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4章 台寺下縣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0-12-27 06:00      字數:2245
  說完三司之事,高誠沉了口氣,便提及另外一個署台。

  “今既有大將軍府、中樞府,各領軍政,然終究還是少了一個重要的位置。幾位愛卿以為,禦史台如何?”

  高誠微微眯笑著眼,看著身前四人。

  大將軍、中樞令、禦史大夫,這便是自己心中勾畫出的三公,大周的三公。

  “禦史台,監察國體,臣以為甚是妥當!”

  郭嘉率先躬了身,稽禮言道。

  閻象點了下頭,不出乎意料,畢竟軍政大權在外,肯定還要有別的台寺製衡。禦史台,必然就是最佳的選擇。

  隨後,張鬆、鍾繇、賈詡也都默不作聲的點了頭,表示讚同。

  前朝是用司空,來製衡大將軍及大司徒,國朝用禦史台也無不可。

  唯一有一點,就是禦史台的威風,現在有點小~

  因為他們現在隻有監察事務之權,沒有處理的權利,甚至連糾察、彈劾的權利都沒有。最多給君上打打小報告,怎麽處理,還是要看尚書台如何處置。

  “大王,若欲使禦史台,為三權之一,還需加其權柄,否則恐怕難行其事。”

  作為統領國政的中樞令,禦史台的定位,自是由閻象率先提及。

  閻象說完,尚書令鍾繇也開口說道:“不錯,禦史台至今隻有監察之權,權利過小,而失其威。但同樣,也需限製禦史台的權利,不能過甚。其中取舍,甚是難也。”

  高誠點著頭,知道二人的意思。

  如閻象所言,禦史台權利太小,隻有監察之責。

  何為監察?

  最簡單的例子,當年大水,左馮詡因為特殊原因,產生了很多不堪之事。而作為禦史台的長官禦史大夫蔡邕,縱是跑到左馮詡,最終也得報給諸台寺。因為,他隻有監察的權利,沒有糾察之權。

  也就說,出了什麽事,禦史台發現了端倪,可以上報,但不能自己去查。

  監和糾之間的鴻溝。

  同樣,也如同鍾繇所言,禦史台權柄不能過重。若是跟後世明朝那些禦史似的,國朝不亂才怪。

  風聞奏事,什麽概念!

  就這麽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卻可以讓禦史權利無限度的擴張。

  明朝後期的禦史,幾乎成為了內閣壓製皇權的利器。這其中誰也說不清誰是為國為民,誰是為了一己之私。

  “那便增禦史台糾察、彈劾之權,有權調查官民案理,但無司法之權。禦史所奏,亦須經中樞府、尚書台共同審理,而後下文書於廷尉寺,由廷尉寺執行收押、審問、刑處之宜。另外,於廷尉加封駁製,其有權封駁回中樞府、禦史台之不符國朝律令之議。”

  高誠考量了半晌,這才慎重言道。

  閻象亦是思慮片刻,問道:“大王,禦史台糾察之宜,怕是與廷尉寺權職有所衝突啊!”

  “那就要看司法程序如何進行了,這一點閻相回去後,可以與蔡師商討一番。雖說要增加禦史台的權利,但也絕對不能讓其為所欲為。最好還是監察上奏中樞府,中樞府再依其奏言,問及廷尉。事件不大,由廷尉出察,事件重大,則由禦史糾察,或者由禦史、廷尉共同審理。”

  “那臣回去後,便尋蔡師再商討一番。”

  “嗯,說完禦史台,就不得不說廷尉了。廷尉寺,孤打算讓彼等下到地方去。”

  高誠突然沒由來的一句話,讓五人皺起眉頭。

  廷尉寺下到地方?

  “大王是打算增設廷尉平,長駐地方?”

  事關地方郡縣,閻象最是敏感,當即問道。

  高誠搖搖頭,還沒說話,就聽到旁邊的張鬆說道:“閻相,大王的意思,應該是想要於地方設置廷尉。將地方郡縣刑罰、牢獄之權,收歸朝廷。”

  張鬆說完,高誠就滿意的笑了下,與閻象說道:“不錯,子喬所言,正是孤意。孤與諸卿,久居廟堂。國朝建立以來,廷尉大多負責地方所獻疑獄。然而,地方上每年上計案理文書之中,又有多少是吾等知曉?這其中,誰又敢保證是否有冤假錯案?”

  “所以,孤的想法就是在縣邑置廷尉司、於郡國置廷尉署,於中央則有廷尉寺。刑獄之事,不僅是從地方獨立出去,更要從中央獨立出去。治大國,如烹小鮮!那些不起眼的冤假錯案,一經廣傳,縱是孤與諸卿下達再多益民政令,也彌補不回來!”

  “要是於地方設置廷尉署、司,那必然需要諸多諳熟罪案審理之人。而今國朝,恐怕選不出那麽多官吏啊!”

  鍾繇眯著眼睛,提出一個問題。不可否認,讓刑獄司法獨立於外,可以避免很多人上下插手,而致使刑獄偏頗。

  閻象輕嗯一聲,思忖了片刻,言道:“這個不是難題,廷尉署、司鋪設到郡縣不是簡單的建棟府衙,所需要準備的事宜也非常多。這期間,吾等可在上林學宮、太學設立專門的法家科目,以籌備人才。而且,當今法家名士法衍,正在上林學宮授學。其手下倒也有一批飽學法家之士,可以一用。”

  “既然如此,那何不如將禦史台也下到地方去。一來監督地方,二來也能製衡地方廷尉。中央三權製衡,地方亦當如此。”

  張鬆眉目橫凜,張口而出。

  高誠愣了下,禦史台也下到地方的話,那.....

  “甚妙!子喬所言甚是!雖說在地方糾察之權上禦史台與廷尉必然有所衝突,但正因如此,也能互相製衡。而且,廷尉既然獨立在外,那便無法權衡地方軍政。而禦史台不同,它可是有監察、糾察、彈劾之宜,足以製衡地方軍政。”

  看著郭嘉興致勃勃的高談闊論,高誠也不再遲疑,目光轉向閻象,問道:“閻相,如何?”

  “大有可行。有廷尉和禦史台下至地方,也可宣揚中央權威!”

  “這可不是個小事情了,想在地方上形成製衡,很困難啊。到時候,禦史台和廷尉,都要派人下到地方,監察己部,免得有人剛到地方,就被那些士族、豪強收買了。”

  “倒是地方官長,恐怕少不了要抵觸一翻。這一刀下去,當真是割了他們的心頭肉了,哈哈哈~”

  “哈哈哈~”

  賈詡一句開玩笑的話,惹得室內眾人不禁笑起,氣氛也經此瞬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