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0章 江淮事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0-12-27 06:00      字數:2374
  不出賈詡所料。

  今日未過,滿長安都知道他們的世子殿下,要與江東孫家嫡女訂親的喜事了。

  都用不上官府宣揚,上下自行慶賀了起來。

  聞此訊的楚國使者和荊州使者,臉都黑了。

  大周和江東聯姻,最大受害人就是荊州了。第二受害人則是楚國,畢竟曹操和孫策還在穿一條褲子呢。現在大周要跟孫策聯姻,再加上第一個接見的就是曹操使節,還用說別的嗎?

  這仨貨,擺明了要穿一條褲子!

  此外,楚國和荊州,徹底被仨貨給圍了個實實在在。

  是個人,都開心不起來。

  沒當場離去,就已經算是心境不俗了。

  所以,當郭嘉被指名點姓的見劉表使者的時候,滿臉的不樂意。

  心裏全都在罵著賈詡老狐狸。

  肯定是這老貨,在報前日之仇,向大王進獻讒言!

  荊州使者,不是他人,正是當世大儒宋忠。

  在宋忠麵前,郭嘉自然隻有恭聽的份。

  整整兩刻鍾,這廝一直再說著微言大義,痛斥著周王不守信諾,至今不肯放琦公子回荊州。

  偏偏郭嘉還無法反駁,大周確實在扣著劉琦。

  抱著的想法,當然是等劉表走後,好以大軍護送劉琦入襄陽啊!

  這可是一個機會!

  當然,這機會說白了,就看劉表能撐多久,看大周能拖多久。

  “宋公,琦公子如今在長安苦學,已是太學院學子,明歲便可參加吾大周第二次科舉。如此文學盛事,宋公怎能奪他人之美哉?”

  “一派胡言!郭奉孝,別人不知道汝,老夫還不曉得嗎?”

  宋忠隨即怒斥一聲。

  他是南陽人,離潁川近的很。就潁川出點名的那些才子,自己就沒有不曾聽聞過的。尤其是荀氏二子,和眼前的郭嘉。

  甚至,當年郭嘉與南陽遊學,自己還曾謀麵。

  郭嘉嘴一苦,事就是那些事,大家心裏都跟明鏡似的,說出來就沒意思了啊~

  緊接著,又是一頓訓斥。

  郭嘉隻好安安靜靜的聽著,根本莫得反駁。

  不然哩,大王不出麵,賈詡老兒龜縮起來,連蔡老頭也躲到弘農去了。

  還不是因為大周失了禮,被這麽一位大儒打上門來,誰敢遮攔啊!

  “宋公息怒,息怒~”

  郭嘉陪著笑,讓累的氣喘籲籲的宋忠歇會,順便再親自滿上茶。

  宋忠冷哼了一聲,呡了口茶,看著郭嘉,說道:“奉孝,爾等作何打算,老夫豈會不知?雖說荊州背信在前,但亦承江州之敗,已食惡果。今吾等禮送蔡氏闔族北上,爾等縱是再拖延下去,亦能改變什麽?”

  “唉~國家大略,豈是嘉所能決。”

  “汝為周王心腹,老夫知道周王在看著某。老夫千裏迢迢而來,若是無功,那便死在這未央宮內!”

  宋忠一狠心,口出厲言。

  沒辦法,誰讓這幫西涼蠻子,口說不動呢!

  郭嘉也被嚇了一大跳,當即言道:“宋公這是哪裏話!消消氣,消消氣!稍後,嘉便報於王上,看看琦公子意下如何?”

  “隨汝!老夫話盡於此!雖匹夫之怒,但也足夠汝大周難為數載!”

  說完,宋忠起身離去。

  郭嘉看著那背影,狠狠的鬆了口氣。

  看來,是留不住劉琦了!

  這老頭以死相逼,夠狠!

  劉琦回荊州就回去吧,再怎麽著也比宋忠死在長安強。這麽一位當世大儒,要是掛在了長安,估摸著得被那些山野村夫罵上幾年。

  回到宮中,郭嘉神態萎靡的將宋忠的威脅,予高誠盡數道來,其間自然少不了訴苦。

  高誠也是唯有苦笑,真沒想到宋忠如此大膽。

  “委屈奉孝了,既然宋忠把話都說到這份上,就把劉琦放了吧。不然,宋忠死在長安,咱倆還不得被蔡禦史給罵死!”

  “大王英明。”

  郭嘉恭維一句,終於不用再受這苦了,緊接執禮道:“那臣這便下去了,明日臣再與宋公見一麵。”

  “好,有勞奉孝了!”

  看著郭嘉走後,高誠瞥了眼大殿一側的珠簾,言道:“魚令史,方才戲言,未曾注錄吧?”

  “王上放心,君臣相交如賓,臣自不會壞王上名聲。”

  魚響收起筆墨,敬禮言道。

  高誠這才鬆了一口,要是老魚不給自己麵子,把方才所言記上。日後,少不了自己又得背上暗辱大臣的汙名。

  “對了,魚兄,聽聞令子誕下一麟子,恭喜啊!”

  “王上美意,響心領了。”

  魚響卻是絲毫不給麵子,一句心領,打斷了高誠的後話,而後收拾筆硯,徑直起身離去。

  “唉~好吧,都當上王了,結果人家該不給麵子,還是不給麵子啊!”

  老高感歎一聲後,也衝著身側的老宦官,說道:“走了,去椒房殿。”

  “老仆領命!”

  ——————————————————

  此時此刻,正午時間。

  江東,也迎來一場喜慶之事。

  江東之主孫策,納皖縣橋氏二女為妾。

  話說這江東二橋,美名聲傳江右、江左,不知為多少年輕才俊所慕。

  但說回來,孫策早已娶妻,納二橋不過為妾爾,卻是大肆張揚。

  外人間,自是看不透其中所已然。

  甚至說,連孫策也頗有不解。

  這舒縣喬氏,雖然在廬江也有一定的威望,更與當年橋太尉之家有所關聯。但委實不用如此大張旗鼓吧,僅是納妾而已啊。

  大宴過後。

  歡度良宵。

  隔日一早,孫策就跑到了張昭府上,現在自己妾也納了,總歸該說明情況了下吧。

  “張公,如此張揚,非善事啊!”

  孫策開門見山,麵懷憂色。

  張昭卻是搖頭笑了笑,言道:“主公若是以尋常之禮納之,這江淮士族,不仔細打聽,可不知此事啊!”

  “張公,策委實不明,皖縣橋氏雖在廬江有所厚望,但於江淮~”

  “夫人出自江左,而江左乃吾江東根基所在,固動搖不得。納妾,若尋江淮大族,彼等又怎麽會以嫡女相之。主公即將稱王,若側妃為庶,豈不為他人笑爾。故此,橋氏上上之選~”

  悠哉遊哉的說完後,張昭老臉一扯,笑而問道:“莫非,主公覺得二橋不甚滿意?”

  “啊....這~沒有沒有!”

  被問到這種事,孫策也不禁有些尷尬。

  確實是上上之選啊!

  既不會折損身份,卻又可以拉攏江淮人心。

  “此外,主公稱王後,江淮大族現在笑得有多開心,日後就會有多悔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