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0章 吳軍西討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1-01-01 07:53      字數:2512
  八月上旬。

  周國第八軍抵達函穀關外,於關外十裏,紮營築寨。

  周國第一軍、第五軍、第六軍,近五萬精銳,出武關道,於丹水城北四十裏外駐紮。

  周國第三軍,出崤函南道,直麵伊闕關築營。

  同時,齊國大將曹仁,親率十萬精銳,進屯冤句縣,每日操訓三軍。吳王孫策,自領軍攻破山陰,殺嚴白虎、祖郎。而後引水陸兵馬五萬餘眾,戰船兩千餘艘,東進彭蠡湖。

  不得不說,吳軍的動向可謂是挑逗著荊州上下的神經。

  出使荊州的周使,在得到調查司密訊後,立即派人將此訊送往長安。而後,繼續在襄陽諸多官員中往來走動。

  劉琦不負眾望,收下了周王送的厚禮。

  也許別的不算什麽,金銀珠玉,荊州上下也不缺,但那五百匹健壯戰馬,著實饞人。

  不掌國政,不知家務事。

  以前父親統領荊州的時候,劉琦還覺得父親老了,沒了雄心壯誌,不敢爭雄於天下。最終,導致自己去了長安為質。

  在長安,自己見識漲了許多,尤其是對於周國那精銳的羽林騎,更是了解甚多。

  自己也知道南舟北馬之別,所以也曾經幻想著等自己掌權後,組織一支精銳的騎兵部隊。

  然而,當回到荊州,逐漸接觸到荊州權力,直到正式接管荊州大權後,自己才明白許多。不是父親老了,也不是父親失去了雄心壯誌,而是荊州士族壓根就沒有爭霸天下的心!

  如果說有,那也是以前的蔡氏,而蔡氏為的是周國的天下,不是他劉家的天下。

  其餘一如黃、龐、馬、習等大小家族,都在忙著爭奪蔡氏去周後,留下來的權力真空。他們在想著爭權奪利,在想著為家族謀利。

  一族子弟,分仕數家,自己也見的多,無妨!

  可一族嫡係,幾乎全都遷往巴蜀是怎麽回事?

  就留下幾個人,繼續呆在荊州爭權奪利,糊弄誰呢這是?

  馬家和習家的一番神操作,讓劉琦認識到了荊州權力的複雜。

  這還不算啥,比起世家,那些宗帥做的更加過分!

  馬家和習家也不過是知道荊州的實力,難以在諸雄中崛起,早早躲入益州逃離戰火,以免波及宗族。雖說也帶走了不少的中小士族,但起碼馬家和習家還有子弟在為漢壽王府效力。

  而那些宗帥,自己父親一薨,就急不可耐的造反。

  他們以為,壓在頭頂上的大山沒了,以為新即位的自己不過是毛頭小子,以為劉琮能夠威脅到自己的地位!

  殊不知,父親留給自己的積蓄,非常多!

  荊南,劉磐三萬大軍匯合交趾刺史賴恭、吳巨部曲,達四萬餘眾。還有張允率領的一萬荊州水軍,足夠橫掃了荊南四郡的所有宗帥。

  但,隨著楚使到來,天下局勢似乎又不一般了。

  多少屬吏請求自己驅逐周使,以絕其交,免荊楚兩家為周賊離間。

  離間計嗎?

  誰看不出來?

  在大周自己呆的時間並不短,但說到與周王交情,嗬嗬.....

  周王不會無緣無故的贈送自己厚禮,但自己為什麽不能收?說的好像,楚國就是荊州的好朋友一樣?

  即便自己的王妃是楚國公主,可自己終究不是楚國的人。

  時至今日,自己向袁術討要了幾回江夏,楚國上下無一予口。至於南陽,那就更別想了。何況,兩家僅有沔水相隔。若非局勢不利,早就大打出手了。

  所以,周國白送的東西,自己為何不拿?

  拿了,袁術又能拿自己怎麽著,隻要周國在一日,楚國都離不開荊州的支援。

  搞清楚,占據著主導地位的是荊州,不是他楚國。

  沒了江淮之地的大楚,還叫大楚嗎?

  .......

  漢壽王宮中,劉琦穩坐案前,看著庭外風色,目光逐漸凜冽。

  孰強孰弱,猶未可知!

  “大王,豫章太守諸葛玄急報!”

  一名侍者,手持竹筒,快步走到跟前。

  劉琦沉穩的接過竹筒,取出其間信報,觀摩了一遍,至始至終麵上表情都沒有什麽變化。而後,與侍者言道:“去,傳王威、韓曦、文聘、黃忠、魏延來!”

  “諾!”

  時過三刻,數員大將,紛至前殿。

  劉琦待諸將落座後,便開口言道:“吳王孫策,親率水步五萬餘眾,沿江西來。信報傳至,已近彭蠡,現下當入彭蠡矣。”

  “大王,末將願請兵萬餘,馳援黃將軍!”

  作為劉表留給劉琦的心腹大將,王威二話不說,便起身請兵。

  劉琦注視著王威,搖了搖頭,說道:“王公威望隆重,若親率大軍戰吳軍,孤相信,彼等必聞風而喪膽。然而,如今周、趙、齊、楚皆動兵,天下局勢雲遮霧繞,難堪其明。王公還需坐鎮襄陽,為孤明察秋毫啊!”

  “大王,嗨~老臣明白。不過孫策弱冠之齡,便橫掃江左。又順勢而起,蕩平江右。今其已定會稽,攜大勝之威而來,不可小覷。”

  王威有些遺憾,但隨即便將憾意丟到一旁,言及孫策及吳軍之厲害。

  其下韓曦、黃忠皆點頭附應,認同王威所言。畢竟,吳國的崛起,實屬駭人聽聞。

  但總歸有人,持之他見。

  隻見年齡不大的魏延,遂而起身,稽禮言道:“大王,末將以為王公所言,有些誇大。孫策,確實為天下英雄,但彼如其父,有勇而無謀。吾荊州,當年能殺猛虎,而今焉不能殺雛虎哉!”

  “好!文長所言,大振孤心!”

  劉琦當即讚了魏延一句,不是自己對王威等人失望,而是他們終究不是自己親自提拔的將領,不明白自己的心意。

  老而持重,說的便是王威、韓曦、黃忠。

  不敢犯險,荊州難從天下諸雄中,脫穎而出。

  所以,劉琦說完,看向了文聘,言道:“仲業,可有破敵之策?”

  劉琦問完,餘者紛紛看向文聘。

  王威、韓曦、黃忠,似乎也都知道自己的能力幾何。而魏延,心中則非常無奈。

  沒錯,自己確實是大王提拔的心腹,不然也沒資格和一群荊州老將坐在一起。但家世背景,胸中所學,目前皆比不過文仲業。

  文聘思忖了片刻,言道:“周、齊皆屯而不攻,駐而不打,唯獨孫策,欲報父仇,揚師西來,可見彼必有幾分成算。”

  “成算?”

  魏延疑惑自語一句,而後與文聘說道:“說到成算,無論如何,都不會是吳軍。孫策五萬餘眾,水軍不過兩三萬,尚不及黃將軍所部。更遑論,艦船交鋒,黃將軍可比那程普之餘,強太多了。”

  “不錯,黃將軍手中僅是水軍,便有四萬眾,戰船三千六百餘艘。身後又有劉磐將軍三萬銳士,以及張允將軍萬餘水軍,一千五百餘戰船,充為後倚。但孫策既敢來攻,怎會沒有準備?”

  “如聘所料不差,荊南必有他事叢生,以為其拖住劉磐、張允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