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 世界樹
作者:麵麥郎      更新:2021-02-09 21:27      字數:4266
  傍晚時分,眾靈齊聚於圓形餐桌,吃著蛋羹,喝著雞湯,啃著雞翅,咬著雞排聽郭子期說今晚的抓鬼安排。

  郭子頓頓嗓子,打開了自己去樓下電腦室查出打滿了兩張a4字的材料簡略向眾人介紹到:

  “我搜索了一下。網上並沒有什麽關於這座學校的靈異故事。

  於是我去他們的學校官網,校園論壇按關鍵詞搜索了他們的建校曆史和最近的校內新聞,結果發現了兩件值得注意的事。

  其一,是這間學校至今已經建校170年了,前一百五十年都是默默無聞的山村小校。

  直到30年前一位據說是該校畢業的水泥廠大亨逝世前將自己的全部身家捐出半數買下了學校周圍的農田,土地,寺廟和墳地才將其打造成了今天郡內獨一無二的規模。

  其二,是我看這間學校的官網截止這周三還在宣傳著這周四要進行例行年度大清掃活動,會在周五評選出優秀班級展現學校煥然一新的風貌。

  校園論壇裏也在熱議誰能拿到優秀班級就能獲得1000元的班費獎金。

  誌願打掃從來沒有清掃過的後山校訓石碑噴泉的還能拿30塊錢的食堂獎勵卷。

  離奇的是,這周四以後居然沒有公布任何新消息。學校的網站和論壇就像被封印了一樣沒有任何更新。就連已經登出的周五獲獎班級細目表也被撤回呈無法閱讀的灰色。

  本來以為是故障,我搜索了過去十年每一年的大清掃活動表。

  沒有任何的一年晚公布過,而近三年的大清掃活動附近更新的密度至少一天有三十-四十個。

  綜上所訴,我估計,我看到的場景跟他們這次大清掃活動脫不了關係。

  他們學校現在的後山,學生寢室和圖書館所在的區域和我所搜索到原來的縣誌地圖對比分別是寺廟,墳地和殺豬場。這三個地方將是我們今晚的重點排查區域。”

  聽主公完成介紹健次郎提問道:

  “主公,我們第一次去,完全不熟悉地形,要能完全潛入學校,需不需要我多準備些迷藥。”

  郭子期氣定神閑的說道:

  “不必了。今天是周六。他們學校的大部分本地學生都已經返家過周末。學校裏隻有少量的外地住校生。我們從暗處潛入不礙事。

  另外我在胖頭鵝提問群裏假裝成他們學校的學生,以我昨天的經曆寫了一份碰見靈異生物的求援信息。

  有一個ID叫刹那,身份認證是他們學校的學生說對我的經曆很感興趣,約我八點在他們學校有浮雕的大足球場見麵。

  我用全景地圖看了看,他們學校是依山而建,有浮雕的大足球場背後就是居民區。

  隻要走進他們學校後山倚靠的居民區邊緣,順著他們學校操場的浮雕就能爬進學校。

  你們吃完了我們就出發。”

  健次郎整裝待發,薇薇安吃下了最後一盤雞翅,伸手示意可以出發。

  又是熟悉的夜晚又是熟悉的老頭樂電動車。

  眾人跟著健次郎的手機導航不費吹灰之力就找到了學校後沒有門禁的老舊職工宿舍。

  眼看天色未全黑,郭子期和薇薇安偽裝出一副被父母指揮來溜狗和弟弟的少年學子。

  一邊溜著彎消食等天色,一邊熟悉小區環境找到小區與學校接壤的邊界。

  小區不是很大,眾人沒多久就找到了邊界。

  但是天色還未全暗,順著小區邊界的圍欄往下看,能夠明顯的看到還有幾人在足球場邊緣借著路燈的餘光打著羽毛球。

  瞬時周圍的聲音出現了一瞬的停滯仿佛世間和空氣也隨之凝固。

  而三人還想繼續聽出下文的婦女和中年男人也像是察覺出了異樣,及時中止了對話。

  在三人耳中的聲音越發的微小,最後隻剩在棉被中痛苦的細細哽咽。

  三人眼神交接,眼中都露出了凝重。

  從婦人的話裏看,她的學生是去打掃後山水池時出了事。

  這麽看來得兵分兩路,一路查明水池異相,一路直奔寢室找尋確切的房間。

  簡單交流完計劃,健次郎留下妖靈機號後帶走螭吻,按照郭子期打印的地圖和阿玉金平一組前往最為顯眼的學生寢室暗中觀察,確定昨天郭子期靈遊的房間。

  輕輕一躍便安然落地的薇薇安看著掛在三米空中的郭子期急得跳腳卻又沒有辦法。

  正在兩人尷尬時一個溫柔的怯怯的聲音傳來:

