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9章 監國太子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1-05-22 21:37      字數:4125
  回到宮內,高龑徑直來到了宣德殿,來到了曾經父皇端坐的案前。

  目光盯著眼前堆了近百分的奏疏,不由感覺到一絲絲疲倦。哪怕自己還沒有觀閱一份,哪怕這些僅是中樞府挑選出來的一部分,可每日皆是如此的話,就讓人心生厭煩了。

  隻不過,不論是閻象還是蔡師,亦或是母後,都說父皇每日要批閱的奏疏,比眼前的還要多許多。

  作為大周皇帝的嫡長子,大周的太子殿下,自己早晚都要承受日複一日的批閱奏疏。若是現在就心生煩躁,日後該怎麽辦?

  小小年紀,想的許多……

  那雙小手,也很快拿起最上麵的一道奏疏,打開攤在桌案上。

  高龑挺直了腰脊,傾身探腦,不這樣做的話,根本看不見奏疏上寫的是什麽。

  字很多,洋洋灑灑一大篇,而且簡單易懂,不像父皇時不時寫的那些文章難懂。一兩遍下來,倒也能明白奏疏講的是什麽事情。

  打頭的這道奏疏,言及的正是長安府庫三日來的支出情況。

  短短三日,長安府庫原有糧秣三百四十多萬石,自各縣府轉運入七十二萬石三千餘,一百七十二萬石兩千餘。劄甲、披甲、弓弩、箭矢、兜鍪、盾牌、刀、矛、劍、戈等軍中甲刃,以及內襯、冬衣、布靴、水囊、帳篷、旗幟,再具體到頭巾、抹額、束帶等小物什,所入幾何,所出幾何皆有。

  這道奏疏就是呈閱給自己過目,代父皇蓋下皇帝印璽,然後轉下至天祿閣留存。

  批閱奏疏已經近四個月,高龑還是明白不少程序是怎麽走。隻不過,所有的奏疏,自己都沒有做決定的權利,僅僅是批紅蓋印罷了。

  但無所謂,現在的國事,還輪不到自己做主。甚至,要不是此次大戰爆發,父皇需要到前線坐鎮,自己都沒資格參論國事。待到日後弱冠,父皇應該就會讓自己獨自處理一些事情了。

  翻過此篇,高龑將蓋好皇帝印璽的奏疏合上,衝著身旁的一個小內臣言道:“小常侍,將這封奏疏送至天祿閣。”

  “諾,太子殿下,臣這便去。”

  小宦官急忙躬著身,上了階台,恭恭敬敬的從高龑手中接過那封奏疏,抬步後退。退下台階後,這才轉身朝著殿外而去。

  而身後的高龑,又拿起一封奏疏,攤到桌安上,聚精會神的觀閱起來。

  小內臣出了宣德殿,轉而向西行了不過百步,來到宣德殿群中的一處偏殿院落內。早就恭候在此的幾名中央官署文吏,立即抬步上前。

  “此封奏疏依太子殿下命,轉下天祿閣!”

  小內臣與人群中到底一人言道。

  那人當即上前一步,接過奏疏,言道:“勞煩常侍奔波了。”

  “某還要多謝諸君在此久候,太子殿下剛剛開始批閱奏疏,恐怕又要勞諸君候到深夜了。”

  “無礙無礙,吾等佇足若久,尚可入偏殿休憩。”

  “也好,那某便不多言了,先回去侍奉太子殿下了。”

  “常侍且去。”

  這麽一群人呆在這裏,自然是為了照顧太子殿下。畢竟與陛下不一樣,年紀幼小的太子殿下要看完百餘道奏疏,起碼需要兩個多時辰。再加上陛下就給太子殿下配了一名內臣侍奉,要是讓那內臣滿未央宮的來回跑,他們這些值守的文吏更難受。

  此外,這名小內臣雖說也是方剛二八,但卻是實打實的頂著常侍的名頭,還是太子常侍的名,由不得他們不重視。

  待陛下百年之後,太子繼承大統,這位太子常侍可就不一般了。

  ……

  隨著時間一點點過去,宣德殿內高龑麵前的奏疏也不斷的減少著。

  小內臣雖然來回奔波的直喘氣,但想到日後的榮華富貴,還是興致衝衝的候在太子殿下身旁。時不時甜茶倒水,送上點心以及太子最喜歡吃的烤肉串,不辭辛苦。

  而注視著比自己還要小三歲的太子殿下,心中充斥著言之難盡的感激。

  自己八歲入宮,至今已經七載,七載來從來沒有遇見過太子殿下,更沒有遇見過陛下。自己隻是椒房殿後廚內的一個小幫工而已,從來沒有人會在乎自己,更沒有幾個人正眼看過自己。

