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3章 周使入荊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1-05-22 21:37      字數:3051
  從函穀回到弘農,用了近六七天的時間。

  這段時間內,郭奉孝遞呈了不少來自調查司探取的消息,以及齊王送來的一些情報。

  局勢和先前變化不大,可能是已經發生的事情,情報還沒有傳過來。也可能是這些情報本身,就帶著些許迷惑的行徑。

  河洛一帶,趙國依舊有不少兵馬存在,雖說麵臨著大周和齊國東西夾擊的態勢,但不論是守還是攻,皆可行之。戰場上的兩萬精騎,給了趙軍太多戰術以及戰略上的選擇。

  東南豫徐戰場,根據齊王的消息,顏良大軍仍在繼續向徐州前進。但這指不定是啥時候的消息了,也許顏良已經殺到郯縣外了,也許顏良所率的趙軍主力,早已調轉槍頭了。畢竟,傳到自己手中的消息,都是發生在起碼半個月前的事了。

  也就長安那邊的還算及時,先前逃避征役的事情,跟大局比起來根本算不上什麽事。而閻相讓自己看到那封奏疏,意思也應該隻是想委婉的提醒自己,這場戰爭大周能堅持的時間,可能要比戰前預估的短上不少。

  餘者,就是備受關注的河東、並州局勢了。

  趙衢那邊還好,就隔著一條黃河,現在應該退回箕關以西,做好防範準備了。驍騎校、羽林騎速度快,應該也快到安邑了。

  徐榮那邊各軍都在後麵不遠,最快兩日功夫就能抵達陝縣。第十二軍和第十三軍,十日內也能到達安邑。

  再加上安邑那邊的一師守備軍,河東的兵力也將達到四萬五千餘步騎,保住河東不失沒問題。隻不過,西河、上郡以及河套地區,恐怕都麵臨著失守的可能性。

  局勢若極度不利的情況下,僅靠公孫續的第二騎兵軍,想要保住這方圓幾百裏的疆域,難!

  至於軻比能,隻要不臨陣倒戈,落井下石就已經算是幸運了。

  從主動進攻,被迫轉變成戰略防守的感覺,還真是讓人不開心啊~

  ....

  抬起頭,凝視著正前方的屏風,高誠腦海中可謂是思緒萬千。

  現在的大周,表麵上看起來依舊穩固如山。可事實上,隻有自己最清楚。它就如眼前的這張屏風一般,稍微大點的風,都可能把它給吹翻在地。

  於函穀的諸多謀劃,什麽以退為進,什麽效前之故事,行疲趙之策。說白了,都是無奈之舉,暫存實力罷了。

  如果趙國一心滅周,此戰大周社稷所麵臨的危機,不下於當年鮮卑傾巢南下。

  大兄,國朝好歹,可就全看汝了!

  不管怎麽想,怎麽猜測,怎麽構思.....

  最終,大周國運的去往,高誠也隻能寄托在蘇則的身上。

  晉陽城下,有著大周最精銳的八萬部隊,要是被全殲在並州的話,大周內部會出現何等變化,自己根本不敢想想啊。

  四世三公的袁氏,在士族中的號召力,更不容忽視。

  “噔噔....”

  “何事?”

  “啟稟陛下,閻相送來一封奏疏,請陛下親啟。”

  “嗯~進來吧!”

  高誠話音落下後,室門便為之而開,趙常侍將一封奏疏呈至麵前。

  接過奏疏,高誠打開瞥了一眼,皺了下眉,隨即又有舒緩,片刻後露出欣慰的笑意。

  “老趙,龑兒不錯啊。雖說字跡不行,但這句批語,甚得朕心啊!”

  “太子殿下自幼聰慧,又得陛下孜孜教誨,必具賢德。”

  趙常侍雖說不知道奏疏裏麵講的啥,但從陛下的神態轉變中,還是多少猜出點東西。反正,陛下都這麽誇太子了,那跟著誇太子鐵定沒錯。

  高誠帶著笑意,點了點頭,算是讚同了趙常侍的話。

  不過,隨後就將奏疏放到了一旁,衝著趙常侍說道:“老趙,去請奉孝、文和、曜卿三人來,朕再與他們商議一下。”

  “陛下,現在夜已經深了。戰局之勢,老仆不懂,但這數日來,每日聚議,日落不休,夜深依舊。陛下還需保重龍體啊,此危局之際,國朝上下,皆倚陛下龍威矣。”

  趙常侍說完,高誠的麵色有些不悅,盯著這宦官,思慮了片刻後,點了點頭。

  “也罷,那就命人傳告諸君,這兩日好生休息下,靜待新的消息。”

  “陛下英明。”

  “行了行了,汝這老仆,先退下吧,朕要安寢了。”

  “陛下萬安,老仆告退!”

