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終要離開
作者:仙途.cs      更新:2020-12-27 09:31      字數:4454
  聽到楊敞之言,眾人紛紛側目看向了他。

  看其鎮定自若的樣子,一直猛烈批判許延壽的那一夥兒人不禁相互看了看,盡皆不知他楊敞有何應對。

  而左將軍上官桀則瞥了一眼大將軍霍光。

  楊敞原本乃是大將軍府的長史,是霍光的人,自然在眾人眼中楊敞的行為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霍光的意思。

  漢昭帝臉色有些蒼白,聽到楊敞之言,他不禁開口問道:“楊卿可有何看法?”

  楊敞起身向漢昭帝行禮,開口說道:“陛下,剛剛左將軍言,會稽郡太守瑞侯許延壽在會稽郡受人愛戴,會稽郡百姓唯太守馬首是瞻。

  可據臣所知,此前左將軍彈劾許延壽之奏疏可是會稽郡諸豪強家族向左將軍所進之言。

  臣是瑞侯的嶽丈,臣殊為怪異,若真如上官將軍所言,臣的小婿在會稽郡獸人愛戴,會稽郡百姓唯他馬首是瞻,那麽通過左將軍在朝廷之上彈劾我女婿的還是不是會稽郡的百姓。

  若是,那肯定有人陷害我女婿,我作為其夫婿自然不能坐視不理。

  若不是……”

  楊敞說了一半,看了一眼大將軍霍光。

  見大將軍沒反應,他也閉嘴了。

  楊敞乃是大將軍的長史出身,在別人眼中自然,毫無意外,他是大將軍的人。

  在別人眼中,楊敞之言就是大將軍的意思,隻不過大將軍借楊敞的口中所述說的罷了。

  況且,大將軍霍光在楊敞說話之事並未出聲打斷楊敞的話,這樣一來,眾人心中更是這麽認為的了。

  雖然楊敞後半句沒說,但此前一直保持中立的眾人也一個個不再鼓噪,就看朝廷之上,上官桀和霍光如何鬥法了。

  楊敞說完,上官桀沒有立刻反駁,眾人也開始竊竊私語起來。

  然而漢昭帝卻不讓左將軍上官桀沉默,反而趁著話頭向上官桀問道:“左將軍,對於楊都尉之言,你怎麽看?”

  顯然,上官桀對這個漏洞也是考慮不足。

  不過他也是經久朝堂的老人了,應變能力自然不一般,當即上官桀起身道:“陛下,楊都尉所言甚是有理。臣不查而彈劾瑞侯,殊為不宜。

  但陛下,瑞侯在會稽郡深得民心之事並非虛假,此時還有會稽郡的世家製衡。

  若如會稽郡諸多世家製衡,恐怕瑞侯若久居會稽,臣等思慮之事難免成真。

  臣以為,應當饒恕眾人陷害風瑞侯之罪,以便製衡瑞侯。”

  然而左將軍上官桀話音未落,大將軍卻慢條斯理的起身向漢昭帝行禮道:“陛下,臣以為不可。正所謂賞善罰惡,皆有法度。

  若因會稽郡太守許延壽此事開不遵守法度,此口一開,未來難免有人思慮此事,人心浮躁之下,國法豈能還是國法?”

  漢昭帝聽此,點了點頭,開口說道:“左將軍之言盡皆出於公心,然,大將軍自然也甚是有理。

  朕以為罪魁禍首不予饒恕,但不必牽連其家人。二位以為如何?”

  大將軍點點頭道:“陛下所言甚是。”

  左將軍還是有些不甘心,他開口說道:“若依照陛下之人,恐會稽郡諸多世家定然畏懼瑞侯,難免為瑞侯收服。

  因此,臣以為,誅殺首惡無甚大礙。

  但必須拿出製衡之策。”

  左將軍一派的人員,以及中立之中隱約反對大將軍霍光的官員出生附和起來。

  漢昭帝一聽,一思索,也確實如上官桀所言的異樣,還真得拿出點手段製衡一下。

  楊敞見許延壽的會稽郡太守位置保住了,他先看了一下大將軍霍光,霍光依舊麵無表情,作為霍光的前長史,豈能不知道霍光的意思?

  自然,他也不再多事了,閉嘴沒有說話。

  漢昭帝劉弗陵也看了一眼霍光,看霍光未言語,便知道霍光對此不持立場。

  當即漢昭帝開口:“左將軍所言甚是,不知諸位可有何對策?”

