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行刺
作者:仙途.cs      更新:2020-12-27 09:31      字數:4492
  許延壽已經許久未見漢昭帝了,此前,他曾和漢昭帝聯係過,尤其是剛剛上任之後覆滅孫家、朱家、周家、陳家等幾個家族一事,許延壽更是向漢昭帝詳細描述過。

  對於鎮壓地方豪強,漢昭帝在許延壽的一直灌輸之下,早已經將此作為一條真理了。

  至少目前來說,許延壽還算確定漢昭帝對自己提出的關於會稽郡太守的選任還是會征求自己意見的。

  信件發到長安之後,許延壽便沒有再多考慮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現在他目前就一個想法,趁著自己現在還在會稽郡的任上,加快鑒湖工程的建設。

  陸陸續續的,許延壽手下的幾個人也都知道許延壽這邊要走了。

  一個個忐忑不安的。

  尤其是趙興雲、烏青二人。

  他們一個算是背叛了整個會稽郡的世家,一個本身就是土匪出身,若不是許延壽,烏青目前仍在太湖之上打家劫舍的過活。

  許延壽作為二人的靠山,或者說二人除了依靠許延壽,在會稽郡已然已經不被會稽郡的土著世家所容了。

  現在許延壽即將調離會稽郡,兩人自然是人心惶惶。

  趙興雲、烏青二人原本在會稽郡的其他郡縣忙活公事,現在許延壽即將離開,二人也沒有心思在忙活這些事了,一個個都將手頭的工作撂下,快馬加鞭回了吳縣,他們都非常想知道許延壽在離任會稽郡太守之後,會怎麽安排自己。

  兩人前往太守府,太守府守門的牙門通稟之後,許延壽會見了兩人。

  府中早已經有人將兩人引入了偏房的小會客室。

  下人給兩人敬上茶水之後,便退出去了。

  兩人現在是坐立不安的,哪還有心思給吃茶?

  過了片刻,許延壽推門進入會客室。

  聽到推門聲,兩人望了過去,看到是許延壽進來,兩人趕緊站起來眼中帶著一絲期盼看向了許延壽,拱手向許延壽行禮道:“太守。”

  許延壽擺擺手道:“你們二人先坐下。”

  兩人聽此,坐了下來。

  許延壽開口道:“二位,你們前來我已經知道了。定是詢問我離開之後,你二人有何想法。”

  趙興雲點點頭道:“沒錯。太守,你也知悉,我趙家已經為會稽郡世家所不容了。

  之前有太守護著,我們趙家人最多也就被會稽郡的世家大族所孤立,不與我們通婚、聯係罷了。

  現在太守即將奉陛下詔書離開會稽郡,恐怕我趙家在會稽郡的日子不太好過了。”

  烏青也點點頭:“太守,你知道的,隨我投誠於你的那幾個兄弟也在吳縣成家立業了。

  這都是托了太守的福氣讓他們再也不再和之前一樣過那樣打家劫舍,提心吊膽的日子了。

  但太守一走,我等眾兄弟恐怕難免被打擊報複。”

  許延壽擺擺手道:“你二人且放寬心。我豈能不知你二人情況,此事我自有安排。”

  聽到這話,兩人看了一眼許延壽。

  許延壽道:“此前我已經聯係東部都尉崔安世,向其述說了我的情況,他手下尚且需要些許人手。

  你二人暫且先去東部都尉處任職。

  你等手下有人願意前往的,也可帶人前往。

  南部都尉亦在會稽郡中,興雲,在都尉府中,同袍便是兄弟。

  若會稽郡的世家報複你等,別說你不同意了,東部都尉首先就不同意。

  至於烏青,此前我已經將你的情況告知了崔都尉,對此他表示歡迎。

  當然,你們若是覺得我這安排不行,也可和我述說你等想法,我再給你想些門路。”

  趙興雲一聽,思索了片刻,點了點頭,拱手向許延壽道:“多謝太守安排,臣願意前去東部都尉麾下任職。”

  烏青倒是有些猶豫,最後他一咬牙道:“太守,若是為了眾兄弟,我自然願意留在會稽郡。

  但兄弟們都已經成家立業了,既然趙兄弟前往都尉府任職,想必我那些兄弟也就是趙兄弟的兄弟,出了事,趙兄弟自然不會不管。

  我願意跟著太守闖一闖京城。”

  許延壽聽此,則開口:“據長安大不易。你可想清楚了。”

  烏青狠狠的點頭道:“太守,我想清楚了。”

  許延壽點點頭:“既然如此,那我稍後聯係崔都尉。此外,你回去之後也可詢問一番你那群兄弟是否有願意跟隨崔都尉的。

  現在崔都尉處正缺少能夠信得過的人手,去了他那裏,定然會有出人頭地的機會。”

  烏青拱手向許延壽行禮道:“太守您費心了。多謝太守的安排。”

  許延壽擺擺手:“不必如此。既然為我做事,我也不能虧了兄弟們不是?”

