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3章 三司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0-12-27 06:00      字數:2421
  回到長安第二日,高誠便尋來了幾位心腹智囊,於宣室內密議。

  不同於靜室,宣室乃是高誠就寢之殿。即便是高誠最信賴的郭嘉,也是第一次來到未央宮宣室殿。

  所以,郭嘉能感覺到這一次密議的非同小可。

  賈詡依舊是那副老神在在的模樣,閻象立於側,注視著對麵的年輕人。鍾繇閉目作憩,等待著眾人開口。

  張鬆有點小緊張,這就是大周最高層的會議了,每個人說的每一句話,都可能成為大周很重要的一項國政。

  而自己所任侍中,便有此參議機要之權,縱是心中早有準備,仍感不足。

  高誠看著下麵四人,歎了一聲,問道:“文和,孤打算以徐榮接任大將軍,軍中諸將態度如何?”

  “回王上,臣已過書於蘇都督,不成問題。”

  賈詡拱手回話。

  早在先前,段公薨去時,眾人就已經從大王追諡詔命中看出端倪。追為大將軍,那就說明大王想要置大將軍了。同時,那顆遲遲不肯稱帝的心,說不準也有所晃動了。

  “那便好,文良身經百戰,於軍中威望甚隆,與諸將亦相交不錯,擔任大將軍,國朝兵威想來也能更勝一籌。”

  高誠神色不該,口中雖說著話,但絲毫看不到那種順己心意的輕鬆,反倒是顯得有些謹慎。而後,長吐一氣,看向閻象,張言道:“既然要立大將軍,那國朝官製,也需變動了。孤,想要複設丞相,不知閻相以為如何?”

  閻象眉頭一緊,嘴角微微繃住。國朝複立丞相,那得利最大的無疑就是自己了。國相、丞相,一字之差,千裏之別啊。

  雖說這大王器重,使自己以國相之身領百官,錄尚書事,總攬朝政。但,區區國相,說起來也隻是兩千石的官而已,與郡太守無異。

  “大王,臣以為萬萬不可!”

  閻象話音剛落,眾人便露出不同的表情。

  高誠皺著眉頭,有些難以取舍,遂問道:“閻相,如今吾大周雖未戡平天下,但亦不下戰國諸雄。數千裏之疆,總不能一直使國相領政,名不正言不順啊!”

  “大王所言甚是,然臣以為萬不可複相。”

  閻象還是那句話,不過這次說出了心中的理由:“大王,縱觀前朝之初,相權甚重。君王旦弱,相者無不權傾朝野,故究漢一朝,自呂產後,棄之不置。後漢哀改丞相為大司徒,遂廢相製。今王上威嚴凜重,複相自無不可。然為後世計,萬不能複相。”

  聽完閻象所言,高誠短歎一聲,看著閻象,說道:“不能複相,孤卻是委屈了愛卿啊!”

  閻象搖頭稽禮言道:“臣得大王厚重,領百官修治國政,已是大幸。臣無他願,惟助大王戡平九州,君臨天下矣!”

  高誠匆忙起身,扶起閻象,一手緊握其腕,看了其餘四人一眼,言道:“閻相為公廢私,天下大公,得卿等相助,孤複何求!”

  “臣等願鼎助大王勘平九州,君臨天下!”

  三人齊拜首,將這君臣相知的一幕,掀過篇章。

  而言,高誠目觀五人,小心翼翼的說道:“如不複相,那孤打算置一中樞府,以閻卿為中樞令,位在九卿上,領百官,錄尚書事。另外再設侍中台,與中樞令、尚書令共商國事,同處機要。不知諸位以為如何?”

  “.......”

  郭嘉嘴巴張了下,沒說話,這不跟國相府一個樣子嘛,換湯不換藥。想到這,郭嘉還瞥了眼鍾元常。

  果不其然,元常兄又是那尷尬的苦笑。

  周承漢製,設有尚書台。然而,漢製中尚書台這位台寺主官根本不常置,多以尚書仆射司台要務。但鍾元常自罷相後,便被大王委以尚書令,而國相既要領國政,那必須得掛錄尚書事的頭銜。如此一來,鍾元常卻是尷尬的緊。

  現在的中樞府,跟國相府也沒什麽區別,閻相還是掛著錄尚書事的頭銜,引領國政。

  不過,倒是侍中台,讓人回味啊!

  侍中乃是近臣,與宦官擔任的中常侍一般無二。甚至,在前朝時,侍中還要位次於中常侍。但由於侍中由郎進位,非屬內臣,又兼顧問應對、與聞國事,故而權柄漸重。

  現在大王要設侍中台,意味太明顯不過了,加強皇權爾。

  尤其是賦予侍中台與中樞令、尚書令共商國事、同處機要之權,一如當初漢置尚書台,分司徒之權。

  唉~從古至今,所謂的相邦、相國、大司徒,乃至今日的中樞令,皆不過是丞相而已。再怎麽更名改姓,總領國政這一要權,依舊沒變。

  有了尚書台分相權,現在再設侍中台,再分中樞令之權!

  唔~倒也不錯。

  兩相競衡,終究不如三足鼎立容易掌握。

  張鬆還在發愣,尚未從那突然砸下來的驚喜中回味過來。

  自己是無論如河也未曾想到今日,當初於成都,博那侍中之名,也不過是想以君上近臣的身份,加己殊榮。

  而今,侍中已經不僅僅是近臣了。

  那共商國事、同處機要八個字,就足夠將其撐到國朝重臣之列。

  閻象絲毫不在意侍中台的建立,反而建言說道:“大王,依臣之見,不若去臣錄尚書事之權。臣與元常相交莫逆,老是搶著元常的風頭,終究不合正理。”

  “閻相何出此言,若無錄尚書事之銜,何以領國政?況且,若以中樞府、尚書台、侍中寺三司同掌國政,不分高下。那三司長、吏必然互相推諉,各爭所執,如此何以處之國事?”

  鍾繇當即開口說道。

  自己再不說話,別人說不定要都以為自己心生怨言呢。

  雖然,自己確實有怨言,但自己知道,跟別人知道是兩碼事!

  高誠抬目看了眼鍾繇,說起來還真是有點虧待了元常,幾次三番的讓閻象頂著錄尚書事的名頭。但是,自己必須要掌握尚書台啊,也隻好以其任尚書令,來保證尚書台不會出現意外情況。

  沒辦法,尚書台的職權,就決定著其必然是要引領國政。

  天下之要,皆在尚書。

  在前朝尚書台不過少府卿下屬之際,便有人能看清楚尚書之要。更別提現在的大周了,幾番改政下,尚書台早就跟少府分家過日子了。而且,越居其上~

  自己不是信不過閻象,而是有些權力,自己必須要有親腹在把持著。

  這是要做給國朝百官,做給天下人看的。

  讓所有人都知道,尚書令在一天,國相府就做不到隻手遮天!自然,也包括自己設想中的中樞府!

  “不錯,元常所言甚是。中樞令、尚書令、侍中三司並立,孤意以中樞令領持國事,若無錄尚書事之銜,難服眾口。所以,三司便如此規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