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1章 鳩占鵲巢(中)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1-12-30 21:25      字數:2304
  當天,蔡瑁率領本部七百餘艘戰船,及繳獲的數十艘戰船,回到己軍大營。

  一場大戰,周軍的損失並不小,尤其是輔助艦艇方麵,傷亡過半。原本不過萬把人的水軍將士,也驟降到七千餘人,傷亡近三千。

  斬級無法統計,但摧毀敵軍舟船七百餘艘,俘獲數十艘主力艦,其中還包括一艘四層樓船,正是敵軍大艦。

  至於那些小型舟船,盡皆隨著魚梁渚水寨一並燒毀。畢竟兵員大減之下,能夠開回這八百多艘船,已經不易,哪裏還抽的出人去駕馭小船。

  大致統計下傷亡戰損後,蔡瑁一邊遣人向徐榮敘功,一邊通知解佩渚上的第四軍孔信。

  麵對即將到來的黃祖大軍,自己打不過,也不能打,最好的辦法就是遠離襄樊,暫且退回到築陽一帶。

  所以,自己還得把解佩渚上的孔信所部接回北岸。

  天還沒黑,孔信的回信,就到了蔡瑁跟前。

  孔信也知道,他們是一支孤軍。水師打算避敵跑路,自己肯定不能再留在渚上了,也不矯情。

  天一黑,蔡瑁就派出戰船,掩護運輸船朝著解佩渚而去。

  來回兩遭,也就三個時辰,第四軍上下八千餘將士,便悉數回到了沔水北岸。

  再次踏上自家的地盤,第四軍的將士們顯然輕鬆了不少。

  阿頭山的爭奪戰,規模並不大。負責進攻的他們,滿打滿算也就派了幾千人,剩下人留守解佩渚。而負責防守的荊州軍,其實也隻派了萬把人防守。

  不過兩軍打的卻是很凶,幾日攻防間,第四軍僅是戰死的將士就已高達兩千餘人,傷亡也有小兩千。荊州軍那邊,具體不太清楚,但傷亡也絕對不下於五千。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夜之下的襄陽城,顯得很是寧靜!

  四麵城頭上,除去迎風舞動的火盆,以及時而經過的腳步聲,便隻剩下外麵滔滔江水的激響。

  周軍將戰旗插上樊城城頭的那一刻,城內本就逃散不少的百姓,更加不敢出門了,效果比宵禁還要出奇。

  但愈是這般,愈顯得這座雄城,沒有表麵上看起來那麽平靜!

  北城城門下。

  一輛車駕,停在了不遠處。

  借著附近火盆散發的微光,負責防守城門的屯將,忍不住帶著幾個人向車駕走去。

  現在,周軍壓境,他們不得不小心行事。

  行走間,屯將沒有向往常那般,大呼小叫的詢問來者何人。而是沉默著直至車駕前,左手壓了壓腰間的佩刀,目光冷靜且深邃。

  坐在外麵的車夫,一樣沒有說話,自腰間掏出一塊玉牌,遞給了走到麵前的屯將。

  屯將接過玉牌,瞄了一眼後,便奉還與其。

  而後輕聲低語的言道:“黃公子已經入城了,不知諸葛公子,欲往何處?”

  “吾家公子送好友出城,此刻正在道別,還望見諒!”

  “嗯!”

  聞其所答,屯將揮手示意身後幾人,繼續向前,封鎖前麵的街口。而自己,則是走到一旁,回轉過身,盯著自己負責的城門。

  城內的事,輪不到他一個小小的屯將說話。

  自家軍候,打黃家公子入城,就被傳喚了過去,至今未歸。

  所以,隻要別人不曉得,自己也不願為難諸葛家的人。

  .......

  車駕並不小,容個四五人閑坐不成問題。

  諸葛亮端坐在一旁,嘴角帶著絲絲惋惜,看著身旁的王粲以及和洽,很是舍不得。

  “唉,若非此事生,有亮與兩位賢兄佐助,荊州何愁不盛。可惜了~”

  旁邊年紀最長的和洽,微微頷首,言道:“孔明,依吾之見,不若汝與吾等一並出城。黃射雖然年少,然心性狠辣,不惜借周軍之手,以除其之所寇。今日,彼方入城,便傳城內外各軍長吏,名為軍議,實欲陰圖。”

  “陽士兄所言不錯,黃祖已掌大權,襄陽陳生、張虎皆已順之,兩萬軍半數歸其麾下。其餘部將,尤為可知。龐氏雖有子弟,充任將軍、校尉,然其下司馬、軍候,未必忠心耿耿。黃氏隻欲打壓龐氏,諸葛家並未與其姻親,何必螳臂當車?”

  王粲亦是出口作言。

  顯然,絕大多數人都不看好龐氏。

  這場爭權奪利的大戲,已經步入尾聲,剩下的就看是哪家能掌握荊州大權了。

  不消兩日,定分勝負。

  諸葛亮莞爾一笑,似乎並不擔心,語氣也絲毫沒有半分焦慮。

  “陽士兄、仲宣兄多慮了,黃龐姻親已有數代之久,兩家長者又是好友。黃氏要兵權,龐氏給就給了。畢竟,無論是誰主掌荊州,一樣得重用其餘幾家子弟,無須擔心!”

  “非是擔心,孔明汝有大才,天下無出爾右,何必困守荊州?此番變天後,荊州還拿什麽與大周爭雄,拿什麽奪天下乎?”

  顯然,和洽對這些士族搞出來的名堂,非常不滿。

  雖說大王病重,王次弟劉琮為質與周,王幼弟劉修德行不濟,但劉修才華還是有的。即便劉修上位,不符合荊州士族的利益,那還有其他劉氏子弟可以選擇啊!

  現在居然尋了個喪家之犬來!

  嗬~說白了,就是欺負袁曜在荊州,毫無倚靠,又不想自己等北方士人再居其位。

  這樣的荊州,還能成甚大事?

  荊州,自劉使君起,當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王粲咋舌不語,陽士兄今天剛被人從原先的位子上扯下來,心中有些怨氣不可避免。隻不過,這些話大家夥心裏都清楚。荊州士族,都一心忙活在爭權奪利,光大宗族上麵呢,談爭奪天下,有些可笑!

  “呼~都到城門啦!”

  王粲掀開車簾,瞥了眼外麵,仰作驚訝,而後又見禮言道:“若無賢弟相送,隻怕吾與陽士兄連城都出不去。現在,城內局勢緊張,吾等在此久駐,隻會給賢弟添麻煩。”

  諸葛亮會意,亦拱手言道:“如此,亮便不遠送了,望兩位賢兄,前途似錦。來日,亮往相附,可莫要拒之門外啊!”

  “孔明~”

  和洽還是有些不想放棄,自己知道他的能力,呆在荊州當真是埋沒了。還不如跟著自己去周國,跟那些所謂的科舉狀元好生比劃比劃,日後前途定然不會差了。

  “陽士兄!”

  身旁的王粲,忍不住拍了拍和洽的肩膀,言道:“諸葛家方在襄陽安置不久,孔明不宜遠去啊!走吧!”

  “嗨,倒是為兄孟浪了!賢弟,保重!”

  “賢兄一路保重!”

  “孔明,粲在長安,等汝來再論詩賦!”

  “長安盛景,正適賢兄大展宏圖,一路保重!”

  “不多說了,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