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石榴
作者:雲間行一重      更新:2020-12-27 18:14      字數:4247
  “你說的我知道了。”成安帝道,“這事你暫時不必插手,這事若查,需得明麵上有人去查,你直接將之交付當地府衙,是最好的安排。前幾日朝中已派了欽使下去,協助當地府衙調查,這事即便再隱秘過些時候大約也能翻出些什麽來。隻是既然如你所說,有人在暗中操控,那麽更深的估計他們能挖出來的可能不大,屆時還是需要未晏的。”

  既然皇帝陛下有意自己控製此事,雍黎自然樂得輕鬆,她微微側首看過去,“長楚那邊的事情,其實除此之外,總的來說也並未對我們有什麽大的影響。不過長楚廣信王死,長楚的格局大約會動一動,暫時誰也不知道長楚那邊誰會借著此機會上位,上位的那人若是個目光在內的還好,若將目光放得太遠,對我們大約也是麻煩事,故而邊境那邊還是需要多加關注的。”

  成安帝微微沉思,不多時道,“這事你說得在理,明日朝中我會再提出商議一二。”

  雍黎點點頭,隻道,“這事您安排便好。”

  長楚那邊其實說起來真的有礙上璋的事情並不多,雍黎也便沒有一一與成安帝詳細說自己在長楚經曆的所有大小事,隻將她在長楚的那些她覺得有必要的與成安帝報備的都簡單提了提。

  這般說著,不多時已近醜時末,雍黎將該說的都說清了,瞧著皇帝陛下輕鬆神色,覺得他大約心裏也都理清了長楚之前的那一通亂局了,遂伸了伸懶腰,動了動有些酸痛的脖子,懶懶散散道,“天已漸入夜了,您若沒什麽想再問的,早些回去休息吧?”

  “確實還有些方麵有些小疑惑沒想通,不過也不是大問題,你抽空再與我說說便好。”成安帝起身,“我也走了,你早些休息。”

  想了想,又朝她道,“璟王府裏這兩日沒人,你便留在宮裏住兩日吧,也別著急著回去,回去之後大約也鬧心,等你父王回來再說。”

  雍黎馬馬虎虎隨口應了,起來送他至萬壽宮門外,一路又得他囉嗦的幾句。

  待送走了皇帝陛下,雍黎站在門口卻不想回元銘宮休息,她這會兒其實並不覺得累,隻是覺得有些心緒不寧。

  按理來說她今日進宮複命之後,最多來太後這邊請個安便回府去的,畢竟這次離京挺久,甫一回來卻不回去隻留宿宮裏也實在不大說得過去。

  其實不過是早先得到消息,知道她父王前幾日出城去定安西南郊鬥門鎮視察京畿衛戍軍去了,這兩日並不在城;她祖父又是遊曆在外未歸,府中無人,她回不回去也沒什麽都一樣。

  說來在雍黎離京去北方時沒多久,雍寒山果然如雍黎所猜測的接手了京畿衛。

  上璋京畿衛與前朝末期隻用於宮廷防衛,其實不過是作為一種朝堂爭鬥的砝碼不同,而是已經逐漸發展為正規的常備軍,在京都定安城中,以及周遭包括鬥門鎮在內的四鎮設四衙十八師,每師六千人,共約十萬餘人,形成拱衛京畿之勢。

  京畿衛戍軍意義重大,比之護衛宮城禁衛軍更甚,一向由皇帝陛下最信任之人統領,歸皇帝直接統轄,也直接對皇帝負責。

  南衙統領況善是四衙中最受皇帝陛下信重的,比之其他幾人他職司更重,對定安城中掌控也多些,但也終歸也不過就是與其他三人平起平坐。而自雍寒山接手京畿衛,他便也直接對雍寒山負責,其實算是退居之後了,比之之前表麵上瞧來竟有些略往下的意思了。

  不過這人看起來倒像是個謹守本分的,也並未因這一變動有露出絲毫怨言的樣子,且雍寒山本人也是個手段老道,經年沙場殺伐帶軍利落的老手,故而這京畿衛他說接便接了,也意料之內地接得十分順暢。

  其實按著雍寒山的身份,作為一個有封地,封地又有守軍的親王來說,由著他接手這京畿衛其實並不合適。但雍黎卻知道皇帝陛下定然已經與她父王徹談過,不然她父王也不會接得這麽利落,這麽沒有一點猶豫。

  不過想起去年初入京的時候,她父王便說過寧可自己發展軍中勢力,也不希望自己牽扯朝局頗多,莫非那時候他便有所預料?

