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時吏
作者:麵麥郎      更新:2021-02-09 21:27      字數:4277
  郭子期暫且將通靈寶珠揣進褲兜。

  內心默念《蓑笠翁》第一章的清心咒,將內心繁雜的思緒抹去,全神貫注的操弄體內源火包裹全身形成火源屏障隔絕高溫的同時,於己自衛。

  行不多時,身周的甬道從青灰色轉化為橙紅色,原本堅實的土地也變得如掉渣的牆皮般斑駁,一塊塊還未融化的石柱間岩漿如炎炎盛夏手中的冰淇淋,以不可止的勢頭出現在身周滴落流淌。

  所以叫“司閉”。是因為冬季是一年四季的結束。

  北朱雀

  由於時代久遠,搞不清楚真身的鳥實在太多了,位於第三階層的“五鳩”簡直可以說是“千古之謎”。

  五鳩指的是做司徒的祝鳩,做司馬的雎鳩,做司空的鳲鳩,幹司寇的爽鳩,管司事的鶻鳩。

  首先說說這些官名。

  很明顯,不同於主管節氣的五鳥,這五鳩都是管理的實事。除了最後的“司事”,其他官名都可以在《周禮》上找到對應。

  值得注意的是,《周禮》總述六官,第一正是天官,而天官也就是後來的丞相,其職務卻隱隱和前麵的五鳥相對應。因為丞相的工作就是協助君主調和陰***有很大的神性,而且要和其他五部門相配合。而自漢以後,丞相這一職務由於權勢太重,竟然成為君主的主要威脅。很多丞相都廢帝自立,導致了後來曆代君主多次削弱相權,最終將其廢除。而通陰陽的鳥王鳳凰就在五鳥之中似乎是一種暗示。

  天官經過改組後與相權分離,成為後來“三省六部”中的“吏部”。依然位高權重,管理百官,具體工作仍是對官不對民。

  剩下五官就分別是:地官司徒,其實也就是“司土”,主要管理全國的地政和戶籍,後來地官係統改組成為六部中的“民部”,從這個名字就可以看出,其主要工作對象是老百姓,而古時人口與地政是捆綁在一起的。在唐以後,因為避李世民的諱,改成了“戶部”。

  春官宗伯。這個是管理全國的祭祀、禮儀的,也有很強的神性。後來就改名“禮部”,管理著封建社會持續千年的科舉考試。但在少昊的時代,可能科舉的理念都沒有誕生呢。因此,這個職位也是唯一沒有被運用到五鳩中的。

  夏官司馬。這個說起來簡單,就是管理全**事。夏官後來改叫兵部,現在就叫“國防部長”。所以和馬這種獸類聯係到一起應該是因為馬匹對古代戰爭的重要性。那時戰鬥很多時候就取決於馬車的多少,所以天子叫“萬乘之君”,下麵的各大諸侯國的國君叫“千乘”,再到大夫就隻有“百乘”了。一乘車也就是四匹馬。可見,馬越多,越有話語權。

  秋官司寇。看名字也就知道,“對付強盜”嘛。秋官也就是後來的刑部,相當於現在的法院+公安局的部門。

  冬官司空,司空也就是“司工”,冬官就是後來的工部。

  介紹完了五官,現在來看看和它們對應的五鳩。

  說起鳩,人們就會想起斑鳩,這是種有斑點的小鳥,擁有很多亞種。那麽,五鳩就是五種斑鳩嗎?

  很遺憾的,不是的。

  古人的命名法遠沒有現代人科學。實際上,“鳩”在很大程度上是鳥類的通名,就象“布穀鳥”、“鵪鶉鳥”、“飛龍鳥”一樣,在上古,但凡是鳥類,後麵都可以加上一個“鳩”字。哪怕很多鳥現在看起來已經和斑鳩毫無關係了。

  更進一步的,這種稱呼可能是一種已經消失的語言。漢語吸收了它的一部份。但現代的人已經無緣一窺全豹。

  於是這樣就增加了我們分辨它們的難度,很多“鳩”指哪種鳥現在還是爭論不休。

  首先是“祝鳩”,《中國國家地理》認為是戴勝,並且舉出了古書《爾雅翼》為證,所謂《爾雅》,是中國最早的字典。《爾雅翼》可以說是它的豪華升級版,當然是相當可信。

  在《爾雅翼》上說祝鳩形如斑鳩,但胸前沒有彩色的花紋,頭上有多餘的突出之物,而且不會自己築巢,隻能尋找現成的樹洞。因此它的叫聲被古人很幽默地寫做:“無屋住”。原來是個**絲啊。

