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0章 鳩占鵲巢(上)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1-12-30 21:25      字數:2252
  “哈哈,本將待仲業久矣!”

  徐榮在中帳外,一見到十幾名親軍護衛的文聘,當即上前,喜不自禁。

  作為敗軍之將,投降之徒,文聘麵色間略顯的有些尷尬,但很快就調整了心態,見禮言道:“敗軍之將聘,見過車騎將軍!”

  “仲業如此就見外了啊!”

  徐榮臉色一擺,仰作慍怒。

  文聘搖頭苦笑,沒有說話,隻是默默的頷首微躬,以作答複。

  見狀,徐榮也收起輕鬆之意,肅重的拍了拍文聘的肩膀,言道:“此時此刻,想必仲業多懷苦衷,而本將亦有諸多不解。帳內已備好酒肉,且入內詳談如何?”

  “多謝車騎!”

  入了中帳,落座之後,徐榮便揮手示意眾人退下,隻留待自己與文聘在內。

  “仲業,今日樊城易幟,軍中諸將及幕僚參佐,軍務繁多,故而不至。倒是老夫清閑了下來,使得不甚隆重啊!”

  “車騎親自出帳相迎,聘已感萬分羞愧。區區敗軍之將,不敢多求!”

  文聘強顏微笑,端起酒樽,虛敬徐榮後,滿飲而盡。

  看著一上來就大口飲酒的文聘,徐榮小心翼翼的放下酒樽,果然如元直所言,文聘歸降,必有另因。

  “老夫很是好奇,襄陽究竟發生了什麽?仲業忠心耿耿,某在長安時,亦有耳聞!”

  說到這,文聘忍不住搖頭苦笑起來。

  目光看向徐榮,問道:“車騎,大周調查司聞名天下,智謀之士多如繁星,難道沒有得到丁點消息嗎?”

  “實不相瞞,陛下從未過重注意荊州,荊州境內的調查司最近也並非忙於此務。當然,也許他們發現了端倪,但送不出消息來,很正常!”

  徐榮的回答,還算中肯。

  從去年荊州突襲東川後,調查司在荊州的日子就沒之前那麽好過了。劉琦組建了類似於調查司的情報機構,具體職稱還未打探清楚,可對調查司探子的查鎖,力道十足。

  “中書校事,直屬長史府,由習竺統轄。其中校事,皆乃荊州各族子弟。彼等深根荊北,脈絡通聯,似乎正適於針對調查司的密探。”

  文聘一邊飲酒,一邊說道,彷佛忘記了方才是自己發問。

  倒是徐榮聽到這番話,不由嘴角微揚。

  “怪不得!習家在荊北勢力頗重,又有其餘諸族佐助,勾連鄉裏、城坊。調查司毫無所獲,亦在情理之中了。”

  說白了,就是一群地頭蛇。

  調查司雖然在荊州植根近十載,但麵對紮根幾百年的諸大族,還是難度太大。畢竟,調查司的探子也是人,也要日常出行。而那些地頭蛇最拿手的就在於這裏了,莫說底層吏員,縱是那三教九流之徒,隻怕也多願為豪族提供情報。

  甚至,荊州調查司發展的探子中,有沒有荊州豪族的密探,還說不準呢!

  “也正是因為中書校事為諸族掌控,聘才不得已而歸順國朝。”

  “此話何解?”

  徐榮當即打起精神,重點來了。

  “這麽說吧,聘離開襄陽來樊城前,與漢壽王議論軍務時,並沒有調動黃祖所部來襄陽之籌。吾等認為,以張允所部,足以攔住蔡都督水師,樊城在襄陽的持續支援下,也不會失守。”

  說完,文聘長歎一氣。

  徐榮明白了些許。

  “黃祖率其部主力來襄陽,並非所為戰事。而蒯蔡二族勢頹後,荊州諸族以黃龐為首,馬、習、楊緊附其間。爭權奪利,也談不上啊!”

  “的確談不上爭權奪利,畢竟他們幾家互有姻聯,無論是誰掌握大權,都少不了其餘幾家的好處。而且黃氏握有重兵,黃祖來襄陽,最多也就是拿下張允、聘、魏延以及西進巴蜀的劉磐將軍罷了!”

  “謔~”

  這句話蘊含的東西可不少,聽得徐榮不禁乍舌。

  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嗎?

  敢去這黃祖是打算把王府的軍權,一股腦的奪過來啊!

  所以,這場仗,大周被人當刀子用了唄!

  張允應該是真降,但國朝上下都抱有懷疑態度,不敢犯險。而文聘為自己所敗,魏延是誰不知道。劉磐這位劉琦最信重的大將,手握荊南數萬精銳,進入巴蜀.....

  嗬嗬~

  “這是仲業的猜測?”

  “不,是蒯君所料。依蒯君之言,下一步就是袁曜鳩占鵲巢了!”

  “袁曜?”

  徐榮眉頭驟然緊湊,將方才所了解的東西匆忙結合起來。

  “嘶~漢壽王....正處少壯之年!”

  “戰前已是病重之軀,現在,不可預料!”

  “嘖嘖,知道是誰的主意嗎?”

  “不知....”

  每說上一句話,文聘都會忍不住的飲上一樽酒。

  即便是自己,也難以相信這一切是真的。可眼下的形勢,正在往蒯君所料的路上狂奔不止啊!

  “劉氏在荊州經營十幾載,這麽做對黃龐等族,有什麽好處?”

  “漢壽王曾引外來名士為羽翼,意圖壓製諸族,充實王權,甚至不惜納流落荊揚的諸葛家之女為妃妾,重用諸葛氏一族子弟。又有王朗、虞翻、王粲、桓劭、袁忠、許靖等名士,及先王所領諸僚。說起來,效果也是不錯,諸族一度萎靡不振。”

  “漢壽王,還算是一位不錯的人主。至於袁曜,哼~成事不足!”

  徐榮聽完後,就明白了荊州現下的狀況。與當初的益州,一模一樣,都是君主引中原之才,壓製本土豪族,最終形成了水火不容的局麵。甚至,荊州的這副狀況,比之益州更甚。

  如此想來,隻怕吳國那邊,也一樣避免不了這個嚴重的問題。

  或許,可以建議陛下利用一番。

  “漢壽王,的確不錯,能盡忠臣之言,行寬厚仁政,愛民愛兵。如無此番事生,未必沒有機會北上中原,一爭天下!”

  “哈哈哈,若荊州之才,皆如蔡師高徒,且賢明居位,宵小避退,政令明清,的確可與吾大周爭上一爭!”

  也許隻是安慰,也許是對大周成竹在胸。

  徐榮的一句話,還是讓文聘心中好受了不少,麵色改善了些許。

  而後,文聘又言道:“車騎,聘知曉的,皆已如實相告。聘此番歸順國朝,別無他願,隻為一小卒,衝鋒陷陣,踏平襄陽,取袁曜項上首級!”

  “仲業之才,若居輕兵,豈不使天下笑陛下無識人之明?稍後,本將親自與陛下建言,定然不會使仲業無處施才!”

  “這.....敗軍之將,不敢奢求過甚!惟望陛下,不怪先前抗拒王師之罪,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