  如今看來,大約這京畿衛終歸是要落到他們璟王府的頭上,若非是他父王,也定然是她?所以她這離京一趟,京畿衛最終落到他父王手裏,這到底是不是件好事呢?

  她站在萬壽宮門口反複思量推敲了許久,有些覺得當時離京之前,他父王提起這事情時,她輕易勸說他接下京畿衛到底是不是個正確的決定。

  不過既然已到這時候,既然京畿衛也已經在她父王掌控之下,那也隻能這般了,沒有可後悔的回頭之路的事情,不想也罷。

  “殿下今晚是回元銘宮,還是在歇在萬壽宮?”

  大約是見雍黎站在門口出神了許久,伺候在旁的萬壽宮的宮人小心翼翼地開口詢問。

  雍黎收回飄遠了的思緒,轉頭看了那宮人一眼,問,“太後入睡了麽?”

  “太後一向歇得早,這個時辰應該早就睡了……”

  那宮人話還沒說完,從裏麵走出來的阿箬匆匆過來,笑道,“太後還沒睡呢,公主回來,太後還沒跟公主單獨說說話,當下真等著呢。方才便令我去偏殿瞧了,隻是公主還在與陛下說話,便未敢打擾。殿下今日便歇在太後這裏,與太後說說話可好?”

  “好啊。”雍黎朝阿箬一笑,愉悅地答應了,漫不經心地便往回走。

  當晚,雍黎與太後說了許久的話,臨睡前雍黎以為太後要拉著她同睡的,卻不想太後卻隻說自己睡眠短,早上醒得早,怕擾了她,便讓她回偏殿去誰。

  雍黎自然無可不可,她睡眠也淺,也一向習慣自己一個人,睡覺時屋子裏也一向不留人伺候的。

  次日一早,天初亮,雍黎便起來了,今日不是大朝會,隻有文官五品以及監察禦史、員外郎、太常博士等才會朝參。且明熙朝時因先帝體恤群臣,醜正即起,卯初入朝實在有些不恤人情,便特定將原本卯初入朝時間更改為辰初。所以看時間皇帝陛下此時約莫也才剛起,還未去前朝。

  雍黎披著衣服在萬壽宮周圍溜溜達達走了一圈,漸漸蘇醒的宮城中,內侍宮人來往不斷,有序地沿著宮牆行走,見了雍黎大多停住垂首恭送,待雍黎走了方才繼續前行。

  早晨有些露水,空氣裏也有些清涼水汽,她走著走著,便走到了萬壽宮後的西宮所的那個小花園中,之前她去見何念的時候路過這裏,想到之前種的幾株繡球特地過來看看,結果卻被告知被黎貞挖走種到自己宮裏去了。

  雍黎那時還跟連亦說想種兩棵楊樹石榴樹之類的,當時不過玩笑,也未曾令人去安排,卻不想今日走過來一瞧,她想要的兩棵楊樹,兩棵石榴樹已然生機勃勃地立在小園子裏,個個都長得十分精神。

  石榴樹上已經結了不少果子,那些果子個個顏色通紅透紫,已然成熟是成熟模樣,隻是這果子顯然不是定安的品種,倒像是從別處移栽過來的。雍黎瞧不出來這石榴樹的品種,不過瞧著那色澤通紅的表皮,有些甚至因為熟透了,表皮已經裂開了口子,露出裏麵紅瑪瑙般剔透的果實。

  雍黎勾出一絲笑意,隻是那笑意清淡,倒是有些似笑非笑的模樣,她朝連亦道,“這園子裏的宮侍們倒是機巧,我之前不過就隨口一兩句,他們這動作可見的麻利,不過才幾個月,果子都長得這般好了。”

  大約是宮裏的這些花樹果木都有專人看管的緣故,這些果子縱然結得好,甚至有些已經熟透墜落在地了,卻也沒幾個人敢伸手去摘上一兩個。

  雍黎瞧著那些壓彎了樹枝的果子玲瓏有趣,覺得十分喜歡,伸手去摘了個已經長裂開了的拿在手裏,掰了幾顆丟到嘴裏嚐了嚐,果然滋味甘甜,汁水豐盈。

  大概是專門挑選來的好品種,比她元銘宮的那幾顆樹結的果子,味道可好得太多了。

  “去找個籃子來。”