  接著烏青又向趙興雲拜道:“趙決曹,以後若有兄弟在東部都尉府中做事,難免有做的不到位之處,還望趙決曹看在同僚一場的麵子上,多照顧照顧。”

  趙興雲將烏青扶住說道:“烏督郵說的哪裏話,此乃我趙某人分內之事,其有謝不謝的。”

  許延壽接著說道:“趙決曹,除了你之外,主簿功曹劉誌想要擔任山陰縣令。

  你二人留在會稽郡,也莫要忘了相互照顧。

  其他人尚未趕回來,尚不知他們的想法。

  以後若有留在會稽郡的,你等也可多聯絡聯絡,正所謂獨木不成林。

  隻要你等團結,就算是走了。在會稽郡你們若是抱團,他們那些搞土地兼並,罪惡滔天的世家大族也不敢輕視你等。”

  趙興雲點了點頭:“太守不必說,我等自然也會如此。”

  許延壽道:“好了,距離我離任還有一段時間,諸位的事情我會妥善安排的,大夥兒手頭的工作也不要放,爭分奪秒,咱們能做到什麽程度就做到什麽程度。

  快去忙去吧。”

  “諾!太守,我等告辭。”

  兩人應了一聲,向許延壽告辭。

  許延壽起身將兩人送出門去。

  刁德、劉誌、賈政道等跟著自己前來的幾個人都得到了妥善的安排。

  段彭祖、何忠武二人乃是漢昭帝選的羽林衛護衛自己的。

  現在自己離開會稽郡,自然二人也不會留在這裏了,肯定要回京城,繼續回到羽林衛之中。

  許延壽想了一圈,算是沒有遺漏,接著便發動人脈以及給長安的有交情的丞相、禦史大夫、廷尉等人聯係,舍了臉皮給跟著自己這些人先提前安排下。

  一封封的信件發出去,許延壽知道這都是欠下來的人情債。

  待處理完畢這件事之後,許延壽這才集中精力緊盯著目前許延壽認為最重要的兩件事:一個是鑒湖工程的施工;另一個是會稽郡稚童啟蒙工作。

  無論是那一項工作,都必須提速了,因為許延壽也不能確定漢昭帝會在什麽時候召集自己回到京城。

  而此時會稽郡的諸多世家也從長安打探到消息了。

  設想之中的最好的結果出現了,許延壽真的要離任會稽郡了。

  但是付出的代價也是慘痛的,因為令許延壽離任會稽郡,本來就違背了許延壽的意誌。

  作為補償,漢昭帝自然也毫不客氣,將會稽郡的隻要之前參與過陷害許延壽的,有一個算一個,將主事之人都處於極刑,當然,會稽郡的世家也算是地頭蛇,早已經提前做好了切割,雖然損失慘重,但還是保留了元氣。

  好多人頭落地也是徹底嚇到了會稽郡的諸多世家,他們是打定主意在許延壽離開之前堅決不再觸許延壽這個黴頭了。

  而朝廷此時,漢昭帝也已經收到了許延壽寄過去的信件。

  看著許延壽寫來的信件,漢昭帝仿佛眼前有了許延壽在會稽郡所進行的一幕幕一樁樁的事跡,漢昭帝恨不能取代許延壽,也希望親自體驗一番。

  待看到最後,漢昭帝仍然戀戀不舍的再次看了一遍。

  這次看完,漢昭帝便了解許延壽寫信來的目的。

  關於回來的期限問題,漢昭帝想著讓許延壽在年底之前,或者說最遲在二月自己大婚之前趕過來。

  畢竟漢昭帝也希望許延壽能夠見證自己的婚姻大事。

  後宮之中,漢昭帝雖然一點一點的慢慢的參與政事,但後宮的主導權仍然有漢昭帝欽點的鄂邑蓋長公主當家。而在宮外政事的主導權,現在明麵上仍然是以霍光為首的大將軍聯合負責。