  郭子期趕緊發動自己聰明的小腦瓜:

  “你看你說的。我們這種壞學生翻個牆還叛校了?我這不是不穿校服省得給咱學校丟臉嗎。再者說了我就愛鍛煉鍛煉身體,不走尋常路,俗話說得好,挑戰無極限嘛。”

  那學生聽著郭子期的花言巧語說道:

  “哦,那行。你挑戰吧。我走了。我去問問保安我們學校也沒有這麽有個性的壞學生。”

  眼看不妙的郭子期隻得祭出最後一招:

  “那個我是胖頭鵝裏34.3億少女的夢啊,你忘記我了嗎刹那?這麽晚了還來操場,是你嗎刹那?”

  很多人會感覺到違和,原因是這位是猛禽。

  一首著名的愛情詩,取象於猛禽,多少有些不搭嗎?

  古人似乎也感覺到了不對,因為《關睢》是很重要的一篇。曆來被說成讚美後妃的高尚品德。可拿魚鷹來比擬這些美人......哪跟哪啊?

  其實啊,《關雎》開頭就寫出了這種鳥的重要特征,即叫聲是“關關”。這兩個擬聲詞用在這裏,使整首詩極富韻律美。

  很多讀書人都沒認真研究過鳥叫。無論是魚鷹還是鷹鷲,都是猛禽,很少鳴叫。叫出來也很難聽,有點類似“嗚-哇-嗚-哇”,而鸕鶿的叫聲更是類似“喀-拉-喀-拉”還是和“關關”不搭。

  這是一種棕褐色的嬌小水禽,遍布中國大江南北,在河邊的蘆葦叢中築巢。每年的春夏之交,就在枝頭忘情歌唱,其聲鏗鏘又不失婉約,故人以呼聲又稱其為“呱呱唧”。乃是有名的鳴禽。用來形容美人的鶯聲燕語再恰當不過。

  但要說大葦鳩就是雎鳩,於《詩經》裏的內容倒是差不多了。可於少昊鳥國的司馬之職卻又差了一點了。雖然民間故事中領兵打仗的紅顏數不勝數,但如果不打仗的話何以證明其軍事才能呢?總不能象有些人的觀點一樣——“既然她坐上了這個位子,那就一定有真材實料吧?”

  鳥宮的第四級是五雉,我們都知道,雉,又常被叫作“野雞”。

  雖然天天吃雞,但雞其實是鳥類中很特殊的一員,在其他同類拋棄翅膀,飛上天空的時候,雞族依然頑強的堅守著大地,並且繁衍出萬千族群。

  而介於家雞和其他鳥類之間的就是雉類,它們擁有美麗的毛羽卻又不能高飛,沒有尖喙利爪卻能成為最重要的禽鳥之一,被人群獵殺卻從未滅絕。這一切都歸功於其強大的生殖能力。

  雖然人們經常輕蔑地稱它們為“野雞”。然而其實真正學名上的“野雞”隻是雉類中的一種,即環頸雉。而更多的雉雞受到了人們的膜拜。它們之中,有作為皇後象征的翟,有作為廣東省鳥的白鷳,有成為中國代國鳥的錦雞,甚至有很多學者認為,鳥王鳳凰其實也就是一種雉雞。

  曆來對鳥官的探索,很多人就分析到五鳩一節就止步了,其中甚至包括袁珂大師,原因無他,太複雜,中國的雉雞種類太多,外國學者稱之為“雉科鳥類家園”。光載入《中國鳥類圖鑒》的雉科鳥類,不算孔雀都有29種,其中,光環頸雉就有19個亞種。麵對如此興旺的家族,要想找出其中的五位,真的是件艱巨的工作。

  環頸雉,最顯眼的特征是脖子上的白環

  可是古書上難道就沒進一步說明嗎?