  雍黎見著這滿樹的石榴,釀酒的興致又上來了,剛剛嚐著這石榴味道甘甜,糖分顯然是十分充足的,釀出的酒品質該是很好的。

  連亦取了籃子來的時候,旁邊跟來了這園子的管事太監,那太監見了雍黎,立刻笑得諂媚地迎上來,大說特說了這幾棵樹地來曆,言道,“那日聽聞公主喜歡楊樹和石榴樹,我們便特地報給了采辦,殿下說想要品種好些地石榴樹,所以專去挑選了這樣品種的。這石榴品種叫‘玉石子’,是東邊幾州特有的,原是長楚傳來的,原以為活不來的,宮人們侍弄了數月卻不想竟然長得這麽好……”

  那管事太監見雍黎目中含笑,甚為可親,不免誇誇其談多說了幾句。

  雍黎接過連亦遞過來小剪刀,朝那管事太監道,“你們倒是細心,做得甚好。”

  那太監得了雍黎這句話,更加笑得諂媚,要不是連亦將人轟走,怕是還要在這裏替雍黎代勞了摘石榴的活計。

  “當初何氏女眷應該已經送至各府了吧?何念和何家老太太如今在璟王府?”

  雍黎剪了一顆長得甚大,兩手都不大能籠得住得石榴,往旁邊連亦提著得籃子裏放,一邊隨意問道。

  “是,約莫前兩個月就已經送去各府了,具體的……都是些罪臣家眷,宮裏也沒怎麽關注太多,就把人隨便送去各府便不管了。”連亦答。

  雍黎唔一聲,一手去托著壓彎了枝頭的石榴,一手執剪刀去剪,“哢噠”一聲之後,又是一顆大石榴握在手上。

  “我對何家大約也就隻能做到這裏了,回府之後你且替我留意關照她們一二,我大約是不會再見她們的了……”

  “明白。”連亦接過雍黎遞來的石榴,放在籃子裏,“明日回府之後我便去安排。”

  不多時七八個大石榴已經裝了滿滿一籃子,雍黎瞧著那籃子裝著石榴倒也有幾分野趣,笑著接過來,吩咐道,“這樹上的石榴讓人都摘下來吧,給陛下那邊送些,剩下的送一半去我宮裏,正巧有暇,我再釀幾壇子石榴酒。”

  她話畢提了那籃子便施施然回了萬壽宮,太後方洗漱了等她回來用早膳,見她已然提了一籃子玲瓏可愛顏色也十分吸引人的石榴過來,獻寶似地遞過來,不由得笑得眼睛都眯起來了。

  “這是後邊園子裏結的吧,前幾日我路過後邊園子的時候,還都是青皮泛黃,最多也就是有些微紅罷了。果然我家三微月回來得巧,正趕上這石榴正熟透得時候,石榴多子多福,是有福氣的一種果子,我家三微月也是有福氣的。”

  “我有外祖母疼惜,自然是有福氣的。”雍黎也笑起來,“這果子長得好,滋味也好,回頭我給您剝了吃。”

  “好,好。三微月剝的我自然要多吃點。”太後拉了雍黎的手,往偏殿過去,“過來陪外祖母一起吃早膳,皇帝朝務繁忙,不過就是晚間才得空來請安,一日三餐一個人吃,甚是無趣。外祖母見了三微月,才覺得心裏疏朗些,有三微月陪著,想必能多用半碗粥呢。”

  待她二人到,外麵宮侍們早已陸續送上來精致的餐點粥食。

  縱然成安帝一向節儉,但也向來不會動萬壽宮的開銷,但太後也不是鋪張的人一日三餐也都十分家常普通,不過今日雍黎在,卻令廚房多添置了幾色早點,都是雍黎一向略偏好的幾樣。

  “這是五味子銀杏大棗蜜,生津滋補,最適合這個時候飲用,先喝些。”

  太後遞過來茶碗,不知怎的手抖了抖,茶碗與碗托磕碰出輕微聲響。

  雍黎狐疑看過去,剛想問怎麽了,卻見太後已經將茶碗放到她跟前桌上,捏捏右手腕,笑道,“昨晚睡的姿勢不對,今早起來右手被壓得麻了,不想這會兒還有些不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