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6章 出巡(6)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0-12-27 06:00      字數:2451
  行過斜穀,向西而行,便會見到褒水,也就進入了褒穀。

  出巡隊伍近萬人,於此處的一處棧道前,安營紮寨。

  高誠領數人登山巒,左右相顧,猶可見一群群如同螞蟻一般辛勤勞作的民夫。

  走了這麽遠,眾人見到許多,也都明白了褒斜大修之難。

  僅是方才,所過山巒便不下十餘座,而於此間,皆是山道陡窄,崎嶇不平。而民夫們,卻要從後方挑石土,走上許遠回到自己隸屬的一段。

  夯土還不算費勁,真正費勁的還是屬開山。

  道路要足夠寬,最少也得三步。那青綠山體,光是用碳石燒,都得燒上一天。山體碎石,還要尋個地方,堆放在一起,以便日後填山壑之用。

  反反複複,似乎永不停歇。

  隻靠人力開山,太難了。

  感歎歸感歎,大周也不可能半途而廢。

  次日一早,行輿繼續西行,至褒水入褒穀,籍此南下,直奔漢中。

  十月末,趕在雪降之前,出巡隊伍出了褒斜道,抵達褒中縣城外。

  早就聞訊的漢中一應官員,已然至此,親迎王駕。

  當夜,於褒中作息。

  三日後,進入南鄭。

  南鄭城,漢中平原最繁華的城市,也是漢中人口最多的城市。整個漢中郡,也不過十三萬戶,僅是南鄭就有六萬餘戶。

  天子一行入南鄭,自是引得百姓觀望。

  不管是漢中太守張愧有意為之,還是無意之舉,總歸是一件好事。

  巡視漢中、巴蜀,最大的目的就是穩固民心。

  百姓不知其王,焉知其國?

  旦見到有百姓出城十餘裏相迎,高誠就鑽出了行輿。並調羽林騎為前軍,整肅衣甲戰車。而高誠更換王服,戴冠冕,拄王劍,駐足帥車。

  一排排精騎掠過,無數百姓很快就看到了他們眼中的貴人,大周之主周王高誠。

  那顯目的王服冠冕,金絲玉縷,甚是刺目。

  “拜見大王!”

  “拜見大王!”

  行於正中,耳邊不斷傳來拜見大王的山呼海嘯,震耳發聵。

  堅守在兩側道旁的第九軍將士,也紛紛單膝跪地,恭迎王駕。

  好在,大場麵見的多了,高誠神色鎮定,也不張口,隻是衝著百姓不斷抬臂,示意彼等起身。

  就這樣,人山人海,叩首山呼,直至城門方止。

  第九軍軍將苻健,正率軍中親衛軍,駐守北城門。兩千餘甲士,清空了城門四周三百步,不說閑雜人等,便是百姓都不允許靠近城門。

  漢中周邊十幾萬百姓,恭迎王駕,誰也不敢保證一點亂子不出。

  而城門,自是最重要的地方。

  “末將等恭迎大王!”

  苻健領第九軍將校,俯身功拜。

  高誠走下帥車,來到苻健麵前,親手扶起,視其言道:“第九軍,不負孤之所望。楊軍將那裏,可安排妥當?”

  “回稟大王,楊軍將出征前遂成婚,留有遺腹子,楊夫人不日將誕下麟子!”

  聞言,高誠身行一顫,當即言道:“好,好!來人!”

  “大王,仆在!”

  “立即派人快馬趕往長安、冀城,命未央禦醫速速趕往略陽,命裴茂務必照顧好楊夫人。”

  “諾。”

  隨後,高誠又轉身看向漢中太守張愧,言道:“公異,吾等入郡府。”

  “諾!”

  張愧應下聲,探手恭請:“大王,這邊請。”

  “嗯,走。噢~對了,孤來漢中,諸百姓出城相迎,有心了。今歲,就免了漢中的賦稅。”

  “大王仁厚,臣代漢中萬千百姓,拜謝大王。”

  “走吧!”

  “諾!”

  王駕入城,禁衛隨行,虎賁、羽林,則駐於城外。

  漢中百姓,在鬧騰了一陣後,亦相繼歸去。

  到了郡府,漢中文臣武官悉至於此。

  數十人紛紛落座,恭候大王教誨。

  高誠環視一周,見苻健、張愧,都有些拘謹,不由笑言道:“孤來漢中,非有要事,不過巡視地方而已,諸君不必拘束。”

  “大王勤政,不惜舉貴而行,實乃吾大周百姓之福啊!”

  張愧恭維一句。

  苻健等人亦是俯身一拜。

  見此,高誠不由苦笑了下,果然身份帶來的差距,想要這些臣子們放鬆些,也根本做不到。也許,自己說的每一句,這些人都可能會琢磨個十幾個遍呢。

  “罷了罷了,漢中依附大周數載,去歲方歸。公異啊,國朝法令,可如一下達地方,告知百姓?”

  “回大王,臣等已命地方縣邑,向百姓布法。不過,漢中歸國朝不久,百姓愚昧,恐怕還需一二年時間教導黎民。”

  張愧說完,高誠點了下頭,言道:“無妨,公異隻需要恪盡職守,安排好諸事宜即可。”

  隨後,頓了下,高誠又言道:“對了,正一教眾如何了?”

  “嗯?”

  張愧心下一驚,眼皮匆匆眨了兩下,稽禮言道:“回大王,臣已命正一教眾,嚴守刑法。凡有聚眾敬祭鬼神之事,需報備郡府。”

  “嗯,不錯,孤曾與漢中王商量過。明歲,正一教將會有大改動,教徒多居於漢中,公異到時可要做好萬全之準備。”

  “諾,臣遵命!”

  張愧口中應下,心中卻是狐疑起來。

  兄長並未與自己提及過關於正一教的任何事情啊,莫非是大王想要借自己之口,給兄長提個信?

  與張愧說完,高誠就看向了苻健。

  漢中,最大的兩個問題,就是正一教以及軍隊。

  正一教不用說,必然要整頓。因為,正一教也是源出於道教,而鬼神之說,糊弄百姓又是最為快捷方便之法。有太平道前車之鑒在,自己總歸要限製一下道教。

  不過,正一教算是當今天下除太平道外的另一大教了,也不能打壓的太狠了。

  因為,佛教已經在開始壯大了,自己必須要保證中國宗教的勢力平衡。

  至於軍隊,主要還是忠誠的問題。

  漢中扼守巴蜀門戶,重中之重。

  自己將漢中劃歸到司隸校尉部,正是效仿後世,將這巴蜀門戶牢牢的掌握在手中。

  自古以來,凡天下動亂,巴蜀必然割據。而後,倚仗地形,少則割之數十年,多則百餘載。時間的長短,就在於巴蜀是否掌握了漢中。

  雖然說巴蜀已是大周的一部分,但防人之心不可無。

  說到底,蜀道難行。

  道路不暢,也就代表著長安與成都的聯係,不會順暢。

  即使是今日,從長安到成都一個來回也得四五個月。這麽長時間,巴蜀一旦有變,等長安反應過來,基本上就是半年後了。

  半年的時間,太長了。

  所以長安必須要給漢中駐軍放大指揮權,那麽漢中駐軍的忠誠度,異然重要。

  而苻健,還不是自己心中最佳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