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2章 破勢(終)
作者:慕寒千雪      更新:2020-12-27 06:00      字數:2383
  汝南平輿的俞涉守地非常堅決,孫策又是趁虛而入,不過區區三萬的兵馬,一時間也拿平輿沒有任何的法子。

  隨著橋蕤率楚軍主力自陳國進入汝南,江東軍迅速放棄了對平輿的進攻,轉而直麵橋蕤帶來的楚國精銳大軍。

  八萬人馬,放到天下間任何地方,都是舉足輕重的存在。

  相比較之下,江東雖在短時間內奪取了江左兩郡,淮南兩郡外加廣陵,地廣人多。但這些地方僅僅是占領而已,完全沒有轉化成自己的勢力。

  起碼,直到現在,孫策都沒能從廬江、九江、廣陵招募出一萬兵力。無奈之下,也隻能打著保境安民的旗號,召些壯勇,協助守禦地方。

  但隨著楚軍主力的到來,整個後方都開始風起雲湧。

  袁術經營廬江、九江並不長,隻有四五年而已。可相比於孫策來說,士族隻會選擇楚國,因為楚國比江東強大。

  孫策想要嚐試一下,即便不能擊敗橋蕤,也絕不能使其越過淮河以南。否則,自己冒著如此大風險奪取的地盤,轉瞬間就會被楚國收複。

  江東軍放棄攻打平輿的第二天,就轉戰到了平輿東麵的項縣一帶。所領萬餘水軍,亦是進入穎水,截斷此水的同時,掩護江東軍側翼。

  橋蕤則率軍進駐南頓,平輿俞涉亦是率數千兵出城,築營南頓東二十裏。

  於此同時,楚軍撤兵後,危急解除的曹操也終於大鬆了一口氣,孫策沒有讓自己失望。隨後,重整部曲,兵進任城,協同陳宮、鄧遂平叛。

  當趙儼消滅齊國主力,齊王陶謙奉郯縣而降,上呈徐州郡縣名冊、帳籍、璽印等物的消息傳至昌邑後,老曹的心情終於在喜悅的衝擊下,逐漸淡化戲忠身死的哀思。

  拿下譙縣的於禁,率軍進入陳國境內,儼然一副要配合江東水軍,抄了橋蕤後退的打算。不過,駐紮在睢陽的陳瑀,亦是率軍進入陳國,攔住了於禁的進軍。

  甚至,為了預防陳瑀再度在曹軍手下吃虧,定陶的劉勳也派出萬餘人支援陳瑀。

  三方勢力一連十餘日,各有交戰,互有傷亡。

  九月剛剛進入中旬。

  洛陽就傳出一道震驚天下的消息。

  楚相楊弘、陳瑀、張勳、橋蕤等人,以陳紀、陳諶兄弟勾結曹操、孫策,暗泄軍情為由,殺其二人。陳氏子弟陳忠、陳群分帶家眷逃離楚境。忠北上冀州,群東去仕曹。

  楚帝袁術回到洛陽後,當即便去楊弘相位,下至陳留太守。

  雖然楊弘受到了一定的懲罰,但潁川士族可沒有一個傻子。兩人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誰能看不出來。

  最惡心的是還將楊弘打發到陳留當太守!