  《中國國家地理》據此認為祝鳩就是戴勝,因為這些特征戴勝全都符合。所謂“贅物”指的就是戴勝的羽冠。現代人印象中擅長禱祝的古代祭師也就是這番模樣。由是看來,戴勝就是祝鳩無疑了。

  可是慢點,中國古神話的宗師袁珂有不同的看法。他在自己的巨著《中國古代神話》中提到:祝鳩就是鵓鴣。而鵓鴣就是斑鳩。這不正好與《爾雅翼》的觀點相反嗎?

  細查一下,古書上認為祝鳩就是斑鳩的文字還真不少,包括《說文解字》、《說文繁傳》、《類篇》、《六書故》、《康熙字典》等等。相對應的,還沒有發現說戴勝就是祝鳩的古書。

  因此,雖然《爾雅翼》明確說了祝鳩不是斑鳩,但其實這也隻是一種觀點。不加鑒別地采納是要不得的。那麽,斑鳩和戴勝,誰才是真正的祝鳩呢?

  袁珂老先生認為,所以讓斑鳩來當“司徒”,這是出於它的一種有趣習性。古書上說,每當天上就要下大雨時,雄斑鳩會將母斑鳩趕出巢去。

  將王喇嘛贈予的金剛鏟掏出,重操舊業開始了管道工人的奮鬥之旅。

  重回地麵的郭子期,仔細打量著周圍的空間。

  一無燈,二無房,三無田。這下可好,能在鋼筋叢林包圍的都市圈,找到這麽個一無所有,隻剩抓瞎的荒郊野林自己這是挖大發給自己幹到傳說中的世外桃源了?

  所幸夜路和11路是郭子期毫不陌生的童年記憶,憑著當年不能打工被養母送到農村拔蘿卜培養起來的完美方向感,郭子期迅速憑借北鬥七星的位置找準了回城的方向,乘著月色溜溜達達的回了家。

  紅腹錦雞也是中國不可或缺的重要鳥類。它長著火紅色的毛羽,頭部卻是金黃色的,宛如熊熊燃燒的火焰,因此也有“金雞”之稱。由於太漂亮了,以至於被親切地叫做“小鳳凰”。

  紅腹錦雞是西方,對應西方的是攻木之工,也就是伐木工人和木匠。所以配在西方,是因為金屬西,對木頭加工必須要用到金屬工具。鋸子、斧子、釘子。中國木工就依靠這些金屬工具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的世界奇跡,開創出了獨樹一幟的東方木作文化。

  對應西方的是白鷳,背羽和尾羽、雙翅潔白如雪。臉頰卻紅得象火一樣,頭頂和胸部卻又是烏黑色,紅白黑三色純淨對照,十分醒目。在古代,白鷳也被叫做“銀雞”,被當做寵物或觀賞鳥類飼養有很長久的曆史。

  更重要的是,如果你看一下褐馬雞就會心悅誠服。因為雖然叫“褐”馬雞,但它的毛羽卻是褐黑色的。比純黑更富於變化,比諸黑鷳的灰黑更多幾分溫潤。真的是低調奢華有內涵啊。而且褐馬雞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與大熊貓、東北虎是一個級別的珍獸,比其他四雉至少高出一個級別。當然,這對它的家族並不好事。

  中央的工人是設五色之工,很簡單的就是畫匠或染色匠。由他們的雙手,產生出了繽紛的色彩。無論陶工、金工、木工還是皮工,都有與染色匠合做的可能。他們在陶器上做畫就叫“彩陶”,在木建築上做畫就叫“畫棟”,在鎧甲和兵器上做畫能讓其更富神性,增加士兵殺敵的決心。

  白冠長尾雉

  所以選取中央,是因為在合成顏色發明之前,人類的染色物質多通過天然礦物或植物提取。原料產生於大地,如銅綠、朱砂等等等。水解是重要的步驟,中央土克水,兼有五行之性。

  司掌中央的白冠長尾雉又名山雞,渾身長滿黃白相間的羽毛,遠遠看去竟有鱗甲的感覺。其實它為中國人所熟識的還是兩根尾部的長翎。被英俊瀟灑的年輕武將拔了去,戴上紫金冠,成為戰場上拉風的標誌。現代人戲稱為“小強須”。孫悟空、呂布、羅成都有一頂這樣的雉冠。

  四、九鳸

  現在進入最後一個階層,九鳸。“鳸”這個字簡體字沒有對應的,因此它經常被打做“九扈”。

  九鳸的職務是管理農業,這個與管理手工業的五雉對應。粗看沒什麽,往深處一想就有問題。因為按照《周禮》的職官表,農業隸屬地官係統,歸司徒管轄。手工業隸屬冬官係統,歸司空管轄,為什麽六官中就單獨這兩個職位開了子基地呢?