  其中一個官員起身道:“陛下,會稽郡有東部都尉,西部都尉,南部都尉三都尉治所。

  臣以為製衡瑞侯,可令會稽郡的大戶在都尉治所任職。”

  左將軍一聽,顯然覺得這和擴大自己影響力的策略相符合。

  當即左將軍開口道:“此策臣以為可行。”

  霍光瞥了楊敞一眼,楊敞會意,當即開口:“陛下,左將軍之言有理。

  但若任由會稽郡大族在都尉治所任職,其部曲紮根會稽郡,待臣的女婿離任之後,會稽郡軍政盡皆被會稽郡大族把持,此危害甚於臣之女婿在會稽郡紮根。”

  左將軍皺眉看了楊敞一眼,但並未多說話,而是等著漢昭帝定奪。

  漢昭帝左右為難,皺眉片刻才說道:“你二人之言都頗為合理。

  朕以為,待會稽郡旱情結束,令其調離會稽郡,更為合理。”

  漢昭帝此前就是這麽想的。

  想趁著機會讓許延壽回來。

  說來,這朝堂之上,有霍光的人,有上官桀的人,有禦史大夫桑弘羊的人,也有丞相田千秋的人,甚至還有鄂邑蓋長公主的人。

  但真正說來,還沒有一個人明確是漢昭帝的人。

  而在許延壽離京之前,至少在漢昭帝看來,許延壽就是這麽一個明確是自己的人。

  當年令許延壽外放,漢昭帝就有些不舍,待許延壽真的走了之後,漢昭帝很多事情沒了許延壽著實不方便做。

  讓許延壽回來的念頭已經在其心中醞釀了好久。

  楊敞一聽,則是一陣心驚,他拱手說道:“陛下……”

  漢昭帝卻擺擺手道:“楊卿不必多言了。朕自會與瑞侯聯係,聽聽瑞侯的想法。”

  “諾!”見漢昭帝說了這話,楊敞應了一聲向漢昭帝行了一禮。

  大將軍繼續開口道:“雲陵遷徙之事……”

  此朝廷小小的插曲便定下了遠在數千裏之外的會稽郡太守許延壽的命運。

  而此時許延壽還在忐忑不安之中等待結果。

  數日之後,漢昭帝的信先到了會稽郡。

  許延壽自信使之中接過信件,檢查一番之後,未發現問題,這才拆開看了起來。

  信中先是問候了一下許延壽的情況,接著講述了一番當日在朝廷之上霍光、上官桀、楊敞等人就會稽郡的情況如何討論的,緊接著漢昭帝還述說了自己在京的難處,最後透漏一下準備將他調回京城的想法。

  許延壽歎息一聲,沒想到這個破綻雖然狠狠的揭穿了一下那些對許延壽心懷不軌之人的謀略。

  他沒想到最後還在會稽郡,還是沒能留住。

  許延壽又仔細的讀了一下信件,發現漢昭帝之意思並不是讓他馬上離開會稽郡。

  漢昭帝雖然年紀小,但小皇帝也是皇帝,其意誌目前來說,若無大將軍霍光或者整個朝堂所有重臣的反對,在大漢帝國範圍之內,還是能夠貫徹下去的。

  漢昭帝都這麽發話了,自然調離乃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隻是日期漢昭帝並未向許延壽明說,顯然,此信件隱含之意也有何許延壽商議他什麽時候方便離開會稽。

  許延壽並未立即回信,而是拿著信件和眾人商量了一下。

  此時議曹刁德已經離開吳縣,前往外地公幹,隻剩下太守別駕賈政道仍然在吳縣之中。

  許延壽又喊了主簿功曹劉誌等人。

  喊的人不多,就四五個人,待他們人都到齊之後,許延壽這才將信件遞給眾人看了一下。

  眾人一個個傳閱完畢,相互之間看了一下,默契的沒有先說話。

  甚至太守別駕賈政道透過這信件,心中還思索著別樣的事情。

  許延壽看眾人將信件看完,這才開口說道:“諸位,陛下給我寫的信諸位都已經看完了。離任會稽郡太守之位乃是定下了的。

  陛下給我寫信一來是告知我一聲,二來士和我商議我何時離任以及待我離任之後誰來擔任會稽郡的太守合適。

  諸位在會稽郡也有些時日了,諸位談談自己的看法吧。”

  賈政道聽此,沉吟片刻拱手向許延壽說道:“太守,我以為陛下既然想要令太守你回京,不如越快越好,越快自然也能越安陛下之心。”

  許延壽眉頭一皺,開口說道:“別駕不必再說了,我以為立刻回京不合適。劉主簿,你有何想法?”