  不過,潁川陳氏遭此重創,也的確嚇住了其他士族。一時間,整個楚國朝堂間,諸議皆順,諸令皆達。

  而新任的楚國丞相,則是楚尚書令何夔,荀氏荀悅則補任尚書令。

  司徒、司空皆空置。

  陳氏故吏,悉數拔除,補以袁氏舊吏。

  隨後,楚國河洛水軍,借大河水量充沛之際,渡軍北上,欲奪回河內東部,屏障洛陽。

  兩軍戰於河北,楚稍有失利,既退回河南。趙軍雖勝,卻為大河及楚水軍所阻,不得越。

  但趙軍的攻勢,不僅僅在於河洛一帶。

  就在曹操尚忙於平定諸郡內亂之際,趙國大將顏良,亦帥兵馬乘舟過大河,陷高唐,東攻青州諸地。

  曹操得到消息後,當即命身在徐州的趙儼,率軍北上,協助孔融抵擋顏良。

  關東局勢,伴隨著趙國兵馬的突然行動,變的更加混亂。

  而西麵漢中,周國的計劃,至始至終都沒有發生變化。即便是在楚軍主力抽調一空,河洛空虛之際,仍是望目巴蜀。

  雨季過後,關中及褒斜道,再度充滿了運糧隊。

  至九月底,南鄭東北的糧倉,已經龐大到漢中即將承受不住的地步。原本隻是在南山南麓角下的糧倉,已經頂到了南鄭北門,相距不過三裏。

  東西二十餘裏,南北十七裏。

  漢中、關中民夫三十餘萬,兵馬十餘萬,皆聚於此。

  倉內糧庫高達兩萬餘座,屯糧七百萬石。

  這就是雨季過後短短一月的成果,為了南鄭城外的這座糧倉基地,周國都不惜停止了往武功屯糧的動作。抽調大量民夫進入漢中,建設南鄭糧倉。

  因為,馬上就要進入十月份了。

  一入十月,也就宣告著周國各地的秋收即將開始。驟時,這數十萬民夫九成都要歸鄉收獲一歲的果實。

  等到秋收過去,再召集起如此眾多的民夫後,冬季也會隨之而至。

  天一冷,雪一降,褒斜道也很容易遇到大雪封山的狀況。那時,漢中所能仰仗的就是囤積在南鄭的糧秣,來支撐整個冬季。

  期間,關中也隻能做到盡力而為。

  所以,現在往漢中運多少糧食,都不會心疼。

  南鄭城內。

  漢中王張魯及周軍主將徐榮,及周國、漢中諸將,皆匯聚一堂。

  戰爭準備情況,基本完畢。

  距離最遠的護氐軍,也在楊駒的率領下,前不久剛剛抵達漢中。趙衢、周瑜的第三軍和第八軍,也已經進駐預定位置。

  米倉山北麓,米倉道入口。

  同時聚集在此的還有一部賨兵,由賨人頭領樸胡親自帶來。

  除此外,曆經數月功夫,徐榮終於得到了峨嵋山城的來信。而且,義軍首領之一任岐更是親自帶著幾名將校、吏員至南鄭,參加此次軍議。

  大殿之內,周國四員軍將,傅燮、趙衢、周瑜、楊駒,挺身而立。身後,第二軍副將魏傑,師帥郭援、趙昂。第三軍副將薛蘭,師帥廖化、夏謙。第五軍副將裴羲,師帥柳豐、王邑。第八軍副將龐德,師帥張輔、成邵。護氐軍副將苻健,師帥李貴、竇茂。

  其中第三軍副將薛蘭為河東薛氏,夏謙為夏育長子。第五軍副將裴羲乃河東裴氏嫡支,裴茂兄長。柳豐出自河東柳氏,王邑出自龍門王氏。護氐軍副將苻健為武都氐首領,李貴原為興國氐首領阿貴,後更名李貴。竇茂為河池氐首領,三人皆是自河首宋建兵敗後歸順大周。

  此外,周國將領尚有羽林中郎將薑敘、虎賁中郎將楊阜。新任驍騎校尉李深,李堪之子。驍騎司馬梁義,梁興之子。函穀都尉士孫萌,征蜀軍中軍司馬郝昭,征蜀軍護軍將軍華安等人。

  尚有征蜀軍參軍袁渙,副參軍魯肅,征蜀軍六曹其四張就、龐延、龐淯、傅巽,征蜀軍參佐李義、耿紀、傅允、傅幹、射援、賈穆、金褘等人。

  殿內中人,周占其六。