  待到趙常侍退下後,高誠才無奈的長歎一氣,自己還是失措了啊。

  這些時日來,日夜牽掛晉陽戰事,想必給下麵諸君也帶來了不少壓力。值此之際,如此掛念,非是善事。

  休息休息也好,自己得調整下心態,全大周的人都在看著自己。自己心亂如麻,他們又哪能平下心來。

  以前是為了心中的虛榮打天下,後來是為了身後的數萬將士打天下,再之後是為了大周社稷打天下。

  但是,從今天起,自己就是為兒子打天下了。

  後繼有人,難道就是這種感覺嗎?

  嗬嗬...

  想到這裏,高誠情不自禁的自笑起來,似乎挺有趣的。

  ————————————————

  天下動蕩,中原諸軍雲集,整個北方都籠罩在戰爭的烽煙之下。

  唯獨荊楚、吳越之地,在靜靜的觀望著這場大戰的走勢。

  誰勝誰負,對於他們來說一樣是決定自身命運的關鍵。

  荊州襄陽城內,距離烏雲密布的豫州戰場很近,甚至趙軍都打到了自己家門口。

  所幸,趙軍攻占宛城後,並沒有繼續南下,連南麵那幾個縣城,似乎都沒有心思去打。反倒是趙將孟岱,時不時都派小股部隊,向周國掌控的南鄉數縣滲透。

  壓在頭頂上的兩座大山,要是在南陽打起來,襄陽的壓力可想而知。

  所以,坐在襄陽城內的劉琦,一點都不安心。

  哪怕自己已經借助剿滅張羨叛亂,將弟弟掌控的軍權拿了回來,甚至水到渠成的將荊州軍政握在手中。

  可麵對周軍和趙軍,心裏委實沒底氣。

  荊州雖說經曆了張羨之亂,損折了不少人馬。但細數一番,五萬步卒還是有的,再加上實力強勁的水師。

  襄陽,理論上固若金湯。

  但誰讓當初荊州軍被周軍一戰給打出病來,據有優勢兵力,正麵硬對硬的碰撞,居然差點被人家全趕進沔水裏。

  實在是打擊人的心氣。

  現在再加上本就一直壓著荊州軍打的楚國,被趙國三下五除二的給橫掃了。那種龐大的威壓,別說尋常百姓了,連自己這位漢壽王都感覺到了恐懼。

  楚國數十萬精銳,卻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內,淪落到國都兩破,天子自焚,太子入荊的下場。

  大舅哥逃入荊州,好處是沒給自己帶來丁點,反倒是讓荊州士民人心惶惶。

  更坑的是,自己還拿袁耀沒任何辦法,隻能任由其停留在荊州境內。可如此一來,趙國對荊州的看法可就不一樣了。

  “王上,周國使臣來了。”

  “嗯?”

  倚欄愁思的劉琦,不由皺了下眉頭,疑惑的問了句:“周國遣使入荊?何時來的?”

  “這...仆也不清楚,隻知道今日周國使臣徑直去拜訪了國相。國相也是方剛知曉,派人稟報訊息。”

  聽完宦官的這句話,劉琦不由抽了下嘴角。

  周使秘密入荊,顯然是周國調查司的手段,可偏偏荊州上下,居然皆是方知。隻怕,若不是其主動現身,自己還被蒙在鼓裏呢。

  這要是來的不是使者呢~

  調查司.....著實是個威脅啊!

  荊州,也必須要有類似於調查司的存在,否則寢食難安啊!

  “孤今日略感風寒,且請周使入驛站休息。待來日,孤親自相請。”

  “諾!”

  想了下,劉琦沒有決定立即接見周使。

  大戰之際,周國派使者前來,應該是想要拉攏荊州,共同對抗趙國吧。如此,周國本就與齊國有盟,又與吳國有姻親之聯。再加上荊州的話,趙國想要一舉戡定天下,幾乎不可能的了。

  畢竟,趙國再強,也難以以天下之三,力抗天下之七。

  不過,幫助誰,對於荊州而言都無所謂。

  因為趙國若勝,下一步也必然是攻打荊州。而周國若勝,那很大的幾率也是攻打荊州。

  所以,就看誰能給多少好處了。

  趙國雖然還沒有付之行動,但大軍停駐宛城,就是在給自己一個訊息。周國若是付出的利益不多,荊州沒必要去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