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7章 永為中國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0-12-27 06:00      字數:2309
  而於長安,高誠也見到了遠道而來的楊洪,及其妻子。

  責眾臣盛宴過後,楊洪自歸於國朝已在長安備好的府邸。

  方入新宅,楊洪還未得休息,便有內臣傳召入宮。

  楊洪沒有遲疑,再度出轉往未央宮而去。途間,自是好一陣思忖,大宴過後,王上又召自己,所為何事?

  帶著疑惑的心思,楊洪跟著內臣,來到靜室。

  “季休剛剛回府,又被孤喚來,可莫要介懷啊~”

  高誠看著楊洪,麵上喜意很重。

  楊洪當即拜禮言道:“大王深夜喚臣,自是有要事安排,臣又豈敢心懷他念。”

  “不必多禮,坐下說話。”

  “多謝大王。”

  楊洪落座,再度問道:“大王,不知深夜傳臣,有何要事?”

  高誠點著頭,微言道:“要事倒算不上,不過有些話叮囑一下季休罷了。順便著,把這些說清楚,免得日後季休為國鎮疆,心有疑慮。”

  “臣洗耳恭聽!”

  楊洪頷首稽禮。

  “先說第一件事,西海都護府、西海都督府的規劃,想必汝也知道了差不多了,孤便不再多言。隻說一句,大周雖軍政兩分,但地處邊郡,外夷甚多,軍事為先,明白嗎?”

  高誠注視著楊洪,隻見楊洪點了下頭,答道:“大王放心,臣心下甚明。非吾族類,其心必異。諸多羌種,為禍邊地良久,野性未除,當以雷霆懾之。”

  “好,正解!”

  高誠大喝一彩,說道:“沒錯,羌種之人,不識禮數,不明忠義,需得雷霆手段。伯侯汝也熟悉,到時候與其多多交流,區區羌種,在汝二人手中,還不是任由拿捏!”

  “大王謬讚了!對了,為何未曾見到伯侯兄?”

  楊洪謙虛一句,轉而問了一個讓人尷尬的問題。

  高誠嘴角扯了下,笑著說道:“嘿~原本伯侯借伐蜀之功,可充任要職。其在宕渠呆了數載,終於有了出頭之日。不過,前些時日,孤與閻相還是覺得伯侯與汝熟悉,又與蠻夷交往的經驗豐足,故而使其去任西海都護。這不~鬧了些小脾氣!哈哈哈~”

  “.......”

  楊洪聽的一愣一愣的,伯侯兄的慘淡自己在巴蜀的時候,就知道許多。沒想到現在好不容易熬出頭了,連長安都沒回,就又給打發到了西海那荒蠻之所。

  說起來,自己也不想做這個西海都督。

  那等荒僻之地,若不是伯苗還在,自己又確實於西海威望甚重,乃是都督最佳人選。說不定,自己也要上上奏疏,看看能否在關中諸軍任職。

  “下麵說第二件事。聽他人言,季休有意立薄女為正室?”

  高誠麵上喜色盡去,仔細的端摩著楊洪的表情。

  楊洪麵色不改,點著頭說道:“回大王,臣正有此意。當年若非薄姬,臣等早已死無葬身之地,更無其後為國朝拓疆之功。所以......”

  “嗯~不必說了,孤許了。不過,以汝拓疆之功,起碼也要封侯,知道孤緣何未予嗎?”

  “臣不知!”

  “汝這侯位,便為薄女改籍吧。不是漢女,縱是孤親下詔命,也難遮汝父母之言啊!”

  “這......”

  楊洪還真沒考慮過這一點,現在想來,恐怕二老還真不會願意。

  畢竟,楊氏自今日起,不同以往了。

  二老也肯定希望自己能娶漢女,最好是娶關中、巴蜀的士族之女,以為未來著想。

  區區一羌女,頂多也就是為妾。

  “唉~臣思慮不周,多謝大王成全!”

  “好說好說,婚嫁之事,乃是喜事,孤樂為月老也!”

  高誠笑嘻嘻的說完,而後麵色一改,又言道:“既然季休執意以薄女為正室,那孤就事先與季休說明白了。汝往西海,可另納漢女,伴汝身旁。但薄女及汝嫡子,必須留在長安。尤其是汝嫡子,此生不得往西海。”

  聞言,楊弘不禁皺起了眉,轉而便明了其中關鍵。

  嫡子?

  不就是與薄姬的孩子嗎?

  身懷漢羌之血,確實不宜於西海。

  “臣,明白!”

  “第三件事,西海都督的第一要務,汝仔細聽。”

  “大王盡可吩咐,臣定做到。”

  “這件事很難,可能不下於征服天下,但卻是吾等必須要做的事情。”

  突然的一句話,讓楊洪再度擰起眉頭。

  自己能夠感覺到大王心情的沉重,以及對這件事的重視。

  於是,言道:“大王旦言。”

  “樹立界碑!為吾大周樹立界碑,亦是為中國樹立界碑!”

  高誠目光緊緊盯著楊洪,更言道:“不止是西海郡!西海之西,乃是昆侖山口,再往西是為何地?”

  “是西域,不過聞當地人所言,昆侖山脈多雪山冰河,常人難以生存。”

  “沒錯,西海與西域並不相通,孤也不在意。但西海往西南去,遷延萬裏,但無人煙之所,是何人之土?其再往西南,便是大月氏、貴霜之地,吾等不取,彼等便取了。”

  “荒僻之地,人畜難活,恐取之無用。”

  楊洪皺著眉頭,不太理解大王的想法。這種地方,人都無法生存,即便是占了也守不住啊。

  高誠搖了搖頭,說道:“吾等確實取之無用,但吾中國,取之大用。夏時,吾等所據巴蜀,也是荒蠻之所。商時,青徐幽,皆是東夷之地。周時,荊州尚是蠻夷之土。漢時呢?不論巴蜀、荊揚、青徐、幽冀,皆吾中國之土。”

  “吾大周也許無力顧及發羌、唐旄之地,然季休可知未來何如否?一千年不行,那就兩千年,三千年!如夏至今,數千年來,吾中國從河渭,據有萬裏。而今至數千年後,吾中國,當從中原,據有兩萬裏,乃至三萬裏!”

  話說到這份上,楊洪怎麽可能還不明白大王的意思。

  這不是為一時計,亦不是為一朝計,而是為萬年計啊!

  “大王雄心壯誌,臣雖萬不及一,亦願效身而往!”

  楊洪起身,鄭重向高誠拜禮。

  高誠亦起身來到楊洪麵前,親手扶起寄予厚望的楊洪,叮囑道:“發羌、唐旄,皆荒僻難行。所以,需擇死士,不斷向南,向南,再向南!隻要是無人所據之土,那便為吾大周,為中國,樹立界碑。不求此碑永存,惟願深藏地底,他日再現人前,使天下皆知,此乃漢土!”

  “發羌、唐旄,必永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