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縱論開海
作者:老八一杠      更新:2020-12-27 20:14      字數:2576
  眾監生聞言紛紛搖頭,這禁海一說是大明朝首創的事務,其他朝代還真沒這麽一說,小丫頭腦子轉的也快,她猜出朱由校這是要以史說今,如果曆朝曆代都不禁海,大明禁海就算沒錯,但開海也不是毛病。

  於是小丫頭搶著說道:“雖然曆朝曆代都沒有禁海一說,但曆朝曆代也沒有倭寇滋擾,我大明之所以禁海主要是防備倭寇,如果開了海禁倭寇自然就來了,沿海百姓受苦罹難,這豈不是大錯特錯?”

  朱由校見這丫頭機靈,淡然一笑說道:“你夏天的時候開不開窗?”

  小丫頭不知道朱由校是什麽意思,小心翼翼地說道:“自然是要開的,否則豈不是被悶死?”

  朱由校又問道:“那開了窗之後,可有蒼蠅蚊子飛進來?”

  小丫頭點頭道:“這自然也是在所難免的!”

  朱由校接著問道:“進了蚊蠅你又如何處置呢?”

  小丫頭根本不知道朱由校是什麽意思,還以為朱由校在耍她,氣的小臉兒一鼓一鼓的,但還是答道:“還能怎樣?或是用香熏,或是使人去打。”

  朱由校的到了滿意的回答,這才高聲說道:“大明開海就如同打開門窗,倭寇不過就是些蚊蠅,不開窗大明遲早把自己悶死,開了窗進來些許蚊蠅,打死就是了,難道我堂堂大明還要給那些活不起的倭寇陪葬?”

  接著朱由校又對小丫頭說道:“何況開海一事隆慶爺已經做了,不過隻開了月港一處口岸,朕要做的是徹底開海,不但要收取中外海船進出關的厘金,還要組織官船入海,如此一來可以交通內外,讓大明煥發出新的活力,難道這樣也有錯嗎?”

  小丫頭見自己果然被朱由校給繞裏了,她正要爭辯,曹世傑卻搶先抱拳道:“陛下,倭寇一事,的確容易解決,可若是徹底開了海禁,大宗貨物、漕糧自海路北上,那漕運將名不符實,依靠漕運生活的數十萬百姓將失去生計,到時候不但無數人要病餓而死,甚至還會激起民變,故此開海曆來為我朝大忌,陛下更應該三思而行!”

  朱由校看了看曹世傑,背著手走了兩步才說道:“曹監生,你是個有野心,也有膽識的人,朕還是看好你的,不過你有一個大明文人都有的毛病,朕希望你能改正。”

  對於曹世傑來說,朱由校這番話一半是好,一半是壞,不過他也猜不出朱由校的用意是什麽,隻能施禮道:“學生愚鈍,還請陛下訓示!”

  朱由校淡然一笑道:“咱們大明的文人,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眼皮子越來越淺了,眼光也隻有眼巴前兒的三寸長短,所以這大明的事情是越辦越糊塗,這些老爺們還一個個咬著死理兒不放,生怕出了個異類把他們給比下去,所以大明現在學術也好,時政也好,都沒了活力,而你剛剛這番話,將這種保守的風氣體現的淋漓盡致!”

  曹世傑聞言頓時一驚,正要再次施禮,小丫頭一見二人談話完全是朱由校主導,生怕自己輸了,搶著說道:“曹兄所言乃字字珠璣,你不能因為自己是皇帝,就處處壓製曹兄!”

  朱由校嗤笑道:“朕雖然是皇帝,但這種就事論事的問對,朕從來是不擺皇帝架子的,朕說曹世傑的話古板、老套,自然有朕的道理,你且聽著就是了!”

