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有利有弊
作者:麵麥郎      更新:2021-01-25 21:48      字數:4323
  看著獬豸拿出的妖能機,沒有任何一款會便宜的樣子。郭子期不禁有些發難。

  以察言觀色,善會人意聞名的靈獸獬豸一下看出了郭子期的為難,開口說道:

  “這位客人不用擔心。本店的買賣與眾不同。除了常規的全款服務,我們還提供分期,置換,等價交易,以工換物等結算方式。”

  郭子期抬頭溫文爾雅的笑笑,說道:

  “沒事付全款吧。三個全要多少錢?”

  有些驚異於郭子期豪爽的獬豸,不禁感歎難道是自己看走了眼,說道:

  “好的客人。三款妖能機按為您介紹的前後順序分別為靈幣888兩,1888兩,6666兩,合計9442兩。

  請問您是選擇用靈幣,冥鈔還是旻幣結算呢?”

  聽到這麽大的數字一旁的健次郎默不作聲的拉了拉郭子期的袖軸示意自己傾家蕩產也拿不出這麽多錢,誰知主公安之若泰的坐著摸摸頭表示不用擔心。

  郭子期接著說道:

  “用旻幣計價如何?”

  聽到對麵的大客戶竟然選擇用旻幣,獬豸也不由得認真的了幾分,更加恭敬的說道:

  “好的客人。按照今天的實時牌價,一旻幣約合靈幣169兩。總計為55.86兩。零頭就算是本店送您的見麵禮,您隻要支付55旻幣即可。”

  一旁的健次郎想著剛才主公被喇嘛和啞巴訛詐的錢都是自己支出,現在要怎麽付下如此的巨款,心都要提到嗓子眼裏。忍不住說道:

  “主公要不咱再多轉轉回來再看。”

  獬豸聞言臉色微變,想著這少年還真能繃得住架子,倒是這隨從先露了餡,神色不由得玩味了起來。

  但下一刻當他看見郭子期從懷中掏出繡有祝字的朱紅紋錦雞錦囊一下知道自己這次是徹底打了眼。

  這小小的少年看來與祝雞翁有著不斐的交情。

  郭子期抖抖口袋,如小山般的旻幣堆在了櫃台之上。

  看呆了獬豸,折服了健次郎。

  一個是想著多沒想到有那麽多,一個是直接打破了自出生以來的金錢計數單位。

  看著盯著錢堆呆若木雞的兩人,郭子期張嘴說道:

  “出門在外銀兩帶得多了些。

  勞駕請您將三分之一換成低幣值的靈幣,三分之一換成易攜帶的旻鈔,剩下三分之一換成煉器可用的貴金屬。”

  職業的素養讓獬豸很快從鈔能力的震懾中恢複了清明。

  他點頭稱是。隨即拿出一個透明的乾坤罩將旻幣罩住,起身去了內室按郭子期的要求準備了起來。

  這時趴在櫃邊看到津津有味的健次郎終於逮到機會發問,說道:

  “主公,難道您是個偽裝成人形的大妖嗎?現在後天靈界貨幣管製您是從哪來的這麽多的旻幣?”

  郭子期做出一副世外高人的扮相,高深莫測的說上一句

  “該你懂的時候,你自然會懂。”

  健次郎瞬間**的眼神讓郭子期頗為滿意。果然馴服手下還是得人狠話不多。

  不多時獬豸捧著一個體型頗為碩大的的大紅酸枝八角百寶箱回到兩人的身邊。

  獬豸將掌心對準木盒的鐵索暗輸靈力,隨著金色的光芒微綻百寶箱隨即開啟

  邊將財產傾倒而出的郭子期邊不住的心疼。

  心疼的倒不是這幾十兩灑灑水的開支,而是沒想到旻幣在真正的鬼怪界流通如此強勢,匯率這麽走高,當初真是信了堂皇老爺子的邪,拿旻幣去當鉑金換。

  這店裏幾十旻幣可以買到的法器,每一件放在人間都是有市無價的珍寶。

  幸好自己留了個心眼,當初發現那老頭有些功夫後家徹底研究了研究他留給自己的錦囊,卻沒想也是個空間法寶。將自己三分之二的銀兩都放置其中。剩下的三分之一則放在明麵留給肖小之輩注意。

