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3章 出巡(13)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0-12-27 06:00      字數:2458
  明武四年,也即是196年的大年初一,高誠感覺過的非常不爽。

  辛辛苦苦從長安跑到成都,光路上就花費了三兩個月,到地了雖說吃的也不錯,可畢竟家人都在長安,不能團聚啊。

  這也就算了,成都居然還有人想要謀害孤。

  這是打心眼裏不想讓自己過個好年啊!

  等待任岐和張鬆的這段時間裏,高誠不斷地在腦海中吐槽。

  不到半個時辰,任岐就慌裏慌張的跑了進來。

  一進門,蹭的下就伏到地上,請罪言道:“臣禦下不嚴,致使宵小混入其間,暗害大王。臣有罪,還請大王責罰!”

  “哼,起來說話!”

  高誠盯著任岐,還是搖了搖頭,任岐行刺自己的可能性不大。

  說到底,還是那句話,自己死了,對任岐隻有壞處,沒有好處。所以,他不會這麽做!

  “大王,臣已命人暗查全城,旦有丁點消息,定速速報予王上!”

  任岐心裏還是有些擔心後怕,自己也的確沒有想到,留在太少宮內的那些廚匠、廝仆之中,居然有刺客。若真是大王受了傷,或者說薨了,那自己闔族老少都不夠砍的啊!

  著實可恨!

  “任愛卿忠心耿耿,孤相信愛卿不會如此行事。再者說來,閻統領司職甚嚴,孤不也沒出什麽事嘛!”

  高誠嘴角一揚,換了套麵容說話。

  既然消息已經傳出去了,那自己就得讓所有人都知道,孤安然無恙!

  “大王~”

  任岐眸間一熱,再度稽禮拜謝:“臣何德何能,得大王如此重信。”

  “嗨!畢竟愛卿乃吾大周三位布政使之一,孤若是信不過愛卿,還能信得過何人呢?”

  “君待臣如國士,臣必以國士事君!”

  任岐說完,俯首再拜。

  高誠起身來到任岐身前,好生叮囑道:“行刺不過下流手段,幕後主使膽量不小,必然還有其他行略,來壞吾大周在益州的統治。愛卿身披重任,日後當小心行事啊!”

  “臣明白!大王放心,有臣在,益州安然無恙!”

  “好,有氣魄!”

  高誠拍著任岐的肩膀,喝彩一聲,而後言道:“方才,孤已派人去傳張鬆張子喬了。不知愛卿對張子喬此人,如何看?”

  “張子喬嗎?”

  任岐沉吟著張鬆的名字,思索片刻,拱手說道:“大王,張子喬確實有才華。若非年齡尚幼,足以冠巴蜀之首。然,才華橫溢之人,免不了有些恃才傲物。張子喬,有些過於自傲,且胸懷不算廣闊。”

  “愛卿這是褒貶各有之啊,讓孤如何抉擇是好呢~”

  “大王乃明君,胸納四海,執韁繩,馭六駒。區區張子喬,王上若加以高爵厚祿,佐之恩威,必能禦之。”

  “那孤稍後,可就要好好看看這張子喬,究竟是否有真才實學。”

  “應當不會讓大王失望!”

  ........

  近一個時辰後,張鬆才跟著一名內臣,來到這不顯眼的屋室前。

  “啟稟大王,張行令到了。”

  “讓其進來吧!”

  “諾!”

  屋門一開,一人走進室內。

  張鬆目光瞥了眼室內之人,又當即垂下首,麵向高誠,行拜禮:“臣鬆,拜見大王!”

  “張行令,不必多禮,落座吧!”

  “謝大王!”

  待張鬆落座後,高誠就徑直問道:“想必來路上,張行令也聽說了昨日之事吧,汝如何看?”

  “回大王,臣才疏學淺,未曾看出什麽來!”

  張鬆微微頷首,直言不諱。

  高誠嘴角一抽,謔,這小子一米六出頭的個,裏麵裝的怨氣還不少呢!

  “今日說的好了,孤不介意讓汝任侍中。但若是讓孤不滿意,這輩子汝便在成都張府養老吧!”

  高誠也不客氣,話音一落,張鬆那眉頭頓時擰了起來。

  侍中嗎?

  似乎也足夠自己用了。

  哼,等小爺做了侍中,吾看爾等匹夫,還敢嘲笑於某乎!

  “大王,依臣之見,刺客所行,不過是為栽贓嫁禍而已,意在激怒大王,除去阻途之人。幕後之謀,也無非就是動搖大周在益州的根基,從而勾結外賊,圖謀巴蜀。”

  張鬆麵色平靜的說出自己來時所想。

  因為,這次行刺,未免也太過粗糙了。當然,若是大王身邊的人粗心大意,幕後之人說不定還能有意外收獲。

  但,顯然不可能!

  天下間,很少傳出大王遇刺的消息,那就說明大王身邊的人做的很不錯。

  對方既然敢行此事,必然經過長久謀劃,這粗糙的一事,應該就是試試水罷了。

  “子喬的意思是,對方隻想借大王之手,除掉老夫?”

  旁邊的任岐,卻是嘴角一抽,問向張鬆。

  張鬆點了點頭,看向任岐,言道:“此次行刺,也許對方的主要目標並不是大王,而是使君,亦或者是其餘布政司要職。無論如何,隻要死了人,成都必然人心惶惶,到時他們才好行事。”

  “孤可沒有那麽小氣!”

  “大王沒有,不代表國朝沒有!”

  聽到張鬆回頂的一句話,高誠眉頭一緊,不再言語。

  話說的不錯,自己遇刺的消息,傳到長安,肯定會引起朝臣震怒。真要是死了人,哪怕是死個小吏,任岐的日子也不會好過。

  這已經無關氣度大小,而是準則底線。

  “子喬的意思,孤明白了。任卿,稍後便委屈下成都令、蜀郡太守吧!”

  “臣明白。”

  與任岐說完,高誠又看向張鬆,問道:“接下來,如何找到幕後之人?”

  “區區一刺客,值得大王如此重視嗎?大王的目光,應該放在天下九州,放在禦下萬民,而不是區區宵小!”

  張鬆直視高誠的目光,口中一板一眼的說道。

  高誠怔了下,隨即自嘲的搖了搖頭,感慨說道:“還是子喬看的明白吧!”

  “謝大王盛讚。此事,大王完全可以交給調查司去做即可,尋不尋的到,皆無大礙。吾等隻需要知道荊州、南中有什麽動靜即可!幕後之人所行,皆不過是亂吾益州,充為內應,引外敵攻入益州。所以,不是南中豪族,便是荊州劉表。防住了此兩方勢力,區區內亂,能成甚大事!”

  “劉景升已經薨了,其子劉琦業已繼漢壽王位!”

  高誠眼角眯起,回味著前兩日調查司傳來的密報。雖然說荊州上下,秘不發喪,但蒯越還在襄陽啊,大周知道的一清二楚。

  張鬆眼前一亮,輕噢一聲,說道:“那看來,幕後之人還沒得到消息啊。待其得知此訊,益州一兩年內不會再生事端了。”

  “怎麽,子喬也認為是劉表所為?”

  “南中豪族沒那個實力,躲在深山老林還行,出了南中,不堪一擊。也就荊州劉表,有謀取益州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