  當然有。古籍是這麽寫的:“西方曰鷷雉,攻木之工也;東方曰鶅雉,搏埴之工也;南方曰翟雉,攻金之工也;北方曰鵗雉,攻皮之工也;伊洛而南曰翬雉,設五色之工也。”

  估計大部份人還是看不懂說的是哪幾種雉雞。

  通過百度,唯二可以確定的是,翟雉就是所謂“山雞”,又叫長尾山雞,所謂“楚人不識鳳,千金買山雞”說的就是它。而翬雉大概就是指錦雞。

  因此,各位研究者就自行鑽研了,薛愛華說是環頸雉、白鷳、勺雞、長尾雉、紅腹錦雞。郭郛說是河南雉、華南雉、華東雉、華北雉、華西雉,這些都是環頸雉的亞種,他們之間的區別,不會比東北虎與華南虎的區別大。

  相對而言,《中國國家地理》的看法較有特色一些,它認為五雉之說體現了中國傳統的五方五色的宇宙觀,因此還得從地域及雉雞的顏色去判斷,它選出的五雉就是以褐色為主色調的褐馬雞、以藍色為主色調的藍馬雞、以火色為主色調的紅腹錦雞、以金黃色為主色調的長尾雉,以白色為主色調的白鷳,大多是中國特有的珍禽。不過它加了個蛇足尾巴,把環頸雉作為五雉之上的五色神雉,其實這大可不必。

  詳細分析這幾種五雉組合,其實各有優缺點,但整體性最好的還是《中國國家地理》的版本,因為它采用了古人的視角看問題。

  在古中國人看來,五行是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是萬事萬物的根本。其實五雉五工從源頭上也是五行的一種展現。

  五工是哪五工呢?對應東方的是搏埴之工,也就是製作陶器的工人。我們都知道,中國是瓷器的故鄉,從原始社會開始就燒造陶瓷器了,引領了世界幾千年的風潮。可為什麽將它放在東方呢?因為東方屬木,木克土,製作陶器的很多工具也都是木作的。

  對應東方的雉雞,《中國國家地理》說是藍馬雞。馬雞是雉雞中個頭最大的一類,藍馬雞身上披著藍色的羽毛,臉頰卻是鮮紅色,嘴喙到耳羽卻又是白色,仿佛長了一臉白色的絡腮胡子,又如同被寒風吹翻的圍巾。

  藍馬雞,中國特有種

  接下來是南方,對應南方的是攻金之工,也就是治金工人。這可以說是從古到今的高技術工種。和平時期可以築鍾鑄鼎,戰爭時就造刀造劍,可以說是國民生活不可或缺的產業。

  現在是西方,對應西方的是攻木之工,也就是伐木工人和木匠。所以配在西方,是因為金屬西,對木頭加工必須要用到金屬工具。鋸子、斧子、釘子。中國木工就依靠這些金屬工具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的世界奇跡,開創出了獨樹一幟的東方木作文化。

  對應西方的是白鷳,背羽和尾羽、雙翅潔白如雪。臉頰卻紅得象火一樣,頭頂和胸部卻又是烏黑色,紅白黑三色純淨對照,十分醒目。在古代,白鷳也被叫做“銀雞”,被當做寵物或觀賞鳥類飼養有很長久的曆史。

  北方是攻皮之官,也就是製作皮衣的。因為在上古中國,由於沒有棉衣,皮衣成為最重要的保暖衣物。而且好的皮革如犀牛皮、水牛皮還可以製成甲胃,雖然防禦力不如金屬鎧甲,但勝在便宜輕便,對付先秦的大部分青銅兵器也夠用了。

  北方屬水,水克火,而皮不屬火啊,為什麽把兩者聯係在一起呢?其實稍微動一下腦子就會明白。皮的加工離不開藥水。君王士大王穿著的狐袍羔裘要求必須柔軟貼身,甲胄要求堅固耐用,這些都要靠不同成份的藥水。

  北方的雉雞是褐馬雞,這就有些問題了,有些對中國文化有所了解的朋友可能要問,為什麽不選黑雉或者黑鷳呢,黑與褐有差別吧?

  中央的工人是設五色之工,很簡單的就是畫匠或染色匠。由他們的雙手,產生出了繽紛的色彩。無論陶工、金工、木工還是皮工,都有與染色匠合做的可能。他們在陶器上做畫就叫“彩陶”,在木建築上做畫就叫“畫棟”,在鎧甲和兵器上做畫能讓其更富神性,增加士兵殺敵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