  這一切都隨著太子殿下到來,而徹底改變。

  太子初次監國,陛下許其挑選一名宦官,侍奉左右,更許下太子常侍之名。

  太子殿下沒有在宮內大肆挑選,而是徑直去了椒房殿,在皇後宮內挑選宦臣。得益於皇後寵溺,太子將椒房殿逛了一個遍,最終在後廚選中了年紀最小的自己。

  幸運嗎?

  也許……

  但,更應該是太子殿下的鴻恩。

  三個多月以來,自己跟隨著太子殿下,每日都會在石渠閣習讀百家書籍。按照太子所說,殿下的朋友都是飽讀詩書的大才子,自己作為常侍,絕對不能目不識丁,這也是自己第一次接觸如此豐富的知識。

  比起太子殿下輕鬆,因為殿下每天晚上還要批閱奏疏。雖說,那些奏疏隻需要批紅蓋印,奏疏所寫更是中樞府屬吏耗盡腦汁,用更簡單易懂的字詞書錄。但從第一天的抓狂,到現在靜下心來批閱,太子成長的更快!

  “呼,好了,將這封奏疏送至中央官署。”

  高龑一聲輕喚,打斷了小宦官的思路,猛的回過神來,小宦官當即應了聲諾,上前接下奏疏。

  退下後,又言道:“太子殿下,您已經批閱一個時辰了。要不要休息一下,吃些點心。”

  “唔,也好。還有什麽好吃的點心,多準備些。今晚,感覺比往日餓的緊。”

  “太子殿下稍後,臣去去便回。”

  “嗯~去吧。”

  小宦官聽到太子殿下決定休息進食,煞是高興,急衝衝的就朝著殿外走去。

  而其身後的高龑,則是又拿下一份奏疏,打開來看。

  方看兩眼,就愣了下,隨即眉頭皺起,仔細的閱讀著奏疏上的每一個字。

  偏偏此時,宣德大殿殿門突然打開。

  小宦官差點沒一頭撞上那打開的殿門,猛然頓住身形,抬目朝著推開殿門之人望去。

  這一看,當即躬下身軀,高言拜禮:“臣拜見皇後,拜見太子妃,拜見長公主,拜見京兆公主。”

  薑紓一身華服,徑直朝著入夢初醒,站起身來朝著自己走來的高龑走去,看都沒看一眼旁邊見禮的小宦官。

  至於長公主和京兆公主兩個小丫頭就更不用說了,手牽手蹦蹦躂躂的就朝著太子殿下跑去。

  唯獨太子妃,倒是抬手示意自己,言道:“小常侍,起來吧,不必多禮。”

  “謝皇後,謝太子妃,謝長公主,謝京兆公主。”

  謝禮後,小宦官這才抬起了點身,朝著殿外退去。

  隨後,還有兩名女婢端著兩份吃食,也走進大殿。

  “孩兒拜見母後!”

  高龑走進前,朝著薑紓躬身拜禮。

  薑紓點頭輕嗯一聲,正欲張口說話,身後兩名小丫頭就竄了出來。

  蹭蹭的朝著高龑身上黏,一人拽一邊袖筒,不斷地嘰嘰喳喳:“皇兄,皇兄,一起玩遊戲啊。”

  薑紓臉色一黑,冷哼一聲,斥聲道:“瓊珶、寶寶,汝二人成何體統,還不速速退下!”