  所以漢昭帝在自己的婚姻選擇上根本沒啥發言權。

  或者說他現在也不理解婚姻的意義何在。

  因為漢昭帝此時也僅年十一歲。

  所以說他的這次婚姻乃是鄂邑蓋長公主為他張羅的。

  至於漢昭帝即將結婚的這個女子,年齡更小,才隻有八歲。

  其具體情況是這樣的,當時霍光和上官桀兩人本來便是親家關係。

  而上官安就是霍光的女婿。

  上官安一門心思想著將自己的閨女送進宮中,當皇後。

  這件事是鄂邑長公主張羅的。

  這消息傳出來之後,上官安便去找嶽父大人霍光,懇求嶽父出麵,讓自己的女兒,即霍光的外孫女上官氏入主後宮。上官安的女兒當時年僅六歲,霍光沒有答應。

  當然不僅僅是覺得上官安的閨女年齡太小了,更重要的是他霍光也有個小女兒叫霍成君。

  按照霍光的想法打算,待以後霍成君年紀再大一些之後,由他主導,讓霍成君嫁給漢昭帝,擔任漢昭帝的皇後。

  怎麽著外孫女也親不過女兒不是?

  但是上官安自然是不甘心的,他便找到蓋長公主的情夫丁外人,對丁外人說:“聽說公主有選立皇後的打算,我有個女兒,容貌端麗,請長公主垂愛。這事成與不成,全仰仗閣下。漢家慣例,列侯尚公主,閣下何愁不封候?“

  他潛在含義就是說,按照漢朝的慣例,隻要娶了公主,就是列侯,我家有本事,有能耐讓你娶了鄂邑蓋長公主,當上列侯。

  這丁外人也是個蠢貨,被上官安這麽一忽悠自然是喜不自勝,去找鄂邑長公主,一番好生侍弄之後,丁外人給長公主吹了枕頭風,長公主耳朵軟,在丁外人的枕頭風之下,便答應立上官女為皇後。

  當然現在事情僅僅是已經定下來了,還沒往外公布,鄂邑蓋長公主也害怕此事橫生枝節,因此也沒聲張。

  當然此事漢昭帝也知道鄂邑蓋長公主給自己張羅親事,但是具體什麽情況,漢昭帝也不清楚。

  按照後世的曆史記載,明年,也就是始元四年,六歲的上官氏即將被迎入皇宮,封為婕妤。

  婕妤是後宮中的第三等級,位次於皇後、昭儀、位視上卿,爵比例侯。

  之後再過了一個月,上官氏被封為皇後,舉許延壽所知的後世曆史,上官氏是漢代年齡最小的一位皇後。

  當然,這一切都和許延壽沒多大關係。

  他現在操心的乃是鑒湖工程的項目出現了狀況。

  負責錢財出納的主簿功曹劉誌向許延壽告急,因為許延壽馬上就要離開會稽郡了。

  他們也生怕鑒湖工程出現人走政息,工程停滯的情況,因此多招了些許人手,並延長了工作時間。

  這一策略確實大大提升了鑒湖工程的工作速度和進度。

  但是隨之而來的是支出的大幅度提高,事故數量大幅提升,而死亡人數也急速上升。

  本來此以工代賑所發放的薪資就不算太低,而撫恤金額更高。

  再加上許延壽準備推行的會稽郡稚童啟蒙的工作也需要花很多錢。

  一下子會稽郡的府庫再次告急了。

  而鑒湖工程這邊發放的薪資拖了些許時間,加上傳聞許延壽要離任會稽郡太守了,大家夥兒人心浮動了。

  李定國感覺情況不對勁,也立即向漢昭帝通報了相關的情況。

  對此,許延壽準備前往鑒湖工程的工地去瞧瞧情況去。

  出了太守府的門,許延壽和劉誌兩人上了馬車。

  一路上劉誌開始給許延壽一筆一筆的念著這段時間的收入支出。

  聽著那支出越來越多,而收入雖然未見越來越少,但卻一直就沒超過過支出,許延壽心頭一震煩躁,滿頭的疙瘩。

  他也想該從什麽地方填補這些窟窿。

  “太守,到了。”外麵的車夫對車內正和劉誌商量對策的許延壽說道。

  許延壽道了一聲:“知道了。”

  車夫將門簾掀開,許延壽從車中出去。

  兩人下了車,一個蓬頭垢麵的家夥衝了出來,眼中冒著熊熊燃燒的仇恨之火,猛然拔出匕首向著許延壽衝過去,嘴裏還喊著:“小賊,納命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