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3章 定略(上)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0-12-27 06:00      字數:2327
  除周國眾人外,其次便屬漢中王帳下將校、官吏最為眾多。

  其中升任大周後將軍的張衛,自是當先列首。身後依次是漢中諸將楊柏、楊鬆、楊任、楊昂四員要將,及漢中王諸子富、盛、廣等人。而漢中國相閻圃,則領漢中太守楊霖,郡尉昌奇,及相府諸掾屬,更於側。

  賨部首領樸胡,賨人頭領李應等人,亦在漢中官員之後。

  益南義軍首領之一任岐,領益南豪族張續等人,及大將王鹹、李福。一同而至的還有周軍軍候馬超,軍司馬馬岱兩人。

  林林總總,漢中王府的主殿之內,硬是擠的滿滿的。

  眾人之中,身份最為高貴的漢中王張魯,自是端坐於上首。不過,那一副祥和慈容,卻有些壞了其身為王的威嚴。

  “諸君匯聚一堂,可見吾大周英才廣盛啊!有諸才統籌,劉璋無能小兒,焉能阻天兵降之,哈哈哈~”

  張魯見到今日盛況,心裏也是深感喜悅。

  畢竟,往常漢中王府聚議,多則六七人,少則二三人。比起今日,差之十倍不止啊!這些人雖然不歸自己管轄,可在眾人麵前,彰顯一下自己漢中王的尊貴,也是足以讓人欣慰之事啊。

  得到小小滿足的張魯,一開口就是喜慶話。

  殿內眾人,多舉聲附和。

  事實上,於所有人心中,都不會懷疑此次征蜀會有什麽意外。

  相隔近兩載,大周掃清了涼州西北一帶的反抗氐人。又策以謀略,使關東大戰不休,再結荊州劉表為應,誘使五溪蠻、南中豪族互為征伐,此次伐蜀再無後顧之憂。

  而且,蜀中內亂已生。那趙韙和劉璋大打出手,這般局勢下,彼等宵小,焉有反抗之力?

  徐榮麵色也顯得輕鬆無比,荊州水師已經出發,兵甲、軍糧數百船。更添水軍兩萬,由荊州軍師將軍蔡瑁統製,直發江州。

  荊南劉磐更是聚大軍於漢壽,一旦發現五溪蠻與南中豪族休戰,便會立即進攻五溪蠻。以免這些蠻子,再誤了伐蜀之事。

  萬事具備!

  “諸君且休。徐將軍,此次征蜀,周王任君為三軍主將,統籌各方兵馬。如今,糧秣屯積如山,兵甲儲備富饒,將軍心中可有定略。”

  張魯擺擺手示意附聲的眾人作罷,而後問向徐榮,掀起此場軍議的序幕。

  徐榮挺身出前,來到位於大殿中央的沙盤旁,麵向張魯,拱禮言道:“大王,此次征蜀,榮與袁參軍及諸參佐,早已議定。伐蜀,必勝!”

  “噢,孤恭耳聞之。”

  張魯說完,起身走到徐榮身前,注視著徐榮的同時,也時不時瞥兩眼沙盤。先前眾仆抬此入殿之時,自己還是很好奇究竟是什麽。

  現在走進一觀,才發現其間盡顯山川河道,煞是奇哉。

  徐榮自是發現張魯的好奇,於是言道:“此為沙盤,吾大周軍國之利器。往歲,吾等將校領軍征戰,以斥候為耳目,以輿圖明四方,但終究不及這沙盤之壯瑰。”

  話音方落,除周國諸將外,其餘人紛紛踱步上前,注目觀看。

  “咦,這是漢中及蜀中地形?南山、米倉山、陽平關、葭萌關......”

  閻圃看著這沙盤上的山山水水,城池關隘,口中幾乎脫口而出。但每每道出一處,漢中及賨人眾人,便愈加吃驚一番。

  唯獨見多識廣的張衛,悄悄昂起胸膛,麵露喜意。

  哼,一群土鱉,連沙盤都沒見過!

  張衛是什麽心理,徐榮可不會在乎。踱步兩尺,徐榮以腰間佩劍,懸指沙盤中央,言道:“此沙盤,以粘土形山巒,以白紙做河水,以木雕築城隘,以角旗充三軍。此間山河形勝,皆依漢中、巴蜀山形地貌為實,數千斥候費三月之久,軍中匠作依言圖而作,終有所成。”

  “不過,時日方短,此盤與實際地形仍有些差池。水陸之道,城隘之在,並無差異。唯長遠,或許短上六七餘裏,或許長些三五裏,於大局無礙。待到平定巴蜀,由關中大匠,細心雕磨,至多五載,必能成就山河實圖。”

  “所差不過七裏?未曾想,世間竟有此般神物!”

  漢中大將楊昂不由感慨一聲,比起那鬼畫符一般的輿圖,眼前的沙盤絕對是軍國重器。而其之重,正如所製山河之重,這就是江山!

  輿圖之差,但凡行軍打仗之人,必然會為之吐槽不已。或依之迷途,或從之絕道,不足為奇。可有了此物,縱橫巴蜀山巒之間,隻怕很難再出差池啊。

  這時,賨人首領樸胡身後一年輕人站了出來,言道:“此物雖妙,可重量不鈞,更易損壞,行途之間,攜之多有不便。而且,一旦為他人所獲,卻是助敵之奇妙。畢竟,製作起來並不難!”

  “平兒住口!”

  樸胡聽到後麵一句,當即衝著何平斥責一聲。他雖然看不懂這玩意,但從徐榮口中也知道這是周國將校費勁心思所成。在平兒口中,卻成了不難之事,未免有些折周將顏麵。

  何平當即再度躬禮稽首言道:“末將魯莽,多有冒犯,還請將軍責罰!”

  這一請罪,讓周軍將校中幾名躍躍而出的家夥,個個冷哼一聲,壓住了心中的跳動。

  唯獨徐榮,帶著笑意看著這年紀輕輕的賨人,頗感好奇。

  一個蠻夷,居然懂的這麽多!

  不錯,沙盤雖好,但僅限於中軍、廟堂之用,委實不適用於軍前。

  攜帶不便,容易損壞,是其一。

  其二,沙盤之用,利於辨識不熟地形。攻入他人境內,有沙盤在自然熟絡道路通途。但對於敵人來說,地形說不定早就被人家了記於心。若是得獲沙盤,對方頃刻間便能造出。

  難以製造,隻是針對於不熟絡地形之人。

  “好小子,說的不錯。不過,汝雖有別見,卻並未言及此物真正所要。沙盤製作確實不難,雖可明觀形貌,然輿圖做仔細了,亦不差於其。但是,此物所重,在於廟堂之高,之遠。”

  徐榮看著他,一言一語的道出沙盤最大的用處。

  沒錯,它就是為了讓長時間呆在朝堂上,連輿圖都看不懂的朝臣們,別睜著倆眼瞎說話。

  有了沙盤,起碼那些家夥也能清晰的知道山河之形,想要遙指大軍,也不會出現那種帶著前線部隊跳入火坑的狀況。

  其次,也能讓朝堂諸臣,清楚的知道軍事行動進行到哪一步。

  畢竟,信報說完,有的人可能都不知道信中所說的某城某隘在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