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0章 田製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1-08-21 22:06      字數:2359
  “老丈,拿好了,這是你們家五口人的地契,四百三十多畝地。跟著部隊到穰縣,有地契才給你分地!”

  一名郡吏,將一匝紙張,塞到麵前老丈的手中。

  老丈瞅著一張張地契,滿眸間都是熱淚瑩瑩。雖然自己不認識上麵的字,也不知道地契上說的究竟是什麽意思。但他知道,這五張紙,重若千金。

  “呼~”

  老丈喘了口大氣,小心翼翼的將地契放到懷中,然後拱起手衝著郡吏道:“多謝,多謝,多謝....”

  “嗨,謝某作甚?這是陛下賜予的你家的。記住,陛下降詔把地租給你們種,誰也沒資格買賣。有人敢強買,爾等就直接報官府,或是直接到當地禦史司呈狀。”

  “啊啊,不會賣,肯定不會賣,哪舍得艾!”

  ......

  “不是說的分地嗎,怎麽是租地?”

  災民中,豪強寒門並不少,自是有人識字。

  一名年紀輕輕的少年,看著詔租,也就是郡吏口中的地契,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其身前的郡吏眉頭一橫,凝視著人群中的少年,斥聲道:“哼,全大周的地都是陛下的,租給爾等耕種,許予國休戚,與分地何異?”

  “當然有區別!地不是自己的,朝廷不是想收就收,想不給就不給?”

  被郡吏這麽一衝,少年火氣也上來了,毫不客氣的頂言說道。

  聞其言,郡吏將目光看向周圍的百姓,彼等麵色間多有些疑慮、擔憂,顯然是被少年那句話給挑起來的。

  “且仔細閱讀詔租,此乃陛下親命,何人敢逆天行事,不予爾等分地。其上有傳國璽印、皇帝行璽章為證,誰敢不給爾等分地,持詔租可直達天聽!另,陛下已降聖詔,如詔租所有者不願,任何人無權買賣、更置爾等所分土地,包括大周皇帝。”

  “如爾等增嗣、分戶,亦需持詔租報當地官府,由官府傳少府國土台,國土台呈大周皇帝,而後更置。若遇強買強賣者,爾等隻要詔租在手,官府、禦史府、國土台,皆可為爾等做主!此外,詔告布示各營皆有,土地新法亦已編入大周律。如尚有疑慮,太子殿下就在宛城南門坐鎮,爾等可一往問之。”

  郡吏一番長語,下麵的百姓多數人聽的還是稀裏糊塗。

  也許,隻有那名少年聽的很明白。不過,其既已心明,自不再多言,拱禮作謝,收好詔租,消失在人群之中。

  ........

  南陽宛城附近數縣,大周收攏豫州災民一百四十萬人左右,分置民營十四處,各有民眾十萬餘。而南陽郡府、禦史署、廷尉署、國土台、調查司、司禮監、墾建兵團,各級署衙、部曲、官吏、將校、兵卒十二萬六千餘人,分散到各營之後,仍舊顯的人手嚴重不足。

  墾建兵團的將士不少,但一邊要維持秩序,一邊還要護送百姓分批趕往各縣邑,又要組織人手協助國土台的人給百姓劃分田地,根本忙不過來。

  至於郡府官吏,更是恨不得把一個人分成兩瓣。

  南門外,高龑也始終未能抽出休息的時間,不斷的接待著前來解惑的百姓。

  “老丈,這是大周律中的土地新法,上麵規定了分給你們的地,都是以中田為基礎。上田折八分地,下田折一畝兩分地,山田折兩畝地。你家六口人,以中田算是四百八十畝地。若是換成上田,那就是三百八十四畝地。換成山田,那就是九百六十畝地......”

  高龑帶著笑容,慢條斯理的與眼前這位六十多歲的老人,說道著田畝之間的換算。

  畢竟天下的耕田,不是所有地都能畝產一石半以上。既然要分田,這其中的換算,自然也是極為重要的事。但,百姓不理解,許多百姓會認為分給他們的地少了。

  “唉~陛下和太子給俺們這些黔首分地,是天大的恩情啊。老頭子不是不識趣,就是怕別給俺家分上幾百畝的下田或山田嘍。畢竟,跟中田、上田沒法比。”

  “嗨!老丈多慮了。陛下早早便在考慮此事了。放心,陛下既然決定給大家分地,那就不會讓大家吃虧,否則分地的意義何在?小子雖年少,但老丈若是信得過小子,那就安心的去新野,好好建設新家!”

  “太子的話老頭子哪裏會信不過,哎,那俺這就不耽誤太子的時間了。”

  “老丈一路保重,若是當地官府所分田地,與小子所言不同,持詔租到長安,直接去東宮。龑別的不敢承諾,但能承諾,絕對不會讓老丈您吃虧!”

  “多謝太子,太子與陛下一樣,仁厚!仁厚啊!”

  聽到高龑的承諾,老丈不由心生感動,這輩子能見到太子殿下已是萬幸,沒成想還能得到太子的承諾,何其幸也!

  “老丈盡管放心去,大周存在些貪官汙吏,但陛下不會坐視彼等蠕蟲欺壓百姓!”

  高龑站起身來,來到老丈身前,扶著那幹瘦的胳膊,鄭重的說道。

  “陛下仁厚啊~”

  .......

  下午。

  郡守府內。

  孫香端坐案前,聽著身前掾吏所報。

  “府君,巳營那邊已發放詔租三千口,但鄧軍將那邊抽不出來兵力了。”

  “往博望的部曲還沒回來嗎?”

  “回來了,但一千將士被國土台調走了五百多人,鄧軍將也是頗顯為難。”

  “那便與鄧軍將說,將護送人員調整為五百人。務必保證每時每刻,都要有三千人在軍營待命。今天新法推行,須顯雷霆之勢,明白嗎?”

  “諾,職下這便傳訊鄧軍將!”

  “嗯~”

  下去一名掾吏,立馬便有人走上前來。

  “府君,甲營災民鬧事!”

  “何故生事?”

  “下麵的人說是因為百姓不願往複陽,那裏山高林密,田非上田。”

  “哼,請鄧軍將與郭台令往甲營一遭。如相勸之後百姓仍舊不願,那便強製執行。他們是災民,國朝給他們分地、發糧已是天恩,哪裏還容得他們來回挑。”

  “諾!”

  “府君,蔡諷來了!”

  “噢~這都幾天了,現在才來?告訴他,不必見某。請其直接覲見太子,或者徑去長安吧!”

  “這,會不會影響育陽那邊的百姓安置?畢竟,蔡氏來育陽雖然不久,但.....”

  “不用擔心,本府已經請示過了。過兩日,皇後與貴妃會親往育陽一趟。”

  “諾!”

  “府君,郭台令遣人傳訊,言宛縣各鄉亭需盡快責人分發詔租,免得耽誤劃田之事。”

  “唉~本府手底下哪有那麽多人,災民這邊還沒搞清楚呢!去請別駕,領批屬吏,往郭台令處,聽其調令。”

  “諾!”

  “府君,這是剛剛整理好的詔租備案,以及所分田畝籍冊。”

  “先放下吧,晚會兒本府再閱。”

  “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