  藍色的鳥還有很多,也許有其他鳥比黃鶯更適合的。如著名的灰鶴也有“藍”的名號,隻是還沒有人提出來詳細分析過。

  丹鳥氏,字麵意思也就是紅色的鳥。同樣有多種說法。一般說是鳳凰的別名,但在這裏鳳凰已經司曆了。當然不可能。較常見的說法,丹鳥氏就是錦雞,它紅色的羽毛十分符合這個名稱。但《中國國家地理》認為,丹鳥氏應該是北朱雀才對。我們都知道,南朱雀是四神之一,是鳳凰一類的神鳥。那麽這個“北朱雀”是什麽東東?其實北朱雀存在於現實中。它是一種麻雀大小的鳥,具有朱紅色的毛羽。在春夏它生活在西伯利亞和蒙古高原一帶,到了秋冬季節,它才南飛進入黃河流域。因此人們經常看到它在雪地上蹦跳,象躍動的一小叢火焰。它掌管的時令是立夏、立冬。因為北朱雀正是趁這兩個時間段遷徙,所以叫“司閉”。是因為冬季是一年四季的結束。

  北朱雀

  二、五鳩

  由於時代久遠,搞不清楚真身的鳥實在太多了,位於第三階層的“五鳩”簡直可以說是“千古之謎”。

  五鳩指的是做司徒的祝鳩,做司馬的雎鳩,做司空的鳲鳩,幹司寇的爽鳩,管司事的鶻鳩。

  首先說說這些官名。

  很明顯,不同於主管節氣的五鳥,這五鳩都是管理的實事。除了最後的“司事”,其他官名都可以在《周禮》上找到對應。

  值得注意的是,《周禮》總述六官,第一正是天官,而天官也就是後來的丞相,其職務卻隱隱和前麵的五鳥相對應。因為丞相的工作就是協助君主調和陰***有很大的神性,而且要和其他五部門相配合。而自漢以後,丞相這一職務由於權勢太重,竟然成為君主的主要威脅。很多丞相都廢帝自立,導致了後來曆代君主多次削弱相權,最終將其廢除。而通陰陽的鳥王鳳凰就在五鳥之中似乎是一種暗示。

  天官經過改組後與相權分離,成為後來“三省六部”中的“吏部”。依然位高權重,管理百官,具體工作仍是對官不對民。

  剩下五官就分別是:地官司徒,其實也就是“司土”,主要管理全國的地政和戶籍,後來地官係統改組成為六部中的“民部”,從這個名字就可以看出,其主要工作對象是老百姓,而古時人口與地政是捆綁在一起的。在唐以後,因為避李世民的諱,改成了“戶部”。

  春官宗伯。這個是管理全國的祭祀、禮儀的,也有很強的神性。後來就改名“禮部”,管理著封建社會持續千年的科舉考試。但在少昊的時代,可能科舉的理念都沒有誕生呢。因此,這個職位也是唯一沒有被運用到五鳩中的。

  夏官司馬。這個說起來簡單,就是管理全**事。夏官後來改叫兵部,現在就叫“國防部長”。所以和馬這種獸類聯係到一起應該是因為馬匹對古代戰爭的重要性。那時戰鬥很多時候就取決於馬車的多少,所以天子叫“萬乘之君”,下麵的各大諸侯國的國君叫“千乘”,再到大夫就隻有“百乘”了。一乘車也就是四匹馬。可見,馬越多,越有話語權。

  秋官司寇。看名字也就知道,“對付強盜”嘛。秋官也就是後來的刑部,相當於現在的法院+公安局的部門。

  冬官司空,司空也就是“司工”,冬官就是後來的工部。

  介紹完了五官,現在來看看和它們對應的五鳩。

  說起鳩,人們就會想起斑鳩,這是種有斑點的小鳥,擁有很多亞種。那麽,五鳩就是五種斑鳩嗎?

  很遺憾的,不是的。

  古人的命名法遠沒有現代人科學。實際上,“鳩”在很大程度上是鳥類的通名,就象“布穀鳥”、“鵪鶉鳥”、“飛龍鳥”一樣,在上古,但凡是鳥類,後麵都可以加上一個“鳩”字。哪怕很多鳥現在看起來已經和斑鳩毫無關係了。