  被許延壽這麽一說,賈政道自然閉嘴不再說話。

  劉誌沉吟片刻說道:“太守,既然陛下和太守商議,不如太守你將會稽郡的情況告知陛下,請陛下定奪你何時回京如何?”

  許延壽聽此,稍稍一思索,搖了搖頭說道:“此言雖對,但請陛下定奪,陛下自然希望我早日回京。稍後信件之中,我自當將會稽郡情況告知陛下,爭取繼續在會稽郡留半年,至少待鑒湖工程完工。”

  劉誌拱手道:“諾。”

  許延壽接著說道:“你二人為我別駕、功曹,可認識出身貧寒,且品行高潔,憐憫百姓的兩千石官員?”

  許延壽怕的就是人走政熄,因此對於繼任者,許延壽也是格外的重視。

  現在許延壽在會稽郡的很多政策都是有利於最底層百姓的,自然選任繼任者得找一個和自己起碼在政治觀點上保持一致的人來繼任會稽郡太守。

  然而兩人卻相互看了看,搖了搖頭說道:“並無。”

  許延壽也為多少,點了點頭,盤算著楊敞的人脈在京城稍微廣一些,讓他推薦推薦。

  然而現在就得寫信了,卻也來不及了。

  想了片刻,沒啥頭緒,許延壽開口說道:“此事作罷。賈別駕、劉主簿,我要離任的消息恐怕不日便要在會稽郡傳開了。

  你等稍後通知我太守府在外的幾個人,告知他們一聲我的情況。

  另外此前咱們定下的些許政策快些推行下去。”

  劉誌麵帶難色開口說道:“太守府庫如今資金枯竭,若推行,恐怕存在困難。”

  許延壽一陣頭疼:“沒錢就想辦法,現在也顧不得從長計議了。

  其他事情可以先撂一撂。

  但為會稽郡的兒童啟蒙之事一定要推行下去。

  我爭取在此留下半年到一年時間,待半年到一年之後,我要求至少會稽郡的兒童能簡單的識字。”

  劉誌聽此,隻能拱手稱:“諾!”

  許延壽點點頭:“此事事發突然,兩位還是將事情安排下去吧,

  另外,你二人可有何想法,可告知與我,稍候寫信,我也會提及你等情況。”

  兩人對視一眼,賈政道沉吟片刻說道:“太守,臣還願意跟著你。”

  劉誌卻思索了一番說道:“太守,臣願意擔任山陰縣令,即便鑒湖工程完工,定然還有收尾工作要做,且工程完工之後,至少有數萬畝的良田在山陰縣。

  臣願意在山陰縣繼續太守的政策。”

  許延壽聽此,拱手向二人道:“你等跟著我在會稽郡受累的。

  我定然不會虧待你們。

  劉主簿,稍後我便將你情況寫在信件之上。

  賈別駕,回到京中我自會為你謀一個好的差事。”

  “謝太守!”

  兩人起身拱手向許延壽深深拜了一下。

  許延壽頷首道:“你我非是外人,不必如此。你等且安排下去吧。”

  “諾!”

  兩人應了一聲,盡皆離開了。

  目送二人離開,許延壽這才回到書房準備給漢昭帝寫信。

  他提筆並未立刻落筆,而是稍微思索停頓了一下。

  他先寫了問候漢昭帝的話,並囑咐漢昭帝情緒不要太過激烈,省的導致心髒再受傷,接著說了一下在會稽郡自己的情況。說了說會稽郡的大旱是多麽的嚴重,在旱情之下,普通的百姓的生活是多麽的艱難。

  接著又寫了自己如如何賑災的,如何通過以工代賑的手段將流民給控製住的。

  接著又寫了鑒湖工程對會稽郡的意義,以及現在鑒湖工程到了什麽地步了。

  除此之外,其中還穿插著許延壽除了主要忙活鑒湖工程之外,另外所準備在會稽郡開展的工作。

  當然,其中不乏描述了世家大族是如何在流官的情況之下把持地方的。

  接下來,許延壽將鑒湖工程完工的預期向後推了三個月,並向漢昭帝希望在名苑六月之後離任。

  最後許延壽向漢昭帝表示下一任的會稽郡太守的選擇標準,並請求漢昭帝定奪。

  待信件完畢之後,許延壽看了一下,沒什麽問題,這才放進信封,蓋上印鑒,準備發給漢昭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