若是小皇帝隻建武不安民,那麽自然可以把這筆錢都攤派到那些農戶身上!

  可是現在小皇帝這兩件事都要做,要安民就不能增加百姓的負擔,要建武卻需要大筆的銀子,可這筆錢肯定不能從百姓身上榨取了!

  現在大明朝最有錢的是兩夥人,一夥是皇親,一夥是士紳,劉一燝不認為朱由校會對自己的親族下手,那麽最終這筆錢就會著落在士紳的頭上!

  而士紳即是大明文人的金主,也是文人本身,可以說現在朝堂之上的文官,基本上家裏都是士紳,同時這些官員也都有背後的金主。

  東林背後是東南大戶,所以東南海商可以大肆出海謀利,兩淮的鹽商也可以無所忌憚地販賣私鹽,所以朝堂上談開海如談猛虎,談整頓鹽務如談瘟疫。

  晉黨背後是晉商,所以盡管天下人都知道晉商勾結蒙古、後金,並且因此賺下了如山似海的銀子,可是隻要有人提出公開與草原展開貿易,開放互市,立馬就會被人群起而攻之,不管用什麽理由,反正直到此人徹底被趕出朝堂為止!

  楚黨背後是兩湖士紳,相比之下這些人還算是規矩的,至少他們的目的隻是土地,也正因為如此,楚黨的勢力在朝堂上並不凸顯,也就是方從哲入閣之後,才算真正形成了一股不可小視的力量,可盡管如此,相信隻有有人要向士紳征稅,這些人也不可能坐視不管!

  由此可見,那個以鄭太妃為首的鄭黨,根本就是鏡中之花,水中之月,毫無根基可言,說白了這個曾經氣勢洶洶,但卻曇花一現的鄭黨,不過就是大家相互攻訐的借口罷了!

  至於閹黨,那恐怕就是給皇帝辦事的人了,你給皇帝辦事,自然就要壞了大家的事,這種人得勢的時候,自然要簡而言之,可一旦失勢,不但要讓你人頭落地,更要你遺臭萬年?

  所以一切說白了都是利益之爭,而朱由校現在已經把自己的利益擺出來了,並且做好了跟文官爭到底的準備,這種情況下,任何人都知道,誰站在文官那邊,誰就會倒黴!

  “陛下!”雖然心裏苦悶,也明知自己站錯了隊,但劉一燝為了日後的名聲,還是顫聲說道:“吾輩都是讀聖賢書的,實在不敢生出悖逆的心思,還請陛下念在百官一心為朝廷計,為陛下計,收回成命!”

  說完,劉一燝顫巍巍摘下自己的官帽,委頓地跪倒在朱由校麵前!

  劉一燝知道,道理都在朱由校那邊,他所說的一切不過就是一種要挾,同時劉一燝也很清楚,這種要挾對朱由校來說什麽都不是,可他又不得不這麽做!

  朱由校依舊淡然地看著劉一燝,然後從書案後走出來,站到了劉一燝的旁邊,用一種耐人尋味的語氣說道:“劉閣老,你應該清楚一件事情,小孩子吵架才會分對錯,成年人之間隻談利益,你和你背後的文官,以及那些文官背後的各方勢力,從利益的角度上來說,已經站到了朕的對立麵上,你們現在的所作所為,可以說是在從大明的身上吸血,在為老朱家挖墳,請問劉閣老如果遇到這種事情該怎麽做?是逆來順受?還是魚死網破?”

  朱由校的這番話,不但把劉一燝嚇著了,就連方從哲和張維賢也被嚇得額頭冒汗,他們誰都沒想到朱由校現在已經把文官等同逆賊對待了,如果照這個情況發展下去,朱由校對文官的清洗怕是不會太遠了!

  劉一燝喉頭蠕動,但卻如被掐住脖子的肥鴨,幾經努力卻什麽話都說不出來,朱由校看著劉一燝這副模樣,臉上露出了不屑地笑容,他重新回到書案後,大馬金刀地坐了下來!

  “李進忠!”朱由校忽然沉聲喝道!

  “奴婢在!”李進忠忙不迭地跪倒在朱由校的書案前!

  “你去告訴那些叩闕的官員,朕不會怪罪他們,也不會給他們渴望的廷仗,更不會要了他們的腦袋,不過三日之內沒有回各自衙門辦公的官員,全部就地免職永不敘用,其人司職則由辦差的吏員降三品任用!”朱由校這番話說的毫無煙火氣,甚至有些隨意!

  還沒等李進忠應下差事,朱由校又對方從哲說道:“方閣老,請內閣擬一道旨意明發天下,凡是各級官員有不願為官者可以自去,其官職由衙門中負責其司職的吏員降三級任用!”

  方從哲擦了擦額頭上的細汗,躬身道:“老臣遵旨!”

  朱由校這才看了看已經汗流如注的劉一燝,嗤笑道:“大明朝好歹也承平二百多年了,不說文治武功如何了得,可是會讀書能做官的人怕也不少,諸位不是經常上書說是野有遺賢嗎?朕這次就要看看大明到底有多少賢達遺留荒野!”

  說完,朱由校又看了一眼還跪在地上的李進忠,沒好氣地罵道:“你還跪這兒幹什麽?是不是要朕自己去午門外傳旨去?”

  李進忠連忙叩頭道:“奴婢遵旨,奴婢這就去!”說完李進忠一溜煙兒地就跑了!

  劉一燝此時什麽都聽不進去了,他的腦子裏隻如雷霆般縈繞著“野有遺賢”四個字!

  什麽叫野有遺賢?

  就是說朝堂之外還有棟梁之才沒有被任用,這是官場上舉薦自己親朋舊故時常用的詞兒,現在被朱由校用在了當下這個極為敏感的時候,這對那些叩闕的官員來說,可是無異於釜底抽薪啊!

  要說為什麽朱由校弄出這麽一出,劉一燝就怕成這樣,還要從大明朝的管製說起,自從老朱當了皇帝之後,總覺得當官的越多老百姓的日子就越難過,所以老朱非常牛逼的將大明朝的官員數量定在了一個極為嚴苛的地步!

  雖然大明朝經曆了二百多年,老朱當年定下的官員數量已經增長了幾倍,可是那點兒人管理偌大的國家還是不夠,所以各級官員手下都養著吏員!

  所謂吏就相當於後世的事業編,雖然在官府做事,但卻不在官員之列,比如說縣太爺雖然是一縣之尊,可是具體辦事的卻是師爺、捕頭、差役這些人!

  師爺負責上下行文,調劑人脈,捕頭、差役負責查案、緝凶、收稅、征調,沒有這幫人就算縣太爺腦袋上頂著金帽子,也休想玩兒得轉!

  最有意思的是,這些編外人員的工錢朝廷是不給的,都需要縣太爺自己支付,大明朝的俸祿又是低的可憐,縣太爺要養這麽一大幫人,怎麽辦就不言而喻了!

  端午看書天天樂,充100贈500VIP點券!

  立即搶充(活動時間:6月25日到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