  更進一步的,這種稱呼可能是一種已經消失的語言。漢語吸收了它的一部份。但現代的人已經無緣一窺全豹。

  於是這樣就增加了我們分辨它們的難度,很多“鳩”指哪種鳥現在還是爭論不休。

  首先是“祝鳩”,《中國國家地理》認為是戴勝,並且舉出了古書《爾雅翼》為證,所謂《爾雅》,是中國最早的字典。《爾雅翼》可以說是它的豪華升級版,當然是相當可信。

  在《爾雅翼》上說祝鳩形如斑鳩,但胸前沒有彩色的花紋,頭上有多餘的突出之物,而且不會自己築巢,隻能尋找現成的樹洞。因此它的叫聲被古人很幽默地寫做:“無屋住”。原來是個**絲啊。

  《中國國家地理》據此認為祝鳩就是戴勝,因為這些特征戴勝全都符合。所謂“贅物”指的就是戴勝的羽冠。現代人印象中擅長禱祝的古代祭師也就是這番模樣。由是看來,戴勝就是祝鳩無疑了。

  可是慢點,中國古神話的宗師袁珂有不同的看法。他在自己的巨著《中國古代神話》中提到:祝鳩就是鵓鴣。而鵓鴣就是斑鳩。這不正好與《爾雅翼》的觀點相反嗎?

  細查一下,古書上認為祝鳩就是斑鳩的文字還真不少,包括《說文解字》、《說文繁傳》、《類篇》、《六書故》、《康熙字典》等等。相對應的,還沒有發現說戴勝就是祝鳩的古書。

  因此,雖然《爾雅翼》明確說了祝鳩不是斑鳩,但其實這也隻是一種觀點。不加鑒別地采納是要不得的。那麽,斑鳩和戴勝,誰才是真正的祝鳩呢?

  袁珂老先生認為,所以讓斑鳩來當“司徒”,這是出於它的一種有趣習性。古書上說,每當天上就要下大雨時,雄斑鳩會將母斑鳩趕出巢去。

  鵓鴣

  是的,趕出巢去。

  趕出巢去。

  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地把老婆趕出巢去,任由對方在荒原中被從天而降的雨水淋個濕透,也不知道鳥類會不會感冒。

  然後等到空山新雨過後,天氣晴好,空氣清新。雄斑鳩從屋子裏出來了,清清嗓子,神清氣爽地向天上發出一連串的“咕咕咕”呐喊。這時還在樹葉裏瑟瑟發抖的母斑鳩才會鑽出來回家。這就是所謂“雨晴鳩喚婦”是也。

  好一個渣男,擺現在絕對是世人唾棄的對象。可少昊不這樣認為啊!

  其實現代學者何新認為,少昊就是《九歌》中的少司命。而與他對應的大司命正是位赫赫有名的女性,那就是雄踞在昆侖山上的西王母。

  “少”也就是“小”,小男人,大女人。不管何新的觀點是不是正確的。後來成為西方天帝的少昊的風頭還是大半被西王母給搶了。一點男人的脾氣都沒有。

  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地把老婆趕出巢去,任由對方在荒原中被從天而降的雨水淋個濕透,也不知道鳥類會不會感冒。

  然後等到空山新雨過後,天氣晴好,空氣清新。雄斑鳩從屋子裏出來了,清清嗓子,神清氣爽地向天上發出一連串的“咕咕咕”呐喊。這時還在樹葉裏瑟瑟發抖的母斑鳩才會鑽出來回家。這就是所謂“雨晴鳩喚婦”是也。

  好一個渣男,擺現在絕對是世人唾棄的對象。可少昊不這樣認為啊!

  其實現代學者何新認為,少昊就是《九歌》中的少司命。而與他對應的大司命正是位赫赫有名的女性,那就是雄踞在昆侖山上的西王母。

  “少”也就是“小”,小男人,大女人。不管何新的觀點是不是正確的。後來成為西方天帝的少昊的風頭還是大半被西王母給搶了。一點男人的脾氣都沒有。

  想來雖然沒有說出口,少昊同誌還是想活出男人獨掌一方的霸氣吧?

  這也就難怪他會讓斑鳩幹上司徒這個官了。君不見,多少土地局長都栽在枕頭風上麵。而斑鳩應該是沒有這個問題的。

  而且在《爾雅》原書上,有斑鳩,沒祝鳩,但其他“鳩”類都排在斑鳩後麵。這幾乎已經可以說明問題了。

  而更關鍵的是,戴勝很忙。

  “鳲鳩”到底是杜鵑還是戴勝,已經是一個持續千年的大論戰了,甚至某位著名皇帝也參與其中。但不知道怎麽的,一直沒有結論,搞到後來,杜鵑不知怎麽的就占了上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