  這恐怕就得歸咎於在這個神話誕生的上古時代,官員分工還沒後來這麽係統化吧。

  而手工業、農業這兩者對國民經濟有重大意義的行業,形成很早。傳為薑太公兵法的《六韜》就提到:“大農、大工、大商謂之三寶。”傳統中國士民分層也有“士農工商”之謂,充分顯示出農工的重要。

  然而既然是這樣說的話,還有一寶:“大商”去了哪裏?

  在這裏,主管農業的九鳸地位排在主管工業的五雉之後,說明這一時代可能還是位於以采集業為主導原始社會。農業相對不那麽重要,但也需要規模化地投入人力資源。所以官員數最多。

  那麽,什麽是“九鳸”呢?它們又是怎麽管理農業的呢?

  春鳸鳻鶞、夏鳸竊玄、秋鳸竊藍、冬鳸竊黃、桑鳸竊脂、棘鳸竊丹、行鳸唶唶、宵鳸嘖嘖、老鳸鷃鷃,也就是春夏秋冬桑棘行宵老九位。可遺憾的是,光是看著這九位的名字,除了最後的老鳸我們還能知道是早已經淡出國人視野的鷃雀,其他八位,都是我認識它們的名字,而不認識它們,除了鳻鶞可以看出是一種鳥外,其他的什麽“竊”啊,什麽“嘖嘖”啊,都是什麽跟什麽啊?

  老辦法,翻書。可古籍上的資料也是少得可憐,唯一能夠確定的是桑扈竊脂。《本草綱目》上記得分明,就是蠟嘴雀,這是種有著漂亮彎嘴殼的小鳥,書上記得分明,它就是因為喜歡偷吃有油脂的食物而得了“竊脂”這個渾名。可對於其他六位,還是沒有進一步的資料。

  繼續翻,到別人不看的書裏去,到別人看不懂的書裏去。

  終於有了,《禽經》上說,“竊玄曰雕”,還有“宵鳸司夜,行鳸主晝。”對應“行鳸唶唶、宵鳸嘖嘖”來看,行鳸應該是種叫聲是“唶唶”的日候鳥,而宵鳸應該是種叫聲是“嘖嘖”的夜候鳥。

  接著找到了“竊”的解釋,可能很多人都誤會了。這裏的“竊”不是“偷盜”之意,而是古語中的“淺毛”的意思。這就可以完美解釋所謂“竊藍”、“竊丹”等鳥名,否則脂膏還可以竊,那麽玄、黃、藍、丹四種顏色怎麽“竊”?

  那麽蠟嘴雀的“竊脂”也不能夠理解成“偷油脂”而應該是“淺白色”。

  好歹已經有線索了,順藤摸瓜下去?比如說詳細看看它們的職能,也許可以分析出九鳸的真身?

  於是在古籍中找到了以下文字:春鳸鳻鶞,相五土之宜,趣民耕種者也;夏鳸竊玄,趣民耘苗者也;秋鳸竊藍,趣民收斂者也;冬鳸竊黃,趣民蓋藏者也;棘鳸竊丹,為果驅鳥者也;行鳸唶唶,晝為民驅鳥者也;宵鳸嘖嘖,夜為農驅獸者也;桑鳸竊脂,為蠶驅雀者也;老鳸鷃鷃。

  從詳述來看,很多與已知信息衝突的地方,如之前找到解釋的“竊玄”,很明顯是以促耕為特色的普通鳥類。與老雕不合。從這習性看,說老雕是“行鳸”還差不多。

  春鳸的職責是分辨土質的好壞,教老百姓們開始播種,從這點上看,秧雞的確能勝任。因為人家本來就住在田邊嘛。所謂“五土”有兩種解釋,一種就是青紅皂白黃五種顏色的土,另一種則是山林、川澤、丘陵、墳衍(水邊平地)、陰隰(低窪地)等五種地理區域。無論哪一種都要因地播種,否則把小麥播在了水田裏又或把水稻種上了旱地,那不就虧大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