  小丫頭被朱由校搶白幾句,可也說不出什麽,隻能氣鼓鼓地看著朱由校,一臉看你能說出什麽來的樣子。

  朱由校也不理會小丫頭,看著周圍的監生說道:“你們應該也認為曹監生說的有道理,但朕想問你們,漕運勞工加上家眷共三十萬人,他們的性命極為重要,但北地千萬百姓的性命就不重要嗎?我大明地域遼闊,百姓過萬萬,糧食產量向來是南多北少,漕運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南糧北調,平衡全國的糧食分布,可現在國庫空虛,遼東用兵大把的銀子撒出去卻不見效果,北地水利年久失修,運河更是時常於堵阻礙漕運,到了冬季這種情況就更加嚴重,漕運幾近停止,北地百姓凍餓交加,朕此時開海禁,利用海路調糧以解北地糧荒,請問諸位這有何不可?”

  朱由校這番話說出來,一眾監生也麵麵相覷找不到反駁的理由,總不能為了漕運三十萬人,讓北地千萬百姓挨餓,如此說來開海禁倒也真的沒什麽,現在倭寇、漕運都不是問題了,那麽再阻止開海禁,似乎也沒什麽像樣的理由了!

  但曹世傑卻不甘心就此認輸,他再次施禮道:“陛下,您剛剛所言都有道理,學生受益匪淺,隻是學生認為,開海禁終究是末途,為解一時之難暫時開禁倒也是權宜之計,但若是就此海禁大開,於國於民都是弊大於利,還望陛下三思!”

  朱由校問道:“曹監生所言弊大於利,可否詳細說明一下,到底徹底開海禁,為什麽弊大於利呢?”

  曹世傑沉吟片刻說道:“啟稟陛下,學生認為開海禁最大的弊端就是海商必然興起,到時候海商利厚必然引得百姓紛紛投入其中,若是大明百姓都去出海行商了,田地無人耕種,大明國本必將動搖,此乃最大之弊端,也是根本之弊端!”

  朱由校點點頭,說道:“你說的很對,海商的利潤的確豐厚,一船粗瓷從月港出海,運到日本或者朝鮮就可以獲的兩倍,甚至三倍的利潤,如果運到台灣賣給西洋人,利潤甚至更高,如果海禁徹底放開,將會有很多人下海行商,到時候我大明隻要用瓷器、絲綢、茶葉就能換取無盡的財富,就算皇家也會組織船隊出海,賺取巨額的利潤,有了這些財富大明可以建軍事,令我大明天兵器甲犀利,橫掃天下萬邦,也可以興水利,讓天下田畝不再受天災困擾,更可以辦義學,讓萬民百姓都可受聖人教化,朝廷更會出資贍養鰥寡孤獨,不再讓世間有饑寒交迫之人,那時豈不是就成了聖人口中的天下大同?”

  “陛下萬萬不可!”雖然那些監生被楊爍描繪的美好藍圖忽悠的神魂顛倒,楊漣卻被朱由校的話嚇的目瞪口呆,他反應過來立即跪倒在地,語音顫抖地疾呼道:“陛下開海縱然有萬般好處,可皇家介入海商實在是有失國體,此事萬萬不行,臣望陛下三思啊!”

  朱由校扶起楊漣,一臉無所謂地說道:“楊大人也實在太大驚小怪了,皇家出海也不是沒有先例,當年成祖就多次派船出海,不也沒什麽大不了的?”

  楊漣心道:“成祖時鄭和七下西洋,內廷太監權勢滔天,如今這位又要開海,內廷勢力豈不是又要強盛起來?這件事可是無論如何都要阻止的,可是皇上今天一番長篇大論,已經把開海的好處講的天花亂墜,如果一味反對倒是落人口實了,再者這些監生已經把我列入奸臣之中,之前的事情暫且不說,如今皇上要辦好事我再反對,這些不明就裏的監生,豈不是更要說我是奸臣了?看來此事還要找人仔細商議一番,就算方閣老再怎麽順著皇上,讓內廷崛起也不是他願意看到!”

  端午看書天天樂,充100贈500VIP點券!

  立即搶充(活動時間:6月25日到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