  經薑紓這麽一斥喝,兩個小丫頭頓時不再吱聲。不過,依然抱著高龑的袖筒沒有鬆開,甚至瓊珶還吐了下舌尖,調皮搗蛋。

  見兩個小丫頭稍微收斂了點,薑紓也就不再加以斥責。這兩個丫頭,深得陛下喜愛、寵溺、縱容,否則也不會如此不知禮數。

  不過,自己也懶得多管。眼下,自己要做的就是維護好高龑的太子之位。瓊珶和寶寶,還是讓蔡璣妹妹管教合適些。

  “好了,你們兩個小丫頭不要耽誤皇兄批閱奏疏了。先帶著吃食去偏室,稍後本宮與爾皇兄便去尋汝等。”

  “嗯嗯好耶~”

  得了薑紓這麽一句話,瓊珶當即跳了一下,欣喜的就拽住寶寶,招呼著進來的兩名宮婢,朝著大殿後麵的偏室跑去。

  很快,大殿中,隻餘下薑紓母子二人。

  看著已經長高到自己肩膀的兒子,以及其略顯疲倦的麵容,薑紓不由感觸了下。

  輕喚道:“吾兒不必如此勤苦,汝年紀尚輕,莫要經常熬的太晚。”

  “母後不用擔心,兒臣每日習練馬術、劍技,身體壯著呢。”

  高龑嘴角一揚,笑嘻嘻的說著,根本沒把這點事放在心上。

  薑紓有點不開心,批閱奏疏可並不是很輕鬆。陛下常年征戰,又值壯年,身體不比一個十二三的孩子強壯。可每次批閱完奏疏,都要找自己大倒苦水。

  隻是,孩子畢竟越長越大……

  十二歲,放到下麵的農家,已經開始幫家裏人耕種秋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而龑兒身為一國太子,也注定要承擔起這份職責。從現在開始學習國朝重臣處理政務,待到日後才有能力獨自理政,也才有資格真正繼承大統。

  “罷了罷了,母後就不多說什麽了。來,陪母後進膳!”

  薑紓擺了擺手,口中說著不管,可又借著一同進膳的名義,想要高龑休息一下。

  高龑沒有急著應下,而是拱手說道:“母後,兒臣正批到一份關鍵奏疏,尚且有許多迷惑之處,還請母後教導。待處理完此事,兒臣再侍奉母後進膳,何如?”

  “噢?”

  薑紓怔了下,隨即想了想,應當是龑兒沒看懂閻象的處置方法,來請教自己。

  於是頷首言道:“可,帶母後看看是那篇奏疏。”

  “母後請!”

  母子兩人一前一後,來到案前。

  薑紓坐於案前,高龑佇足侍於右側,指向桌案上攤開的奏疏,言道:“便是此篇。”

  “此篇奏疏所言,乃是前幾日發生在左馮詡郡的一起逃役事件。事中逃避征役者十餘人,皆一同村之人。隨著戰爭爆發,中樞府不斷征發民役,更是於十日前擴大了征役範圍,彼等便是由此納入征役,避之而逃。”

  奏疏上的字不多,高龑這一番話還沒說完,薑紓就已經看完了。

  顯然,奏疏中的講的沒有這麽詳細,或者說龑兒是從何處得知的這些消息。於是,問向高龑:“龑兒,關於這些人的詳細,汝知道多少?”

  “禦史府也上了不少奏疏,皆言彼等家境隻是普通尋常百姓。所以,兒臣也有些不解,國朝有法,逃役乃是重罪。十餘人同逃,不合乎情理。其次,兒臣覺得閻相的處置,過於狠厲。”

  高龑將自己心中的疑惑點出。

  薑紓沒有急著說話,又拿起奏疏,將閻相的處置結果讀出:“依大周律,逃役者一十二人皆斬首示眾,傳梟郡縣。其家屬,一律流放西海郡。吾兒,閻相處置,遵依國法,並無不妥啊!”

  “這……”

  高龑注視著自己母後的目光,遲疑了片刻後,沉聲說道:“母後,若依國法,那逃役者梟首示眾,並無違駁。可其家屬,罪不至流放西海,至多罰錢、服勞役。”

  “閻相處置的並沒有錯!”

  薑紓帶著一絲絲微笑,再度與高龑說道。

  這件事從一開始,就注定了會嚴加處置。其一,此乃首次逃役,不嚴懲難以殺雞駭猴。其二,彼等逃役者,皆是左馮詡之人。

  而禦史府參與此事之中,自然不用多說,那都是陳年舊事了。

  “母後,是不是初平二年大水和初平三年大饑之故?”

  高龑神色一黯,突然一語。

  讓聽者,不由凜目凝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