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2章 陰圖荊軍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0-12-27 06:00      字數:2371
  王平就在營內,很快就來到了帳內。

  顯然,今日上午的無所作為,使得王平的心情並不是很舒暢。

  滿懷信心而至,正欲大展武功,以圖建功立業。可誰成想,耀武揚威一番,半途而棄,三軍率歸,失意而回。

  “職下拜見趙軍將、周軍將!”

  見禮過後,王平肅身而立,掃了下麵龐上的失落,恢複平常心境。

  趙衢笑而不語,看向周瑜,示意其與王平言。畢竟,這小子可是公瑾的義弟,輕兵襲進,稍有不慎,便是萬劫不複。

  周瑜乃王上器重之才俊,日後的成就,肯定比自己要高的多。也許,自己能否再提上一級,就要看此戰能否與其結好了。

  所以,任何有損自己與周瑜的行為,趙衢都不打算做。

  “子均,此時瑜不以官職製之,僅以吾等兄弟稱呼。為兄欲行獻計,襲取江州。汝所部賨兵,曉通形地,敢戰與否,皆在汝一念之間。”

  說完主要目的後,周瑜又踏前兩步,走到王平身前,為其梳理了一下頸口衣襟,言道:“為兄且先言明,若汝部為荊兵所現,或襲城有失,亦或為兄大軍攻打王威大營失敗,都可能陷入死地。此去,幾近九死一生!”

  話音落下,周瑜注視著王平的眼睛。

  王平也微微側目,坦然與其相視,心中卻是立下絕斷。

  “兄長貴胄公子,不棄平蠻夷之輩,許為兄弟,平此生不忘。兄長可能不知,平父乃宕渠王姓漢人,平母乃宕渠何氏賨人。當年賨人作亂,平父為賨人所殺,平與母幸於外祖父庇護,得以免難。可惜,阿母亦於那年歲末傷懷逝去~”

  說到這裏,王平不禁垂下常常昂起的頭顱,麵流傷意,心念舊親。但,隨之掃去,複挺胸膛,高聲喝道:“外祖自幼教平,男兒丈夫,生則建功立業,死則馬革裹屍!平別無所求,惟願建此奇功,複吾漢兒籍身!”

  觀王平之起伏,周瑜也不禁緊咬牙口,情緒跌宕,應其言道:“依周製,父為漢人,子女亦為漢人。或承爵製,建功三級,可入周籍,為漢家兒郎。子均,欲選何徑?”

  王平麵色一喜,嘴角微有揚起,暢言道:“何需選之,平之所願,建功立業爾!”

  “好!”

  旁邊的趙衢,猛然拍了下王平的肩膀,讚揚道:“不愧是吾漢家兒郎!王上若聞南有子均,定引為信重!”

  “不錯,王上最好胸懷誌向之才俊,如此子均,定心甚善之。”

  無疑,代以王上的喜好讚之,比尋常誇獎,要好上許多。

  王平麵上雖未有大樂之情,可心中早就澎湃了起來,謙遜道:“平一凡輩,身無寸功,不足以為王上掛念。待功勳卓著,亦或化為烈士,再見王上不遲!”

  “來,為兄與汝叮囑一番。”

  “諾!”

  三人複到輿圖前。

  周瑜指著江州,問向王平:“子均,今日夜色一落,汝便率部蔽身而行。最遲三日後,一定要渡過潛水。八日內,襲取江州。”

  “不消三日,營西南折角處,潛江經此而過,渡之稍微容易些。墊江距離江州百餘裏,五日後,職下便能率軍襲擊江州。”

  “好,驟時汝自擇良機。不過,為兄這邊進攻王威大營,若勝王威自身難顧。可若不利,大軍就要先退回宕渠,等待後方糧秣送至。江州若不能守,便渡江東去,尋任使君,明白嗎?”

  “職下遵命!”

  “別的就不說了,如何行事,汝一言而決。稍後,便去準備行裝,入夜後就出發。”

  “諾!職下告退!”

  ——————————————————————

  夜色稍至,王平率眾,往後營而去。

  自己選擇的渡潛水地點,便在後營東麵不遠。

  一路上,翻丘越嶺,穿林行寨,還免不了眾多的關卡和崗哨。

  而大帳之內,杜畿也氣喘籲籲的再度來到此間。

  一見麵,杜畿就是一陣道苦。

  自己先前出了墊江城,肯定是不能再回去了,否則很容易被蜀兵發現身份。所以,便去了成北十多裏的一處村莊內。

  這一路縱馬趕來,差點把身子骨給顛散架了。

  “伯達、公瑾,出了何事,這般著急?”

  緩了兩口氣後,杜畿才問向兩人。不過,觀二人神色,似乎不像是遇到難事的樣子啊。

  一個個麵帶喜色,莫非還有自己不知道的好事?

  “伯侯兄,荊州軍內懷二心,已不容置疑。今日,吾與公瑾嚐試渡河,荊州水軍絲毫未動,益州水軍也無蹤跡。”

  趙衢言道。

  杜畿沉下眉,說道:“益州水軍就在德陽與墊江這段水域間,具體在何處,某也不知。但彼等,絕對就在這裏。荊州水軍,自抵近墊江後,至始至終都沒有與益州水軍交戰。看來,劉表想要下把大棋啊!”

  “或許吧,不過這並不妨礙吾等如何做!”

  周瑜輕鬆一語,顯然杜畿還在跟著劉表的思路去走,自己也該提醒下。

  果然,杜畿逐漸擰起眉頭,想通之後,不由微搖著頭看向周瑜。

  這......不曾想,時至今日,自己還需一後進之輩,指點迷津!

  “公瑾有何打算?”

  “吾已派王平襲取江州,而吾等大軍,則分散渡潛水,攻殺王威大營。若功成,盡得其糧,然後過長江,與任使君、賈軍將會師,北上!”

  周瑜說完,看著陷入沉思的杜畿。

  片刻候,杜畿不禁讚歎一聲:“好計策!如此一來,縱是劉表小兒有千般謀劃,也得胎死腹中。不過,擅自改變戰略部署,攻殺盟友的後果,公瑾可曾想過?”

  周瑜輕言回道:“略有所思!不過,也巧了,某與伯達兄年歲輕輕,驟居高位,難免秀於林木之間,久之必摧。不若借此,安平一二載,定能獲得良多。”

  “嘖嘖~”

  杜畿咂咂舌,看著周瑜的目光,已經不是簡簡單單的欣賞了。

  怪不得能居長安才俊之首,這般眼光之獨到,世之罕見啊!

  “善!有伐蜀大功在,王上縱是稍有懲處,但也不會忘了汝二人。善,善啊!”

  “伯侯兄謬讚了。瑜尚有一問,不知伯侯兄可知王威營壘所設?”

  “有,略微粗糙。手下那些探子,沒幾個人懂的軍事,某與帳下僚屬費了幾日功夫,才堪堪整頓出來。不過,未在身上,當速命人取之。”

  “伯侯兄言過了,有其營壘行圖即可。王威頗為謹慎,吾軍中斥候,隻能探得沿水一線,不得深入查之。”

  “那某便先聽聽公瑾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